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需求为导向 增强产业工人凝聚力

2023-09-30文/韩

企业文明 2023年5期
关键词:普法职工

文/韩 江 谢 渝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国有企业的重要基础,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推动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各级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所在。近年来,长庆油田采油五厂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推动产业工人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企业、工会、工人”内在联系,聚焦价值实现、权益维护、共建共享、精神文化四类需求,找准方向、精准定位、稳步实施,锻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石油铁军”。

聚焦价值实现需求,搭建岗位建功平台,让职工成长“有通道”

坚持“技能培养也是关爱员工”,树立“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鲜明导向,重在培训、强在练兵、精在创新,构建起了多层次的员工培育阵地。

全覆盖推进技能培训。注重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员工需求,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培训机制,基层培训突出岗位技能提升,厂处培训突出特殊工种强化,送外培训突出企业紧缺急需,累计培训、轮训、集训员工3075 人次,达到职工总数的75.6%。大力实施“导师带徒”,用岗位当讲堂,以现场作考场,锤炼业务骨干“传帮带”的能力,兼职教师人数突破百人大关,累计评聘油田技能专家1 人、各类技师共计55 人。

全方位带动岗位练兵。注重“练在经常、用在平常”,建成电教室、实训场、小型练兵场,实施岗位、班站、井区、厂处四级练兵,开展采油、数字化、消防等多工种技术比武。坚持推动以“班组对抗赛”“站点擂台赛”为补充形式的班组劳动竞赛,依托移动平台让百名员工与技术能手线上同台竞技,深化了“大比武”内涵。加大“采油工匠”培养力度,以赛促学、以赛代训、层层选拔,培育了拥有1 名全国劳模、5 名省部级劳模、8 名行业技术能手的榜样群体。

全链条抓好创新实践。以创新能力统领素质提升,以创新成果检验队伍成长,建立以全国技术标兵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形成9 名骨干带动、6个阵地联动的创新联盟,实行“线上管理,线下协作,联合运行”。推广“五三四”创新管理法,持续开展“攻关在一线,岗位解难题”实践活动,2个职工创新项目亮相全国发明展。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明确优势项目自主创新,重大技术难题团队攻关,职工自主研发的微球调驱装置得到广泛应用。

聚焦双向维护需求,搭建阳光民主平台,让职工权益“有保障”

坚持“服务下沉一级、维权上提一级”,注重源头维护、机制维护、过程维护,持续加强民主议事、民主监督,推动工会普法,谋职工所想、替职工发声,维护了和谐稳定发展大局。

源头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本着“一项不漏”原则,将维护职能落实到业绩考核、奖金审定、干部选聘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中,充分反映职工意愿,表达工会主张。注重与业务部门开展联合维权,代表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重要制度修订,推动工伤认定三方协调机制,各类职工来访的合法诉求得到协调落实,3200 余名职工享受到健康疗养费货币化发放政策。

民主公开凸显职工主体地位。引导职工参与企业治理,开展争议提案调研,将提案答复向职工代表延伸,推动了焦点难点问题的民主议事进程。健全四级厂务公开管理网络,“六表一卡一案”“四零工作法”等特色做法同步推进,搭建了职工获取信息、表达诉求的新渠道。创新推广“民主管理一屏清”等活动,对评先选优、误餐费用、住房分配等事项及时公开、接受监督,保障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畅通渠道提升全员法治意识。启动五年普法计划,推动法治教育向全员延伸,形成了部门参与、共同配合、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普法框架体系。搭建网上普法平台,开展寓教于乐的普法活动,举办线上普法知识竞赛130 余场,推出普法微剧场63期,打造了“看得见、听得懂、传播快”的法治文化大餐。探索“企地联合”送法教育,开展“阳光普法直通车”活动40 余场,拓宽了职工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有效通道。

聚焦共建共享需求,搭建普惠服务平台,让职工关爱“有温度”

坚持以“民声”改善“民生”,推动工作目标向“大众化”转变,工作方法向“菜单式”转变,各类普惠关爱举措精准落实,营造了“工会关爱职工、职工关心企业”的良好氛围。

定制服务送健康。开展医疗专家进一线、中医义诊进井站,通过“理论+演示”形式,推出“你点我讲”菜单式健康培训,举办针灸按摩、职业病防治等讲座,带动广大职工增强职业病防护意识。启动 “心理关爱一线行”活动,累计为职工提供情绪管理、压力疏导、EAP 心理测评3365 人次,帮助职工塑造阳光心态。结合一线职工居住分布,为1208个场站配备健身器材,建成覆盖全厂的74 个健身房,“人人关注运动、人人重视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排忧解难送温暖。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步骤,打造“爱心洗衣房”16 间,免费为职工提供洗衣服务,缓解了基层职工洗衣难的问题。针对油区乘车难、安全风险大的问题,开通“爱心倒班车”,形成“直达到岗、安全到人、服务到家”的服务方式,打通轮休返岗“最后一公里”。以城市社区为单元,组建“三级架构、网状分布、精准服务”的志愿帮扶组织,缓解了一线工人“照顾家庭难、抚养老人难、看管子女难”的后顾之忧。

扶贫帮困送真情。建立“困难排查、动态管理、即时申报”三项制度,形成“致困分析、精准帮扶、督促检查”帮扶模式,困难职工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推动“四送一帮”、大病救助、“金秋助学”等职工救助常态化开展,帮助8 个重大灾害家庭走出困境、7 户低收入家庭安心入住廉租房,实现“救助标准提高、困难户基数下降”的“一升一降”。积极构建互助互济第二道防线,为1300 名职工申报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互助保险,全体女工免费享受特殊疾病理赔,职工抵御风险能力持续提升。

聚焦精神文化需求,搭建文体聚力平台,让职工思想“有方向”

坚持“文化活动也是生产力”,发挥“大学校”“大舞台”的阵地作用,以教育武装人、以文化感召人、以活动凝聚人,形成忠诚担当、创新奉献、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团队作风。

主题教育唱响主旋律。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围绕建党百年主题,组织开展“忆长征”马拉松闯关赛暨党史答题,筑牢了永葆初心、为油奉献的坚定信念。弘扬劳模精神,讲好石油故事,举办“走进新时代、赞美劳动者”诵读会、庆祝油田开发建设50 周年文艺汇演等活动,展现了奋斗有为的责任担当。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四德”教育,举办“书香满姬塬”和“亲子读书会”等示范性主题阅读活动,职工精神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阵地建设弘扬正能量。大力压缩工会业务性支出,坚持改造升级为主、社会依托为辅,将经费投入艰苦一线,相继完成基地三大活动中心设施配套,建成9 座基层职工体育场馆。全力打造基层主题职工小家,建成基层“心灵氧吧”1 个,打造“职工书屋”2 个,让职工“玩有去处、练有空间、聚有场所”。持续发展协会、培育骨干,13 个文体协会规范化运行,200 余个兴趣小组活跃在生产一线,“参与活动学技能,跟着协会做公益”逐渐成为潮流。

文体聚力展现新风采。按照“两年三个一、一年三项赛”活动组织方式,举办“姬塬杯”系列赛、“姬塬红”文艺汇演,在塑形象、展风采中掀起职工拼搏热潮。拓宽文体活动半径,常态化举办音乐、舞蹈、瑜伽、太极拳等普训班,“厨艺展示”“每日棋牌”等大众活动持续开展,扭转了“少数特长唱主角、多数职工当看客”的局面。搭建“文化交流、体育交往”沟通平台,积极组队参与省市地区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在摘金夺银同时,架起了职工的友谊桥梁。

猜你喜欢

普法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摄影
职工违规操作受到伤害应认定为工伤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普法
普法
普法
普法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