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炕头学堂”:农民思想教育的新尝试

2023-09-21王英蒋静波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9期
关键词:炕头学堂志愿者

文/王英 蒋静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为进一步推进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铁岭县创办“炕头学堂”,将农民自发聚集地作为思想文化宣传阵地,以送教入户的方式选派党员干部教育引导农民,建立起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经常性联系的渠道,把农民凝聚到基层党组织周围。同时让干部了解民情,为民办事,守护民心,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

“炕头学堂”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的创新实践

以柔性组织形式创新农民思想教育平台。火炕,是东北民俗的象征,由于严寒天气漫长,农民“猫冬”经常会聚集到亲友家炕头上谈天说地。党组织就在这些农民喜欢聚集的地方建立“炕头学堂”,由网格员、致富能手、文艺骨干等志愿者担任“学长”,由党员干部志愿者担任“基层宣讲员”,经常性组织活动。实践中并不拘泥于农民冬季聚集的农家炕头,在农民喜欢聚集的超市、田间地头、林荫地、葡萄架下、文化广场、民宿小院等地都可以设立学堂,做到群众聚集在哪里,思想教育、组织关怀就跟进到哪里。“炕头学堂”是农民自我提升的学习型组织和互帮互助的公益性组织,党组织在其中能够发挥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作用。

以党员干部走进“最后一公里”的方式实现信息和情感的双向畅通。县委要求党员干部担任“基层宣讲员”做到“三步三到”,即第一步,进村、入户、上炕头,把宣讲送到农民家里头;第二步,走访、聊天、拉家常,把民意装到干部心里头;第三步,关心、帮助、做实事,把党的影响扎根到群众心里头。实践表明,依托“炕头学堂”实现了组织向下延伸,信息向下流动,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向下倾斜。同时,“炕头学堂”记录也成为“民情日志”,使舆情及时向上反馈,让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及时得到化解,实现了民心向上聚拢。

以党委统一领导统筹规划解决系统性问题。县委充分肯定了“炕头学堂”的成效,并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做到全县“一盘棋”。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制定《“炕头学堂”活动指导手册》,规范学堂工作,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由乡镇(社区)组织落实,建立扎根农家的“一站式”阵地服务,解决在哪做的问题;规范“一揽子”活动内容,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由县直部门公职人员组建“一体化”志愿者服务队伍,解决由谁做的问题;制定“一系列”制度机制,组织督导小组定期进行督导检查,保障做多久的问题。以群众工作规律为遵循逐步推进工作。“炕头学堂”建设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原则。第一阶段,在农民自发聚集时,嵌入红色主题内容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倡导文明新风。第二阶段,选择典型村进行试点,完善宣讲内容和活动流程,下派志愿者担任宣讲员进入学堂。第三阶段,推广试点经验,根据《“炕头学堂”活动指导手册》在全县各乡镇打造标准化学堂,以完整的操作规范更好发挥“炕头学堂”教育引领作用。

“炕头学堂”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取得的成效

弥补了普通农民缺乏文化生活的不足。“炕头学堂”源于群众的自发聚集,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党组织进行思想文化引导,形式上不拘泥于宣讲,方式上大家喜闻乐见,对农民群众非常具有吸引力。现在很多乡村留守人口中绝大多数是60 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经常会遇到不会使用电子产品的困难。很多老人身边没有年轻人,也缺少其他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渴望情感上的沟通,非常愿意参加到学堂组织的活动中,期望得到精神的慰藉,渴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建立了农民经常性接受思想教育的渠道。在农村缺少精神文化生活的情况下,党员干部志愿者走进农户,面对面地与群众拉家常讲故事做宣讲,县文艺志愿者编排小品小戏送戏下乡,让农民有了经常性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渠道。问卷显示,76.7%的宣讲员感受到农民非常喜欢他们的宣讲。疫情防控期间,“炕头学堂”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从人与人“面对面”变成了使用手机“屏对屏”,保证了各种防疫政策、知识和信息的及时发布和贯彻,但问卷显示61.3%的宣讲员认为还是面对面的方式最受群众欢迎。

发挥了先进文化滋润人心、德化人心的作用。在“炕头学堂”,农民聚拢到一起,读金句、听讲座、唱歌曲、做手工,内容丰富多彩,气氛欢乐祥和。问卷显示,68.2%的基层宣讲员认为宣讲非常有用。现在,铁岭县各乡镇农村普遍都没有锁门的习惯,村里洋溢着邻里和谐、互帮互助的文明乡风,广场舞、太极拳、手工剪纸等乡村文化娱乐活动兴起,先进文化得到传播,正能量得到传递,文明风尚得到弘扬,许多整洁漂亮的学堂还发挥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作用。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由于“炕头学堂”的广泛开展,农家炕头上经常坐着各种职业的基层宣讲员,群众对这些干部不再陌生,不再有距离感,群众的意愿诉求也能通过“炕头学堂”实现有效传递,并得到及时帮助。例如根据群众意愿,对乡镇的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全县所有村部、文化广场达到了省级标准。许多干部对他们去过的村有感情,想方设法为村里介绍客商、协调资金、建设文化体育设施、捐款捐物、送慰问品等,力所能及办实事做好事,群众在感情上对党员干部更加认可。

构建了农民思想教育的新格局。学堂中农民始终是主角和主体,特别是在各具特色的农民“学长”带动下,农民自我学习、自我服务的自觉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堂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明确了学堂的组织和制度规范,建立了基层宣讲员队伍,明确了宣讲内容、宣讲要求,并经常进行督导。同时调动和鼓励志愿者参与“炕头学堂”的积极性,让党员干部为农民提供智力支持和志愿服务,并在与群众的互动中接受再教育,实现了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双向互动,相互教育。问卷显示,73.6%的宣讲员被群众感动过,85.6%的干部表示自己愿意力所能及或者费些周折帮助农民。通过党组织、农民、党员干部三方合力,逐步构建起了“组织主导、农民主体、干部主动”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农民是最需要团结和教育的。应当将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作为民心工程重视起来,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思想教育要走进群众心里,应搭建起干群紧密联系、平等对话的平台,为群众所乐于接受。还应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与干部的培养和锻炼结合起来,与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炕头学堂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不妨多些“炕头坐坐”的深情
又回农家热炕头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热炕头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