APP下载

学会共情,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2023-10-05任京科

科教新报 2023年37期
关键词:同理共情话语

任京科

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人打交道,拥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可以帮助了解彼此的想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共情能力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也被称为同理心,是指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要想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培养共情能力非常重要。共情能力低的人,只在意自己的感受,比如在面对他人情绪宣泄时,可能会表现出不屑或者轻视,没有真正考虑他人的感受。

如何才能提高共情能力,达到有效沟通呢?

学会倾听,培养同理心。倾听是共情的基础,在倾听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积极的回应来表达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如“我特别理解你的感受,那一定很傷心”等话语。在交谈中,要将自己代入他人的角色中,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切忌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当他人诉说苦恼时,我们不仅要站在他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同时还要明白他想要解决问题的心情,在安慰之余想办法帮助他走出困境。

学会观察,利用多种方式回应。在交流中,学会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面部表情等细节,例如神态、语速、双手摆放姿势等,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在面对他人的倾诉时,除了语言上的安慰,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非语言的方式给予回应,表达对他人的理解和关心。比如,为他递上一杯水,或者给他一个拥抱等,都可以让他感受到温暖。

学会尊重他人,避免主观代入。每个人的经历和成长环境不一样,在面对他人的倾诉时,不要盲目地批判他人,比如说“这才多大点事,至于哭成这样么”“这事有什么难的,你怎么就怕了呢”等类似的话语。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避免指责,可以说“在你这个年龄段,这确实是个很难的问题”,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理解。

共情的同时,不要忘记适度拒绝。培养共情能力最终是为了提高沟通效率,而不是为了达到共情就必须迎合他人、满足他人,而委屈自己,这样的话就改变了我们的初衷。学会“温柔而坚定地拒绝”,也是一种高质量沟通。

猜你喜欢

同理共情话语
同理不同径的透镜光路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一颗同理心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