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建筑 历史文化街区水消防技术应用探索

2023-09-28

大众标准化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古建筑水源村落

郑 强

(福建省建科院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3)

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各民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瑰宝,是社会文明和民族精神的物化载体。古建筑除了部分列入文保单位,其余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居住、公共、工业、农业等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可以确定为历史建筑。文保建筑与历史建筑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今天的历史建筑,明天可能会变成市保、省保或国保建筑,为便于读者理解,文章将文保建筑与历史建筑并称为“古建筑”。近些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村落)的保护工作造成了巨大压力,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需不断完善保护政策以及财政投入。古建筑耐火等级低,木墙、木柱、木梁决定了它们的易燃特性,古建筑火灾类型主要为A类,少量存在B类、F类、E类,随着用电的普及,E类火灾也日渐增多,水作为火的克星,资源丰富,取用方便,应用最广,水消防技术在古、今建筑消防保护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1 古代水消防技术的应用

1.1 古代“水消防系统”的组成

古人利用有限的科学技术和材料组建的一套“水消防系统”,用于灭火或预防火灾,其构成较为复杂,通常由消防水源、消防设备(含消防器械、蓄水容器、输水管道等)构成。

1.2 消防水源

古代消防水源:①河水、湖泊都是常见的天然水源,古代攻城战役多采用火攻,护城河除了保护城池,河水也可作为消防水源,用于战后扑灭城内的火灾;②除了天然水源,人工开凿的水井、池塘也常作为消防水源,古人在城内挖井,取井水作为消防水源,墨子《备城门》篇中“百步一井,井十瓮”,就是说,灭火必须在城内打井,每隔一百步要设置一口水井,井旁边要准备好十只储水的瓦罐,井水作为消防水源常年不冻、不枯,优于天然水源,福建传统民居——闽北的土库、闽西的土楼内都有古井发现;③干旱地区、大型建筑群、高山建筑,受环境所限无天然水源或开凿水源可利用,建筑内备有蓄水容器用于火灾时灭火,如成都青羊宫的太平缸、故宫的门海等。

1.3 消防设备

古代先民有大智慧,发明了各种消防设备,如输水管道有陶管、竹管、木管等;消防器械有唧筒、水龙(水铳)、汲桶、水囊、水袋、麻搭等,此处不做详述。

1.4 古代水消防技术

古代水消防技术尽显华夏智慧,目前部分历史建筑、街区(村落)还在应用,其中以黟县宏村、宁波天一阁最为典型。

以宏村水圳(水系古名称)为例,宏村位于安徽黟县,是具有900年历史的古村落,具有完善的水系规划(图1),由西溪石竭坝引水入村,水系总长超1 200 m,由宽度0. 3~0.6 m,深度0.4~0.8 m的溪流绕过家家户户,最终汇入村落南侧的南湖,水圳除了提供生活用水、灌溉用水,还起到防洪排涝、消防灭火的作用。宏村的水圳可看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室外消防系统”,西溪作为消防水源,由西北侧水坝引入,村落中间的月沼池类似于消防水池,蓄存生活、消防用水,绕村溪流相当于生活、消防合用管道,水圳对保护村落的消防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图1 宏村水系(水圳)图

2 现代水消防技术的应用

以近些年参与两个项目为例,介绍现代水消防技术在古建及历史街修缮、改造中的应用。

2.1 华安县昇平土楼活化利用工程

华安县昇平土楼建成于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外墙全部采用花岗岩条石砌筑,是闽南地区唯一采用花岗岩外墙的圆楼,由于石砌外墙较为稳固,目前保留完整,内部为木构与夯土房屋,大半已坍塌,现场情况见图2,为活化利用原建筑,在历史建筑原肌理下进行局部新建补齐,新建部分为下图2斜线填充阴影区域,未坍塌部分进行保留修复,改造后作为寨河村历史文化产业展馆,功能为办公、曲艺文化宣传、游客接待、农产品展览等。

图2 昇平土楼现状俯视图

该楼新建(补齐)部分属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为4级,功能为曲艺科普馆、曲艺故事馆,其中新建部分的面积为302.74 m2,修缮部分的面积为1 251.58 m2,建筑总体积为4 224.64 m3,根据现行规范进行室内、外水消防设计,建筑体积3 000 m3<V≤5 000 m3,本工程设置室内消防卷盘系统、室外消防系统。

室内消防卷盘系统采用自救式消防软管卷盘箱(型号为SG24AZ),箱内配有JPS1.0-19软管卷盘一套、直径Ф6直流喷雾喷枪一支,卷盘给水接自室外消防系统。

室外消防系统设计用水量为20 L/S,火灾延时为2 h,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44 m3,室外新建消防泵房、消防水池,消防水池有效储水容积为144 m3,消防环管采用临时高压系统,配置两台消防主泵、一套气压罐设备,为保证运行安全,其中一台主泵采用柴油机消防泵。

2.2 船政文化马尾造船厂片区保护建设工程

福州马尾有着150余年近代船政史,马尾造船厂旧址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江滨东大道以西,福顺新村以南,闽江以东,厂区内遗存诸多历史建筑,一期修缮、活化利用为6栋历史建筑,含铁胁厂、综合仓库、机修车间、起运车间、甲居装课保障组、78号楼。马尾造船厂片区保护建设工程(一期)总建筑面积为19 897.38 m2,地上建筑面积为19 263.15 m2,地下室建筑面积为634.23 m2,地下室主要为新建消防水池、泵房,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对6栋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进行水消防设计,包括室外消防系统、室内消防系统、喷淋系统、高空射流灭火系统。

该项目以铁胁厂为例,铁胁厂建于光绪二年(1876年),原为马尾造船厂的铸造车间,本次修缮、活化后功能为船政历史展览馆,建筑属性为多层展厅,按三级耐火等级进行水消防设计,设有室外消防系统、室内消防系统、射流灭火系统(图3)、喷淋系统。

图3 射流灭火装置

铁胁厂建筑体积20 000 m3<V≤25 000 m3,室外消防设计用水量30 L/s,室内消防设计用水量10 L/s,火灾延时2 h,射流灭火(喷淋)系统设计用水量为45 L/S,火灾持续时间1 h,消防用水量为450 m3,地下消防水池有效储水容积972 m3可满足要求,综合仓库屋面设置有36 m3消防水箱,提供火灾初期消防用水。

钢屋架斜顶设置射流灭火装置,该装置可水平360°旋转,垂直110°旋转,标准工作压力为0.6 MPa,单个装置保护半径为20 m,设计流量为5 L/s,配水管设置水流指示器、信号阀,一排人字斜顶设置15套,射流灭火装置相对于喷淋可以大量减少支、吊架固定点,对百年钢铁屋架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3 应用案例的思考

3.1 消防水源问题

(1)部分古建筑、古村落群位于高山或峡谷,为保证生活、消防用水,除了引入山泉水,还应参考古人太平缸、门海做法,多储水以备不时之需,此类古建筑若进行水消防设计,需要按规范要求计算消防用水量并储存于消防水池,若冬季有霜冻天气还需考虑保温措施,避免发生火灾时蓄水成冰——无法取用。

(2)部分古建筑周边无市政水源(或市政水压不足)也可利用水井作为消防水源,闽侯县灵济宫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工程就是因为周边市政水压偏低,利用御碑亭内的古井作为消防水源,抽取古井水储存于灵济宫三处消防水箱内以备火情使用。

3.2 用电问题

(1)部分寺庙、道观、古塔位于深山老林,无稳定电源,新增消防工程时应考虑消防泵的备用电源,可配置柴油发电机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2)经调查,大多数火灾都以电器、电路火灾为主,部分古建筑电器、电线老化严重,应根据使用年限及时更换,并严格管理用电。

3.3 消防工程资金问题

(1)《消防法》《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颁布,各级政府应增加历史建筑、街区(村落)消防保护工程的投入,并加强管理。

(2)消防保护工程应拓宽投资渠道,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民间资本对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村落)活化利用工程的资金的投入,确保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3.4 水消防设备对古建筑损害问题

(1)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损害,在安装水消防设备过程中,如施工机械操作不当可能会损坏古建筑原有结构、装饰;固定支、吊架钻孔破坏原有墙、柱、板;暗埋管道时破坏原有地面;应在施工前做好预案,尽可能减小伤害。

(2)救援过程中的损害,部分古建筑,如土筑、砖砌古民居采用消火栓保护,普通消防水枪存在水压过高,喷出的高压水柱可能会对古建筑的墙体、梁柱等结构造成伤害,并使装饰元素——绘画、木雕等脱落,消火栓需改配雾化水枪,避免二次伤害,水消防设备根据建筑特征选配,考虑其影响因素。

3.5 保护工程法律、规范依据问题

(1)我国尚未出台一部完整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村落)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关的规章、制度分散在多个法律文件中,没有形成系统性和权威性。

(2)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所制定的修缮、改造标准存在差异,需逐渐统一,相关设计规范、标准仍然不足,如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近期修编的《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防火标准》应尽快出版。

4 结语

随着科技进步、材料创新,现代消防技术飞速发展,现代水消防技术可有效预防并降低火灾对古建筑造成的损害,应本着严谨、审慎的态度对待每个修缮、改造工程,做好水消防设计、施工、管理,为保护好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村落)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古建筑水源村落
保护水源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南水源头清如许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中国古建筑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寻找水源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