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路径

2023-09-17明怀千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4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海绵用地

明怀千

重庆长水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0

在城市化进程中,混凝土用地持续替代原有用地,绿地被城市建设所蚕食,导致内涝、缺水等城市问题日益突出。针对以上问题,一些学者在2011年就提出了“生态海绵”的规划构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绿色海绵”构想。《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指南》)于2014年10月发布,文中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引领”原则,但《指南》并未明确规划应探索哪些方面、哪些方法。同样,2015年启动了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随后又公开了第二批14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可见,海绵城市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省各地方也都在积极探索。

1 海绵城市的概念与意义

海绵城市,正如它的名字所说,它的意思就是,城市可以像一块海绵,在下雨的时候,可以把它所储存的水,在下雨的时候,也可以把它所储存的水,然后再进行回收,这样,就可以让城市在面对诸如暴雨和干旱这样的环境变化的时候,看起来更有信心。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渗、滞、蓄、净、用和排,而这些作用都需要依靠海绵体来实现。在下雨的时候,它们会吸收水,待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将雨水进行净化,然后进行储存,用于多种用途,以实现在强降雨后不会内涝、城市内部不缺水的状况,从而起到保护水生态、调节城市小气候等重要作用。

1.1 城乡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面的问题

“规划”是“规划”实现的根本,“规划”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设计的质量,设计人员应该对当地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地水文条件与自然环境等进行观察,然后根据考察的实况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以上因素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与其相结合,只有考虑到项目的设计因素,才能保证高质量的结果。但是,由于设计工作十分繁琐,而且需要花费很短的时间,因此在人力和物力上没有太多的投入,所以才会导致了海绵城市的设计质量低下。

1.2 城乡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土地问题

海绵城市的构建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保证设计的成效。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海绵城市和要相互协调的绿地、道路与用地等部门之间存在着脱节,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一有问题就会互相推诿,这就造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不高。此外,在进行城乡规划的时候,有关人员经常会首先考虑的是城乡用地状况,然后再考虑绿化和道路用地,这就造成了在建设海绵城市的阶段,对其进行思考的时间非常短暂,因此不能对绿化和土地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造成了设计上的偏差,最终对设计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

2 城乡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工作缺乏科学性

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涉及的领域很广,程序很繁杂,这就需要设计者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确保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设计者必须提前对规划范围进行勘察,对当地的实际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为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设计者往往会参考有关的文献,以获得更多的本地信息,并与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而缺乏对现场的观察,也不能获得第一手的基本数据。由于“流水”式的规划设计,导致了“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现象,很难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化。尤其在海绵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充分掌握所规划地区的水文条件和气候条件,以确保其科学合理。然而,设计人员在进行调研时,往往会出现对工程方案的错误判断,从而对工程方案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2.2 新区和旧区建设条件不同

城市和农村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形势,既要发展新的城市,又要进行老旧城市的有机更新。特别是对于老城区的改造,其情况常常更为复杂,改造的条件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对老城区实施“海绵城市”的更新与升级,始终是一个难题。

2.3 城市绿地利用不充分

城市绿地是城市建设中必须要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绿地的建设主要是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和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但是,目前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仅注重满足绿地率的各项指标,没有系统合理地使用,无法实现“雨季储水,旱季利用”的目标。

2.4 道路系统和排水管网功能不完善

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公路、排水设施还不健全,城市公路多为混凝土,渗水性能极差。在道路系统的下方,已经建立了市政管网体系,但是,目前还没有进行海绵城市调蓄体系的建设。因此,雨水往往是通过路面径流,经过雨水管网,然后直接排到最近的河流中,往往都没有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利用。有些老旧小区还在使用雨污合一的方式,因为地势低,管道管径小,又没有经常的疏通和维修,所以在雨季的时候,小区里经常会出现积水的情况。

2.5 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城乡规划过程中,要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要充分保障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对用地进行协调和明确。但是,与目前城乡规划的现实状况相结合,因为“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所涵盖的领域比较广,所以也就造成了城乡规划的各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用地”脱节,比如: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绿地建设、道路建设等用地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这就造成了“海绵建设”的概念无法完全体现出它的功能和价值。同时,近几年来,大多数城乡规划都注重功能区的划分,对用地进行大范围的划分,并结合划分内容进行规划设计。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因为工期的限制,设计方会对用地进行有限的考虑,对市政设施、道路建设等方面的用地不够重视,从而造成了设计上的错误,从而使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

2.6 城乡规划落实存在问题

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实施海绵城市的工作具有周期长、难度大等特征,特别是在园林规划和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噪音、污染等不良现象,对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长期来看,必然会加剧社会公众与城乡规划实施工作的矛盾。

3 城乡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措施

3.1 整体规划

(1)基础性的探索。首先,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针对实际情况对城市各因素进行调研,例如,涉水主题,如水资源安全、生态环境等;本项目的实施将为海绵城市的构建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其次,确定了区域内的生态保护区。严禁建设区、限制区、适宜建设区和已经建设区的划定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海绵体。在“四区”划分中,应考虑对城区河流、湖泊、林地等生态敏感地带进行保护,并将它们纳入禁止开发的范围内。在划定四区的时候,要以用地评估为依据,避开各种限制因素,例如:水域与生态敏感地区、各种保护区域等,来划分城市生长边界。有了这个界限,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好这座城市,才能够更好的控制这座城市的扩张。

(2)构建“海绵城市”的总体思路。海绵城市的构建之路:保护、恢复、降低冲击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对城区和城区发展范围的划分,以及对城区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的规划,以及对生态恢复的要求,都是在进行 LHC的研究和开发的同时进行的。在低影响 R& D中,将城市建成区域、改造区域和新建区域进行区分,新的地区不能满足大规模的 R& D的假定,在已有的城市中,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因此,在旧城中,海绵城市的建设也要分期实施。从源头、中途和末端进行改造,达到减少旧城区径流量的目的。本项目所涉及的土地,须按照新建成区的相关规定进行建设。依据城市水环境、新旧两个层面的“海绵”建设思想和“新旧两个层面”的发展目标,识别出“LIE”的“核心地区”,并对该地区的“LIE”进行重点研究。

首先要厘清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及土地利用的布局。通过对城市水系、绿带体系等的研究,确定了城市的空间格局。在明确城市用地分布的同时,还要考虑各类功能用地的海绵吸附性,以及河流、湖泊、公园等海绵分布的均衡,而海绵在缓解城市热岛,增强该地区的海绵吸附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对控制性指标进行了有效的实施。在有关指南中指出,控制指标分解的方法,就是将控规中所确定的地块单向指标和面积进行加权平均,与总体规划中明确的年径流量重量控制目标进行对比,这种方法将总规的控制目标落实在地块控规上,而地块控规的范围一般与城市总规相比要小很多[2]。所以,要在总规中明确的总体控制目标上,对城市分区,明确分区年径流量控制目标,然后把分区控制目标落实到地块上。

(3)构建高效实施“海绵”的载体。第一,建造一个绿色的海绵体。水系湿地和公园绿地是建立 LUE和绿化海绵的载体。为了提高城市的进水能力,加强绿色海绵的建设,在总规方面,在用地分配的过程中,要提高水系湿地和绿地等用地的比例,挖掘出其对雨水的净化潜力。对绿地自身和周边的刚性径流进行了综合考虑,对绿地的渗透性进行了梳理,对绿地和水系进行了充分的衔接。第二,构造灰度海绵体;透水路面层和铺装层是建立低影响透水性体系,构筑灰海绵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道路与硬化路面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对下垫面的径流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是造成城市积水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大力推广透水性路面,在部分地区要大力推广透水性路面,营造“灰海绵体”。

3.2 控规方面

首先是对类别进行拆分。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已经划分出了四条蓝线、绿线,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些划分出来的范围,将这些范围划分为不同的范围,并将这些范围划分为不同的范围,包括不同范围的渗透系数、不同范围的渗水量等。根据每个区域的规模与指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每个分区是否达到了要求,如果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则需要反复进行以上过程,直到达到分区的目标。其次,确定了土地利用的具体目标。其一般采用的是单位面积容积的概念,单位面积容积是借助于整个分区容积来除以分区面积,计算出分区中的单位面积容积,然后根据单位面积容积来确定各个分区控规指标。而宗地指数往往更倾向于体积和面积,也就是在进行宗地指数编制时,要考虑宗地的规模和功能。此外,还需要关注指标的明确性,需要对四周分区的情况进行考虑,如果这个分区的海绵体具有很强的调节能力,那么相应的指标要求就能够达到,这时就可以将四周分区的控规指标进行缩减。最后,还需要对建设方的建设实际状况进行考虑,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对建设方进行奖励,也就是说,在建设方的控规指标达到要求的时候,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奖励。

3.3 保证城乡规划设计具有科学性

首先,“海绵”概念内涵丰富,要使“海绵”概念更好地发挥“海绵”概念的功能与价值,就需要设计者不断地自我提高,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海绵”概念,使“海绵”概念更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其次,构建“海绵城市”的生态学概念,确保各环节设计的协调与统一,从而为“整体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预防积水”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在进行实地调查的过程中,设计师对规划区域的水文情况、气候条件和地理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认识,并对与之有关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对基地中存在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等方面的现状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梳理和评价,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规划设计工作,从而为城市的科学建设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3]。只有将城乡规划层面人的问题处理好,才可以从根源上解决设计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问题,才可以让整个城乡规划建设的效率和建设水平得到整体提升,让海绵城市的建设得以稳步推进。

3.4 应用于具体的城乡规划新区和旧区建设

根据“海绵城市”的设计思想,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新城”的建设与“老城”的更新进行了探讨。对还没有建成的新城,在绿地面积上进行规划,其绿地面积应达到国家“海绵”的要求。所以,在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将“海绵城市”的概念运用到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强化对建设地区的“海绵城市”的规划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鉴于旧区改造空间不规则,绿地面积偏低的现状,因此,在旧区改造中,应将“海绵”的设计思想融入到旧区改造中,重点对旧区屋顶、道路、绿地、排水系统等进行改造,并对其进行总体的排水系统进行优化,以期提高旧区的降雨调控能力,提升旧区的环境风貌。

3.5 优化完善道路系统与排水管网

通过对道路系统的优化与排水网络的完善,可以同时开展,降低了对路面的挖掘次数,也是与“海绵城市”的低影响发展理念相一致的。道路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机动车道、机非混行道和人行道,机动车道和机非混行道对承载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可以采用白色和黑色两种道路,采用透水的沥青路。而路面则可采用透水的砖石铺设,适当降低承载力。在排水过程中,使用雨污分流制,对雨水收集调蓄设施进行完善,从而达到在城乡规划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内,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的目的。

4 结语

因此,要使“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在城乡规划中得到贯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与价值,推动城乡区域的持续发展。本文将提高城乡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新区与老区的建设区别开来,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地中的运用作为切入点,对道路系统与排水管网进行了优化,并将其作为在城乡规划层面上实施的途径。站在这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界处,要贯彻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建立一个生态文明强国,要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因此,从规划层面来探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从规划、建设到运营,把低影响开发的思路应用到城市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构建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持续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进行开拓创新。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海绵用地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海绵是植物吗?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