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支持下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路径探析

2023-10-03刘东华王继华

广东农业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产业园现代农业

刘东华,王继华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日益完善,组织形式也越来越集中。现代农业产业园在传统农场经营的基础上,依托当地自然禀赋,快速聚集农业生产中的生产资料,培育主导目标产业,并加强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在当地产业空间上形成区域性的农业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大多由国家和地方根据产业规模和市场需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地方农业的核心,可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打下基础,是目前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1-2]。自2017年国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各级政府和企业积极响应,对各级别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尤为重视,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产业园建设[3]。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作出连续部署[4],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方法[5-6]。广东省地处华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极具地方特色,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近年来,广东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投入专项财政资金,布局省、市、县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产业园建设涉及面较广,特别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需求量极大,而传统农业的特点又决定了其收益相对有限,因此社会资本的投资意愿不强。2018 年广东省人民政府结合本省农业现状,围绕地方农业特色主导产业,通过财政支持省内主要农业县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随后根据产业园的发展,启动了产业示范带和产业园提资扩容建设。经过3 年多轮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初步成为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推动城乡融合高速发展的重要平台[7]。财政资金在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发挥出支撑作用,通过财政资金的撬动,把社会资金吸引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同时,广东在省级产业园财政资金的使用模式上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并对财政资金的拨付模式进行改革,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结合广东农业产业和产业园建设现状,分析财政支持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广东省高水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并为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供参考。

1 广东省农业发展现状

广东省地处我国南部,面积17.98 万km2,热带、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1.8 ℃,光、热、水资源较丰富,农业历史悠久,约1.4 万年前驯化了水稻。“十二五”以来,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2%,农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约占全国6%和10%,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8-9]。广东重要农产品自给率不断提升,其中,2021 年粮食总产量1 279.9 万t,同比增长1.0%;蔬菜及食用菌、园林水果、茶叶、猪肉和水产品的产量分别增长4.0%、4.0%、8.8%、36.8% 和5.2%[10]。近年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广东现代农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作为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省份,广东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领先于其他省份,但也存在较低的农业产出水平和较低的农业投入水平,且区域发展不平衡,严重阻碍着广东省局部区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广东要发展现代农业,还需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43 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5 376 亿元。特别是针对有效灌溉率过低、农机动力不足、集约化畜禽养殖和深海网箱养殖规模有限等现状,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优化生产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增强综合生产能力[8],同时也需加强规划布局,协调发展,缩小广东省各地区之间的农业发展差距。

2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

现代农业产业园可引领建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上下游产业链[7,11]。广东省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规划和管理办法,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出指导意见及提出具体要求,其中,特色主导产业是产业园的建设核心,要求产业园拥有1 个(或 2~3 个关联)产业,并有完善的产业链,符合“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全产业链要求,便于开展产业融合。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按照资源禀赋优越(种植历史、规模)、产业特色突出(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链条完整(加工、物流)、资源要素集聚(产业发展前景)的原则,突出产业园的作用,推动地方农业产业结构创新,为乡村振兴助力[6,11-12]。2018 年以来,广东省已经开展了多轮产业园建设,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带动作用[13]。

2.1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情况

广东省以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总体目标,结合地方自然禀赋和市场需求,系统规划省级、市级、县级和镇级等各类产业园,初步形成了梯次发展布局。在产业园建设过程中,目标任务明确,包括做强全产业链、区域公共品牌、联农带农和科技支撑,制定产业园中长期规划,明确产业园建设路线图和建设时间表。截至2021年底,全省经过3 年多建设,共创建18 个国家级、235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在产业园建设基础上创新性提出构建区域协作,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不同层次、相互补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目前,主要农业县已实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在不同的建设阶段,产业园建设逐步推进,其中,第一轮产业园建设基本实现了一县一园、特色产业全覆盖;第二轮坚持目标导向,创建跨县集群产业园、功能性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进一步调整结构、扩大规模、强龙头、增效益、创建品牌,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打造现代农业标志性工程,服务产业发展,进一步支持县级主导产业建设,高水平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2.0 版,且产业园创建条件和绩效目标均不断提高。在2022 年53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突出跨县集群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和扩容提质类产业园,其中,首次将预制菜产业园纳入建设范畴,共有11 个预制菜产业园入选,丰富了产业园建设中“三产”内容,促进了产业融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http://dara.gd.gov.cn/gzdt2266/content/post_3680869.html)。同时,广东省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良好进展,国家园的入选率较高,仅2019 年批准创建的25 个第四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广东有6个入选;2020 年批准创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共有18个,广东有2 个获批(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http://nys.mof.gov.cn/czpjZhengCeFaBu_2_2/202201/t20220125_3784874.htm)。

2.2 财政支持产业园建设内容

广东省财政对经省政府批准建设的粤东西北地区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跨县集群产业园分别给予5 000 万元和1 亿元的财政资金补助。另外,对绩效考核优秀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开展扩容提质建设,并补助财政资金5 000 万元。产业园办对资金的使用制定管理办法,规定资金使用范畴[4]。目前,省财政资助的131个省级产业园,主导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并且二、三产业总产值超过50%(广东省农业农村厅,http://dara.gd.gov.cn/gzdt2266/content/post_3680869.html)。联农带农是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资金投入上明确10%的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用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联结带动农户,确保农民增收致富[13]。目前,省财政资助的131 个省级产业园中,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

2.3 财政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

3 年来,广东省撬动社会资本,通过财政投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增强农业产业吸引力,各类人才大量融入到乡村振兴,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同时,在产业园建设中,省级财政投入方面通过减少拨付层级,自主开展园区建设和资金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吸引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和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在农业科技水平、地方主导产业效益和品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促进乡村振兴工作[13]。

2.3.1有效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动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着眼长远谋划布局,明确要求科技创新服务于全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财政资金在科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中的使用比例也有相关要求。根据产业园建设的需求,依托各科研院所和大学都建立具有自身特色专家服务团队联系制度,每个产业园对接3~4 个专家团队,推进农业科学的产学研大联合[14]。大批先进农业科技运用到农业产业发展中,提高了产业园的现代化技术水平,农业科技成为推动当地现代农业主产业发展的“新引擎”[15]。在财政资金的资助下,省内的主要农业研究机构组建多个专家服务团队服务产业园。例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整合院内多个专业所,构建全产业链专家服务团,采取“一园一平台,专家进企业”模式,组建135 个专家服务团队,签订187 份产业园科技支撑服务协议,根据主导产业需求开展55 项科技攻关,开发出40 多项关键核心技术,33 项科技成果在产业园中成功落地转化;华南农业大学组建的72 个专家服务团队共签订49 份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与产业园相关主体共建科教服务平台27 个,累计承担81 项技术服务项目。在科研院所的科技支撑下,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温氏新兴优质鸡产业园累计自主研发48 项新产品、20 项新技术,并引进5 项新产品、新技术,获得26 项授权专利,荣获4 项省级以上科技奖励,发表120 余篇专业论文。现代化的科技元素在产业园处处可见,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开发与应用成效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加[13]。

2.3.2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传统农业往往呈现小散弱的特点,难以形成规模。2018 年至今,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成为推进广东省农业现代化,融合农村一二三产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其中,园区模式是推进工业升级建设模式,产业园通过移植并整合农业的零散结合向集约化转变。“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可聚集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等现代生产要素,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广东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形成广东菠萝、荔枝、柚子等主导产业,其农产品产值、价格“逆势上涨”,屡创新高,有力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初步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针对农业产业链短的短板,农产品加工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具有重要位置,管理办法中规定每个产业园的核心区需有3.33 hm2以上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区,企业在加工区域开展产品研发与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现代农业产业链。例如,大埔蜜柚产业园深入开发柚子综合利用价值,在产业园内的加工物流区开发出柚皮糖、柚子茶、柚子精油、柚子香皂等60 余种柚果精深加工产品,大大提升了附加价值[13];2022 年,广东一次性建设11个省级预制菜产业园,有力补齐了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和弱项,延长了产业链,进一步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形成。截至2020 年年底,全省省级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3 051 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1 423 亿元、1 180 亿元、447.7 亿元,占比46.6%、38.7%和14.7%,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50%以上。主导产业的形成也促进了广东农业产值的提升。2018 年以来,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5.2%(广东省农业农村厅,http://dara.gd.gov.cn/gzdt2266/content/post_3680869.html)。广 东探索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整体意识,通过对农业开展“补链”“强链”,初步解决了广东农业各产业在加工和流通领域的的短板,有效延伸和提升了广东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的主导产业,促进了广东农业现代化[13]。

2.3.3创建区域性知名农业品牌 品牌是大多数农业产业园的短板,大品牌打造投入是提升经营主体营运能力的重要措施,全省产业园结合本区域的品牌现状,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深入开展地区农业品牌建设和宣传。按区域分,粤北地区产业园品牌建设资金年平均投入为全省最高,达967.530 万元;粤东地区的产业园年平均投入318.5 万元用于品牌宣传推介,占品牌建设资金747.5 万元的42.61%[13]。按类型来比较,茶叶类产业园年平均投入品牌建设资金最高,达2 034.8万元,其中86.8%的资金用于品牌打造支出;畜禽、蔬菜类产业园品牌建设资金相对较少[1]。品牌打造的资金投入与产业园品牌产品培育数量呈正相关,资金投入越大,建有农业品牌数量越多[16]。产业园依托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统一管理和品牌化销售等整体优势,进一步提高本区域的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建设了一批知名品牌[1]。目前,全省产业园区已创建农业品牌(含企业品牌)1 962 个,比入园前新增536 个,其中,加工类产业园共建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136 个。“老广的味道”的品牌在质量和数量上得到有效提升,产品效应和价值大幅提升[13]。从各类产业类型来看,茶叶类产业园平均建有产品品牌9.3 个,为各产业最高,畜禽类产业园平均建有产品品牌1 个,为各产业最低[1]。2021 年产业园品牌建设总投入与同期产业园产值,一、二、三产产值同比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品牌建设投入促进了产业园一、二、三产产值的提升,品牌建设方面的资金对产业园三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6]。品牌打造的资金投入有效带动产品品牌建设,促进了全省产业园三产融合发展[13]。

2.3.4促进乡村振兴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把园内农民收入作为绩效考核目标之一。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列为重要工作,把产业兴旺作为实现高水平产业园建设的重点,以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产业,精准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机遇,并以此为抓手,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与乡村产业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工程”紧密融合,全力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促进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南方农村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7/15/c6691261.html)。推动乡村富裕、农民增收是广东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出发点,也是产业发展的“落脚点”,经过几轮建设,产业园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联农带农富农取得一定成效。省级农业产业园一般会涉及3~5个具有特色优势产业的乡镇,主要是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13]。为了加强产业园的带头作用,在申报中要求牵头实施主体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园的引领能力。据统计,建设的100 个产业园吸引了2.55 万人返乡创业就业,为农民提供32.95 万个就业岗位,产业辐射带动61.9 万户,园内农民年人均收入增长,特别是在前期的扶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7]。截至2020 年底,经过3 年的产业园建设后,共联结农户达263.93 万人次,促进就业54.88 万人次,38 017 人返乡创业,园内农民增收明显,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地区平均水平[18]。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2020 年广东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比23 年来首次低于2.5∶1,下降到2.495∶1,并且不断下降,2021 年前三季度下降到2.47∶1(羊城晚报,http://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21-11/20/content_110_447484.htm)。农业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相关产业增加值逐渐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明显缩小,产业园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http://dara.gd.gov.cn/gzdt2266/content/post_3680869.html)。

3 财政支持下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是农业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导致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政策的研究与制定、产业园监管、资金分配和使用、土地使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财政资金在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起到了支撑和引领作用。农业产业园建设中的资金投入量大、周期长、回报率不高、收益相对较低,财政资金大量被用于社会资本投资较少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往往被优先使用,形成产业园建设偏重于基础建设。同时,农业行情容易波动,导致部分企业在产业园配套措施落实困难,导致财政投资无法正常投入使用,造成部分财政资金效率不高等问题。

3.1 政策引导不充分,产业园建设体系不够科学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是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政策引导、产业布局和实施方案的指导直接关系到产业园的落地与区域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通过持续的财政资金投入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产业园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产业园早期建设中,也存在一些因对政策的执行而引起的问题和困难。其中,产业园实施主体对土地政策的把握存在一定偏差,部分园区前期项目存在用地困难,特别是生产和配套设施用地(南方日报,http://www.gd.gov.cn/gdywdt/bmdt/content/post_3668651.html)。同时,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点,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区域布局是广东省产业园建设的工作重点,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相继出台。在遵循市场规律和政府统筹下,促进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在农业方面的产业融合,对于解决当前广东省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挥珠三角的辐射作用,以及部分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具有推动作用。其中,珠三角的领头作用在产业园建设中没能得到充分发挥,表现为立项数量较少,并且缺乏资金支持,这对新产业与原有产业的融合与创新推动力有限,缺乏活力,促进两地资源互补和统筹协调发展的效率不高[19]。水稻、茶叶、水果、蔬菜、中药材和水产等是广东农业特色产业,目前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集中在水稻、茶叶和蔬菜等方面,对其他相对较小的特色产业支持较少。同时,产业园的考核指标相同,品种特性和当地产业现状没有结合,形成体系构建不够科学,不利于个性发展(南方日报,http://www.gd.gov.cn/gdywdt/bmdt/content/post_3668651.html)。制定完善的全产业体系及其配套政策支撑,将是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3.2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大,财政资金规模相对较小

农业一直以来得到国家的重视,支农财政资金的规模也不断增加。近年来,广东省不断增加农业的财政资金投入,2019 年广东省财政厅出台《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办法》进一步增加农业财政资金投入。但与其他农业强省相比,特别是和省内的工业支持相比,广东省财政支持农业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2022 年广东省财政安排涉农统筹整合资金328 亿元,其中,在已下达的218 亿元中有167 亿元(占76.6%)投向农村集中供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公路、农田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十件民生实事”、“九大攻坚”行动等重点工程类建设,而农业产业方面投入比例并不高[20]。从财政支持农业产业方面,优势产业投入远大于规模相对小的地方特色产业,一些精而小的特色农业并没有获得相应支持。财政资金在农业上的投资规模偏小,影响广东省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通过扩大财政资金投入,结合广东农业特点,可为区域特色的小产业也提供有力资金扶持,助力提升它们的现代化科技水平,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新产业,进一步推动广东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南方网,https://news.southcn.com/node_54a44f01a2/e9c89de 775.shtml)。

3.3 建设面广,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单一

在产业园建设中既要考虑特色产业间和区域间的平衡发展,同时又要兼顾自然禀赋、品牌建设、科技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备升级、经营主体培育和“联农带农”等内容,要做到多元化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但 2017—2018 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为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投入方式相对单一,大多以补助的方式进行投入,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功效不明显,在后期设置贴息支出,对社会资本的撬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农业领域PPP模式还不成熟,虽然个别产业园PPP 模式进行了尝试,但还没有实质性实施(南方日报,http://www.gd.gov.cn/gdywdt/bmdt/content/post_3668651.html)。同时,产业园建设资金的实施主体对实际需求对接不紧密,合作社和农户的资金分配较为分散,设备购置重复,更进一步导致产业园建设中的财政资金支持缺乏性,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南方网,https://news.southcn.com/node_54a44f01a2/e9c89de775.shtml)。

3.4 主导产业多样,财政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受到产业建设进度考核的压力,经费的使用进度也是考核的主要内容。部分财政资金被优先用于厂房基础建设和购买生产设备,较少用于科技支撑、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特别是“一产”中的种养殖企业获得的财政资金相对有限,“补短板、强弱势”等作用不显著[18]。基于广东省地理位置以及气候多样性,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各县市的发展品种不同。促进区域内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是产业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各产业园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均衡,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应根据其特色产业类型提供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同时,在产业园建设过程中,财政资金还存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投入不足,产品和技术研发不足、农业技术指导不足、培训不足等问题。财政资金在产业园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机制也缺乏灵活性,需要优化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有效促进产业园的建设和保障当地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21]。

4 财政支持下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路径

4.1 加大资金投入数量,整合社会资本

广东省是经济大省和经济强省,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财政资金的支出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加强投入产业园的建设资金,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建设的资金主要是通过中央和省级政策的引导,整合政府和涉农部门资金等方式,不断拓宽资金渠道,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投入,共同向现代农业产业园倾斜[1]。在区域内,财政资金的投入应确保产业持续发展。其中,除省级财政的投资外,珠三角地区也应在财政资金上进行投入,助力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而对粤东西北地区则应进一步加强,强化主导产业,促进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根据农业产业园产业的特点,在不断增加财政资金整体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大专项资金的投放比例,特别是扩大与产业持续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支出的投入规模。产业园建设中财政资金的创新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的问题,并可集中力量建设核心的基础设施。更为重要是,以财政资金为基础,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向产业园内聚集,形成合力。其中,对采用创新模式撬动的社会资本,并对产业发展起到良好效果的项目应给予支持,这也可进一步激发财政资金投入创新使用方式[19]。通过相关政策的支持,建设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在产业园中的“金融促进”模式,营造有利于产业园建设的外部环境,做到有效扩大现代农业的财政支持规模和支持力度,确保产业园的资金投入,促进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使财政资金更好地服务于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4.2 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合理分配资金使用

财政资金在产业园建设中的支出结构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在产业园建设过程中,主管部门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当地主导产业现状、投资环境等实际情况,厘清思路,对产业发展方向作出分析,规划财政资金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分配比例,指导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产业园建设财政资金的快速投入,促进了产业园内基础设施、生产装备得以提升,并通过“联农带农”壮大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20年,在131 个产业园中共有11 696 家农业企业入驻,包括国家龙头企业41 家、省级龙头企业599家,比创建前增长了17.09%,且新型农业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羊城晚报,http://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21-11/20/content_110_447484.htm)。农业生产中硬件建设是产业园建设的基础,但财政资金使用应充分安排优势特色产业的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加强生产性项目资金投入,突出产业园核心区域的作用。同时,也要开展农村物流设施和物流体系方面的建设,促进一二产的有机融合。另外,加强对本地特色产业相关公益性服务的财政投入,主要包括品牌建设和科技支撑度的有效提升。“科技性”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促进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提升科技对主导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对产业园建设过程中急需的农业科技投入,保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对当地主导产业全产业链的创新研究,确保当地产业的高效、持续发展和产业振兴[19]。

4.3 完善财政资金使用制度,发挥财政资金功能

产业园建设涉及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其中,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机制应通过合理划分管理部门、牵头实施主体和实施主体之间的财权、事权和责权,为产业园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省级财政资金通过直接将资金拨付给现代农业产业牵头实施主体,简化了拨付流程,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截至2020 年底,广东省级财政资金支出率为86.6%,项目完成率达84.9%。但在产业园建设实施过程中,主体同时承担资金使用管理任务,存在资金被挪用的风险。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产业园建设监督管理主体,通过建立园长制,落实主体责任,指导农业农村局等管理部门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制定的财政资金使用方案,建立了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台账和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推进资金的合规使用,并且结合产业园实际情况创新财政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完善制度,利用管理办法和大数据对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监控,可有效避免经费被挪用的风险。因此,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是省级现代产业园顺利建设的保障(羊城晚报,http://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21-11/20/content_110_447484.htm)。

4.4 建立完成绩效评估模式,确保产业园建设

对产业园实施过程中的财政资金使用进行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估,有利于检验产业园的建设成果,也可为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为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在产业园的验收过程中,产业园办公室根据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财政资金使用和绩效评估的管理办法,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监测评价[22]。在产业园建设实施过程中,统一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利用月报等方式及时了解产业园经费使用和项目进展,跟踪产业园建设成效。目前,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资金管理办法不断得到完善,运用第三方绩效评价结果,将财政资金与产业建设绩效挂钩,根据建设进度分批拨付资金,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同时,对各产业园开展定期分析评估,全过程跟踪监测产业园建设进展,不断完善产业园绩效评估体系,对财政资金进行严格管理,建立产业园管理运营和监控机制,在管理机制上不断创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http://dara.gd.gov.cn/tzgg2272/content/post_3739527.html)。财政资金在产业园硬件建设方面的评估相对较为直观,在产业园建设资金监管的同时,提高各实施主体对产业园“联农带农”任务的认识,明确带动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和助力乡村振兴,这也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评价过程中,应适当增加相关部分成果的考核比重。通过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和管理办法,不断强化财政资金使用安全,确保使用效果。以评促建,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创新评估机制将完善产业园考核的内容,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促进产业园建设的持续发展(广东省农业农村厅,http://dara.gd.gov.cn/gzdt2266/content/post_3680869.html)。

5 展望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引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产业园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23]。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第一大省,投入财政和社会资金,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区域农业发展,推动区域内现代农业产业壮大,并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不断完善,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为产业园建设提供了有效使用资金的经验。广东自2018 年3 月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来,初步实现“一年全面启动,两年初见成效,三年较成体系”的建设目标,形成“百园强县,千亿兴农”的农业产业新局面[17]。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广东省根据产业园建设的成效,不断调整,围绕产业规模,通过提资扩容和示范带建设,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形成区域产业示范带。目前,经过多轮产业园建设,广东省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的顶层设计、落地实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经形成了一套先行做法。产业园建设中,大量财政资金的投入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首先,广东省的财政资金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中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设备更新、区域农业发展科技服务、区域品牌建设等投资回报效益低下的项目,缓解农业前期投资大的困难。同时,完善基础建设,为社会资本投入提供了基础,吸引了社会资本投入到产业园建设,缓解农业产业中资金不足的限制。围绕财政资金建在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效率问题,广东在财政资金拨付方面也制定《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保障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广东省也不断总结,并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推进会全国会议精神。广东省将把制约广东农村发展的短板,通过产业园建设而成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潜力板”,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加速城乡深度融合发展[24-26]。

广东省政府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统一部署,取得了较好进展。政府在产业园建设过程中既是规划者也是服务者,通过在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产业振兴与惠民的政策,使得财政资金在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将为广东省和其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水平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产业园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现代农业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