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空新航线

2023-09-16

太空探索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默星链猎鹰

美 国

大型星座无线电噪声或干扰天文观测

近日,数十颗星链卫星从荷兰低频阵列射电天文望远镜上方过顶时,天文学家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探测到无线电噪声,这与卫星在工作波段发射的无线电波不同。迄今,国际上对于这种卫星辐射没有具体规定。天文学家指出,尽管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愿意想办法消除有关干扰,并改动新一代星链卫星设计,但大型星座将越来越多,同样可能会产生类似辐射,造成更多干扰。

(江山)

星链卫星半年内避撞机动超2.5 万次

根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给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报告,从去年12月1 日到今年5 月31 日,星链卫星被迫实施了超过2.5 万次避撞机动,以防撞上其他航天器和轨道碎片。这个数量约是去年6~11 月的两倍。自2019 年首批发射以来,星链卫星累计实施了总共超5 万次避撞机动。

(小默)

美军将用“UFO 战机”星座跟踪高超声速导弹

美国太空军航天发展局表示,将借助“UFO战机”星座,更好地探测和跟踪高超声速导弹。该星座的正式名称为“作战人员轨道支援火控系统”,初期由8 颗卫星组网,配备红外和光学传感器,对包括高超声速导弹系统在内的“先进导弹威胁”开展全球探测、预警和精确跟踪。该星座的原型星计划在2026 年发射。

(江山)

“卫讯-3”首星故障或引发创纪录赔偿

“卫讯-3”首星“美洲星”在5 月1 日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重型火箭发射升空。7 月中旬,卫讯公司承认,该卫星的主天线展开遭遇故障,将影响北美宽带服务规划,后续可能会重新部署现有卫星或重新分配1颗“卫讯-3”卫星,最大限度地减小经济影响。卫星抢救失败意味着,卫讯公司将面临创纪录的4.2 亿美元航天保险索赔。

“卫讯-3”系列包括3 颗卫星,分别向美洲区域、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区域、亚太区域的消费者、企业、政府部门发送宽带上网信号,均由波音公司制造,号称“最强通信卫星”。

(小默)

“双面神”小行星探测任务取消

7 月11 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取消探测双小行星系统的“双面神”任务,基本完工的2 颗小卫星将被封存,共耗资近4900 万美元。它们原计划在去年8 月与灵神星探测器一起发射,但灵神星探测器的发射时间因故改为今年10 月,这导致2 颗小卫星无法抵达原定的探测对象附近。

(江山)

星链星座完成6 次专项组网发射

7 月16 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 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进行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92 次专项组网发射。火箭携带了54 颗星链卫星,这也是最后一次发射V1.5 型星链卫星。本次发射采用了已用过15 次的火箭第一级,又成功实施了海上落船回收。这是继7 月10 日“星链”组网发射后,猎鹰9 火箭第一级再度承担第16 次发射任务。

7 月20 日,该公司的同型火箭在范登堡太空军基地进行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93 次专项组网发射。火箭携带了15 颗迷你版第二代星链卫星。本次发射采用了已用过9 次的火箭第一级,又成功实施了海上落船回收。

7 月24 日,该公司的同型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进行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94 次专项组网发射。火箭携带了22 颗迷你版第二代星链卫星。本次发射采用了已用过5 次的火箭第一级,又成功实施了海上落船回收。

7 月28 日,该公司的同型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进行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95 次专项组网发射。火箭携带了22 颗迷你版第二代星链卫星。本次发射采用了已用过14 次的火箭第一级,又成功实施了海上落船回收。

8 月7 日,该公司的同型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进行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96 次专项组网发射。火箭携带了22 颗迷你版第二代星链卫星。本次发射采用了已用过3 次的火箭第一级,又成功实施了海上落船回收。这次发射与猎鹰9 火箭上次从同一发射台发射间隔3 天21 小时41 分钟,创下了同台发射间隔时间最短纪录。

8 月8 日,该公司的同型火箭在范登堡太空军基地进行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97 次专项组网发射。火箭携带了15 颗迷你版第二代星链卫星。本次发射采用了已用过4 次的火箭第一级,又成功实施了海上落船回收。

至此,星链卫星发射总数达到4918 颗,但仍能工作的不超过4545 颗。

(江山)

电子号火箭完成拼单发射任务

7 月18 日,火箭实验室公司的电子号火箭在新西兰欧尼努伊站执行了一次拼单发射任务,把属于3 家用户的7 颗卫星送入轨道,包括加拿大运营商电信卫星公司的“低轨优势-3”卫星、美国宇航局“椋鸟”任务下的4 颗6U 立方星和顶尖公司的2 颗“狐猿-2”3U 遥感立方星。“低轨优势-3”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航天飞行实验室制造,重30 千克,将验证电信卫星公司代号“光速”的低轨宽带星座技术。“椋鸟”任务将验证天基网络通信、星间相对导航、自主机动、分布式自主观测等技术。

本次发射任务代号“宝贝回来”,火箭实验室公司放弃了失败两次的直升机空中抓取回收火箭第一级,改为落海回收。为此,火箭第一级进行了一些设计改动,支持开展海上溅落回收,包括加强密封性,防止海水进入某些部位。

(小默)

亚马逊公司将建设大规模卫星处理设施

亚马逊公司计划从明年开始累计发射3236颗卫星,组网柯伊伯宽带星座。为此,亚马逊公司宣布斥资1.2 亿美元,在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建设一座卫星处理设施,用于完成卫星发射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其面积达3.1 万平米,配套使用原有的飞机跑道、发射与着陆设施,预计明年投入使用,2025 年初彻底完工。

去年初,蓝色起源公司、联合发射联盟、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与亚马逊公司达成协议,总共为柯伊伯星座实施92 次组网发射。按照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要求,亚马逊必须在2026 年7 月前完成超过1618 颗卫星部署,并在2029 年7月前完成全部卫星部署工作。

(江山)

美国核热火箭或在2025 年底发射

美国宇航局和美国军方打算在2025 年底或2026 年初向地球轨道发射一个核动力航天器,称为“敏捷地月空间行动验证火箭”,又称“天龙座”。该项目计划在轨验证核热推进系统,未来帮助人类开发火星等遥远的外星球。2021 年,美国国防先进研究计划局启动“天龙座”项目,美国宇航局今年初正式参与。

核热火箭配备小型裂变反应堆,依靠裂变产生的热量来加热推进剂,产生推力。洛·马将同BWX 技术公司合作开展这个项目,后者研制核反应堆并生产高纯度低浓缩铀燃料。两家公司拿到的合同总额为4.99 亿美元,由美国军方和美国宇航局各出资一半。未来,“天龙座”将被发射到相对较高的轨道,预计在轨运行数月。理论上,它至少在300 年后才会因大气阻力自行落回地球,足以让核燃料耗尽。为保证安全,它的核热发动机将在入轨后再激活。

(小默)

“猎鹰重型”发射巨型宽带卫星

7 月29 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重型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为美国回声星公司的子公司休斯网络系统公司发射了木星-3/回声星-24 巨型宽带通信卫星,并成功回收了两枚助推器。

木星-3/回声星-24 卫星是多点波束Ka 波段高通量超高密度卫星,具备高达500吉比特/秒的通信容量,将加强美洲各地飞机、舰船、企业和社区用户的WiFi 信号。卫星总重约9.2 吨,是迄今最重的发往静地轨道的有效载荷,发射原定于2021 年进行,因疫情等原因多次推迟。

(江山)

心宿二230+型火箭完成最后一飞

8 月2 日,诺·格公司的心宿二230+型火箭在中大西洋地区航天港发射了天鹅座货运飞船,执行该公司第19 次美国宇航局商业补给服务计划任务,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飞船载有超过3.7 吨补给物资。

心宿二230+型火箭第一级由乌克兰提供,采用俄制RD-181 发动机,而两者供应均已无法持续,因此本次发射是该型火箭最后一飞。接下来的3 次任务将临时改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 火箭,之后使用不含俄乌零部件的心宿二330 型火箭。新火箭由诺·格公司与萤火虫宇航公司联合研制,改用美国生产的第一级和7 台萤火虫宇航公司的米兰达发动机,原计划明年底首飞,现已推迟到2025 年夏,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天鹅座”飞船时,运载能力将从8120 千克提高到10500 千克。

(小默)

猎鹰9 火箭发射C 波段补网星

8 月3 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 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了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的银河-37 通信卫星。本次发射采用了已用过5 次的火箭第一级,又成功实施了海上落船回收。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在开展C 波段清理工作。如果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节点为美国5G网络腾出300兆赫C波段频谱,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等C 波段频谱持有者可以拿到总计97 亿美元补助,其中国际通信卫星公司有望获得49 亿美元。国际通信卫星公司为此订购了7 颗补网星,每颗重约5 吨。

(江山)

俄罗斯

俄发射新型导航卫星

8 月7 日,俄罗斯联盟2-1b 火箭搭载弗雷盖特上面级,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了首颗格洛纳斯-K2 导航卫星。这款卫星是格洛纳斯-K导航卫星的改进型,有望提高导航定位精度,还搭载有搜救、核爆探测等用途的有效载荷,但因西方制裁,其研制工作至少延期10 年。研制方称,前两颗原型星的构型与后续的实用型号有所不同,这有可能意味着某些升级措施延期。

(小默)

欧 盟

欧空局风神卫星率先完成“辅助再入”

7 月28 日,欧空局的风神地球科学卫星在大西洋上空完成了所谓“辅助再入”,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变轨动作,把卫星近地点降低到能够实施再入的高度,最大限度地避免残骸落到有人居住区域。从7 月24 日起,“风神”按计划实施了3 组变轨动作,把轨道高度从280千米降到120千米。值得注意的是,“风神”是在要求实施受控再入的指南出台前研制的,“辅助再入”虽然不如受控再入精准,但至少避免了无控再入,降低了对地面构成的风险。

欧空局估计,干重约1100 千克的“风神”最多有20%的部件在再入中存留,“辅助再入”会让残骸砸到人的风险概率降低到原来的1/42。这是首次有卫星运行机构尝试采用“辅助再入”方式。

(江山)

日 本

日本火箭固体发动机试车爆炸

7 月14 日,日本艾普西龙S 固体火箭的第二级发动机在能代火箭试验场点火试车,原计划持续119秒,但点火57秒后发生爆炸。作为艾普西龙火箭的改进型,“艾普西龙S”前5 次发射均获成功,但去年10 月第六次发射失败。

(小默)

印 度

印度载人飞船有望服务美国商业空间站

近日,美国旅行者空间公司与印度签署备忘录,考虑使用印度在研的“天舟”(又译为“加甘扬”)载人飞船,为计划于2028 年投入运行的“星空实验室”商业空间站提供服务。备忘录还涉及其他航天合作,包括探测、科学研究和商业活动。这是美国旅行者空间公司首次同国外载人飞船提供方达成类似协议,而印度“天舟”项目进度已推迟至少3年,预计不早于2025年首飞。

该公司正在同多个厂家就“星空实验室”的人员和货物运输服务开展合作。作为参与“国际空间站过渡计划”的3 个商业空间站方案之一,“星空实验室”由美国旅行者空间公司和洛·马公司联合研制,可一次发射入轨,采用标准化对接系统,能够与多型飞船兼容。此外,欧洲空客公司也在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便于未来欧盟航天员使用该空间站。

(江山)

印度火箭送7 颗新加坡卫星入轨

7 月30 日,印度PSLV CA2 火箭在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成功发射,把新加坡DS-SAR 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送入轨道,并搭载发射了6 颗微小卫星。DSSAR 卫星由新加坡国防科学技术局和新科工程公司联合研制,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研制,卫星总重360 千克,分辨率可达1 米,计划用于政府和商业服务。本次发射的6 颗微小卫星均由新加坡大学等机构研制。

(小默)

以色列

以色列第二次落月任务筹资难

以色列创世纪2号月球着陆器正在研制中,预计与2019年失败的“创世纪号”不同,将由单个轨道器部署2个较小的着陆器,拟在2025年发射。与首次任务一样,“创世纪2 号”也打算利用慈善捐赠来解决资金问题,但以莫里斯·卡恩为首的一些捐助者近日陆续宣布停止捐助该项目。他们此前已支付了4500 万美元,占1 亿美元项目预估成本的近一半。非盈利组织太空以色列公司表示会另寻资金渠道,但自5 月以来再未发布过进展情况。

(江山)

阿根廷

阿根廷签署“阿尔忒弥斯协议”

7 月27 日,阿根廷签署了由美国主导的“阿尔忒弥斯协议”,成为在该协议上签字的第28 个国家。2020 年推出的“阿尔忒弥斯协议”号称以《外空条约》和其他协议为基础,阐释了空间活动的“最佳做法和行为准则”。不过,签署该协议并不意味着该国将参与由美国主导的“阿尔忒弥斯”探月项目。

(江山)

猜你喜欢

小默星链猎鹰
小心那个星链
“星链”第22组卫星发射
“星链”第18 组卫星成功发射
“星链”计划
“猎鹰”9再创历史一级火箭海上着陆回收成功
“猎鹰”9号的复用技术与展望
“猎鹰”9号带来的启示
无人机你别牛,猎鹰来了
小黑犬
会说话的鹦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