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端天气频发全球“粮仓”危机有多大?

2023-10-02邱慧

科学大观园 2023年19期
关键词:李国祥粮食市场厄尔尼诺

邱慧

极端天气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正在加剧显现。

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在8月9日公布的数据中就印证了这一点。作为亚洲基准的5%破碎率泰国白米一度跃升至每吨648美元,较去年上涨了近50%。

然而,这并非全球粮食安全受到考验的唯一信号。早于今年5月,联合國粮农组织就在一份报告中针对全球粮食安全状况发出警示。报告称,在全球经济疲软、地区冲突、极端天气事件等因素交织叠加并相互影响下,2023年全球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恐将继续加深。

显然,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中不可忽略的变量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极端天气的常态化给全球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粮食供给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本就存在全球粮食分配不均的问题也会因此更为突出。“考虑到全球温度都在升高,提升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尤为迫切。”

今年4月起,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东南亚、欧洲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泰国、越南等主要大米出口国以及法国、英国等主要水稻种植国都因为少见的持续性干旱而下调产量预期。

事实上,厄尔尼诺现象并非今年首次出现。它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平均每2到7年发生一次,每次持续时间9~12个月。发生在2016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创下彼时全球气温最高纪录,进而影响了全球粮油、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供应和价格。它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局部地区气温的升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40℃的高温变得常见,旱涝不均的情况也会因此加剧。

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全球温度升高,极端天气的出现已经逐步常态化,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成为摆在世界范围内农业生产领域的关键课题。

2022年1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谷物供求简报》中指出,2022年全球谷物消费量约27.8亿吨,而全球谷物供给总量达36.1亿吨。报告称,尽管相对上年供给总量减少了3700万吨,但从总量上看仍然宽松。因此,包括李国祥在内的多位业内专家都认为,从全球粮食总产量来看,当前还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粮食安全。

他用脆弱的平衡来形容全球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其特征就是产销紧平衡、品种结构分化、区域分配不均。”他指出,这样的供需局面很容易被气候这类充满不确定性的因素影响,加上自然灾害造成多国限制粮食出口,粮食安全的脆弱性再一次暴露出来,形势或趋于恶化,甚至比疫情期间和俄乌冲突之后更加严峻。

记者梳理发现,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3 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中,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以及经济冲击、冲突和不安全被共同列为导致全球粮食危机严重程度和营养不良状况的三大驱动因素。

报告还指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造成非洲和南亚部分国家或地区出现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2022年,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造成12个国家的5680万人处于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包括巴基斯坦的毁灭性洪水以及南部非洲的热带风暴和干旱等。

单从厄尔尼诺现象本身并不会引起严重的全球粮食危机,但在一些地区,由于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担忧,囤粮、禁止出口等连带举措的出现可能会引发粮食供应紧张和粮食价格通胀问题,进而导致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出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钟钰指出,尽管国际市场上粮食问题频现,但对我国的影响不大。他向记者阐释道,近年来,我国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户改进种植方式,不断适应气候变化。他曾去往位于我国河西走廊、常年干旱的甘肃调研发现,近10年来,甘肃的降雨开始增多,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当地农户将春小麦的播种从初春提前至秋季,有了可观的收成。

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在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各国都开始对保障本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有所行动。比如,受厄尔尼诺影响,泰国当局预计从2024年初开始将面临大范围干旱。泰国政府就此要求农民限制经济作物的多元化种植,集中资源确保大米等主粮的生产。

作为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国的印度则因为厄尔尼诺现象率先限制了出口。7月20日,印度宣布,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以外的大米出口。更多的连锁反应随后出现:阿联酋经济部紧随其后宣布所有大米品种暂停出口4个月;俄罗斯政府也宣布禁止本国大米及碎米出口延长至今年年底。

7月24日的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阶段成果总结推进大会上,古特雷斯形容当前的全球粮食体系“已崩溃”。他称,必须解决全球饥饿问题,促进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减轻持续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破坏性影响。

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在此背景下,如何消除粮食安全之忧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在李国祥看来,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建立具有韧性的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需要各国的通力协作。

钟钰也向记者指出,从短期来看,应取消粮食出口禁令,保护粮食供应的畅通稳定。区域之间应该加强协作、相互援助,不能以邻为壑。从长期看,国际社会和各国应该制定相应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不确定性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冲击,提高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生态友好型、绿色可持续性农业等。

记者注意到,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7月3日举行的气候变化对享有粮食权负面影响相关会议上,中国代表呼吁各方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加强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合作。

在谈及中国如何助力实现可持续的粮食系统问题时,李国祥表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不仅要立足国内,提高自给率,在国际粮食市场波动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治理,通过相关倡议的号召,稳定国际粮食市场。他举例称,在国际粮食价格回落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进口量,减轻国内农业资源环境压力的同时也解决他国的过剩产能,促进全球粮食市场的供求平衡。

◎ 来源|中国报道(有删减)

猜你喜欢

李国祥粮食市场厄尔尼诺
清代的省级粮食市场网络与市场中心——基于粮价和商路视角
厄尔尼诺现象横行中国
当前粮食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
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工作的通知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三步图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论我国建立开放式粮食市场体系的实践策略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