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良”配套促丰产

2023-09-20丁浩王晨霞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麦田整地秸秆

丁浩 王晨霞

9月下旬开始,河南即将迎来秋收及小麦备播整地。参加2023年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河南农业大学第二期培训班的学员们,大多是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及涉农公司主要负责人,以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种植规模从几百亩到上千亩不等,小麦生产格外让人关心。8月19日,河南农业大学想学员所想,急学员所需,特邀知名小麦专家、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天财教授等到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开办的《三农会客厅》,讲述了小麦生产的整体发展形势和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并面对面对学员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从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融合集成运用方面给学员们以指导。

《三农会客厅》第一环节由郭天财教授为学员讲解小麦生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第二环节由栽培、育种、植保、农机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回答“头雁”学员提出的问题,编选如下。

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小麦專家指导组组长郭天财教授:

河南是全国第一小麦生产大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每年只要河南小麦丰收了,全国夏粮丰收就有基础,口粮绝对安全就有保障。由于河南粮食生产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极其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粮食生产非常重视、格外关心。因此,普及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尤为重要。实现小麦丰产,必须打好“两个基础”,抓好“两个关键”。

打好整地播种基础

麦田整地播种质量是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的措施。打好此基础,不仅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培育健壮个体,增强抗逆能力,奠定丰产高效基础,还可为全生育期管理争取主动,有利于实现穗足、粒多、粒重的高产目标。

选好良种。农谚说“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近年来,新品种“井喷式”涌现(2015—2022年黄淮审定小麦品种1234个),低水平重复品种多,同质化严重,突破性品种少。要因地制宜选用适宜本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节水节肥节药、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特别注意抗逆稳产性和生产安全性。要合理确定主导和搭配品种,避免品种“多、乱、杂”和盲目追求“新、奇、异”,确保用种安全(今年选用品种应特别谨慎,警惕虚假宣传和网红操作品种)。

提高整地质量。重点抓好以深耕(松)耙压整地、秸秆粉碎均匀还田、播前或播后镇压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规范化整地,奠定高质量播种基础,争取全生育期管理主动,确保出苗全、齐、匀、壮,夯实丰产高效基础。部分麦田因连年浅旋耕,耕层变浅,犁底层变厚上移,土壤结构紧实,不利于根系下扎,耕作层变浅,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加之秸秆还田后耙压不实,表层土壤暄松、坷垃多,导致播量大、出苗质量差,造成麦田透风跑墒、易旱易冻,后期倒伏早衰严重。农谚说:“麦靠一盘耙,秋靠一张锄。”要实现丰产高效,必须努力扩大深耕面积,连续旋耕2~3年应深耕一次并镇压耙实;旋耕整地必须深旋两遍后镇压耙实;深耕麦田要适时适墒用圆盘耙或动力驱动耙镇压耙实。

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因秸秆量大、还田质量差,土壤表层秸秆、根茬较多,尤其是整地粗放,未耙耱压实,土壤暄松,导致地中茎过长,消耗养分过多,出苗难、慢,缺苗断垄,根系发育不良,分蘖缺位,且易感根茎病害和虫害,苗弱苗黄而影响产量。要解决“切不碎、撒不匀、埋不深、压不实”问题,注意草土混匀,补氮浇蹋墒水,加速腐解。

科学精准施肥。要在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依据地力基础、产量水平等因素,按照“选用正确肥料、确定正确用量、掌握正确时间、施在正确位置”原则,平衡精准合理施肥,并依据化验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适量施用中、微量元素和土壤调理剂。中高产麦田和强筋小麦品种注意“氮肥后移”。

搞好种子处理。因气候变化、品种抗性差、整地粗放、肥水管理不科学,特别是连年两季秸秆还田菌源积累,重治虫、轻防病等原因,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孢囊线虫病等土传种传根茎病害和地下害虫呈逐年加重发生危害态势,应特别注意拌种包衣防控。播种期是预防或控制病虫害关键时期,可压低病虫发生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降低防治成本,保证小麦安全生产。必须实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杜绝“白籽下地”,对于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严重田块进行土壤处理。土传、种传病害重发区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硅噻菌胺等包衣或拌种。地下害虫重发区推行辛硫磷、吡虫啉等拌种,或选用吡虫啉等包衣。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区可选用相应杀菌剂、杀虫剂复配包衣或拌种,起到“一拌多效”作用。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采取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物菌剂或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

高度重视多花黑麦草防除。20世纪80年代初,多花黑麦草作为牧草或草坪品种引进我国,因其繁殖系数高、产生抗药性快、防除难度大,目前在部分地区已成为危害最重的麦田恶性杂草,必须尽快遏制其扩散蔓延。

提高播种质量。“七分种、三分管,小麦才丰产”。必须在提高整地质量基础上,努力做到适墒适期适量适深播种,切实提高播种质量,奠定丰产高效基础。“麦收隔年墒”,若墒情不足,“宁可晚播几天,也不种欠墒麦”,先造墒再整地播种,确保足墒播种。依据品种特性、播期早晚、地力水平合理确定适宜播期和播量。高产不在于播量大,关键是播匀,注意早播冬前旺长和消除堌堆苗与缺苗断垄。注意适宜播深,尤其是旋耕播种和秸秆还田没有耙耱镇压,极易造成“深播弱苗”。

做好播种前后镇压。播种前后和冬春镇压是提底墒、保口墒、提高播种出苗质量、控上促下、保墒防旱防冻、抗逆减灾增产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尤其对秸秆还田和旋耕整地土壤悬松不实麦田、整地粗放坷垃多透风跑墒麦田、无水浇条件丘陵旱地麦田镇压效果很好。

打好培育冬前壮苗基础

在高质量整地播种基础上,冬前依据小麦苗情、天气条件、土壤墒情和病虫草害发生流行情况,因地因苗制宜,分类肥水管理,促弱控旺,促根增蘖,培育冬前壮苗,保苗安全越冬,为实现“冬壮、春稳、夏不早衰”管理目标奠定基础。

抓好春季管理

春季小麦的根、茎、叶、蘖、穗等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具有“生长发育快、变化大、矛盾多、苗情转化快”的特点,不仅对水肥需要量多,且反应敏感,是培育壮秆、多成穗、成大穗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全程生长田间管理最关键时期,春管时效性强。应依据苗情墒情,科学运筹肥水,处理好春发与稳长、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和水肥需求临界期与供应矛盾,構建合理群体结构,力促穗大粒多,搭好丰产架子。

春季麦田管理应因地因苗制宜、科学进行肥水管理、防控病虫草害,促弱苗早发增蘖,稳壮苗生长保蘖,控旺苗过多分蘖,保穗数、攻粒数,重点抓好以下几点。一是防冻害。注意浇好起身拔节水,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冻害。二是防春旱。对整地差土壤悬松麦田镇压浇水抗旱防冻,促进麦苗正常生长。三是防倒伏。对旺长麦田,采用镇压化控措施,抑制基部节间伸长防倒。四是防病虫草害。根据麦田病虫草害发生情况,选准对路药剂,早防早治,统防统治。五是防早衰。对前期旺长麦田或春季脱肥麦田,应注意防早衰影响粒重和产量。

抓好后期管理

此期亩穗数、穗粒数基本定型,生长中心转入籽粒形成与灌浆成熟,且由于经历时间短(40天左右),回旋余地小,管理好坏对产量影响很大。此期麦田管理主攻方向是养根护叶、保粒增重,注意控制适宜土壤墒情,重点搞好“一喷三防”,适时收获,防遇雨发芽霉变,确保丰产丰收。

“头雁”学员、鄢陵县彭店镇前步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程彦苹问:我今年种了400亩小麦,有200亩小麦地里有金针虫。同时,我们周边的麦田里还生长有多花黑麦草。请问专家如何防治?

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专项“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绿色技术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首席专家李洪连教授答:

如何防治小麦金针虫?

金针虫是小麦生长中一种常见的地下害虫,在土中咬食播下的种子和幼苗,使植株枯死,造成缺苗断垄,发生严重时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以细胸金针虫和沟金针虫为主。目前,防治小麦金针虫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一般为害地块种子处理即可,发生严重的地块可以在土壤处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种子处理。

土壤处理:在播前整地时,每亩均匀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或5%毒死蜱颗粒剂1.5~2公斤,可有效消灭土中的成虫和幼虫。也可以用含有噻虫嗪、噻虫胺或吡虫啉的药肥做基肥,对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药剂拌种或包衣:这是防治金针虫及其他地下害虫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拌种常用的药剂有辛硫磷、毒死蜱等,可按种子重量的0.2%~0.25%称取药剂,加适量水稀释与种子拌匀后堆闷半天晾干后播种。种子包衣可以用含有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种菌唑等杀菌剂及吡虫啉、噻虫嗪或噻虫胺等杀虫剂的复合种衣剂进行包衣,可以有效防治小麦土传病害、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如何防治小麦田多花黑麦草?

多花黑麦草是一种麦田恶性杂草,与小麦争夺水分、养分、空间和光照,发生严重时致小麦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已成为河南省驻马店市等地部分麦田最难以防除的恶性杂草。

播前除草:杂草重发的田块,可提前犁地,待杂草出苗后,用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等喷雾防除,7~10天后再翻耕播种小麦。

播后封闭:播种时整地要平整、细实;麦播后2~3天,每亩用40%砜吡草唑悬浮剂25~30毫升加30%吡氟酰草胺30毫升均匀喷雾封闭,亩用水25~30公斤。土壤封闭要求墒情较好,施药后如果表墒较差,而且没有有效降雨,要及时浇水造墒,以收到理想除草效果。

苗期补防:封闭除草一般可以收到80%左右的除草效果。对于苗后出土的杂草可以在小麦3叶1心期至越冬前多花黑麦草基本出齐时,用唑啉草酯加啶磺草胺进行茎叶喷雾。

药剂防治注意事项:(1)苗期施药时最低气温不低于6℃,同时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天气预报未来7天内有剧烈降温时不能用药,用药后2~3天内不能浇水或出现明显降水。(2)配药时要采用二次稀释法,确保药液均匀。(3)苗期补防不宜使用植保无人机喷药,喷药要均匀一致,严禁重复喷雾。(4)药液量要充足,土壤封闭处理每亩用水量不低于25公斤,茎叶喷雾不低于15公斤。

小麦抽穗前后植株枯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小麦茎基腐病?

造成小麦抽穗前后植株枯死的原因主要是根茎部病害,包括茎基腐病、全蚀病、根腐病和纹枯病等。这些病害从小麦发芽后即可侵染,早期造成烂种、死苗,根茎部变褐或变黑,植株生长不良,后期形成枯孕穗或整株枯死,籽粒秕瘦,减产严重甚至造成绝产。特别是受品种抗病性差、秸秆还田造成菌源在土壤中积累、土壤生态条件恶化等因素影响,小麦茎基腐病近年来在河南各地逐年加重,部分地区暴发成灾,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

小麦茎基腐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由于缺乏高抗品种,重病区可因地制宜选用丰德存20、周麦24、泛麦8号、徐麦2023等中抗品种,可有效降低茎基腐病的为害程度。

科学进行农业防治:病田秸秆尽量不要还田,必须还田时应充分粉碎并深翻25厘米以上;增施有机肥或生物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重病地应适当晚播一周左右,并适当增加播种量。

药剂拌种或包衣:采用含有戊唑醇、种菌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杀菌剂的拌种剂或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可以明显减轻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为害,特别是减少后期的枯白穗。利用芽孢杆菌、木霉菌及其复配制剂拌种也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春季喷雾防治:在返青拔节期,采用三唑类杀菌剂(加上氰烯菌酯或多菌灵等杀菌剂效果更好),用机载喷雾机进行均匀喷雾,施药液量要充足(每亩15公斤以上),尽量使其能流到小麦茎基部。

“头雁”学员、叶县绿坡家庭农场负责人王绿坡问:我现在种有1380亩小麦,请问小麦免耕播种及后期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农业精准作业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万章教授答:

小麦免耕播种有省工、省时,降低机械作业成本,增加有机质,有利于保护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此外,玉米秸秆还田之后免耕种植冬小麦,地表秸秆可以保持冬小麦的土壤墒情和预防冻害发生。河南省豫西豫南丘陵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可采用小麦免耕播种这项节本增效的生产技术。在小麦免耕播种机具选用和作业实际中应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秸秆还田后,免耕秸秆腐熟性不够,机具通过性不好,应注意质量。苗期容易出现苗黄、苗弱的现象,应适当加大播量,注意小麦免耕播种机通过性和对种床秸秆的处理能力。二是秸秆还田会造成病虫害发生,应注意后期配合植保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三是秸秆全量还田,土里的秸秆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时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氮素。微生物将与农作物争夺氮元素,影响秸秆被分解效率和小麦生长,应注意补充氮素。

小麦生产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三产融合?

一、二、三产融合打破了农业生产与工业化加工之间的壁垒,使得小麦生产不再只是停留在种植和初级加工的层面,而是走向了更高级别的产业链。在小麦生产中,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互动中共赢,形成了内生动力强、竞争力强的产业结构,农产品直接被工业加工,从而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不仅提升了市场价值,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小麦种植生产大户应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生产优质小麦,完善小麦供应链,根据产地气候、土壤特点,加强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制订和完善小麦机械化生产作业标准,提高灾害防控能力。不断打造当地小麦品牌,提升价值链。加强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服务当地小麦产业经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延长产业链,加快推动小麦精深加工业发展,实现由“卖原粮”向“卖食品”转变,不断延长小麦产业链条。

小麦种植大户如何实现减损收获,避免“烂场雨”等灾害损失?

今年河南南阳、驻马店地区小麦收获期连续阴雨,出现麦株发黑、麦粒萌动、穗发芽现象,给小麦收获造成很大损失。从农机生产角度看,应提倡适时收获,农谚说:“麦熟一晌,龙口夺粮”“收麦如救火”“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小麦最适收获期为植株茎秆全部变黄,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全部转黄,内部呈蜡质状,含水率20%~25%,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品质好,产量最高,生理成熟。收获过早,水分在25%以上,灌浆不充分,籽粒不饱满,产量低;湿度大,作业效率低,故障多。收获过晚,水分在20%以下,易落粒折穗,且千粒重降低,养分倒流减产,丰产不丰收。许多农户习惯等到田间水分降低到接近安全储藏水分时收获,省去烘干晾晒环节。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抢收小麦,烘干晾晒技术条件不足,会给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一方面种植大户要逐步建立粮食烘干能力,另一方面应建设经济适用的通风、降水、储藏、晾晒设施,降低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小麦规模化种植要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从农业机械化生产入手,提前准备,早有预案,全力以赴,抢为上策,降低灾害风险。

“头雁”学员、西平县德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静问:我们现在选择小麦种子主要靠经销商介绍,请问面对市场上众多的小麦品种如何选择?

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殷贵鸿研究员答:

咱们现在的小麦品种很多,市场上可以说有1000多种,包括我们河南省也有很多小麦品种。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好的品种非常重要。

第一,要根据经济效益和订单来选种。咱们跟大部分农民不一样。农民可以多选几个品种。这个品种不行,可以选那个品种。然而,种粮大户种植面积比较大,怎样实现这个经济效益呢?那就要求慎重选种。因为考虑经济效益,所以要选择稳定的能增加你效益的,就是根据市场去选。总之,要根据订单的要求和面粉的用途来选种。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生产区域来选。比如,像驻马店、南阳、信阳这一区域,雨水比较多。这些地方的种植大户首先要选择抗碎发芽的、抗赤霉病的,就是以抗病抗逆的品种为主,并且尽可能选择早熟的品种。豫北可以选择抗寒性好、产量比较高的。现在全球气候变暖了,还得根据当地的生态气候选择品种。

“头雁”学员、南阳裕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海燕问:我从事小麦种植及面粉加工,请问如何施肥才能保证小麦的品质?

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第五组组长王永华研究员答: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已有研究发现,小麦一生有3个最关键的需肥阶段,分别对应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三个成长阶段。一是处于返青起身期的亩穗数形成阶段。此阶段的小麦以营养生长为主,长叶、长根、长蘖,需要足够的营养。二是处于拔节抽穗期的穗粒数形成阶段。此阶段的小麦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旺盛阶段,长叶、长秆、孕穗、抽穗,需肥进入全营养高峰阶段。三是处于扬花灌浆期的千粒儿重形成阶段。长籽、增粒重,需要有足够的营养。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施肥做到底肥要施足,配合追肥,做好肥料供给与作物生长的供需匹配,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学合理施用,实现绿色高产又高效。

目前,小麦施肥普遍存在“三重三轻一早”的现象,即重视无机肥,轻视有机肥;重视底肥,轻视追肥,常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和微肥,且追肥偏早,多数农户对小麦追肥有“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的施肥习惯。尤其是高产田块也不实施“氮肥后移”,氮肥施用与小麦吸收高峰期错位;部分麦田存在缺少微量元素,如硫、锌、硼、锰等。

麦播前要施足底肥。科学施好底肥,对来年小麦丰收至关重要。由于小麦吸收氮、磷、钾的数量是因土壤、气候、栽培条件、小麦品种以及产量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可依照品种、土壤、小麦营养特性等具体情况来指导施肥。

“三看”科学运筹追好肥。“三看”即看天、看地、看苗。“看天”主要是看天是否下雨;“看地”主要是看土壤墒情;“看苗”主要是看小麦群个体长势、群体茎蘖数量大小(即群体动态)等苗情状况,因地因苗因品种制宜,根据小麦的生长状况决定追肥时间早晚以及追肥数量多少。同时,在追肥时要注意浇水,提高施肥效率。生产上常以小麦群体长势和茎蘖数量多少来确定。最简单的调查群体数量和判断什么时间追肥的方法为:我们对返青期的麦田进行田间调查,若小麦种植行距为6寸(20厘米),就调查单行1尺距离的茎蘖数量。若其茎蘖数量为70~80个,且叶色深绿,个体健壮,说明其为壮苗麦田,亩群体数量为70万~80万头,追肥时间应推迟至拔节期;若其茎蘖数量超过100个,说明其群体过大,属于旺苗田,对返青后大群体苗、旺苗田以控为主,可采取镇压控旺,追肥时间可推迟至拔节中后期;若1尺距离的茎蘖数不足50个,说明其属于弱苗田,要及早管理,追肥时间应提前至返青期;若1尺距离的茎蘖数50~70个,说明其处于弱苗至壮苗田之间,也应采用早管理,追肥时间可在起青期。一般采用尿素等速效氮肥作为追肥,亩用量8~15公斤。

视麦情做好后期水肥管理。后期小麦生长进入开花受精、籽粒灌浆等生殖生长为主的长粒增重阶段,这时小麦根系老化,吸收能力减弱。水肥管理的目标是保持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与贪青晚熟。因此,一般采用根外追肥(即叶面喷素)的办法。

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發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可以喷施1%~2%尿素,每亩喷溶液50升左右。对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

对于群体较大的麦田,为了防止后期干热风造成的倒伏,应于花后至灌浆期喷施两次1%腐植酸液和0.2%~0.5%磷酸二氢钾加0.5%~1%尿素的混合液,也可以喷施硅肥和腐殖酸肥液(浓度各为1%左右)。叶面喷肥一般喷两次,间隔4~5天。这样既有利于保千粒重,又有利于防、抗干热风所引起的倒伏。

在有灌溉条件的正常麦田,可视土壤墒情状况,在灌浆高峰前及时灌溉扬花水或灌浆水,促进籽粒灌浆,实现增粒重而增产。

[责任编辑:李伟杰]

猜你喜欢

麦田整地秸秆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