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策略研究

2023-10-02

今天 2023年14期
关键词:符号意识数学

贾 霖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学校 甘肃 张掖 734400)

数学符号意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因为数学知识都是依靠简洁的符号进行表达,而且很多计算都是通过符号运算。所以学生掌握数学符号的应用,在数学课程学习中,能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在实际课程学习时,教师要不断渗透数字符号,强化学生学习印象,这样在实际课程学习中,能保持积极学习状态,在适当教学引导环境下,快速增强学生良好学习意识,对其整体学习发展形成积极教学作用。

1.数学符号意识教学重要性

符号意识,使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与学习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符号意识的概念,可以做简单概括如下: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借助精简的符号能够传递出复杂的内容作。这句话初读会感到复杂拗口,实际上以常见的符号为例,就容易理解了,如阿拉伯数字,常见如α、β 等,由于数学符号各不相同,所传递出的含义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数学课堂中需要教师使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学会区分符号,掌握不同符号背后的含义,然后在见到这些符号时头脑中能够将符号与所对应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展现其应有的意义。可以说符号其实就是将事物以简单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方式,是可以替代事物的一种符号。小学数学中学生遇到的符号相对基础,如特定环境下,以s 代表图形运算时的面积等相对约定俗成的字母符号。符号的应用可以简便学生的学习与思考,这也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教授符号,并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符号。在小学是数学学习中,学习理解符号的作用,具有如下积极意义: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学核心素养指导下,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数学意识、数学思维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能力。常见的一些数学思想,如推理分析能力、解答能力、运算能力、建模能力等,都是从小学开始就要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学生,逐渐培养学生具备应用其简化思考、辅助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里以一个小学教学常见的困扰为例:一些时候,学生在作业和试卷中会出现一些“粗心”问题,如把>认作“小于号”,并做出相应计算等。这样的问题曾让部分家长与教师困扰,本质上反映的是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符号的认识并不全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需要以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为基础,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数学符号学习有效性。

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符号的应用,能够简化数学问题表达过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解决思维障碍等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并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我们常见的符号,是用来表达数学数量关系及变化的规律等。利用符号能够将变化规律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符号背后的含义,化简复杂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学生而言,小学时开始接触的加、减、乘、除等符号,代表的一些关系,在数学宏大的知识体系下,都是相对基础的内容。然而只有从小学开始不断地累积和分析,才能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相关能力,逐渐建构数学的基本体系。

2.核心素养下符号意识教学策略

2.1 注重符号探究,培养学习兴趣

一般数学课程教学中离不开符号,在不同内容中都会有所涉及。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强化,提高自身学习意识。根据学生综合教学情况,让学生能形成健康学习状态。正式教学以前需要掌握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活动中,对数学知识保持探究动力。并且借助合理化教学管理措施,让学生能理解其中教学含义。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专业性教学调整。比如在进行大数量列举时,可能会将一个○代表100,一个□代表1000 等等,通过这个这样的规律化排列,从而快速增强学生实际课程学习认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另一种常见的兴趣培养形式,是通过创设情境的形式引入符号。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刚接触到的数学符号相当于一种新的“语言”,独属于数学的“数学语言”,此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去培养学生对符号知识的学习兴趣。如讲述“线与角”知识时,需要为学生营造出生活情境,从生活层面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观察角的机会,尝试使用不同的文字、图案等将生活中遇到的角展现出来。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后,教师才能将∠符号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其概念,明确是自己看到的角的抽象,逐渐形成生动的印象。在引入∠这一符号之后,教师要在课堂不断地去强化,如提出“∠A、∠B、∠C 中哪个角最大”?而在这一问题中又为学生展示了英文字母A、B、C 能够展现平面上不同角度,进而对类似的符号形成深刻的印象。

在这样持续铺垫与学习中,不仅可以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同时也可以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期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主动更新教学方法,运用专业化的数学教学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意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2.2 感知符号意义,把握符号内涵

符号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数学内容,从而有效进行更深入课程研究。课堂中教师需要主动使用先进教育手段,做好学生引导工作,利用相对合理化课程教学管理,能保持合理化教学管理策略。而且在目前课程教学发展中,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对其个性化教学培养过程中,增强对学生积极教学指导,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深入课程学习意识,体会良好学习发展综合能力。数学课程学习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教学重点,完善学生数学知识结构。数学教学中还需要主动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利用科学教育手段来吸引学生,实现对数学教学的有效创新,让学生能够保持持续探究动力,对其整体学习发展起到专业性教学作用。

在通过趣味引入将符号带入课堂,使学生逐渐熟悉数学表达中符号的存在。教师需要更进一步,通过课堂事件,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符号内涵,感知符号意义。

如讲述“圆”知识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圆的概念、符号表达,如O、r、d 等,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学会使用d=2r 进行表达。随后需要将学生带入到计算活动中,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加深对C=πd=2πr 的印象。在公式探究中学生能够了解周长符号表示方式,圆周率表示方式等,在学生真正掌握好相关知识后,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题,如已知如图圆A,r=5,π=3.14,求圆的周长。借助习题可以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在不断探究中掌握符号对应的表达含义,进而套用已经了解到的公式进行运算。在学习中,教师反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将其与加减乘除等符号一样记住并熟悉,在练习题目中逐渐去运用这些符号,在头脑中形成对应。

整体而言,鼓励学生能保持健康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熟悉各类约定俗成的符号及其内涵。而且在目前教育管理形式下,应该考虑利用相对合理化教学管理策略,加强对学生积极教学指导。

2.3 合理运用符号,明确符号作用

在理解符号的意义后,教师也要进一步强化学生去理解符号的,并通过多样的演练理解符号的作用。已如前文提及,学生在日常的练习和试卷中,常常会忘记符号的作用,或是出现基础符号的混用。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这种问题的出现也并非全是学生的问题。数学符号体系中符号的产生与运用晚于数字,但是其发展速度极快,在数量方面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已经被人们所熟知的数学符号超出200 以上。尽管小学阶段学生并非一次性接触到大量数学符号,却在不断接触、不断学习中去不断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给学生提供分析符号的机会,锻炼学生数学符号理解与记忆能力,加深对符号本质、内涵等的理解,逐渐熟悉数学符号,并给予学生对于符号学习足够的包容。针对不同符号的应用,应当时常练习、时常讲解。例如,在学习了加减等运算符号后,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10 朵小红花,然后通过不同的排列,如15-5;4+6;空出的中间部分,需要学生说出,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这样,学生会逐渐加深对+、-等符号有更深刻的印象。在各类符号的应用中,教师应当不断地进行演练,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符号作用,熟悉符号间的转化和代表的意义及关系等,深化符号意识。

数学课程学习,需要利用符号进行运算,帮助学生快速增强对数学理解能力。并且借助专业化教学培养措施,增强对学生的良好教学指导。而且在适当教学环境,应该根据当前教学培养方式,快速吸引学生实际学习兴趣。为了加强对学生有效教学管理,进行个性化思维转化,让学生能快速提升自身学习意识,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借助科学性教学管理措施,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教学指导,从而鼓励学生多进行课程相关内容研究。而且在目前教学情况下,教师应该考虑进行整体课程研究强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从而体现出核心素养教学发展有效策略。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充分理解符号在数学中学习作用,保持良好数学符号意识,不断强化学生理解和解题能力。

2.4 联系前后知识,适当进行知识迁移

在数学学习中,面临着大量的符号应用,需要学生去学习与掌握,因此教师应当将数学符号作为一种如英语音标、语文拼音一样的学习“拐棍儿”。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符号的含义,也要适当做迁移,联系前后知识,启发学生去思考、主动探寻、翻译新的符号,并推导出相应的知识。例如,在“圆”的学习中,既然r 作为半径,那么直径会用什么表示呢?此时学生就可以主动联系到是另一个小写字母,最终公布的答案是小写字母d。都是字母,而圆的半径π,就是一个阿拉伯符号,代表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值。随着知识迁移延伸,在遇到s 的时候,表示的图形面积。此时,教师就可以状似无意的提及“大家一定要注意在图形学习时遇到的各类字母哦”。

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关联思维。在教学中,面对新的符号等,教师要尽可能主动地提问学生。如在看到字母S 时,前面已经学过了多边形面积用S表示,那么在路程问题的学习中再次遇到S,此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猜测这个s 是什么意思呢?有些学生可以猜测出是“路程”,因为一般情况下,S 的出现,都是一种总的计算。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找寻规律去记忆。再如,从教材细节中挖掘素材。某节课学习的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那么在学习到下一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单元时,教师就先就标题提问学生应当如何理解。因为在第一次学生已经熟悉了“-”代表的含义,再次遇到后就轻松快速地理解了相应的知识点。

2.5 结合实际生活,升华符号意识

在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符号之后,也要不断地进行印象深化。在印象深化过程中,所深化的不仅仅是不同符号的应用及意义,还包括主动应用符号去记录和表达的作用。对于初学数学的小学生而言,类似的强化,最好从生活着手,找到基本切入点,使学生熟悉符号的存在,如图熟悉数字的存在。如同语言的学习,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搭建场景情境,并及时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关注,增强符号意识。如在学习“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本身是针对既往学习内容的升级,但其中依然会涉及到之前学习到的“+”和“-”。因此,在本节课授课中,教师带来了几个箱子,和一个称。这样,在课堂中教师神秘的卖起了关子——“大家看今天的老师,像不像超市的售货员。啊,那么我今天是来贩卖知识的”。简短的开场,在趣味和熟悉的氛围下带学生进入课堂。之后,教师拿出几个看起来大致一样,却在重量上有差异的箱子,让学生猜测哪个重一些,之后逐一称重。在称给出数字后,大家也一起给箱子排好了重量顺序。之后,教师指着其中某个箱子,以该箱子为标准,比它重的用“+”来表示,比它轻的用“-”来表示,以此帮助学生深化“+”与“-”的印象,并熟悉单位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在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顺手拿出一些包装蔬菜的袋子,上面严谨的写到350g(±50g),原来生活中我们有这么多围绕统一标准重量表达的数字。

除了如上对课堂的一些设计,以及一些课堂的设计,教师还可以更进一步延伸进生活,为学生增加点“推理难度”。在小学数学要学习“认识钟表”,其中会粗略的为学生讲解时针、分针、秒针等的知识。然而我们会发现,家里常见的表,除了直接显示数字的电子表,很多表盘是一个圆,其中只是标注了1-12 几个关键数字,但是中间又用小格进行划分。此时,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在课堂进行猜测,并设计一定的情境,如“今天早晨小明妈妈喊了小明起床之后,他又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儿,直到妈妈大喊马上上学了,都XXX 了”。此时教师买了个关子,没有直接说出时间,而是边做动作边看表说“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 了,同学们说现在是几点了?”类似这样的提问和趣味的设定,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对应时针和分针,以及指向不同的内涵等,熟悉符号的意义。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中需要贯彻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制定出专业化的教育对策,在课堂中做好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工作,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调整,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学学校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不断了解更多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课程学习效率。培养良好学习思维,进而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在核心素养教学影响下,这种学习意识,可以让学生自觉进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学习数学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综合学习意识。

猜你喜欢

符号意识数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变符号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