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支点撬出大动能

2023-09-26廖孟轩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3年7期
关键词:南平南平市时空

◎ 廖孟轩

“智慧南平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项目,建立了一套符合南平实际的时空基准,建成了全市统一权威、动态多源的时空数据资源池,在时空数据统一管理、计算挖掘分析以及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市县一体化和多部门协调共建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对全国同类型地区具有较强的参考示范作用。”近日,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智慧南平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项目评审会上,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至此,福建南平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以下称 “云平台”)建设试点项目迈入应用新阶段。

云平台由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原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南平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共享,是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南平市数字发展中心、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建设的福建省首个设区市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项目总投资4400 余万元,完成了时空基准、时空大数据、时空信息云平台、应用示范等多项建设内容,进行了10 项关键技术攻关和6 项技术创新,实现了时空数据全生命周期高效管理,为智慧南平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时空基底。

弱鸟先飞 强基础带来新机遇

889.42 平方千米多时态大比例尺DLG(数字线划地图)和全市域1∶1 万DLG、13 个年份优于0.5米分辨率的时空影像底图、4 种比例尺覆盖全市域的数字高程模型、106.25 平方千米的县(市、区)中心城区三维模型……谈及云平台上集成的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数据,南平市自然资源局测绘与地理信息科科长张信辉如数家珍。

然而,相较如今丰厚的“数字家底”,历史数据显示,过去南平市各类大比例尺DLG 不足50 平方千米,覆盖全市的卫星影像分辨率仅2.5 米。较为匮乏的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数据,一度让南平在发展上受到制约。

2010 年,原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全面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明确提出在2011 年优先启动厦门、南平等城市建设。巧借东风,南平市同原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签订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合作协议》,依托省级强大的技术支撑,大力推进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建设,一大批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成果应运而生:面积超200 平方千米的多尺度大比例尺DLG 实现各县(市、区)中心城区全覆盖,0.5米分辨率的数码航片实现市域全覆盖,全市权威、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强基固本、攻坚克难让南平实现弯道超车,推动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服务能力走在全省前列,被列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城市。

曾经基础薄弱的南平通过“先飞”抢占先机,实现了从落后地区到测绘强市的华丽转身。2015 年,南平成为福建省唯一一个参加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的设区市。同年5 月,南平收到了国家立项的正式批复,云平台建设正式迈入进行时。

张信辉介绍,为保障云平台有序推进,立项后云平台试点建设被列入“十三五”时期南平市政府重大工程项目之一。

创新模式 市县一体化建设

云平台要采取什么模式?各部分应如何建设?要解决哪些问题?一连串的难题摆在项目组面前。

“在充分调研各相关单位需求的基础上,市领导亲自带领我们和技术支撑单位赴北京、武汉等地学习调研,多次参加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技术培训,同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技术指导专家组座谈交流,恳切问诊。”南平市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方利超介绍,最后南平决定以“市县一体化建设”模式开展云平台试点建设。

“南平地处福建北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资金较为紧张。如何在资金拼盘的范畴内,尽可能建设出智慧实用、功能强大、数据丰富的云平台,是我们考虑的首要因素。”方利超说,“通过软硬件、标准、数据、平台、管理‘五位一体’的‘市县一体化建设’模式,不仅避免了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平台等重复建设,实现市县时空大数据深度融合共享,有效化解基层资金和运维能力不足的问题,还极大地加快了南平市数字县域建设的进程。”

以“市县一体化建设”模式为支点,南平在云平台建设中激活了巨大的动能。云平台通过构建县域数据资源管理与个性化服务门户,全面支撑南平市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基于云盘和云桌面,为数据更新提供了市县协同一体的数据汇聚、更新和时空分析应用接口,形成了全市统一的时空数据基底。此外,南平市还制定了5 个“市县一体化”数据生产规定,涉及遥感影像、新型数据产品、地名地址数据、大比例尺DLG 数据等多个领域。

在此基础上,云平台还开展了互联网时空大数据萃取建设,建成了“静动态、二维三维、室内外、历史现在”的时空大数据集,探索建立了驱动更新、定期数据、定制与应急相结合的更新机制,以提高数据现势性,缩短数据更新周期。

除了在云服务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南平市还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测绘基准点普查加密、矢量数据补充完善、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整合、地理实体数据更新、三维模型构建等工作。据统计,云平台建设试点共完成了12 类时空基础数据、6类时空公共专题、4 类智能实时感知、3 类空间规划数据和5 类互联网时空大数据的建设,汇聚了超过1000 万条的基础信息和1035 个图层的专题信息,涵盖了106.25 平方千米三维建筑模型、66.7 平方千米2.5 维城市景观、379 平方千米街景数据和部分重要区域的室内三维模型,为智慧南平城市建设提供丰富、全面的地理信息服务。

云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数字南平从数据、平台到运行环境等多层级向智慧南平的全面跃升。

拓展应用 大数据点亮精治理

目前,云平台已拓展至智慧国土、智慧规划、智慧生态、智慧审计、智慧综治等多个领域共30 余个应用示范。

“营盘社区第二网格4 号楼3层出现预警,请网格员立即前往现场查看!”接到预警短信,网格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将一场邻里争端化解在萌芽。“得益于云平台的三维地图模型,智慧城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效率得到质的飞跃。”方利超介绍,依托云平台,武夷山将三维地理信息、地理编码、大数据等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汇聚成一张“三维地图”,立体化的精准定位,极大地方便网格员巡查打卡、上门服务,实现了社区的精准治理。

基于不同应用场景,云平台除了满足时空基准、地理编码、新型测绘产品数据等时空信息诉求外,还能有针对性地提供高效的数据资源实时汇聚引擎、智能化的时空大数据挖掘分析等服务。

“云平台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多个时空尺度的基础数据和地理国情普查图斑实时共享,建立了土地、湿地、森林、矿产、水等多个审计测算分析模块,可以直接用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直观地体现自然资源资产在时空维度上数量和质量变化情况,大大缩短了审计在时空核查方面的时间。”南平市审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南平在全国首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离不开云平台的强大支撑。云平台基于“地理信息+”审计服务模式,共享超15 类审计调查所需的多源数据,从时空维度解决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取证难问题。

此外,云平台接入了水、空气、污染源、地灾监控视频等4 类多源异质传感器,实现水质、空气环境、水文、污染源等的实时监测,以及地质灾害点的实时感应。依托云平台的统一时空基准和可视化表达,南平市金山银山平台实现了生态监管全要素叠加展示,建立了环境敏感区域等分析模型,增强了生态环境监管的实时监测和溯源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系统智能的参考和依据;南平市地质灾害防治系统,通过接入云平台的时空基准、新型测绘产品、监测视频和空间分析服务,实现了地灾点管理的立体化和场景化……鲜活的数据、广阔的应用场景,让南平加速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迈进。

智慧南平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画上句点,但时代的大幕正徐徐升起。今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 “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号角已吹响,南平市将着力推进自然资源信息化创新技术应用,向着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蓝图稳步前进。

猜你喜欢

南平南平市时空
南平市4个脆李品种的引种表现及评价
跨越时空的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南平:妇联干部当好“五员”助力妇女脱贫增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健康扶贫是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关键——南平市
时空之门
南平市妇女儿童有了自己的心灵港湾
基于CBERS数据的福建南平地质灾害动态遥感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