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公路服务区复杂交通流线组织设计探索
——以怒江美丽公路小沙坝服务区为例

2023-09-28杨斌金鹏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临江观景综合楼

杨斌,金鹏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 650000)

1 引言

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上, 山地面积远远大于平原面积,在很大程度上,地形条件会成为山地建筑表现的关键制约性因素[1]。山区公路服务区通常有场地狭窄、多台设置且分台间高差较大的特点,不容易满足公路服务区停车场地的要求。 结合高差分台设置错台式、架空式、覆土式等建筑,将平地尽量留给停车场地成为一种主要的设计方法。 随着丰富服务业态、提升环境景观、增强文旅融合、加强开放共享等新理念的深入,服务区交通流线组织内容较之前增加,重要性更加凸显。

怒江美丽公路小沙坝服务区位于泸水市以北, 是游客进入怒江大峡谷的第一站,是云南省“交通+ 旅游”融合发展的标志性服务区和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要配套。 服务区布置在G219 公路东西两侧,呈西高东低、依山势向怒江渐低的形态。西侧靠山而建,建设用地8 410.6 m2;东侧临江设置,建设用地27 658.5 m2;两侧总建筑面积12 081.1 m2,含综合服务楼、展览馆、精品客栈、驿站,以及公厕、修理库、水泵房等。 服务区停车位数量93 辆 (小客车68 辆, 大客车8 辆, 展览馆停车库17个)。 图1 为项目的总体鸟瞰照片。

图1 项目总体鸟瞰图

从近几年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分析可以看出,“服务区+ 旅游”是近些年“交通+ 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内容之一[2]。 本服务区具有国道服务区的“公路基本服务”定位、城市“开放共享服务区”定位,以及怒江大峡谷“交旅融合”三重定位。 “基本服务”方面配备了公路服务区所需的停车、休息、服务功能;“开放共享服务区” 方面配备了公交停靠、 慢行道系统、观景平台、特色餐饮、临江酒店和半山精品客栈、展览馆等;“交旅融合”方面,服务区不仅自身是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同时还兼备怒江大峡谷景区景前区功能。

交通帮助人们建立了与各个功能区的联系, 受山地条件的制约, 山地交通的组织比平地交通组织相对困难而更加重要[3]。服务区外部、内部、消防等交通流线组织较常规的高速公路封闭式服务区复杂。 外部交通流线有非封闭G219 车流、东侧临江的步行和骑行慢行道, 还有城市公交在服务区的停靠站等流线组织;内部交通流线有对车辆服务、休息服务、旅游服务、展览服务、消防救援等5 类流线组织。

服务区依山而建,场地高差大,道路和停车可用地狭小。而旅游型服务区比较突出的就是服务设施的增加,不仅如此,各服务设施的占地规模也较大, 若简单沿用现有的平面布局方式,会导致服务设施秩序混乱[4]。 设计使用山地建筑的思路理念,利用建筑物的底层、屋面来补充绿化、停车等所需占地;合理组织车道平面和竖向设计,高效利用高差分台停车,并将上述外部和内部多种交通流线等统一梳理、合理设置、有机联系、最终系统设计组织好多种流线。

2 外部流线

2.1 G219 分隔服务区流线

G219 将服务区分隔为东西两侧, 为避免人流与G219 车流相互干扰,在G219 路基下设人行通道。 过街人流通过综合服务楼屋顶大观景平台的屋顶楼梯和电梯可以下降至综合服务楼2`层大厅,穿过G219 的地下“时光走廊”,再过路后通过展览馆内的楼梯和电梯上升至西侧服务区地面。 “时光走廊”为扩宽通廊,可展示固定图片,使人们初步了解怒江州相关民俗风情文化特色。

2.2 公交站与上下车人流流线

服务区设置城市公交站,便于市民搭乘出行。 公交站紧贴G219,采用加宽段转入临江侧港湾式公交站,公交车停靠不与其他车流冲突和干扰, 上下车乘客通过站台即平接标高至临江侧广场和综合服务楼屋顶大观景平台, 即通过屋顶平面组织了上下车人流疏散、休息、等候流线。

2.3 步行与骑行慢行道人流组织

美丽公路绿道沿美丽公路走向南起泸水市小沙坝桥头,北至止于贡山县丙中洛镇, 总长298.5 km, 与怒江美丽公路G219 线共同构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 小沙坝服务区步行和骑行慢行道即为该绿道起始段,慢行道临江设置,与G219共用小沙坝服务区的综合服务楼、驿站及公厕、停车场等服务设施。 通过平面分离、高差错开设计,与公路空间分离保障了其安全性,紧靠怒江从而具有良好的观景性,顺场地高差组织缓坡、螺旋形坡道等又增加了其趣味性。 慢行道与其他流线有机结合,便于人流转换,且不互相干扰。

3 内部流线

3.1 大、小客车服务流线

公路服务区车辆通常分为大型货车、大型客车、小客车3类。 小沙坝中心服务区因受地形限制场地狭窄,设计人员设置大、小客车停车服务时,将大型货车服务设置在相距3.8 km 的小沙坝停车区。

1)临江东侧服务区:车辆由南向北,经公交站向北跨过场地中部冲沟后,右转驶入。 停车场依山就势分为上、下两台,通过场内5%纵坡路段降坡至下台,上台布置小客车和大客车停车位,下台布置小型车停车位,车辆驶出流线可分别通过上、下台各自的出口驶离服务区,进入G219。 流线顺畅,可各自运行,互为补充。

2)靠山西侧服务区:车辆从北向南右转驶入,小客车驶入展览馆建筑一层内的室内车库。 在用地面积受限的情况下,采用室内车库提供必要的停车位是一种可行方案。 大客车临时停靠下客后,从西侧服务区南侧出口驶离服务区,进入G219,至前方调头至临江侧停放。 所有车辆顺向从南侧出口汇入G219。

3.2 休息服务流线

休息服务流线为停车后驾乘人员提供短时休息、如厕、便捷餐饮、短时观景等方便。 东侧服务区上台停车场,人流可步入平接标高的驿站与公厕屋面花园观景, 远眺怒江, 短时休息, 再从屋顶花园玻璃楼梯间下一层到达驿站及公厕进行扫码淋浴、如厕、租用自行车等。 通过驿站及公厕1 层出入口向北步行,可至场内便捷餐饮点,向南可通过跨过冲沟的步行栈桥,进入冲沟南侧的综合服务楼2 层大厅获取服务,或者转换流线至“时光走廊”连接到西侧服务区。 驿站及公厕1 层出入口向南, 可至场地南侧沿江布设的慢行道, 可以贴近观赏江景。 下台停车场人流通过步行和骑行慢行道到达驿站及公厕。休息流线人车分流,具备充分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3.3 旅游服务流线

3.3.1 综合楼餐饮流线

综合楼2 层为酒店大堂、大餐厅、咖啡厅和户外观景经营区。 公交乘客经过综合服务楼屋顶的大观景平台屋面玻璃楼梯后,下一层即可到达;停车场游客经过跨冲沟栈桥平接标高进入; 步行栈道和骑行道游客通过临江侧综合楼1 层入口经楼梯、电梯也可到达综合楼2 层。

3.3.2 酒店住宿流线

综合服务楼1 层为酒店客房。 酒店住宿流线同时提供3个平面的多标高空间流线组织:(1)从屋面大观景平台高标高处;(2)综合楼大厅2 层接“时光走廊”,以及跨冲沟栈道接停车场的中间标高处;(3)消防通道接综合楼1 层入口的低标高处携大件行李的乘客可借用临江消防通道,直接到达综合楼1层入口处。

3.4 展览流线

3.4.1 观展集散流线

集散流线主要由大客车乘客和公交车乘客至服务综合楼屋顶观景大平台, 顺屋面玻璃楼梯电梯下一层至综合楼2 层大厅与地下“时光走廊”相接处。 屋顶观景大平台上种植乔木、灌木,布设了休息条凳,提供了完善的等候、观景、集散服务功能。 小客车乘客可从小车停车场,通过跨冲沟栈桥平接至综合服务楼2 层大厅。

3.4.2 观展流线

观展流线由地下“时光走廊”开始,走廊两侧设置了怒江州图片展,穿过走廊到达西侧服务区负1 层;顺竖向楼梯和电梯到达1 层展览馆大厅;从大厅开始,可以沿着设置好的展览流线在展览馆内参观展览;参观完展览后,可通过地下通道返回东侧服务区2 层大厅,然后再分流离开。

4 消防救援与疏散流线组织

1)西侧服务区沿场内设置消防车道,兼作展览馆和精品客栈的消防扑救面。 在展览馆2 层东侧贴近山坡处设置展览馆人形消防疏散通道。 半山精品客栈在场地西侧,靠山设人行通道,通道南侧疏散至G219 线旁,通道北侧疏散至半山别墅和展览馆之间的消防车道。 同时, 解决好西侧服务区消防车道、消防扑救面和人行疏散流线。

2) 东侧服务区因综合楼为屋顶和G219 线标高平接的覆土建筑,不利于从建筑顶部进行消防扑救。 沿场地东侧设置1条车行消防通道,消防车道沿综合楼做展线降坡,到达综合楼1 层入口,兼作消防扑救面,并在消防车道末端设置回车场。东侧服务区综合楼的人流可向屋面观景大平台和1 层出入口作双向疏散。 消防车道、消防扑救面和人行疏散流线清晰,使用便利。

5 结语

山区公路服务区用地普遍狭窄, 应尽量控制减少建筑物占地,保障多种流线必要的道路、停车场等用地。

尽可能组织利用屋顶和1 层(或架空层)等空间,设置绿地、停车等功能区,以改善服务区整体景观环境,增加停车数量。

在“交旅融合”“服务区+”“开放式服务区”等多重定位下,分析梳理服务区外部流线,合理设置进出口,区分快进慢游流线, 快慢流线共享服务区服务资源。 慢行与周边景观紧密结合,为慢行游客提供较好的观景条件。

在两侧服务区间设置人行连接通道, 综合考虑其立地条件和使用功能, 采用架空天桥或地下通道方式以避免与主线的车流产生冲突,同时结合当地文化、自然禀赋设置相关的文化和商业布局。

服务区内部功能流线较复杂时,应逐一梳理、系统组织流线设计方案,在保证各功能流线能顺畅自然到达的基础上,尽量增加趣味性、景观性和文化内涵。

山区服务区高差较大,消防车道、人流疏散流线组织较为困难,是山地服务区交通流线组织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必须合规、合理,便利可靠。

猜你喜欢

临江观景综合楼
麓湖春天观景
天台山观景(古体诗)
萨格勒布木结构观景塔
关于某综合楼外墙贴面砖脱落原因的探讨
BIM技术在某大型商业综合楼施工中的应用
汉调二黄“临江而歌”
屠辰飞室内设计作品
培育产业升级新引擎 打好临江崛起攻坚战
某综合楼内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重庆临江二队明代炼锌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