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产品设计专业高水平竞赛驱动下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

2023-10-03孙雯

河北画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竞赛大赛

孙雯

(广东科技学院)

笔者任教的广东科技学院是一所民办本科院校,产品设计专业是该校的校级特色专业。按照“总体规划、具体落实、逐步实施、按期到位”的建设原则,产品设计专业面向大湾区,服务“双万”城市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培养重应用、重技术,能解决产品设计具体问题,有较强的产品创意与策划、产品设计与表现、产品模型结构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能力,适应区域尤其是东莞地区产品创意设计产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一、教学改革背景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从纲要可以看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广东科技学院经过近20年的发展,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等荣誉;在中国社会信用研究院、艾瑞深校友会网、中国科教评价网等知名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布的各类高校排行榜中,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用人单位“拿来就能用”的呼声越来越高。基于以上两个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成为了一线教师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正处于不断探索阶段,现有的教学改革研究主要从高水平竞赛、产教融合、以学为中心、课程思政等方面切入,从而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二、高水平竞赛驱动下的教学模式改革现实意义

从社会层面来看,高水平专业竞赛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实现个人到班级的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间产生竞争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技艺精良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从学校层面来看,高水平竞赛驱动下的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其一,通过专业竞赛能够不断的提升教师的设计水平,还能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其二,产品设计专业通过参与专业类高水平竞赛,能够打出学校知名度,深化校企合作。其三,教师带领学生获得国际专业竞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本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努力成为服务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平台。

从学生层面来看,参加国内外高水平专业竞赛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行业专家的认可并提升自信心,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依托专业竞赛促教改

(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深入分析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各种应用型创新人才。产品设计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有计划、有目的、有保障的实施,通过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个人或者项目团队参加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产品专业竞赛,本着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教学需求为核心分期建设与其配合使用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做出从教学内容到产品形态整体设计,从研发队伍到教学服务整体规划。以项目为板块,比赛为动力,结合线上教学资源和项目指导高水平专业竞赛,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更为积极的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取得教学成果,探索产品设计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具体实施

第一,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产品专业的授课教师组成专业竞赛指导教师团队,由副教授、讲师、助教结合而成。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对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安排、课程内容十分熟悉,具有多年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经验,能够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与产品设计课程改革相融合。老师积极参加国内外竞赛,了解赛事流程,积累竞赛经验为指导学生奠定了基础。由产品设计专业教师牵头签订的校企合作有7家,将企业导师引入课堂,为学生参加比赛提供了技术上的有力保障。

第二,赛事筛选根据课程、学生的学习基础、专业特色等条件,甄选适合专业课程的相关赛事。主要针对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地方性竞赛进行筛选与实践指导。选择全球性的国际设计竞赛,如红点、iF、“金莲花杯”国际(澳门)大学生设计大赛、G CROSS等,着力开阔学生国际视野,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设计产品。国际作品为展现不同产品开辟了新的使用场景,调动观众的视听体验,并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将美学与功能相结合,表现设计语言的魅力。

国内竞赛主要以教育部认可的56项竞赛为主。国内竞赛能够结合行业、企业需求,通过企业专家、行业专家等评审,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地方性竞赛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为主,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产业创新优势最明显的地区之一,其文创产业发展备受瞩目。深耕本土文化,赋能文创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竞赛作品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思维与能力能否跟上社会的需求、行业的发展,借此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也为毕业后能较快融入社会做“先行兵”打下基础。

第三,课程思政方面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突出课程的社会价值属性。在教学过程中将产品设计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要素,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挫折,积极挑战困难的能力,从而使课程思政实现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深度迁移,真正实现知行合一。2022年校级“旧物改造”比赛中21级产品设计本科2班2组同学获得团队赛“二等奖”,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能力。需要继续推进“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坚持做好课前5分钟活动。

第四,赛事资源方面保证高质量体现优质性,注重利用多样性课程资源、吸收国外好的教学资源体现国际性,注重采用来自真实生产环境的课程资源体现企业性,教学中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开拓学生视野,及时让学生了解专业、行业相关信息。根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互动性强,深受学生喜爱。高水平项目驱动下的课程改革,以具体赛事为训练内容。针对不同的竞赛类别,学生可以自由分组,既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锻炼了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及领导能力。

目前部分专业竞赛要求必须有实物模型。结合赛事要求,产品设计专业模型制作课程强调提高学生对模型的认识与分析能力,从而进行科学系统的产品模型制作的实践活动。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和过程性的特点。通过对模型制作材料、工具的学习,及对制作技法的反复练习,提高学生们的模型制作能力,为培养学生们产品设计模型方案能力奠定基础,结合模型制作实际课题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产品设计的程序和实现方法。

第五,学习平台方面运用学习通空间和课堂派等平台,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根据课程不同性质,专业教师在学习通、课堂派等平台上传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PPT、教案、项目实训指导书、图片拓展资源库等资料,方便学生在线学习。线下建成两间实验室方便教师线上线下综合教学。产品设计专业设置专门工作室,方便学生进行设计方案探讨;建成10间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400多万元,实验开出率100%;与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关系,保障了学生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第六,校内外专家指导,全方位吸取意见。产品设计专业针对不同的赛事制定不同的计划,校外专家进入到不同的竞赛组。竞赛前期以校内专任教师指导为主,教师每一个星期至少指导一次,每个月会集中指导一次。校内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专业知识。各专项实践教学环节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训指导书。竞赛中后期校内外专家共同指导,校外专家在材料工艺、产品功能性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让产品更具有可行性。校内外教师共同指导避免了教学单一等问题,形成了较好的互补。加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产品设计用人单位的需求,企业名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评,可以根据学生上课掌握情况及教学需求灵活选择部分内容进行指导。以企业真实案例融入课堂,让学生们更清晰的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能够掌握产品的设计流程及方法。

第七,传统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可以加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校外专家评价等评价方式,多方位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赛后,统计竞赛的获奖情况,归纳参赛过程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优秀获奖的学生对获奖经验进行分享,校内外老师对今后参与竞赛提出建设性和启发性意见。

四、“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教学改革成效

广东科技学院产品设计专业采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将原有的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架构变为以“项目、学生、应用”为中心的架构,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高水平专业竞赛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应用锻炼;教师既完成了教学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达到了教书、育人的双重目的。学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应用型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从社会、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和教学规律出发,进一步深化研究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核心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一套量化的评价标准。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使其更科学合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增加课堂互动的时间以及注重学生实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加上小组讨论,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设计创意大赛,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经过教学改革后,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的获奖作品300多件,其中国家级竞赛获奖作品共计150件,省级竞赛获奖作品共计60件。包括红点、广东省工业设计大赛、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澳门莲花杯、东方创意之星设计大赛、2021CADA日本概念艺术设计奖、G CROSS全球大学生创意金星奖等。

国际赛事方面2021年2018级凌玲同学作品“跷竹”入选2021年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奖。2022年2018级唐嘉城、李杰钊同学作品“FUTER概念摩托车”和“敦煌反弹琵琶椅”获得2022年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奖入围资格。2020年1名同学获“金莲花杯”国际(澳门)大学生设计大赛银奖,2名同学获铜奖;2021年3名同学获日本概念艺术设计奖铜奖;陈昱材同学获BICC中英国际创意大赛中国赛区铜奖。谢立春同学获2021年第五届国际环保公益设计大赛银奖。

其历赛等方面2020年唐嘉城同学获第二届创新未来设计大赛二等奖;2021年4名同学获香港当代设计奖铜奖;2022年欧阳兴基同学获第三届东方创意之星设计大赛银奖;2022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3名学生获创新价值三等奖;2021年3名同学获第十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佳作奖;2021年有3名同学在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获二等奖。

五、“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教学改革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

大赛与课程、班级的教学计划的匹配需要更加完善,虽然高水平专业竞赛有部分获奖,但是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如部分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对新理念新方法把握不熟不透,部分师生专业素养与技能还跟不上新技术步伐等。需要进一步健全教学评价体系,转变课程考核的改革方式。目前虽然有校外专家加入,但是人员还是比较少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与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实现融合”还有待进一步推广。

(二)改进措施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大力实施校企合作,发挥优势铸特色,寻找产品设计专业特色。依托粤港澳经济圈和东莞区域经济优势,与本地知名设计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实施“教学合作、项目合作、科研合作、服务合作”,需要加强教学队伍建设[2]。依托广东科技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的教育技术培训,培养教师教学技能。通过教师团队的协作,不断进行研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需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

六、结语

根据广东科技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高水平竞赛驱动下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够通过参加大赛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成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激励了教师和学生与时俱进,增加团队凝聚力。希望产品设计专业教师继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产品设计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竞赛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智能产品设计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冷·暖》
《教堂之夜》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