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在印度教育电影中的复合功能评析

2023-09-17刘彧

电影评介 2023年12期
关键词:拉吉尼克音乐

刘彧

电影音乐是“专为影片创作或选用现成音乐作品为影片编配的音乐。它是电影综合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体裁。”[1]电影音乐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功能一是体现影片的主题思想;二是抒发感情;三是描绘景物;四是渲染气氛;五是推动剧情发展;六是加强结构的连贯性。[2]本文以印度教育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闹宝莱坞》《起跑线》《嗝嗝老师》)中的音樂作为文本,评析电影音乐的复合功能。

一、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角色

《地球上的星星》(阿米尔·汗,2007)共有七段插曲,通过烘托主题思想、渲染人物情绪、营造故事氛围,将重要场景递进式贯穿,推动影片逐渐走向叙事高潮,音乐成为矛盾冲突和情节发展的关键载体。同时,片中插曲几乎都是从主人公(伊夏和尼克姆老师)视角出发的,要么叙说、体验伊夏的心理、疑惑与遭遇,要么表达、宣扬尼克姆的思想与理念,起到塑造人物的重要作用。

影片第一段插曲题为“坚持下去”。歌词大意为“系上鞋带,勒紧皮带;准备战斗,肩负重担;手握文件,下定决心。回到现实世界,脚踏实地,世界的规则,你只得遵循。目标在召唤,得坚持下去啊……”配合凌晨五点闹钟响起后,快切画面显示爸爸、妈妈和哥哥紧张忙碌身影,快节奏地展示了中产阶级的家庭成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不得不“严丝合缝”地应对现实社会规则。而随着镜头转向伊夏的屋子,正酣睡做美梦的男孩与父母、哥哥的马不停蹄且有条不紊的“战备”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插曲节奏配合升格画面而突转,从急促变得缓和,从壮志刚强变得抒情婉转。当妈妈入画强行叫醒伊夏时,音乐节奏又开始加强,歌词代表这类散漫的孩童发出了强烈诘问:“他们满怀疑惑:为何世界的格言是‘坚持下去?为何要努力向着目标前进……”首段音乐在起伏曲折中即为故事埋下伏笔:小主人公伊夏与三位亲人争分夺秒的氛围格格不入。

第二段插曲“我的世界”伴随了伊夏的逃学见闻:街边小集市、繁忙的交通、工人爬上脚手架刷油漆、传统食品的制作过程及一对亲密的赤膊父子、挖掘机作业、街头巷尾大人们的生活片段、贫民区的孩子们、江畔风景……儿童和成人交替演唱,由悲转喜,娓娓道来,并在插曲尾声部分,搭配伊夏用童声发出“童年时光一去不回,及时行乐,我的朋友,赊一段时光,及时行乐”的由衷感叹——这段插曲既表达了伊夏这类孩子面对本土自然景观和风物人情的纯真、敏感与好奇,又透露出了他们对自由、梦想、成长和爱的渴望。

学习吃力的伊夏被严厉的爸爸强行送到寄宿学校,他望着亲人离开时,片中响起了第三段主题为“妈妈”的插曲。歌词大意为“我从未告诉你,我多么惧怕黑暗;我从未告诉你,我多么在乎你。但你知道,不是吗,妈妈……别丢下我独自在人群中,我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忧伤哀怨的曲调和歌词动情凄然地诉说着小男孩对妈妈的恋恋不舍、不被爸爸理解的孤独与伤痛、面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与不安。

伊夏在寄宿学校被老师训斥、被同学嘲笑,接连不断地遭遇来自四面八方的否定和奚落,这时片中响起带有摇滚风格的第四段插曲,充斥着怒吼与鄙视的态度,音乐配合快速切换的画面,将可怜的伊夏置于“千夫所指”的位置。插曲感情激昂且歌词富有攻击性,渲染了伊夏所遭受的精神暴力的严重性,推动了剧情发展。于是,当家人看望伊夏时,他夺门而出、放肆奔跑,发泄着自己的愤懑、委屈与无助。热爱绘画的他对哥哥送的画笔无动于衷,对亲爱的妈妈也关闭了心门、不再倾诉和撒娇;此时片中又响起插曲“妈妈”的旋律,表达了男孩极端苦闷、几近绝望的心境,令人泪目。

第五段插曲在剧情结构方面承上启下,在伊夏几乎“万念俱灰”之际,音乐一转,新的美术代课老师尼克姆出现了。尼克姆老师身着小丑演员服装并用笛声吸引孩子们,与学生打成一片,载歌载舞地演绎了音乐“摇摆吧”,歌词形象地描述了富有生机的自然造物,并穿插着有趣的对话,有较强既视感和启发性。音乐整体欢快悦耳、层次分明、鲜活灵动,既初步显示了尼克姆老师与众不同、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也在热闹的情景中衬托出伊夏的迟钝麻木,促使新老师关注到伊夏。事实证明:尼克姆老师的教学方式不是刻板僵化的,而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帮助伊夏重新燃起了对绘画和学习的兴趣。

第六段插曲“地球上的星星”与电影主题相呼应,凝练地表达了关爱“特殊”孩子群体(有读写障碍的伊夏作为其中的个案被重点叙述)的主旨。在插曲播放的过程中,画面从郁金香小学的智障孩子,在老师帮助下认真表演把大人(包括尼克姆)感动,过渡到尼克姆老师去伊夏家做家访途中的言行与见闻(帮忙照看公车上邻座乘客的婴儿,心疼照顾童工),其间穿插着伊夏在校孤单落寞和严苛的父亲对哥哥比赛失利表示不满的场景,通过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明:以过分强调残酷竞争为主流观念的社会,对孩子尤其是“特殊”儿童不够友好和疏于关心。此曲既呼吁了社会要关心爱护“特殊”儿童、平等善待他们的诉求与渴望,又赞美了尼克姆老师纯洁的灵魂与深厚的情怀,否定了尼克姆新同事粗暴偏激、带有歧视性的观点(他们认为:“让师生都开心”的互动教育方式只能针对无前途可言的“特殊”孩子们,而对大部分必须积极竞争、争取成功的“正常”学生并不适用)。

影片在尼克姆老师为伊夏举办全校绘画比赛的场景中达到了叙事高潮,最后一段插曲“打开”也开始悠扬地响了起来。在尼克姆的感召下,对其教学颇有微词的同事也加入比赛,师生共同参与,与孩子一起解放天性,敞开怀抱,通过画笔描绘所见所闻、抒发所思所想。最终,伊夏提交了让尼克姆惊叹不已的作品(以学校池塘为主体意象,而这个池塘正是尼克姆带领学生感受自然、打开想象空间的“后花园”,也是他再次启发伊夏灵感、激起其绘画热情的地方),而伊夏发现尼克姆老师的作品竟是自己开怀大笑的肖像画——师生二人会心对视,插曲此时也渐至高潮:“看,通往天空的道路已经出现了,那颗迷路的小星星被找回来了,世界被星光所填满,宇宙恢复灿烂。自由飞翔吧,无拘无束。你是太阳,光芒万丈,你是河流,你不知道吗?奔腾不息,翱翔高空……”伊夏作为“迷路的小星星”,尼克姆帮助他实现了自我;“太阳”与“河流”成为双关语,可以说小伊夏快乐地蜕变为生机勃勃的“太阳”与“河流”,也可以说尼克姆像“太阳”与“河流”一样温暖并引领着伊夏——师生彼此打开心扉,在相互理解与接纳中实现自我、成就对方。

二、音乐为电影画龙点睛

《三傻大闹宝莱坞》(拉库马·希拉尼,2009)中,音乐设计精心细致、颇为亮眼,在故事的关键节点成为电影的点睛之笔。特别是两个歌舞段落相应的两首插曲“All is Well”和“Zoobi Doobi”演唱婉转动听、饱含深情,配以繁简相宜的舞蹈场面和风趣幽默的动作设计,成为令观众津津乐道、不断模仿传唱的经典片段。

法尔汉装病迫使飞机返航,莱俱忘穿裤子就急忙出门,这两个家伙行色匆匆是因为有了兰柯的下落,二人踏上了寻友之旅,此时片头曲“他如风一般自由”清朗高亢地响了起来:“他如风随行,像疾飞的风筝……我们的明天充满未知,他却今朝有酒今朝醉,每一分钟都活得那么充实……恐惧,我们困在深井之中;无畏,他却嬉戏于其中,毫不犹豫地扑向汹涌的潮汐。他独身漫步云端,他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他将去向何方?让我们追寻。”音乐以法尔汉和莱俱的视角大致勾勒出主人公独立不羁的性格特点,交代了他对这两位朋友的深刻影响,并设置了他“失踪”很长时间的悬念,代入感很强;歌曲中流露出两位朋友对主人公的回忆与想念,吸引观众去了解兰柯到底是何方神圣。影片后半段,当兰柯三人因偷试卷被开除在雨夜,扛着行李要离开时,兰柯帮助校长大女儿成功分娩时,响起“他如风一般自由”的旋律,凸显了兰柯正直友善、聪慧果敢的优秀品格。

头脑聪明、动手能力强的乔伊(他跟主人公兰柯很像)即将完成一项自主设计作品,遂请求校长延长毕业时限,校长以课题是第一位的、发明创作不切实际为由直接拒绝了乔伊。功败垂成的乔伊失望透顶,弹着吉他落寞地唱了一首“给我些阳光”,歌词:“我这一生,都为别人生活……给我些阳光,给我些雨露,再给我次机会,我要再次成长。”简单的歌词旋律忧伤哀婉,仿若一声轻轻的叹息,透露出原本踌躇满志的乔伊,因学校功利主义教育体制所体会到的窒息压抑,最终他将郁积于心的情绪,以自缢身亡的方式触目惊心地爆发了出来,下葬时那句“给我些阳光,给我些雨露”的画外音乐再次气若游丝地响起,像是乔伊在低声哭诉,如同鬼魂般萦绕在墓地上空,令人愕然惋惜。这首插曲成为乔伊的安魂曲,也是跟乔伊相像的兰柯为失去朋友深感痛惜,并立志批判教育制度的催化剂。最后,校长在兰柯的影响下扭转了生硬机械的教育理念,兰柯当之无愧地获得年度学生奖,好朋友法尔汉、莱俱在他的帮助下迈过了与乔伊类似的坎儿,且顺利毕业了,此时“给我些阳光”的副歌部分(“给我些阳光,给我些雨露”)以轻快愉悦的语调唱了起来——兰柯终于实现了乔伊的夙愿,这所学校不会有人重演乔伊的悲剧了。

兰柯决定完成被乔伊扔掉的半成品飞行器设计项目,伴随兰柯帮乔伊完善作品的过程,影片用集体歌舞的方式演绎了如何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与恐惧,“平安无事”的歌词大意为“当生活失去控制,就动动你的嘴唇,用口哨吹走烦恼,大喊‘平安无事……没人知道未来会怎样……如果懦弱的心怕得快要死了,用一个简单的谎言让它不再害怕,心是个傻瓜,它会相信你的话……哥们,‘平安无事……”谐趣横生的舞蹈场面配合动感十足的音乐节奏,既有较强的观赏性,又推动了情节发展,恰当地突出了勇敢直面困难的主题。歌曲中“酒能让奖学金泡汤,却不能让忧愁跑掉;熏香点燃我的命运,而神灵却不见踪影。”这两句唱词分别由法尔汉和莱俱演绎,影射了二人的消极状态,也为后续揭示缘由、展开剧情——法尔汉活在伪装中(听命于父母,默默藏起自己的梦想)和莱俱活在恐惧中(担心无法减轻家人的重负,怯懦地寄希望于神灵)——作了铺垫。这首插曲也是电影的片尾曲,可以说它承载了全片的精神内核。

兰柯与校长小女儿皮雅不打不相识:他两次略施小计拆穿她未婚夫自大狂妄、爱慕虚荣的真面目;而当她正被他的“搅局”弄得羞愤难当时,却被他说服赶去抢救莱俱的父亲——这次她终于被他真诚仗义、机智幽默的品质所打动。皮雅情不自禁地陷入与兰柯热恋的浪漫想象中。所以,主题为“我愚笨的心儿七上八下”的歌舞场面热烈奔放、唯美写意地如花儿般次第绽放:色彩明艳的画面溢满浓情蜜意,坠入爱河的两个人的对唱活泼俏皮、优美动听的插曲“Zoobi Doobi”,音色温暖,节奏明快,歌词大意:“微风低语,轻送旋律,天空跟着哼唱,时间在歌唱……我愚笨的心儿,七上八下啊……”一系列自然造物构成了此曲的意象群,拟人化的修辞听起来清新明媚、欢乐甜美。因为舞蹈动作、服裝、化妆、道具、婚礼场景及画中画(电视节目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都具有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色,所以歌曲的唱腔与旋律也带有热烈欢腾、明丽性感的印度民族风情。片尾,逃婚的皮雅身着新娘礼服与默默离开的兰柯在海边相见,伴着“Zoobi Doobi”的旋律,二人拥吻,终成眷属,恰当的配乐连缀起二人的感情线,将浪漫进行到底。

面对校长勒令退学的决定,莱俱跳楼自尽。悲痛的兰柯、法尔汉、皮雅参与了紧急抢救;莱俱醒来后神情呆滞,兰柯想方设法帮助他振作精神,莱俱的病情终于好转。整个过程情节与情绪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插曲“我们不会抛下你”与剧情相得益彰,“我们不会抛下你,我们还要继续生活”等歌词代表兰柯等亲友的殷切心声,时而轻柔,时而深沉,有笃定,也有欣喜。当被逐出校门的兰柯毫不犹豫地为校长的大女儿接生,他急中生智、指挥若定,带领大家攻克一个个难题时,“我们不会抛下你”的旋律又响了起来,仿佛是对产妇及其亲人(校长和皮雅)的鼓励,又像是兰柯为自己和在场的同学朋友打气,渲染了紧张而有序的气氛,令人动容且振奋。

三、音乐在电影中的辅助功能

音乐在《起跑线》(萨基特·乔杜里,2017)和《嗝嗝老师》(西达尔特·马尔霍特拉,2018)两部电影中具有辅助叙事、烘托情感和气氛的功能,起到了点缀性质的装饰效果,给观众留下丰富的体味空间。

(一)《起跑线》

电影开头交代了主人公拉吉的身份与职业,铺叙了他与米图的恋爱前奏,歌曲“Hoor”勾勒出米图固执爱美的青春靓丽形象,描绘了拉吉善解女人的优点和他为心仪姑娘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好男人形象,这为后面剧情拉吉遵照妻子的意愿全力操办女儿入学之事作铺垫。

米图为让女儿皮娅进入私立名牌小学,逼迫丈夫拉吉在富人区购置学区房,结识周边名流,为女儿上学铺路。拉吉是旧市街服装店老板,他不习惯伪装成所谓的上层人士,频频露馅儿。乔迁后的派对上,听到以前最喜欢的歌曲“Oh Ho Ho Ho”(类似广场舞曲目),父女俩忘我地踏着节拍跳了起来,却被在场嘉宾心照不宣地鄙视讥嘲。这首歌曲作为有声源音乐,从旋律到歌词都简朴通俗,风格有些刚劲粗犷,带着点嘻哈劲儿,具有浓郁的市井气息,配合父女俩连同其他孩子的简单舞蹈动作,更透露出淳朴的民间乡土味儿,但这首普通的娱乐歌曲被人为地打上了阶层属性的标签。与上流社会格格不入的音乐反衬出拉吉朴实无华、真情流露的性格,也彰显了社区富人们狭隘势利、虚伪傲慢的一面。

米图和拉吉为抢占受教育权,偷窃了贫困生名额,不惜带女儿皮娅搬到巴拉特纳加尔的贫民区生活以骗过资格审查,在此期间他们出乎意料地与申请同一所学校的邻居希拉姆、图尔茜和莫汉一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希拉姆夫妇淳厚实诚,从不怀疑拉吉一家的真实来历,还处处为他们着想,无私慷慨地助其渡过难关。两家大人互帮互助,两个孩子一起快乐玩耍,伴随着两家人互爱共享、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音乐响了起来,音乐搭配升格画面,消解了穷人生活悲凉辛酸的滋味,增添了洗尽铅华的浪漫质感;该插曲抒发了拉吉夫妇在贫民区意外收获友谊与快乐的欣喜之情,赞美了希拉姆夫妇宽厚爱人、纯洁大方的高贵品质,也为拉吉夫妇后来的良心发现奠定了基础。

拉吉夫妇变相“偷走”了希拉姆儿子莫汉入读私立小学的机会,心怀愧疚的他们采取为莫汉的学校捐款的方式来“赎罪”。公立学校条件艰苦、设施落后,但这里的孩子天资并不比富人的孩子差,他们乐观坚强、聪慧机灵,通过自己的聪慧来发挥音乐特长。资金到位后,学生与大人一起动手让心爱的学校焕然一新了——于是,接续被捐资之前,孩子们用各种生活工具演奏的音乐,配上了天籁般的童声歌唱:“我们的未来将如太阳般闪耀,我们的梦想是触摸蓝天,我们涓滴汇聚,终将汇成大海……大声说出来吧:生命只有一次,可我有百种渴望,我会将它们一一实现……”歌曲说明拉吉夫妇的善举点燃了许多穷人子弟的希望,也强调了穷人孩子跟富家子弟应该是平等的,他们一样有心怀梦想的权利。影片最后的高潮段落,在皮娅学校的大礼堂,公立小学的孩子们载歌载舞地演绎了这首歌曲,博得了不知情的贵族家长们的阵阵喝彩;而当拉吉提议为公立学校学生鼓掌时,台下立刻沉默了。此次演唱加入了“今夜如此美好,幸福离我依然遥远。我的眼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希望在我心间萦绕。不管世界怎么说,我都不会放弃。”这句歌词犹如贫困生的现身说法,深刻印证了穷人家庭对平等教育的强烈渴求和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希冀中掺杂着不屈,理想中预示着残酷。

颇有意味的是,片尾曲“Suit Suit”前两句的歌词是欧美流行歌曲中惯常的英式表达,到第三句突转为印度本土风情的演唱:这既“调皮地”承接了片尾米图在丈夫感召下“幡然醒悟”的“反转”的桥段(强势的她主动提出让拉吉叫回自己的印地语名字——之前她要求丈夫叫自己的英文名字),也巧妙地呼应了电影的片名“Hindi Medium”(直译为“印地语媒介”[3]),直指印度教育文化中存在的“不自信”问题(上流社会、贵族学校均以讲流利的英语为荣,却对本土语言文化不重视甚至不齿)。

(二)《嗝嗝老师》

来自贫民区9F班的学生习惯了自暴自弃,顽劣调皮的他们弄出各种花样把戏来整蛊初来乍到的纳娜老师,插曲“Madamji Go Easy”以嘻哈说唱的方式赋予情节轻喜剧色彩:“我是从金奈到达拉维的泰米尔男孩,我可是本地人,惹了我会招致杀身之祸;如果你要试我,我会立刻像汽水一样喷出来。这座城市的嘻哈都邪恶又疯狂,那说的就是我们……拜托了老师,淡定点儿!他们是WIFI,我们是3G……”戏谑的歌词突出了学生恶搞使坏的“痞子”范儿、比较聪明的内在资质和纳娜老师宽厚包容的胸怀,为剧情的后续发展(纳娜老师在校长面前为学生说情,并决意从正面积极引导学生的才智,促使他们“改邪归正”)作铺垫。

纳娜老师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带领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开心学习,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此时配以轻快愉悦的插曲“Khol De Par”,歌词有:“……你那颗心从未停止疯狂,现在也同样不会;你必须改变心意,让他们苏醒;在云端之上,你要开辟新天地。展开翅膀,看看自己能飞多高……”音乐渲染了师生打成一片、教学相长的生动氛围。

学生因违纪被学校要求考试前都不得返校,纳娜老师亲自辅导功课,亦师亦友的纳娜宛如孩子们的定海神针,插曲“Soul Of Hichki”表达了纳娜老师的责任心:“……如果你的船在海上消失了,你只能看到风暴,这首歌就是你的船,这首歌让你浮在水面上。我的歌在呼唤,我的歌在呼唤,在呼唤……”

贯穿全片的主题音乐是“Naina's Theme”,其功能是“体现影片主题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或刻画主人公性格”[4]。在剧情发展的每一个高潮,也是每一次学生在纳娜老师的指导下获得成长的时候,“Naina's Theme”都会以纯音乐的形式响起:纳娜老师带学生一起放飞写满恐惧的纸飞机,教导他们直面恐惧、放弃怨天尤人;阿提什向纳娜老师道歉,全班同学都朝着她比成寻找北极星的姿势,表达对她继续做引路人的期待和敬意;纳娜老师为F班的奥露和塔曼娜颁发了以往只有A班才有資格获得的级长徽章……片尾,备受学生们尊敬和爱戴的纳娜老师光荣退休,她所教的第一批学生(即当年的9F班学生)前来欢送;此时“Naina's Theme”配乐加入人声演唱,柔情温暖地吟咏开来,抒发了对纳娜老师的礼赞:“……眼泪很珍贵,不要随便流,不要责怪你最大的恐惧。过着充满惊奇的生活,谱写所有人都会记得的故事……”通过“Naina's Theme”,影片歌颂了纳娜老师对学生的爱心与耐心、对教育的用心与匠心,从侧面凸显了“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的主题思想。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环节要素,其在电影故事叙述、人物塑造、情节起承转合等方面,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在多元化文化传播中,中国影视文化产业正在逐渐发展壮大,特别是像《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上映,掀起了中国电影的全球化发展浪潮。通过本文的研究,基于印度电影中各具特色的音乐插曲为例,探究音乐在电影中的复合功能,验证音乐助力影视剧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希望能够为影视剧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从而满足影视剧多层次多维度的需求。同时,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以键盘器乐、声乐等音乐元素,与影视剧创作紧密结合、紧密融入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研究空间。高校中的音乐教育实践与发展也可以为电影音乐的演进、功能发挥等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2]许南明,富澜,崔君衍,主编.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362.

[3][印]萨基特·乔杜里,沙希·高希·古普塔.《起跑线》:透视印度教育——萨基特·乔杜里访谈[ J ].李卉,译.电影艺术,2018(04):92.

[4]许南明,富澜,崔君衍主编.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372.

【作者简介】   刘 彧,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影视剧创作论”(编号:17FYS00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拉吉尼克音乐
一只叫尼克的狗
尼克·杨的时尚生活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