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资本投资的杭州打法

2023-10-03江欣屏

决策 2023年8期
关键词:独角兽国资杭州市

文/江欣屏

从“活跃的民间资本”到“奋发有为的国有资本”,杭州探索出了怎样的新打法?

杭州被誉为“资金第五城”,其中民间资本占据绝对比重,且活跃度高。但近年来,一直作为“配角”的国有资本也开始显山露水。

2023 年6 月,杭州市组建了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并购基金三大母基金,总规模超3000 亿元,形成了覆盖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3+N”杭州基金集群。如此大手笔在全国城市中颇为罕见。与此同时,杭州国资崛起背后的产业投资新思维、新模式更引人关注。

从“活跃的民间资本”到“奋发有为的国有资本”,杭州探索出了怎样的新打法?

“操盘者”杭州资本

2023 年5 月,一份股权收购计划引发市场关注。根据杭氧股份公告,其间接控股股东杭州资本拟与其他投资人共同出资,收购盈德香港持有的气体动力100%股权。

气体动力和杭氧股份是国内工业气体的前两大巨头,其中气体动力在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一。现在,工业气体的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元,未来可能达到万亿级市场规模。

随着重组协议的出炉,“操盘者”杭州资本也浮出水面。近年来,杭州资本在产业投资布局方面动作频频。此次重组标志着杭州资本在工业气体领域,正在下一盘大棋。

杭州资本全称“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是杭州第一家市级国有独资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杭州资本围绕杭州市重点打造的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通过资本手段和市场化逻辑进行投资布局,悄悄改变着区域产业竞争格局。

杭州资本看似默默无闻,实则“奋发有为”。2022 年9 月,总部位于杭州的零跑科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创下了港交所当年最大IPO 的纪录。这家“造车新势力”快速发展的背后,就有杭州资本主导市区两级投资30 亿元的鼎力相助。

在《2023 杭州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榜单》中,杭州有42 家独角兽企业,354 家准独角兽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杭州资本旗下杭州市科创集团,通过直投、市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融资担保等,投资或控股了13 家独角兽企业,占比31%;205 家准独角兽企业,占比58%。

近年来,杭州独角兽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平均每年增长率达10.7%;准独角兽企业数量平均每年增长35.5%。而且大部分属于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与杭州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应。这其中,杭州资本功不可没。

图/IC photo

杭州资本成立于2018 年,立志做“国企改革的推动者、产业转型的引导者”。目前,杭州资本通过股权划转、直接投资、组建产业基金、并购等方式,实现下属并表企业148家,其中重点一级子公司9 家,包括全资子公司4 家,控股公司5 家,参股企业6 家,获双AAA 主体信用评级。

杭州资本不仅做风投,关键在于发挥国有资本撬动作用和产业引导功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用较少的资金撬动更多的产业和项目,从而弥补政府财政资金规模小的不足。

例如,杭州资本牵头组建运营的杭州创新基金,母基金规模250 亿元,目前已投资时迈药业、安邦护卫等在杭项目35 个,撬动社会资本总规模162.06 亿元。杭州创新基金与红杉资本、中信集团、中金资本、泰格生物等一批头部机构达成合作,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对国资进行两次放大,乘数效应十分明显。

为什么错过阿里巴巴

以杭州资本为代表的国资之所以人们关注较少,主要原因在于杭州民间资本的活跃。

杭州是国内最早进行风险投资探索的城市之一。杭州创投起步早、市场化程度高,拥有盈动资本、华睿投资、赛智伯乐、天堂硅谷、华瓯创投、海邦投资等一批本土市场化机构。与其他城市相比,合肥号称“最强政府风投”,广州国资机构占据半壁江山,而杭州则是本地市场化机构占据主导地位。

市场化机构更灵活、更敏锐,但往往追求“赚快钱”,尤其是缺乏长远的产业布局。在阿里巴巴融资过程中,市场化机构的缺陷暴露无遗。1999年阿里巴巴刚创办时,没有从本地机构得到任何融资。2005年前后,阿里巴巴完成四轮融资,全部来自外资。

杭州的资本为什么会集体错过阿里巴巴?杭州创投圈包括政府层面,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

2008 年,杭州市开始探索国有资本投资,先后设立10 亿元的创业引导基金和天使引导基金等,通过股权投资、银行贷款等帮助创业企业融资。现在杭州国资机构直投项目比原来多了,但是占比依然不超过10%,与其他城市相比更少。至今,杭州创业引导基金和天使引导基金都明确规定不能直投,而是引导和推动市场化机构向早期项目进行投资,注重发挥国有资本的产业引导作用。

图/IC photo

随着产业竞争进入新阶段,杭州市创投小而散的问题,越来越不适应新兴产业布局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大体量的市场化母基金,在产业招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各地纷纷设立百亿级、千亿级母基金,助推新兴产业发展。

母基金兼具资金配置与政策引导双重功能,受各级政府和国有资本管理,主要通过参股子基金、直投等方式,传导扩大落实政府所要引导的产业方向。据统计,2019 年浙江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母基金实际在管规模约为500 亿元。不仅落后于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而且少于安徽、湖北、河南等省份,排在全国第9 位。

近年来,浙江省包括杭州市在母基金的设立上频频发力。2021 年,杭州市设立总规模1000 亿元的杭州创新基金,1000 亿元杭州科创基金,5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50亿元的中信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产业基金,200 亿元的杭州泰格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2023 年6 月,杭州市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升级打造3 支千亿母基金,推动形成基金集群。

同样是国资“下场”助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但不同之处在于,杭州希望国有资本发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激活人才的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成为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的赋能者、支持者,而不是挤出者、替代者。

投资归根结底是一种市场行为,国资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干预。在打法创新中,杭州国资与风投创投机构共同遴选项目,因为风投创投机构的专业性强,更加知道什么项目最应该放到什么城市,避免出现同质化恶性竞争。通过发挥风投创投机构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新兴产业。

杭州国有资本定位为杭州的“产业发动机”,通过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引领和放大作用,推动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加快发展,促进更多社会资本向重点发展产业集聚。投资的“负面清单”也很明确:平台类公司不投,金融、房地产不投。

闯出一条新路

从杭州国资布局来看,目前已形成以杭州资本、杭州金投、杭州银行为主力军,三家机构各有侧重,共同构成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债权融资、产业投资等全方位、多层次和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服务体系。

此次新组建的“3+N”基金集群,即是由杭州资本和杭州金投牵头组建和管理。包含初创期、成长期与成熟期的投资,梯次配置、全周期服务,整体布局和具体打法都有不少创新之处。

三大千亿母基金既统一聚焦,又各有侧重。一方面统一聚焦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三个不同阶段运营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采取差异化的投资模式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初创期主要是杭州科创基金,作为政策性政府引导基金,主要关注初创期企业,以“投早、投小、投科”为主;成长期投资方面,成立杭州创新基金,主要定位于市场化的国资产业基金,投资方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这两只母基金板块清晰,前者是政策型的,立足杭州,坚守科创金融。而后者的任务是“招大引强”,与国际知名或国内头部投资机构合作。同时在内部管理办法中,对GP的募资能力、投资经验、投资回报、自有资金出资比例及返投都做了严格要求。

成熟期主打杭州并购基金,定位为市场化的国资并购基金,投资阶段以成熟期的产业并购为主,重点支持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开展以补链、强链、拓链为目标的产业并购与协同投资。

与前两个基金相比,并购基金的投资方式更具综合性和金融服务的特点。据披露,目前杭州并购基金投资项目近1000 个。其中,与IDG 资本、顺为资本、矽力杰等头部投资机构或产业资本合作,投资上市企业134 家,推进了蚂蚁消金、零跑汽车、西湖云谷等重大项目的投资。

3000 亿元规模如此之大,钱从哪里来?从目前来看,资金来源主要是盘活存量资金和现有平台资金,以及吸引社会资本等。杭州市计划,从2023年起“十四五”期间,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50 亿元,支持鼓励市属国有企业和“3+N”杭州基金集群做大做强。

在投资期限方面,杭州市明确,行业母基金投资期限最长可达10 年,子基金最长达到8 年。目前,各地政府引导基金一般在5—8 年。投资期限越长,意味着对创业和投资要有更深刻的理解。

“3+N”杭州基金集群的组建,标志着杭州的产投融生态更加完善和系统化,让杭州拥有了和其他一线城市产业竞争的资本。基金组建之后,在接下来的产业投资实践中,杭州能否闯出一条新路,还有待观察。

猜你喜欢

独角兽国资杭州市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寻找独角兽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它就是独角兽
遇见独角兽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
认不出了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