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出水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的保护修复

2023-10-05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海南琼海571431

收藏与投资 2023年9期
关键词:补配附着物莲池

赵 钰[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海南 琼海 571431]

一、前言

海洋出水文物是研究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实物,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见证物,保护修复、展示利用海洋出水文物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出水瓷器在出水前,常年受海水和生物影响,部分瓷器表面形成了坚硬致密难以去除的石灰质、石膏质凝结物或铁质凝结物。有些还存在残缺和破损,出水后,随着环境的改变,体内可溶性盐会发生溶解重结晶现象,从而造成瓷器釉面剥落、返盐、胎体酥松等病害,急需进行保护修复。

2019年,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从馆藏中筛选出40件南海海域出水的元青花瓷器,委托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进行保护修复。笔者所修复的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正是其中之一。

二、文物现状

(一)文物信息

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底径9.3厘米,残高30.9厘米,口沿呈喇叭状,细长颈,溜肩,垂鼓腹,圈足略微外撇,为典型的元代玉壶春瓶样式。整体釉色莹润,青花发色深沉艳丽,画工精美。颈部以回纹为界,上绘蕉叶纹,下绘变体覆莲纹,内填卷叶莲纹。主体纹饰为两组样式相同的莲池鸳鸯纹,以一株莲花作为中心,莲花根茎部有水波,茎高出水面,莲叶大而舒展,衬托着形态不同的数朵莲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是盛开,花草繁盛,多姿娇媚。莲花两侧一对鸳鸯相向而游、相互对望、栩栩如生、富有生气。鸳鸯下以青花线条表示游动而生涟涟水波,活灵活现。主体纹饰上下分别以卷草纹和钱纹作为边饰。近底处绘变体仰莲纹,内绘卷云纹。

此件玉壶春瓶上的莲池鸳鸯纹,也可叫作“满池娇”。“满池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宋《梦粱录》的记载:“挑纱荷花满池娇背心儿。”元代柯九思的《宫词》中写道:“观莲太液泛兰桡,翡翠鸳鸯戏碧苕。说与小娃牢记取,御衫绣作满池娇。”柯氏自注称天历年间御衣多为池塘小景,名曰“满池娇”,也就是说元文宗的御衣上也会绣“满池娇”图案。此类意象,在元人的诗词、绘画中常见,也同样常见于瓷器装饰上。莲池与鸳鸯的搭配充满情趣,富有意境,不仅画面充满美感,更具有美好的寓意。

(二)病害状况

该件文物是南海海域出水,出水后,胎体内可溶性盐发生溶解结晶反应且受到海底砂石因潮汐、洋流、台风等运动造成的冲刷,出现釉面剥落、盐析、胎体酥松等病害,呈现特有的磨砂质感。整圈口沿残损,有纵向小裂缝,腹部和底部有大量海洋环境侵蚀沉积物,厚达3~4 mm,掩盖了器物表面的纹饰信息。

表1 便携式XRF 表面附着物成分检测结果

三、保护修复技术路线

对文物进行现状调查和价值评估后,考虑到之后的文物保存和陈列,在遵循文物保护修复原则的前提下,对保护修复的介入程度问题进行探讨,确定技术路线:

(一)表面凝结物的去除与否和尺度把握

表面凝结物常被认为是出水文物常见病害,去除成为保护过程的第一步。同时这些各种形态的凝结物,却是海洋出水瓷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重要的信息来源,代表着长时间身处海底的经历。此件文物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更有利于文物安全、留存文物埋藏环境信息和最大限度展现艺术价值。

对器物表面的白色沉积物进行了XRF分析,结果显示其含有钙、钠、镁、氯、硫等元素,主要以钙质沉积为主。若凝结物中的盐分脱除干净,则不会造成本体继续受到腐蚀,但附着在器物底足上的沉积物高低不一,使其不能按正常姿态摆放,容易倾倒,严重影响保存和陈设时的本体安全。凝结物附着在主要的纹饰区域,遮挡了纹饰,无法完整展示文物本体的艺术价值。其他同一水域出水的元青花保留了附着物,在展览时已能很好地展现其埋藏环境和信息。

在清除过程中可能会因釉面侵蚀严重,胎釉结合不稳定而造成二次损害。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文物安全和展示效果,综合评估后,对附着物进行了清除实验,经过试验发现清除后不会对釉面造成新的损伤,决定对该件文物的附着物进行全面清除。

(二)口沿缺失部位的补配必要性和可行性

口沿完全残缺,缺失面积较大且无依据翻模,从最小干预的修复原则出发,不应进行补配,但考虑到最大化恢复其艺术价值,提高展示效果,且馆藏有大量接近补配造型的玉壶春瓶口部残片,为补配提供了前提条件,可进行补配。最终决定采用具有无接触、还原度高、可无限复制等优点的3D打印技术,挑选库房里器型类似的口沿颈部,进行器型比对,挑选最为类似的口沿进行三维数据扫描和数字化建模,再对待修复文物进行三维数据扫描和数字化建模。对采集数据按比例缩放,打印与待修复文物本体尺寸相符合的补配件。

(三)缺失纹饰是否补绘和真实性保证

口沿补配部分,补绘纹饰没有依据,如不补绘纹饰,修复部位和器物本体存在强烈反差,且会对观众造成一定误导。经过对馆藏的元青花玉壶春瓶口部残件进行比对和查阅资料,发现圆形玉壶春瓶的口沿纹饰,常见有卷草纹、如意云纹、月影梅纹等,其中口沿卷草纹最常与颈部蕉叶纹相互搭配。馆藏一件元青花凤穿花卉纹玉壶春瓶,就是卷草纹与蕉叶纹的搭配,馆藏其余圆形玉壶春瓶口颈部残件中,约90%以上颈部绘有蕉叶纹,口沿绘卷草纹。1987年,甘肃省临洮县衙下乡寺洼村双上社,出土了一件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与该件玉壶春瓶非常相似。其颈部为蕉叶纹,口沿饰一周卷草纹。1985年,山东省青州市粮食中转库铁路西侧元代墓藏出土了一件元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也是颈部绘蕉叶纹,口沿内绘卷草纹。综上,笔者最终选择了绘制卷草文。同时为保证其真实性,在后期的展示过程中,建议搭配图文资料,便于观众了解玉壶春瓶口沿纹饰的其他可能。

3D 打印口沿补配件

库房内元青花玉壶春瓶残件口沿补绘后的口沿纹饰结合以上三个的探讨,确认了本件文物本体保护修复的整体技术路线如下:清洗脱盐→凝结物去除→补配塑形→打磨→随色→补绘

四、修复过程

(一)脱盐、凝结物去除

该瓶有残缺且长期浸泡于海水中,且有多处纵向小裂隙,综合考虑后,最终选择采用去离子水恒温静置脱盐的方法,按照器物重量(ɡ)∶去离子水体积(ml)=1∶20这个比例,添加相对应去离子水进行浸泡,测量水中可溶性固体含量的变化,其稳定不变后换水,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水中可溶性固体含量趋于稳定,且硝酸盐滴定水样无白色沉淀现象,视为脱盐结束。脱盐结束后将器物静置于通风处自然干燥,以备开始后续工作。

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修复前后对比

该瓶附着的沉积物面积大,附着牢固度较高。在清除附着物的时,优先采用物理方法,用竹签轻轻试探附着物牢固度,发现腹部的一部分附着物用竹签即可剔除,用竹签轻微地沿边隙进行撬、剔;圈足及底部附着物结合较紧密,牢固度高,无法用竹签剔除,采用电动打磨机和洁牙机去除远离本体的附着物,靠近器物本体时采用手术刀和牙科工具等金属工具进行清除,直至清除干净,使文物能够稳妥摆放。整个清除过程中,用力不可过大,需仔细进行观察,不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强行去除附着物很容易让本来就脆弱的瓷器釉面甚至胎体受损,造成二次损害。

(二)补配塑形

用509双组分环氧树脂胶将3D打印的补配件和文物本体衔接,粘接后再对口沿大小和舒展弧度进行细微调整打磨。

(三)随色、补绘

补配完成后,使用单组分漆料进行随底色和补绘纹饰。

元代青花瓷器底色,白中泛青。在随色过程中使用纯羊毫平头毛笔蘸取调好的仿釉材料,多次均匀地涂抹补配部分,使得补配底色与原本的器物底色过渡自然,颜色一致;青花纹饰使用苏麻离青料,发色凝重,青花色偏灰,有铁锈斑和晕散感,在补绘纹饰时调配与原有青花颜色相近的天然矿物颜料,进行多层次补绘,达到晕散的效果,再调配银粉和黑漆模拟铁锈斑锡光的效果,在纹饰笔触叠加处进行点缀。

为模仿釉面被海水腐蚀后所呈现的瓷器釉面失光而形成的磨砂质感。要对随色部分进行消光处理,使用不同规格的网刷和刷笔蘸取单组分釉料进行模拟,中途添加小目数香薰石膏粉增加釉面颗粒感,同时达到降低光泽度的作用和模仿釉面泛白的效果。

五、修复效果评价

上述系列保护修复处理,消除了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潜在的危害,恢复了器型,补全了纹饰,文物各项性征稳定,有利于长期保存。全程随色和补绘遵循可识别的修复理念,补全颜色整体降一度,在还原历史、艺术价值的基础上,达到展览“无痕”、细观可识别的效果。

六、结语

在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的保护修复过程中,对表面附着凝结物清除与否,从更有利于文物安全、留存文物埋藏环境信息和最大限度展现艺术价值上去考量,最终予以清除;对缺失面积较大且无依据翻模的口沿是否补全,从最大限度体现该文物的艺术价值上去考量,进行了补配和纹饰补绘,补配采用了3D打印技术,补绘纹饰通过参照其他同类器物确定,且为了其真实性,建议后期展陈搭配图文资料。以上几点探讨结果指导了该件文物的保护修复实践,为类似海洋出水瓷器的保护修复提供了示范。

猜你喜欢

补配附着物莲池
战国嵌红铜铺首衔环三兽纽盖铜壶的保护修复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兵马俑修复:为你,千千万万遍
古陶瓷修复中有色补配材料筛选实验研究——以首都博物馆馆藏青花鱼藻纹大缸为例
环氧浇注树脂在青铜器补配上的试用
船底涂层有什么作用?
战国云纹地连弧纹镜的保护修复
凯蒂与睡莲池——莫奈作品之旅
赏荷
输电线路附着物测算系统测算功能模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