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遍义构式“万物皆可X”分析

2023-09-25桂子雍李治平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构式月饼万物

桂子雍 李治平

(湖北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 湖北黄石 435002)

近几年,随着社会生活的急速变化,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例如:

(1)万物皆可速冻的东北,东北人过冬真的太难了。早晨洗个脸,毛巾被冻成棍儿;刷个牙,牙刷还会被“冰镇”;外头晾个衣服,裤子冻得杠杠的直接站住……(人民日报官方微博2019-12-23)

(2)万物皆可糖葫芦,辣条、蚕蛹、鸡爪、干脆面糖葫芦了解下(人民日报官方微博2018-12-12)

(3)万物皆可滑板!广西90 后小伙凭雪糕棍滑板“出圈”(腾讯新闻2022-10-1)

上述例(2)、例(3)中“X”是名词性的,这与后接动词性成分的传统用法很不相同,如例(1)。例(1)指各种东北冬天各种东西都会快速冷冻,例(2)表示各种食物都可以做成糖葫芦,例(3)表示各种材质都可以做成滑板。

这些用例主要以“万物皆可”后接VP、NP形式出现,形成“万物皆可X”格式,表示某种周遍义,反映了说话人的立场态度,且正面立场倾向明显。本文将这一现象称为“万物皆可X构式”。

一、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

检索BCC语料库,可以发现“万物皆可X”构式最早大约出现在宋朝,其后较多接“为”“以”等用来连接谓词性成分。例如:

(4)各乡奇巧土物,都担戴来京都货卖,买物回程。都城万物皆可为信。(宋《西湖老人繁胜录》)

(5)故有犯而能容。容则大。大则无外。无外。则天地万物皆可以范围之。(《紫柏尊者全集》明)

传统用法也多接谓词性成分。例如:

(6)万物皆可为我所用。(BCC语料库)

(7)万物皆可出奇迹。(BCC语料库)

传统的“万物皆可VP”格式是可推导的,例如“万物皆可发酵”“万物皆可互联”;然而“万物皆可NP”,例如“万物皆可冰壶”“万物皆可天妇罗”的意义不能完全从其构成成分中推导出来,它们当解读为“什么都可以被当做冰壶”“什么食材都可以被制作成天妇罗”,凸显的是“冰壶”的功能、“天妇罗”烹饪形式,是主观认定“万物”发展为、成为NP所具有的性状、功能等。

Goldberg(2007)的构式语法理论认为构式具有不可推导性。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结成一对,但是其形式或意义不能根据构成成分、结构关系推知。[1](P4)陆俭明(2008)对这一论断提出了质疑:如果构式义是不可推断的,那么“构式义是由什么赋予的”?[2]刘大为(2010)认为有的构式可推导,有的构式本身就具有不可推导性,并据此将构式分为语法构式与修辞构式,修辞构式的反复使用使其不可推导性凝固下来,还具有了一定的能产性。他将将语法构式与修辞构式看作一个连续统的两端。[3]本文认为,“万物皆可VP”至“万物皆可NP”符合构式泛化路径,是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演变的典型案例。

二、“万物皆可NP”的意义与特征

(一)“万物皆可X”产生的推理机制。从语义上看,“万物”为名词属性,释义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4](P1351)为周遍义主语。“皆”是带有文言色彩的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指向谓语中心词的语义相关项的全部或大部分成员,近代汉语中出现最频繁,后被“都”取代。“可”分属两种不同的词类,助动词和副词。[助动]1.表示许可或可能,同“可以”。2.表示值得。[副]1.表示强调语气,程度由轻到重都有。多用于口语。2.表示疑问。[5](P333-334)在此结构中,“可”为助动词。

由于生活中某事物出现了违反常理的现象,给说话人造成了一种心理冲击,感到意外,说话人主观上可能做出如下推导:

前提:P是最不可能能Q的。

现象:可是P却Q了。

推理:连P都可以Q,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Q)。

结论:所有事物(万物)皆可X。

这一推导实际上是一种蕴含推理:P是万物X中的一个元素,X 蕴含P,且P 处在荷恩等级关系中的一端。因为P 有某种属性,所以X都有某种属性。

(二)“万物皆可X”的语义特征。

1.“万物皆可X”构式的周遍性。陆俭明(1986)指出,周遍性主语句可以由词汇和语法两种手段构成,[6]“万物皆可X”的周遍义是通过词汇手段形成的,即来源于表数量的名词“万物”,表示构成集合“万物”的成员全部参与并具有了变量X 所表示的状态。例如:

(8)万物皆可冰墩墩:玻璃墩、蛋糕墩、铅笔墩、冰雕墩…(人民日报官方微博2022-2-9)

(9)拼多多发布“御寒指南”:这个冬天不感冒万物皆可加绒(新华网2022-1-10)

(10)“盘他”,成了2019年的第一个网络流行热词。在广大网友脑洞漫天游走的“再创造”中,“盘”被延伸了极其丰富的定义和内涵——“万物皆可盘”。(中国新闻网2019-2-24)

2.“万物皆可X”构式的处置性。“万物皆可X”构式的处置性主要来源于助动词结构“可X”。“可”随着语言的发展主要由动词“值得”的意义虚化为助动词,“可X”也从助动词结构变为了一个词。汉语中有很多包含“可”的“可X”双音节词语都经历了这样的变化,如“可恶、可爱、可怜、可观”等。[7]“可X”结构中的“可”有表示被动的作用,是组合式形容词性。这些词语充当句法成分时,一般都是用来描写主语值得被厌恶、被喜爱、怜悯、看。这样的特征自然也延续到了“万物皆可X”构式中。例如:

(11)万物皆可华夫饼。(小红书2020-3-7)

三、“万物皆可X”构式的生成机制及语用效果

(一)构式“万物皆可X”的生成机制。

1.模因的传播。何自然(2005)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信息,只要能通过模仿而得以复制传播,就可称为模因。[8]“万物皆可X”的构成简单、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意义凝练,很容易被网民接受进而快速复制成为广泛传播的强势模因。就表达功能而言,“万物皆可X”从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各种用法发展到单独用作新闻标题,不仅因为变量“X”在构式中是焦点信息,前文我们谈到该构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也许还与年轻人追求夸张极致的表达有关。

2.语言经济性原则。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为了省力而减省语法单位的使用,经济性原则是语言系统本身以及语言运用中数量与表达效果的最佳结合,是语言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9]如上文我们说过“万物皆可华夫饼”解读为“什么都可以被制作成华夫饼的样子”,显然与常规表达相比,构式“万物皆可X”甚至用更少的语言单位表达出了更好的语言效果。

3.认知的推动。泛化后的“万物皆可NP”是一种转喻用法,如“万物皆可月饼”解读为“什么食材都可以制作成月饼”,这是用的行为——“制作月饼”来转喻成品——“月饼”。NP一般是一个范畴中的典型成员,可以代指整个范畴,例如说到“月饼”,一般首先想到广式月饼,但其实还有苏式月饼、京式月饼、冰皮月饼等。转喻并仿造相关格式。此外,类推也是“万物皆可X”的一种重要形成机制。

4.亚文化群体的语言代码。“万物皆可X”构式的产生与网络虚拟语言息息相关。李宇明(2011)认为虚拟语言生活是人类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经在很多方面引领现实语言生活的发展。[10]事实上网络正在大幅度地改变我们的语言生活,影响我们的语言思维习惯,虚拟语言生活也在由许多标榜“前卫、独特”、追求亚文化的年轻人推动着。年轻人张扬个性的做法从穿衣打扮延续到了语词的选择上,而伴随这种心理出现的各种新的语言形式诸如“万物皆可X”就成为了他们在网络中展现年轻突显自我以及寻找身份认同的方式。公众人物和媒体的大量使用也推动了流行构式“万物皆可X”的传播。

(二)构式“万物皆可X”的语用效果。

1.引发话题,高效表达。“万物皆可X”是一个具有特色的流行构式。在口语交际中抑或是书面语中,话题都非常重要。口语交际中,“万物皆可X”可用于引发、继续或转换话题。书面语中,从搜集整理的语料来看,“万物皆可X”构式常用于新闻、报刊的标题,诞生于2018年,至今热度不减,究其原因也许是常用于高效性表达的标题。例如:

(12)万物皆可“被雪糕”?旅游文创不是跟风(人民网2021-6-28)

(13)万物皆可益生菌鼓吹功效忽悠人(中国新闻网2022-9-9)

2.表明立场,昭示态度。人们说出话语时不仅是在输出命题内容,同时也在表达立场,正如Elinor Ochs & Bambi Schieffelin(1989)所言:语言有情,这种情感有可能会蔓延在整个语言系统中。[11]Du Bois(2007:163)的“立场三角”理论受到了学界广泛认可,他认为立场是社会行为者的公开社会行为,此行为需要在任何社会文化领域的显著纬度上同时评价客体、定位主体(自身或他人)并与其他主体保持一致。[12](P162)“万物皆可X”可视为集三个行为为一体的交际手段。例如:

(14)本人真的很讨厌吃剩菜,……于是买了卷饼,一顿一个,万物皆可卷(微博用户2022-11-13)

(15)万物皆可“南极人”!竭泽而渔,能挺多久?(人民网2020-7-12)

(16)万物皆可“被雪糕”景区文创雪糕这阵风能刮多久(新华网2021-6-27)

根据调查,“万物皆可X”在实际使用中还具有倾向性,相比负面立场,明显更倾向于正面立场表达。具体见表1。

表1 “万物皆可X”中“X”的三种立场态度(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为例)

3.借势宣传,巩固形象。游戏、影视剧、品牌、明星粉丝等借流行语宣传品牌形象或者地域特色,加固X“万物皆可”的印象。如以下各例,例(17)为汽车品牌哈弗的宣传,例(18)为山西省地域美食“老陈醋元宵”的宣传,例(19)为湖南卫视宣传真人秀《妻子的浪漫旅行》。

(17)《“万物皆可盘”——揭秘全新哈弗H6 的硬核冠军实力》……(益阳中宇哈弗SUV4S店微博2019-2-16)

(18)【山西万物皆可加醋!山西老陈醋元宵受热捧,店员:解甜解腻】……网友:四川万物皆可以加辣~(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2019-2-28)

(19)#芒果TV 告白季#七七陪你甜蜜情人节,距长沙马栏山“告白季·情话大赏”还有1小时!……#万物皆可告白#提前剧透一下,今晚有重磅彩蛋哦……(《妻子的浪漫旅行》节目官方微博2019-2-14)

利用网络流行体进行宣传的优点是能够最快速地起到推广人物、产品等的作用,但缺点是可能会形成刻板印象,一旦出现次数过多也许会适得其反,招致人们的厌恶。

除此之外,现代汉语中还有其他表示周遍义夸张义的构式,例如“要X1 有X1,要X2 有X2”“无N 不V”“各种NP”“半点X”等。大致可将其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语法构式,具有可推导性,“要X1有X1,要X2有X2”“无N不V”以及”万物皆可VP“属于此类。另一类为修辞构式,具有不可推导性,“各种NP”“半点X””万物皆可NP“属于这一类。

结语

“万物皆可X”从语义上看是一个表示周遍义的构式。从形式上看,该构式由主谓短语“万物皆可”和变量“X”充当构件,“X”主要以VP与NP为典型成员。该构式的用法仍在发展演变之中,最显而易见的是在保留传统用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新兴流行用法,“万物皆可VP”到“万物皆可NP”是一个泛化过程,同时也是该构式从语法构式演变为到修辞构式的过程。

“万物皆可X”是说话人用以表示反常理事件的话语形式,具有[+周遍性]、[+处置性]的语义特征。“万物皆可X”的生成机制主要有模因的传播、语言经济性原则、认知的推动,以及亚文化群体的语言代码。此外,还具有引发话题、高效表达;表明立场、昭示态度;借势宣传、巩固形象的语用效果。

猜你喜欢

构式月饼万物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中秋节里吃月饼
月饼
一起来做月饼吧!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