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我国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如何实现快速就业

2023-09-25丁燕

经济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适龄青年主体培训

丁燕

摘 要:新冠疫情过后,我国经济逐渐恢复,总体向好,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但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适龄青年敏感且辣手的突出问题。为適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适龄青年快速就业的形势转变,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包括未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就业市场中供需矛盾等问题进行分析,根据适龄青年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龄青年转变就业意识,提高自身能力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对策,以便促进新形势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实现快速就业。

关健词:经济形势 适龄青年 大学生主体 就业供需矛盾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254-03

当前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主要体现在:一是不断涌现出新的就业增长点;二是持续释放了稳就业、保就业的政策红利;三是调整优化了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四是有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并体现了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不仅拓宽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的就业渠道,而且在功能上为适龄青年创新创业创造了必要条件,也为适龄青年快速就业铺就了一条阳光大道。

一、经济形势总体向好,适龄青年快速就业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现阶段,我国经济排除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形势总体向好,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在政府逆周期调节等积极措施的应对下,未来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和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已经呈现,并显示如下特点:一是我国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推动了产业和消费的升级,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优化无疑会提高我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二是在发展潜力方面,随着制度建设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随着强劲创新和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可观的人口红利释放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三是在政策和措施层面,国家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积极优化投资和消费等领域的营商环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稳定发展。

向好的经济形势,促进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就业形势的改观,给适龄青年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国城镇失业率连续下降,降至疫情前统计水平。二是适龄青年主体人群的失业率已低于疫情前水平,且稳中有降。三是农民工就业比较多的行业,整体上恢复向好,对于农民工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经济恢复导致用工需求持续扩大,适龄青年就业难的现状正在逐步改善。所有这些,均标志着适龄青年快速就业正在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适龄青年快速就业挑战大于机遇

尽管经济形势的向好形成了利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就业的新常态,但在就业领城,仍然存在诸多影响与制约适龄青年快速就业的不利因素,使得适龄青年快速就业充满了挑战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供需矛盾突出。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地区人才需求的不平衡之上。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往往青睐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就业目标首选一线城市和沿海东部地区,而对到其它地区发展不屑一顾,从而形成一线城市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适龄青年趋之若鹜,而西部、东北等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区很少有适龄青年问津的极不对称局面。

二是用人单位的要求与适龄青年的素质不对称。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对应聘适龄青年的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最为看重,对应聘适龄青年的学历、外语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说明企业迫切需要的是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但多年来,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一成不变,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人际交往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外语水平的培养,致使许多步入社会的适龄大学生,因为沟通和交流中存在的障碍而难以被企业录用。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尚且如此,那些未能踏入大学校门的适龄青年,其就业状况就可见一斑。

三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供大于求加剧就业市场乱象。最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加上之前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再加上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其他青年,庞大的适龄青年队伍人数剧增或超千万。使得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极难满足所有适龄青年的就业需求,这就造成了一个职位众多适龄青年在竞争,得到职位的满心欢喜,而竞争失败的又去其他岗位竟争的“僧多粥少”的被动局面,且这种局面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改观。

四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就业多选择IT、环保、能源、信息等朝阳产业,而对传统医药、制造、加工等行业不屑一顾。适龄青年最为看好的是互联网和金融两大行业,对信息、电子等行业的关注度也较高。由于适龄青年均想搭上朝阳产业这列快车,无形中造成朝阳产业应聘人数严重过剩,而传统产业用人缺口较大的这样一种许多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难以快速就业的不利局面。

五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自身定位不够准确。按理,适龄青年在步入大学校门时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计划,就应该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规划。但在现实中,很多大学生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了考试之上,而较少关注市场和社会的变化,也没有把所学专业与兴趣、爱好有机结合,以致于职业目标相对模糊,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业的优势和劣势,更对自己适合做什么,适应什么行业,哪些职业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及应聘哪些职位把握性更大感到缺乏自信,毕业了才“临时抱佛脚”,对快速就业十分不利。

六是就业渠道较窄皆因信息不足。适龄青年就业选择“招聘会”这种形式的居多,通过网络及媒体求职的少之又少。在网络这把双刃剑面前,数不胜数的虚假信息使适龄青年无所适从,从而忽略了网站及媒体信息也有其可信度的一面。适龄青年应该在思想上紧跟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节拍,在就业上不拘泥于“招聘会”这一种形式,通过广阔的就业渠道实现快速就业,然而这恰恰是适龄青年就业过程中最为欠缺的思维和行动。

三、当前经济形势下促进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快速就业的对策及建议

多年以来,能否快速就业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均要面对的一道难题,原因牵扯多个方面。当前经济形势下,化解适龄青年就业难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考验着用人单位,考验着适龄青年,也考验着高校与社会的集体智慧。

(一)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要掐准大学生快速就业的脉搏

1.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高校应该从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做起,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摘掉行业高低贵贱的有色眼镜,进而从最好地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特长的角度去考虑就业问题。要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有的放矢地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与素质选择职业,并做好具体计划,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够从容地就业。要注重学校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的宣传效应,及时发布、广为宣传就业信息与人才市场动态,以利于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整与成型。

2.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破解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就业难题的使命之所在。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使人才培养跟上社会需求的节拍;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重视并加强外语教学,增加国际业务内容的教学课程,使大学生的就业视野更加开阔;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知识的更新,实现传授知识、运用知识、探索知识和检验知识的有机结合;要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变被动灌输为交流探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努力挖潜学生的学习潜能;要重视基础理论教学,重点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和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上下功夫,变学生忽视基础理论学习倾向为过去时。

3.进行相关就业实践是破解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就业难题的一条捷径。工作经验不足和实际操作能力一般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大学生耽心影响就业最为纠结的问题。因此,高校要及时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同时在精心安排的社会实践中重点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丰满大学生毕业后快速就业的羽翼。

4.合理的个人定位和自信的就业心态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快速就业的一把钥匙。自信带动成功,自轻招致失败,大学生的个人定位和就业心态直接影响其就业的是否成功与快速。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定位,高校责无旁贷。要鼓励学生在扬长避短的基础上选择职业,鞭策学生以十足的自信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进而助推学生以从容的姿态解决自身就业问题。

(二)大学生作为适龄青年就业的主体,要负重前行努力增加就业资本

1.大学生要负重前行。增加就业资本的途径很多:一是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特别是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多关注就业信息和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并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二是要正确评价自己的综合能力,看是否符合招聘单位的用人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补课。三是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缺席学校组织的每一场招聘会,最大限度地捕捉就业信息。四是可以考虑找一份兼职,先行一步感悟就业氛围,提前一步适应社会生活,以积累社会经验并丰富人生阅历,为毕业后快速就业积累就业资本。

2.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要对自己的能力素质有明确的判断,使自己的就业思路和就业观念符合市场实际。要放宽就业区域和行业范国,以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为就业目标;要摒弃择业的功利性,决不把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作为就业的首选和必要条件,艰苦的工作不代表没有作为,奉献才更可能磨炼自己,利于聪明才智发挥的地方才是就业的最好选择,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抉择。

3.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要借助各种渠道积极主动推销自己。推销自己的方法很多,比如通过人才交流会或媒体发布等途径展示自己,把自己的真实才干如实展现给用人企业,进而把握就业机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业行业与职位。

4.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要有自主创业的观念和勇于创业的果敢。进入体制内和进入企业就业固然很好,但自主创业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自主创业更具挑战性,也更符合大学生追求新事物的性格特征。等待就业的大学生不妨权衡利弊、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追赶已创业成功适龄青年的脚步,尝试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要主动接受创业教育,并积极向已创业成功的适龄青年取经,让他们的成功经验在自己身上重现。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增长就业资本。

(三)社会教育与培训层面统筹兼顾

社会培训与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形式,决定着未能接受高等教育适龄青年的未来。

1.社会培训与教育要贯穿全程。要广泛开展针对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接受高等教育适龄青年从学习到工作各个阶段的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为适龄青年求职择业助力,为适龄青年稳定就业和转岗转业加油。如:开展就业前培训可提高新成长劳动力的的含金量;开展在岗培训可提升适龄青年的技能水平;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可重塑失业适龄人员的就业形象。

2.社会培训与教育要突出重点。要聚焦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通过重点帮扶等形式,使这部分适龄青年尽快掌握就业所需技能,进而壮大技能劳动者队伍。

3.社会培训与教育要健全体系。要通过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并加大对未接受高等教育适龄青年的培训力度,改变未接受高等教育适龄青年的陈旧观念,克服未接受高等教育适龄青年的自卑心理,提升未接受高等教育适龄青年的职业技能。要健全培训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多元化培训格局,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使未接受高等教育适龄青年拿到快速就业的金钥匙。

4.社会培训与教育要增强实效。要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切实提高培训质量。要在考虑未接受高等教育适龄青年多样化需求,顾及未接受高等教育适龄青年差异化现状的基础上,引导培训资源向市场急需转化,向企业急需集中,使未接受高等教育适龄青年快速就业的愿望早日变成现实。

5.社会培训与教育要激励带动。要激励未接受高等教育适龄青年热爱技能、投身技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要以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励未接受高等教育适龄青年主动接受技能培训,并秉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理念,使未接受高等教育适龄青年在培训中成长,在培训中成才,在培训中敲开快速就业的大门。

综上所述,当前经济形势下,促进适龄青年快速就业工作刻不容缓,需要高校和社会培训教育机构一起发力,也依赖于所有适龄青年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要消除适龄青年就业的短板,增强适龄青年就业的信心,使适龄青年能够满足不同企业的差异需求;要在大学生层面引导和鞭策在校大学生既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又重视人际交往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外语水平的提高,为毕业后快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要鼓勵适龄青年从拥挤不堪的就业大船上跳下来,到经济较不发达但前景看好的地区去淘金,到渴望人才但不被适龄青年青睐的企业去创业,求证是“金子在哪里也会发光”的真谛。相信在党和政府充分释放就业政策红利,及时出台就业政策举措等措施的加持下,在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适龄青年就业的背景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适龄青年就业难现状势必将尽快得到根本的改观。

参考文献:

[1] 陈旖.高职大学生就业难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1):05

[2] 陈燕,黄浩苑.保重点 拓空间 除歧视 强培训[J].经营管理者,2023(04):10

[3] 敖蓉.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稳健.经济日报,2023.03.03

[4] 冯朝军.新时期我国构建职普融通教育体系的策略研究[J].职教发展研究,2023(02):093-100.

猜你喜欢

适龄青年主体培训
人力资源视角下农村适龄青年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研究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小金县人武部多措并举抓好兵役登记工作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龙口市多措并举开展征兵宣传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密云县人武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优势用军队报刊激发适龄青年应征热情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