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陶器文物残损因素及修复措施

2023-10-05张紫厚庆阳市博物馆甘肃庆阳745099

收藏与投资 2023年9期
关键词:庆阳市脱盐陶器

张紫厚(庆阳市博物馆,甘肃 庆阳 745099)

一、陶器文物主要损坏类型分析

陶器文物在埋藏、发掘和展陈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损坏情况。文物损坏会极大地影响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呈现,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改善文物的损坏情况,从而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在一般情况下,陶器文物损坏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1)陶制品制作质量不佳;(2)陶器文物在发掘、搬运、收藏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3)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损坏;(4)微生物等因素造成的损坏。下面就对这几种类型分别加以说明,以期更好地保护陶器文物。

(一)陶制品制作质量不佳

陶器文物原生性损坏,主要表现为器物的质地不佳和外观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陶器的颜色深浅不一;(2)陶器表面不光洁,出现凹凸、孔洞、杂质、裂纹等现象。

上述这些情况均属于陶制品本身存在的缺陷。对此,在修复时应尽可能地采取补救措施,以尽量减少或避免对陶制品本身造成损坏。此外,还应注意陶制品的修复工艺要求和器物的实用价值,在修复时要做到认真细致,确保修复措施科学合理,避免因工艺上的失误而造成陶制品本身的损坏。

(二)搬运、埋藏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

陶器文物在发掘、搬运、收藏过程中,受到人为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发掘和搬运和收藏过程中,因采取的储运措施不当,不慎使器物磕碰或掉落而造成的破坏。

陶器文物在收藏过程中,也会受到人为的破坏,主要表现为:(1)不了解文物的材质特性,文物存储环境设置不佳;(2)拿取文物不够谨慎,使文物破损或沾染不易去除的污渍。

(三)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坏

自然因素造成的陶器文物损坏,主要有两种情况:(1)地震、洪水等引起的损坏;(2)埋藏在地下时受到地下水或土壤中金属、矿物元素的腐蚀、雨水的冲刷和雨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腐蚀等因素引起的损坏。

地震、洪水等引起的陶器损坏,主要是由于陶器所处地层岩性发生变化,如地层断裂或者地面下沉等对文物形成的挤压或破损伤害。雨水中的有机物腐蚀是造成陶器损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陶器中含有较多的矿物元素或金属元素等,这些元素在与陶器文物接触时会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从而破坏陶器。雨水中还含有大量的盐分,这些盐分在与水接触时也会发生分解反应,从而对陶器造成破坏。

(四)微生物等因素造成的损坏

微生物的活动,会在文物的表层、内部或局部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的霉菌或有机物沉淀会附着在文物上,遮挡文物图案或影响文物的美观性。此外,还可能造成文物破损。

二、陶器文物修复与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陶器文物表面清洗

新石器时代 指压纹亚腰形陶鼓庆阳市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 绳纹鬲足红陶罐庆阳市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 彩绘带盖折腹灰陶罐庆阳市博物馆藏

年代久远的陶器文物表面会附着一层薄薄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会对陶器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而影响其美观性和完整性。因此,需要对陶器文物表面进行清洗。首先,使用软毛刷对陶器文物表面的氧化物进行清理,为后续的修复工作做好准备。如果是含有大量泥灰的陶器文物,则应先使用软毛刷将附着在陶土上的泥灰清除干净,然后再使用软毛刷蘸取清水或去污粉等将附着在陶土上的氧化物清除干净。最后,在对陶器文物进行清洗时,应使用无菌水清洗其表面。洗干净后应将陶器文物放入无菌水中浸泡5~10分钟。如果浸泡时间过长或无菌水含有细菌过多,会导致陶器文物出现褪色、变黄等情况。

(二)陶器文物脱盐

陶器文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盐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陶器文物出现崩裂、破碎等情况,从而降低其使用价值。目前比较常见的脱盐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其中,物理方法包括真空冷冻、超临界流体脱盐等;化学方法包括离子交换;生物方法主要是通过微生物进行脱盐。

脱盐技术是在陶器文物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通过压力使陶器文物中的盐分排出,从而实现脱盐的目的。

(三)陶器文物上色

当陶器文物出现脱色问题时,还应根据文物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陶器文物进行上色,使文物更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进行陶器文物修复时,相关人员应选择合适的颜料,并根据不同的器物选择不同颜色的颜料。对于一些表面存在腐蚀情况的陶器文物,相关人员应选用上色效果较好、无毒、不易变色的颜料。如果陶器文物表面存在污垢,则应先将污垢去除干净,再进行上色处理。具体来讲,相关人员在对陶器进行上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上色完成后要对陶器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已经恢复原状;第二,为了避免颜色之间发生混合,在给陶器上色之前要对其进行清洗;第三,在给陶器上色过程中要保持颜色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此外,相关人员还应根据陶器文物表面腐蚀程度以及颜色情况选择不同的上色方法。

(四)陶器文物裂缝的处理

在陶器文物的修复过程中,针对裂缝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修复和保护的重点。裂缝影响陶器文物的整体价值。因此,在实际修复工作中,应重视对裂缝问题的处理。

(1)首先要对陶器文物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根据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方案。

(2)对于一些小裂缝问题,可以对其进行小范围补缀处理。小范围补缀处理是针对那些在陶器文物修复中出现的细小裂缝问题而采用的一种处理方法。通过这种处理方法可以将陶器文物损害降到最低水平。

(3)对于较大裂缝,则需要对其进行妥善修补。在实际清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清理工作。首先,需要对修复技术和修复材料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裂缝边缘较为规则平滑的,相对容易修复,裂缝边缘复杂或修补材料难以匹配的,就需要联合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寻找解决方案。修补完成后还需要在其表面涂抹一层无色透明的粘合剂。

三、陶器文物保护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人类在陶器文物保护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对陶器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2)部分从事陶器文物保护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较差。人为因素对陶器文物的保护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新石器时代 宽带纹彩陶钵 庆阳市博物馆藏

唐代 彩绘陶马 庆阳市博物馆藏

(二)温度因素

温度是影响陶器文物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是陶器文物的重要影响因素,温度升高会导致陶器文物的自身变化,使其表面出现一些斑点,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裂纹。同时,也会导致陶器文物颜色发生变化。(2)温度升高会使陶器文物内部产生较大的温差,导致其内部的水分含量发生变化,体积出现明显的膨胀或收缩。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就会对陶器文物造成影响。(3)温度升高会使陶器文物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从而使其表面发生龟裂现象,导致陶器文物表面颜色发生变化。

(三)湿度因素

湿度对文物的影响主要是对材料产生的影响,不同材质的器物受湿度的影响不同。湿度大会使器物表面水分蒸发,材料变得疏松,强度降低。湿度大时,文物表面会附着一定水分,使其与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不一致。过小的湿度又会造成器物表面失水,导致文物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或收缩。湿度小时易产生龟裂现象,降低器物强度;而湿度过大时会出现结露现象。在实际保护中要根据不同陶器的材质,采用不同的环境湿度控制标准,不同材质的器物对湿度的要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控。例如瓷器对湿度要求较高,需要控制在80%左右;陶器对湿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将其控制在70%左右。

(四)化学因素

陶器文物与其他文物一样,其成分也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包含了矿物、有机、无机、胶体等物质,而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陶器文物保护时,其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这些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反应。在陶器文物的保护过程中,其保护对象是陶瓷文物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这些物质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陶器文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所以,在进行陶器文物保护时,一定要重视化学因素对其影响,通过对陶器文物进行清洗、干燥等处理措施,可有效地解决化学因素对陶器文物造成的损害。

四、结语

总而言之,陶器文物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陶器文物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遭到破坏,所以必须要加强对陶器文物修复和保护技术的研究。相关部门应明确陶器文物修复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同时应加强对陶器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与意识的培训,提高陶器文物修复与保护水平。

猜你喜欢

庆阳市脱盐陶器
中秋节
二醋酸纤维素脱盐膜制备及耐污染性能研究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庆阳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初探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庆阳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北海道黄杨在甘肃庆阳市的引种观察及繁育技术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原油脱盐脱水操作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