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高科技园区炼成记

2023-10-03查志远

决策 2023年8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

文/查志远

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开放合作水平。

7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时强调,高科技园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

从全国来看,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流”高科技园区,如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

这些高科技园区是如何炼成的?又有哪些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独特之处

高科技园区是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集聚了高科技企业、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科技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区域,是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引擎,充当“先行者”的角色。

比如苏州工业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2+3”现代产业体系。“2”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3”即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特色产业。

其中,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园区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大力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形成了以百度、华为、苹果、微软等著名企业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 年智能传感器十大园区报告》显示,苏州工业园区以90 的高分位列2022年智能传感器十大园区首位。

另一方面,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高科技园区也是创新的孵化器。因为科技园区往往集聚了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创新主体,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还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完善的软件服务、优惠的政策支持等创新要素,激发了创新主体的活力和潜力。除了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高科技园区也为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供给。

例如,苏州工业园区已建成科技载体超800 万平方米、30 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聚大院大所15 家、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专家278 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98 家、上市企业62 家;2022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3515.6 亿元。

俯瞰苏州工业园区CBD城市风光。图/IC photo

科技园区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对外交流的窗口。国内很多科技园区除了是先进产业的“孵化器”和“试验田”,也是国际化的开放平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一些园区通过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与国际知名的科技园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引进了一批国际先进的技术、人才、资本和管理经验,提升了园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科技园区也积极输出自身的发展经验和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

比如,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共同开发建设的现代化新城。2022 年底,在新加坡举行的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中新双方明确提出要把中新合作作为园区走向世界、拓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吸引更多海外资本和项目“走进来”,帮助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

除了这些,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科技园区是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在数字文化、数字教育、数字医疗等领域拥有一大批应用场景。2022 年,苏州工业园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到24.6%。

经济大省为何高科技园区多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0 年,169 家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566.2 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3.3%。

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报告》中,有54 个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园区;有67 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00 家的园区;有49 个进出口额超过500亿元的园区。

具体到省市,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开放合作水平。

根据7 月5 日发布的“2023中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梳理发现,在科技创新、产业跃升、开放协同、三化转型和投资环境五个一级指标中,拥有超过5 家园区的省份有:江苏(19 家)、广东(9 家)、浙江(8 家)、湖北(8 家)、山东(7 家)。

除了这五个省在百强榜上拥有超过5 家外,四川和上海各有5 家,安徽和辽宁各有4 家,陕西、湖南、福建、河南各有3家,北京、天津、江西、吉林、重庆、河北、广西各有2家,山西、云南、新疆、黑龙江、贵州各有1 家。

不难发现,在百强园区分布上,江苏、广东、浙江、湖北、山东这五个经济大省占据半壁江山,达到51 家,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园区大省。

从区域格局来看,东部地区占比最多,超过50%,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中,长三角地区占比达到36%,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西部地区虽然占比较低,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科技园区。其中,川渝地区占比达到7%,是我国西部开发和内陆开放的重要枢纽。

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江苏、广东、浙江、湖北、山东这五个经济大省,在打造高科技园区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梳理发现,一是高度重视高科技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园区品牌。

江苏以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为核心,打造了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科技园区,如南京软件园、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太湖国家数字化家庭产业基地等。广东以珠三角地区为重点,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如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广州开发区、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浙江以杭州、宁波等城市为引领,建设了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高科技园区,如杭州西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温州国家级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等。

二是科技园区的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湖北在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创新企业,如武汉光谷联合集团、武汉华中数控、武汉博雅生物制药等。山东在海洋工程、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培养了一批优势企业,如中海油研究总院青岛分院、青岛海尔智家科技、山东重工集团等。

三是强化高科技园区的开放合作和生态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化和区域化的合作平台和创新网络。

广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香港、澳门等地加强科技创新的联动和融合,打造了一批跨境科技合作项目和平台。浙江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上海、江苏等地深化科技创新的协同和共享,构建了一批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联盟。湖北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与重庆、四川等地加强科技创新的对接和互动,建立了一批跨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和项目。山东主动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与辽宁、天津等地拓展科技创新的合作空间和渠道,形成了一批海洋科技合作平台和成果。

当前,高科技园区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和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未来,高科技园区应该继续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开放合作、生态建设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