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人耳目一新 创作就成功了一半

2023-09-24田芳

金山 2023年9期
关键词:选材新鲜题材

田芳,《故事会》杂志编辑。

众所周知,一则理想的故事作品,要求兼具“新、奇、巧、趣”,把“新”放在第一位,足见故事作品对“新”的强调与看重。那怎么个新法呢?

新颖的选材能点亮读者的眼

首先,我认为题材新是最直观的新。

读者在阅读一则故事时,从前面的几段就能接触和感觉到该故事的题材,如农村题材、婚恋题材、悬疑题材、古代题材等,对阅读比较丰富、阅读量比较大的老读者来说,大部分故事作品都是跌宕起伏,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所以一开始能否吸引住他的便是题材,如果是“老生常谈”,可能就让人兴趣寥寥了。

在故事作品中,有些题材我们是不鼓励写的,比如民间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为什么呢?主要就是民间传说流传广、熟知度高,题材较为单一,满足不了读者对新故事的阅读要求。地方风物传说也是一样,某种习俗产生的传说、山山水水的传说,即便有天南海北的背景差异,但基本上题材重复、情节大同小异。

其实,小说作品也是一样的。官场题材是微型小说作品中常见的题材,想要从这个写得太多的题材中突出重围,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讲到这儿,肯定有人会问,到底什么样的题材才是新鲜的好题材呢?顾名思义,当然是比较新鲜的事物了。比如在短视频、直播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在外卖行业和快递行业刚起步的时候,甚至在多年前淘宝这种网上购物形式刚出现时,这些相关题材都属于新鲜题材,很有优势,但是随着写的人越来越多,不仅题材优势消失,对情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感觉最明显的就是直播相关的故事,一开始,无论是想要成为网红的直播女孩,还是利用直播想要赚钱的乡村男孩,都是吸引人看的,但后来,感觉直播沦为了故事的一个背景元素,并没有新鲜的地方了,尤其是情节跟不上,使得故事平平无奇,索然无味了。外卖小哥相关故事也是这种感觉。

第二种新鲜题材涉及一些大多数人比较好奇却接触不到的行业或者领域,如艺人、网红题材,异域风情或者少数民族特色的题材等。

《故事会》曾发过一个故事,讲述一个汉族小孩和少数民族小孩之间因为文化的差异出现了误会,加上有当地特色的雪豹、手抓饭加持,使得故事元素丰富,充满新鲜感。尤其是作者使用高超的故事技巧,巧妙地解决了矛盾冲突,使得故事格外好看。这个故事同时也在一个故事大赛上取得了很好的名次。

再举个例子,有个老作者进入创作瓶颈期后,写不出新故事,就经常写一些老套的题材,比如双胞胎寻亲、保姆引发的血案等。看到题材就能让人想到常规的情节设计以及故事的走向,很难把悬念包得住,吸引人读下去。后来,他尝试了网红题材,讲一个小城里上演的网红闹剧,因为作者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所以写出来的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情节上编得很厉害,禁不住推敲,有些桥段换掉当事人网红的身份,也能放到其他地方,这就使得他的故事情节没特点,没看点,要么太假,要么就是太一般,但他在情节上又完全改不出来,所以在《故事会》没过审。被退稿后,他将稿子投给了另一家故事杂志,终审意见有这么一句话“题材新,可用”。当然,这篇稿子最終刊发出去肯定还需要经过数次修改,但不管怎样,一篇被毙的稿子能绝处逢生,足见题材新的重要性。

再者,就是当下的一些热点、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虽然有蹭热点的嫌疑,但热度带来的关注和各种新闻,可能会带来素材的多样性与可能性,成为我们不错的题材选择。

几年前《故事会》发过一个中篇,我到现在印象都特别深刻。当时的背景就是网购普遍之下,围绕恶意差评展开的复仇,作者用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精巧的设计,使得故事一波三折、反转频频,兼具现实意义和警示意义。现在,网暴话题正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我觉得这个题材未尝不可试一下。

总之,一句话,故事选材,唯新不破。新鲜的选材,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读者很少接触,好奇心使然,会按捺不住地去探索,能成功地吸引读者的目光,引发强烈的阅读兴趣。

“大新”与“小新”

有人会说,哪有那么多新的题材给我选呀?这个问题,不仅是故事创作的一个问题,也是很多文学艺术创作的瓶颈,就连现象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爆红之后,也会遇到接下来拍什么比较好,比较能守得住口碑的问题。那些出圈的视频博主,为了固粉,也会在内容制作上动脑筋。

这就提到了“新”字。如果说题材新是“大新”,肯定还有一个“小新”。小新是视角新、情节新、设计新、点子新,具体地说,就是要有新奇的情节,超常的设计以及解决问题的新点子、新手段等。主要通过剖析,发掘出素材的新鲜点和超常性。

我曾遇到两篇外卖员题材的来稿——

一个单亲妈妈为了养家糊口,去做外卖员。这天,在送第一单的时候,她发现顾客是个老年人,恰好突发疾病,女外卖员就只好救人第一,还没忘给第二单的顾客打电话,她想要解释一下,但偏偏对方迟迟未接电话。结果可想而知,第二单超时了,女外卖员被投诉了,还被第二单的顾客责骂了一番,委屈、误会一股脑来了。接下来的情节不少人也能猜到,就是两单顾客其实是母女关系,第二单的顾客得知女外卖员是为了救自己的妈妈才导致送单超时,后来二人冰释前嫌,结局是欢乐祥和的。

尽管作者也动了些脑筋,主人公设定为一个女外卖员,还是个单亲妈妈,在情节上采用了误会法,在误会解开后,也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情节设计较老套,让人一看开头就能猜出故事的走向,甚至猜出结局。

就单说这个题材吧,讲外卖员、骑手,这个职业虽然兴起得比较晚,但因为是在网络时代里兴起的,从产生至今,有关这个职业的新闻、故事在网上一直没断过。比如,一个外卖员单身父亲,把幼小的儿子带在身边一起送外卖,只是因为小孩在家没人带;比如一个年纪很大的外卖员冬夜送外卖,超时了,就被退了单,他很绝望,既然这单得自己买下来,还要赔偿,他只好把它带回去。等到回到出租屋时,这碗酸辣粉已经坨成一团,但他仍没舍得吃上一口,而是全留给了儿子。这些真实的报道让人心酸,印象深刻。

但是报道多了,也就失去了新鲜度。读者再看到类似的报道,就会兴趣索然。看故事也是一样,如果选的还是这个题材,在情节设计上也没有任何新意,开头写得也抓不住人,核心点子也没有创意,那么这个故事就彻底地失败了。

另一篇讲的也是外卖员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外卖小哥深夜到殡仪馆送外卖的囧故事。同为外卖员故事,这篇显然有了新变化,不是将外卖送到家里或者普通的地点,而是在特殊的时间送到特殊的地点,那么到底深夜送外卖到殡仪馆去,是阴谋吗?还是一个恶作剧?外卖小哥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囧事?他会怎么解决呢?最后结果如何?有了这些疑问,势必会吸引人刨根问底,一探究竟。

其实在微型小说作品中,也有很多成功例子,比如刘浪的《擦鞋》。题材不新,讲的是市长视察公路,没想到新皮鞋被柏油喷到了、弄脏了,接下来陪同人员如戏剧演员一般,反应各异。写到这里,作者笔锋一转,说这是“我”从饭局上听来的一个故事,然后据此写作并投稿了,却未被选用,于是“我”去找主编问,情节便由市长视察转到自己投稿这一条线上来了。没想到主编的一番言论,又使得故事回到了市长视察上,全篇推翻了之前“我”听来的版本。这样的结构就比较有新意和特色,使得一个寻常的官场故事与一个投稿故事巧妙结合,体现了作者的巧思,让读者眼前一亮。

另一篇我印象深刻的是相裕亭的《赌客》,看标题就知道这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题材了。但在两个赌客的斗智斗勇里,故事情节有了新的发展,赌输了的赌客要履行诺言嫁自己的一个闺女给赢家。赢家没想到是个坑,因为对方要嫁给自己的是个瘫痪闺女,赢家心里堵啊,于是在接亲的时候,设计使得对方不得不嫁另一个好闺女给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富有智慧性和意外感,是这篇作品的亮点和看点。

做个有心人,水到渠自成

有人就会问,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比较好的题材呢?

一般来说,这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作者有丰富的阅历,就会根据自身的一些经历进行加工和改编。这样创作的优点是,有不少一手的素材,写起来不会编得太扯太假。但也有缺点,就是阅历也是有限的,这会导致选材比较单一,或者同质化比较严重。比如有作者是东北农村的,所以他写的故事大多数是“东北+农村”的题材。

还有的作者想象力很丰富,能把听到的一点花边新闻改写成一篇新故事。还有的则喜欢看各种新闻,以前是看报纸,现在是看网络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经常会有一些我们想不到的有趣的事儿发生,就比如那个深夜送外卖到殡仪馆的题材,就是作者在浏览社会新闻的时候做了个有心人,据此加工创作的。

这么做的优点是,可以不断地挖掘到不同类型的新鲜的好素材。缺点就是,新闻转化成故事作品,需要较强的设计情节的能力、卓越的想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性,还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社会认知,倘若某个环节不到位,就会使得故事失真,完全不成立,甚至会浪费了一个好题材。

因为创作故事不是瞎编乱造,还是要遵循一定的事理、一定的规律,故事要编圆合,有合理性和必然性。不能因为是创作的,就失真,就信马由缰。

比如,有个作者发过一篇环保题材的故事,被评审老师们一致认为写得太神乎其神,说只要刮东风,就会出现黄鼠狼,黄鼠狼还会每次往人家饭店扔一只死老鼠。要是“东方夜谈”栏目,老鼠成了精也罢了,可惜是“新传说”栏目,老鼠不能成精!当然,最后对这点进行了处理,作品才刊发出来。

还有个作者看到最近的一则新闻,讲述的是瓜农往河里扔西瓜支援抗洪,觉得很不错,就设计成了一个故事。可是因为在情节设计上的缺陷与不足,使得这个素材本身的真实性经不起推敲,最后编出来的故事不能自圆其说,更难以成立。

除此之外,把创作的取材来源全放到第三方渠道上,也不完全靠谱。比如有个作者,他的创作灵感和选材方式主要是读报这个渠道。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有关文物鉴定的故事,创作灵感来自他读过的一则报道。可惜这则报道根本不是新闻,而是被当作奇闻再次推送的,他却如获至宝。结果,辛辛苦苦修改了多遍的故事,原来早在五六年前就被其他作者捷足先登,抢先发表了。

所以,总的来说,我认为故事选材首先要新鲜有趣,尽量选取比较有新鲜感的内容,毕竟“图个新鲜”“有点意思”是很多人的阅读源动力,能成功地把人带到故事里。如找不到最新鮮的题材,可以对既有题材进行深挖细作,看是否能发掘出新的看点,比如新的切入点、新的情节演变、新的解决方法,若能让老树发新芽、长新枝,在情节上有新的拓展,也是个不错的方向。

其次,故事选材的积累最好是将“我的”(自身的阅历)和“别人的”(新闻报道+听来的传闻)故事这两种搜集素材的方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当素材库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作者看待素材的眼光才可能有质的飞跃。

最后,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优秀的故事创作既离不开生活的积累,更需要有发现的眼光和艺术加工的能力。

猜你喜欢

选材新鲜题材
小编来说“新鲜”事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新鲜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