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书画关系角度看当代水墨山水画
——以书画同源为例

2023-10-02石艳艳

艺术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同源水墨笔墨

□石艳艳

书与画最初“异名同体”,流传至今。中国水墨绘画的用笔用墨皆源自书法艺术,故本文从“书画同源”思想的内涵出发,分析传统水墨山水画创作中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联价值,通过对当代水墨山水画创作生态的解读,归纳当代水墨山水画创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索将“笔墨精神”运用于当代水墨山水画创作之中的路径,从而回归与传承“书画同源”思想,为当代水墨山水画创作研究提供思路。

中国传统书画关系可追溯至上古时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是《周易·系辞上》的一句话,“河图洛书”也被书画艺术领域认为是“书画同源”思想的起源。国画与书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碰撞,虽然二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各自展现出独有的价值,亦属于不同类别,但是在创作工具、审美意境、艺术表达上始终有着不可分割的互通规律。“书画同源”思想蕴含两层意思,其一是两者的起源本为同根,这一点可以从上古时期的仓颉造字典故中得以证明;其二是书法和绘画用笔的构成元素皆为线条和点,无数的线条和点元素共同赋予书法和绘画恒久的生命力。在现代书法中,很多书法大师不仅追求笔法,更重视书法线条的张力感与丰富性,使书法如同绘画般有立体效果,从而打破书法与绘画之间的界限。

一、中国传统书画关系之“书画同源”思想

(一)“书画同源”思想的内涵分析

旧石器时代,人类祖先会在岩石上用图形、符号记录一些信息,这些符号虽然是图形但也被认为最早的文字雏形,殷商甲骨文的表达形式是文字与图形的融合体。直到汉代,绘画和文字逐渐分离开来,历经千年的演变,成为两种不同门类的东方艺术。我国古代很多杰出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结合,创造出魅力无穷的艺术作品。中国传统书画关系不能单就二者的起源去分析,首先,在文字发展史中,毛笔逐渐成为书写线条的主要工具,书法与国画皆是如此,二者皆存在以线造型的特征;其次,在书法与绘画创作中,优秀的作品总是意味深远,极富神韵,书法与绘画作品的意蕴在于作者创作时将思想见地通过笔来创作出“形”,从而展现审美内涵。而我国书画作者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与中国哲学的熏陶息息相关,其中包含儒家、道家等诸多中国文化精髓,它们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以书法、绘画的形式展现,成为独具中国魅力的东方艺术。

(二)传统水墨山水画创作中“书画同源”思想的重要价值

南朝宋画家宗炳被称为山水画的开创者,著有《画山水序》。历史记载中的水墨山水画始于唐代,元代时期尤为盛行。唐代诗人王维提倡诗与画融合,将诗句入画,为水墨山水画的创作形式开创先河。水墨画与诗、书、印相结合成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也展现着艺术家的综合艺术素养。山水画家在创作水墨画时会运用书法在画作中抒发胸臆,不仅更好地展现了画作的艺术效果,还增添了画作构图的美感。笔墨精神被认为是水墨山水画的核心要素,而笔墨精神的精髓在于书法用笔,许多优秀水墨画作家的成就也得益于此。传统水墨山水画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获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将书法融于水墨画之中,能使水墨画更灵动,也正是因此确立了山水画独具一格的画风。

元初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是中国绘画史坛的领袖人物。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他强调“书画同源”,尊崇前人的艺术精华并大胆创新,将水墨山水画艺术推向新的高度。他曾说“须知书画本来同”,倡导集前代之大成。郭沫若曾提出“我国绘画,南北有二石。北石即齐白石,南石即傅抱石”。现代画家傅抱石的巨制《山瀑清会》堪称山水画的代表,历经千锤百炼,画家将书法的用笔用墨与山水画融合,展现出画作之神韵,笔法苍莽,气宇超凡。

水墨山水画因具有滋养身心的功效,深受文人志士的追捧。“学养深厚”“言之有物”“灵动生趣”“格调高雅”等绘画特点值得每一位水墨画学者对书画同源思想进行深入探讨,促进水墨山水画发展。汲取前人书写、绘画精华能够使当代水墨山水画的文化内涵更浑厚,创作出更具艺术内涵且高质量的山水画作品,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

二、当代水墨画现状分析

(一)当代水墨画特征简述

“以山为德,以水为性”,水墨山水画在人们心中是吉祥之意。水墨山水画以描绘山川景物的形式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并不拘泥于对景致的真实度描绘,重在对审美意境的展现。人们在欣赏水墨山水画时,心灵能够得到慰藉滋养。当代水墨山水画融合了多种艺术观念,产生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以新时代的审美视角看待自然景物,融合外来文化,更具艺术表现力。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很多画家打破传统的自然景象展现形式,通过影像技术创作超现实的绘画作品,在视觉冲击力上采用更鲜明的颜色去强化景物形态之间的构成关系,使作品更梦幻,体现出当代水墨画的未来视觉和时代精神。新时代的水墨山水画在艺术形式和笔墨技法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在价值观和审美观上也随着现代思想逐渐转变,这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传统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技巧,淡化了“以形求神,墨韵见笔”的艺术效果。随着创新程度的逐渐提高,水墨山水画创作者应秉持对传统民族艺术的重视与传承,深挖“书画同源”思想,寻求书画关系内涵,促进当代中国画艺术的繁荣和兴盛。

(二)当代水墨画的问题分析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逐渐交融,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创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人们价值观念的逐渐转变,视觉冲击力较强的绘画作品更容易被接受。然而,中国的书画作品不同于西洋各国,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凸显笔墨的力度美、韵律美以及拙重美。当代水墨山水画在绘画创作中对传统笔墨技法的运用逐渐淡化,导致水墨山水画的笔墨精神和线条功底均有所下降。

1.重商业化追求,“笔墨精神”缺失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年轻绘画作者价值观与审美观趋向于对现实世界与世俗的表达,对传统笔墨技巧的关注度逐渐降低,加之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视觉冲击力较强的作品逐渐被人们追捧,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水墨山水画含蓄的水墨技艺所传达的文化语言,个性化、抽象化的作品犹如雨后春笋。很多创作者并没有真正寄情于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是通过媒体搜查相关资料加以创作,导致作品无法展现大自然的内涵韵味,也无法体现传统绘画艺术的精神内涵之美。更有甚者仅仅是为了追求个性的画风,将景物描绘得过于怪异、新颖,强化感官刺激,这种新潮流的追捧导致人们对水墨山水画审美价值的评价标准不明确,“美”与“丑”的定义出现偏离。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在于书画本身的造型语言,离开了书法趣味与国画的线条墨韵,当代的水墨山水画将无法体现抽象之美与独立的审美价值。“书画若不能展现其神韵,便只如一纸水墨、淡彩而已。”此外,画之神韵更在于笔下的一颗心,人的品行皆会融于书画作品之中,从而使作品拥有人的品格。因此,当代水墨山水画创作不可一味追求商业价值,否则会造成“笔墨精神”的缺失,使当代水墨山水画失去艺术内涵。

2.忽视书法线条功底,缺失“书画同源”思想

现代水墨山水画受到多元化的艺术思潮影响,忽略了传统书法艺术。在传统的水墨山水画中,线条的运用是对山水景物轮廓的主要勾勒手段,赋予绘画艺术作品质感与空间美感,所以线条书法的运用正是水墨山水画造型艺术表现的灵魂,也展现出山水画独有的个性与生命力。“书画同源”思想在水墨山水画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较好的书法艺术功底是水墨山水画创作的基础,但是书法学习需要有足够的耐力与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愿意在书法上下功夫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当代美术教育以素描为基本功,传统书法的教育教学并没有受到重视,这也是水墨山水画创作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当代水墨画创作中“书画同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提炼“书画同源”艺术价值,传承笔墨精神文学意蕴

“书画同源”在本质上并非简单的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其中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与中国哲学思想,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在水墨山水画创作中,书法线条的粗细、疏密展示出画作独具一格的节奏与灵韵,在自然山水的大美景致中呈现出书法艺术超凡脱俗的格调。传统水墨山水画意蕴是通过墨色的浓淡以及留白艺术的空灵感体现的,不仅依靠作者高超的绘画技艺,还凝结着作者的内在涵养和思想情感,以及作者对山水大美的深层理解,这些综合因素共同凝聚才成就了传承千古之佳作。笔墨精神是传统水墨画的核心特点,书法与山水画的关系正是中国人集体智慧的充分体现,也使水墨山水画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传承笔墨精神,提炼“书画同源”艺术价值时,当代画家需要对古典哲学著作和经典画作深挖解读,与古人进行心灵交流;改变以往从借鉴西方艺术文化解决中国艺术创作问题的思路,内化中国传统艺术精髓,从“书画同源”思想重新认识和评价民族传统美学的价值与意义,赋予当代水墨山水画文化内涵,使当代绘画艺术有持久生命力。

(二)呼吁时代绘画新人重视传统,凝聚“书画同源”思想宣传力量

当代的青年绘画作者无疑是中国绘画事业的主力军,担负着传统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水墨山水画向前发展,时代绘画新人们要以“书画同源”的艺术价值为重要的学术命题去探究和挖掘。在经济和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艺术潮流指引着年轻人艺术道路的前进方向,但物欲横流的年代也使年轻人难以清晰看透文化背后的侵蚀力量,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很多青年绘画者的价值观发生转变,无形中淡化了民族传统文化。因此,时代绘画新人应端正思想理念,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和审视他国文化,宣传“书画同源”思想的艺术价值,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三)鼓励绘画者钻研书法,重拾水墨山水画笔墨精神

书法在我国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可见艺术美感的醇厚。书法正是水墨山水画创作的基础。然而,很多年轻人认为,书法就是写字,无须深刻钻研。其实,书法对文学底蕴要求极高,必须精通笔法、墨法、哲学、美学等诸多艺术领域。书法的钻研是持久的过程,要求学习者有强大的耐力与恒心,这也导致很多学习者因为枯燥、辛苦而放弃学习。对此,国家应在书法教育体系中加大引导力度,激发中国学龄儿童的书法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书法意识,鼓励年轻一代潜心钻研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奉献力量。

水墨山水画的意蕴是西方风景画不具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展现,使中国山水画独具灵动性和艺术特色。当代水墨山水画若脱离了水墨技艺的运用,也就失去了中国文化艺术精髓。当代水墨画的发展既要坚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融合时代艺术气息去创新。只有用笔墨语言去诠释的水墨山水画才具有独特的艺术性,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笔墨当随时代”是指艺术创作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反映人文思想与时代特色。绘画创作的变革如果没有继承传统,就会在创新中徘徊不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充分钻研前人的研究成果,继承传统的文化精髓,才能创作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作品。当代一部分水墨山水画作品重视绘画形式而忽略文化内涵,追求强化视觉冲击力而淡化长久的文化思想活力。纵观绘画发展史,艺术不可脱离生活本质,只有回归社会生产生活,才能拥有艺术生机和活力。水墨山水画艺术亦是如此,而书与画本同源,从未分离。文学修养与艺术内涵才是水墨山水画的有力支撑。水墨山水画创作者应勤于学习,汲取“书画同源”思想艺术价值,让水墨山水画艺术屹立于世界绘画艺术之林。

猜你喜欢

同源水墨笔墨
两岸年味连根同源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笔墨童年
水墨
“铤”有“直”义的词源学解释——兼说/直/义的同源词族
泼尽水墨是生平
虔诚书画乃同源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