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方法

2023-09-28杨志锋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变配电配电室电气设计

杨志锋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 610000)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土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超高层建筑成为建设的重点,以“向上要空间”的方式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局面。 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等特性,涉及的设计要素丰富。 为做好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工作, 有必要对其设计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2 工程概况

某超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242 m,地下3 层,地上53 层,建筑面积22 万m2。 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高,在充分做好防灾设计、消防安全设计等工作的同时,还需兼顾防灾系统的预警性、弱电系统的兼容性等功能设计。 同时,该建筑存在屋顶停机坪电气设计、航空障碍灯设计等方面的难题。 设计人员需做深入的探索,进行方案的设计、论证、优化,突破技术难题,保证设计质量。

3 超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

3.1 负荷分级

超高层建筑的负荷密度取决于建筑的高度、面积、功能等因素,通常按照80~120 W/m2的要求控制。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装置如图1 所示。 在一级负荷中,重要负荷包含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标志、消防水泵、自动灭火系统、排水泵等[1-2]。

图1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示意图

3.2 供电电源及电压

综合考虑建筑负荷等级(一级负荷)、供电距离、用电量,从技术可行性和成本可控性两方面进行分析, 合理地设计供电电源及电压。 项目设置20 kV 开闭所,由城市电力电网提供两路20 kV 电源至该处,保障供电电源的可靠性。 开闭所提供4 组20 kV 馈线向1#-20kV~4#-20 kV 配电室供电, 结合项目使用功能,细分为2 条路径,一是引至公寓用电的配电室,此部分采用1 组馈线;二是引至商业+ 办公、酒店、车库的配电室,此部分采用3 组馈线。

3.3 应急电源

1)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 在各负荷端配置第三电源,确保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ms 级的负荷供电,例如,大厦的网络机房、安防控制室、酒店、商场等,在本项目中,配置的是UPS 装置。

2)应急照明电源。 通过集中蓄电池应急照明电源系统的设计,确保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0.25~0.5 s 的负荷供电,例如,航空障碍标志照明、值班照明、消防应急照明等。 第三电源的配置根据具体需求而定,以航空障碍标志、疏散指示标志灯为例,各自分别采用的是自带的镍铬蓄电池、镍氢蓄电池。

3)柴油发电机。 于地下1 层规划发电机房,额外配置1 台0.4 kV 的2 000 kV·A 柴油发电机组,保证部分负荷供电的可靠性。 针对发电机组与市电间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避免两者并列运行的情况。 同时,做好发电机房的排烟通风、防火、隔振等设计工作,维持良好的发电机房运行环境。

3.4 供电系统

1)开闭所。 项目建设于城市繁华区域,土地资源宝贵,为节约空间,在本建筑地下1 层规划20 kV 开闭所,且优先选取的是便于管理和维护等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区域, 同时加强防水,竭力减小外界因素对开闭所的影响。

2)中压配电室。根据功能的不同,将项目划分为商业+办公、酒店、车库、公寓4 部分,再对各自做针对性的中压配电室设计,分别对应的是1#-20 kV~4#-20 kV 配电室。 配电系统实行单母线分段运行机制,配电室临近开闭所电源侧布置。 两段母线分别配出回路至变电所,两路电源互为备用。

3)20 kV/0.4 kV 变配电所。根据空间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在地下1 层、2 层设车库、酒店(部分)、商业+ 办公(部分)变配电所;对于塔楼,采取竖向分段依次设计的方法,具体分段方式根据功能而定,形成相对应的变配电所设计方案。以A 塔楼为例进行分析, 将10 层、42层避难层作为重点规划区域,分别设计办公、酒店的变配电所,并集中布置设备机房。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不大于150 m,塔楼的货梯井作为垂直运输通道进行变压器的运送,楼层变压器的容量不宜超过1 000 kV·A。

4)负荷容量及变压器安装容量。一级、二级负荷分别约为4 783 kW、10 547 kW。 A、B 塔楼公寓预计容量4 520 kV·A,含此部分在内的变压器装机容量为28 220 kV·A。 消防设备总负荷约4 106 kW。

5)变压器负荷率。 分两种情况考虑:其一,长期工作负荷率为70%~80%;其二,某变压器发生故障或电源中断供电时,另一装置的容量不少于总负荷的60%,同时需完全承担一、二级负荷的供电,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

6)低压配电系统主接线。 低压配电系统实行单母线分段运行机制,正常状态下均采取分列运行的方式,遇特殊情况时运行状态随即调整,以一台变压器存在故障为例,在该变配电所中的另一台变压器完全承担一、二级负荷的用电。 根据低压侧两台总断路器和母联断路器的运行特性,为两者设计机械、电气联锁。

7)功率因数补偿。 硬件设计方面,采用免维护移相式静电电容动态补偿装置,将其规划在变配电所低压侧,采取混合补偿的工作模式。 补偿后,变压器中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为使补偿有效,分相补偿容量不低于总补偿量的40%。

3.5 低压配电设计

1)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在本项目中包含消防控制中心、 防火分区或人防防护单元的电力及照明、 主要客梯、车库机械停车设备等。 在该配电设计方式下,在末端配电箱处可实现两回路的自动切换。

2)大容量负荷分组采用放射式配电,主要包含空调机组、景观照明、生活泵等。

3)消防负荷采用双回路放射-树干式配电,主要包含防排烟风机、火灾应急照明等,类似于放射式配电设计方式的是,依然可在末端配电箱进行两回路的切换。

4)建筑平面分布不规则,具有较大的高度,在特殊的建筑空间形式下,配电的电缆敷设及设备安装难度高。 为尽可能创设有利于配电设施安装的作业条件, 提出如下方案:A、B 塔楼,设计办公、酒店、公寓的电气竖井;裙楼商业和地下室设电气竖井,由其贯通上下各层,其他防火分区则根据电力设施安装要求配置针对性的配电小间。 考虑到操作和维护的便捷性要求,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在临近负荷中心的部位规划电气竖井。

4 照明设计

4.1 正常照明、景观照明

公寓、商业、写字楼等区域,主体电气设计仅预留电源至配电箱,在二次装潢时配合,最终形成完善的照明设施。 照明设计中,以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为基准,结合本高层建筑的实际建设条件和使用条件,确定照度标准,匹配合适类型的光源灯具和附属装置。 景观照明方面,以突显城市地标建筑的标志性为重要设计思路,结合城市街区照明、橱窗照明等做整体设计。

4.2 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设计

1)配电系统。 配电箱规划在1 层或中间避难层电气竖井内,楼梯间按区域划分情况做相应的配电箱设计,以满足消防应急照明的用电需求。 疏散照明由特定的分支回路配电。

2)正常照明控制。 (1)A 塔楼,高档办公区实行智能化控制策略,配置日光探测器,以自动化的方式调节照度,满足正常照明和节能环保两项要求;普通行政办公、设备用房,就地控制;商场、酒店大堂、餐厅等,为总线制智能照明控制。 为保证管理的可靠性同时提高管理效率, 在各场所设置就地控制的组群,开发调光功能,根据场景的不同执行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2)B 塔楼,公共场所照明为就地及多地点相对集中控制,主要考虑的是门厅、楼梯间、电梯厅等功能区。

5 防雷设计

根据本项目的功能定位以及对市场的预测, 建成后建筑内的人员密集,安全防护要求高。 在防雷设计中,按一级防雷标准开展设计工作,实现对人员人身安全的全面防护。 防雷措施包含防雷电感应、防雷击电磁脉冲、等电位联结等,构筑完善的防雷体系。 防雷引下线采用的是建筑物外围四周结构柱的钢筋,平均间距不超过12 m。

6 超高层建筑电气节能设计

6.1 节能设备

主要光源采用的是具有良好节能特性的紧凑型荧光灯、T5 系列荧光灯等, 适配节能型电感镇流器或电子镇流器,结合电容补偿技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节能水平,例如,以合理的设计方法将气体放电灯功率因数提至0.9 以上。

6.2 电气系统节能

1)优化设计变配电所及各区的配电竖井,条件允许时尽可能临近负荷中心;选择截面规格合适的配电电缆[3],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线缆损耗;对变电所低压侧做集中无功补偿;配置具有低损耗特性的环保型变压器。

2)项目超高层建筑的电子设备丰富,例如,办公、商业等功能区均有大量的计算机, 此类设备也是节能设计中的重点考虑对象,原因在于随着该类非线性负荷的使用,中性线奇次谐波含量增加, 此时可能出现中性线电流与相线电流基本相当的情况,严重时甚至更高,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发热剧烈致使绝缘破坏,且运行时的能耗增加。 为应对该问题,采取谐波抑制和治理措施,具体方法为:配置消谐型电容补偿装置;控制变压器的负载率,将其稳定在70%~80%;合理选择中性线,以较大截面为宜。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具有统筹兼顾的理念, 综合考虑超高层建筑工程要求、 行业规范、当地政策等,根据安全、质量可靠、经济高效、环保的原则做好电气设计工作。 考虑到高层建筑电气设施类型丰富、复杂性较高的情况, 设计人员需要注重对设计方案的分析以及优化,改进不合理之处,最终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方案,为后续电气专业相关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变配电配电室电气设计
建筑电气设计常见问题解答
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试述变配电室降温方式
变配电所的二次系统
浅谈10kV配电室高低压开关选择及保护措施
关于配电室UPS的应用
对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措施的几点探讨
超高层变配电室位置选址分析
浅析BIM电气设计
基于GIS的输变配电一体化系统开发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