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音无改

2023-10-04马德

妇女 2023年9期
关键词:炖肉普通话食堂

马德

多年前我当班主任,开学第一天,有一新生临近中午了才来报到,正是吃饭时间。我说,你先别办理缴费手续了,赶紧拿着“朋”去食堂吃饭去吧。学生先是一愣,待了一会儿,还是怯生生地问我,老师,你让我拿什么?“朋”啊!我答。什么——“朋”?学生依然一头雾水。我说,“朋”——就是吃饭的饭“朋”。我朝他比划了一个吃饭的动作。他那边恍然大悟,哦,是饭盆啊,老师!

嗯,是“朋”——盆!学生打饭去了,留下我,尴尬在那里。

我是在张家口的偏僻农村读的小学。那个年代,小学老师都是村里的代课教师,上课用的是清一色的方言俚语。倒是彼此并无违和感,无论说什么,讲的人听的人都明白。我直到上了高中之后,才知道我的读音有问题。那一次,是上课回答问题,讲到阶级敌人的可恨,我说《白毛女》里边就有一个坏蛋,是个地主,他的名字叫“杭四仍”。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这个回答,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唯独一个女生,下课后,她笑着走向我说,你呀,坏蛋的名字,三个字,你一个字也没读对。那三个字,读黄世仁,不是杭四仍。

说完,女同学就蹦蹦跳跳地走了,而我僵在教室的角落里,满心里疙疙瘩瘩。后来,我才知道女生的父母来自北京,是下乡的知青。女生一说话,就像播音员似的,听得人满耳朵都泉水叮咚的。

我还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某一个晚上,我被一个老师叫到他的宿舍。他把我从教室里喊出来的时候,我努力地回忆着上课的画面,想自己在哪里犯了什么错误。正当我在脑海里一幕幕过电影的时候,他的宿舍就到了,那是个仅有一张床的宿舍。挨着他的床边,有一张桌子,紧贴着桌子的,是一把木头椅子。老师拉出椅子,一屁股坐在上面,然后,扭头跟我说:你别紧张,我想写个论文,是关于方言调查的。

就在那一天,我才知道,我说的话,叫方言。而我说的方言,是适合被调查的。

刚上班时,在一个小小的单位。单位里,有个小小的食堂。食堂里,有两个师傅,他俩配合,做的最好吃的菜就是豆腐炖肉了,每天还不到饭点,就搞得香味诱人,惹得大家都无心思办公。他俩,一个姓宋,一个姓孙,但都不爱搭理我。

原因很簡单,因为我管他俩都叫松师傅。有一次,我到食堂,我本来要喊宋师傅,结果孙师傅答应的,我说不是喊你,我叫的是宋师傅。另一次,正好相反,我要跟孙师傅说句话,结果宋师傅过来,我说对不起,我要跟孙师傅说句话。至此以后,两个松师傅就谁也不搭理我了。尽管,我把嗓门扯得高高的,喊:松师傅——结果,这两个可爱的人,充耳不闻,甚至连眼皮都懒得抬。真是苦煞我也。心里嘀咕一句:赶紧去练普通话吧,不然,没人缘不说,豆腐炖肉也吃不上了。

来冀中平原这座小城,快三十年了。小城的人,也说方言,但听起来十分普通话。尤其是孩子们,读起课文来,个个字正腔圆。我在其中耳濡目染,自觉功力提升不少。但偶尔打个车,跟司机大哥攀谈起来,我在普通话中故意带着点本地方言。对方听不了几句,说,你不是本地人吧。我强撑,说,我就是本地人啊。对方再看我一眼,摇摇头,说,不像,你的话口音很重。我在心底里“啊”一声,仿佛偷了点东西自觉藏得很深,却被人一眼瞥见。我赶紧似解释非解释地来一句:是这样,我来咱们这个地方,已经三十年了。

乡音是一个人一辈子的烙印,完全“抹去”这烙印几乎是不可能的。话一出口,带着点“口音”其实挺好的,始终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的,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编辑/宋凌燕

猜你喜欢

炖肉普通话食堂
山楂干炖肉更易烂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说说炖肉佳品大小茴香
食堂
炖肉秘诀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炖羊肉的小窍门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