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海战役后勤保障那些事

2023-09-15迟进军

铁军 2023年9期
关键词:四野淮海战役二叔

迟进军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解放军伤亡最重,战争形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淮海战役是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解放军总兵力60万人,国民党军总兵力80万人。解放军以伤亡13.6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队55.5万人。解放军指挥官: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国民党指挥官:刘峙、杜聿明、黄维。

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一共派出了12个纵队,仅仅以60万部队计算,每天都要吃60多万斤的粮食,到了后来,国民党军俘虏增加,每天都要用掉200万斤以上的粮食,这还不算几百万民工和后勤保障人员的粮食。淮海战役我军每天打光3万发炮弹,那么充足的粮食和炮弹供给是从何而来呢?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淮海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的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才赢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为淮海决战,解放区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其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员人力物力之众多,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从网上看到的统计,淮海战役共动用民工543万人、担架20余万副、大小车辆88余万辆、挑子30余万副、船只8539艘、汽车257辆,筹运粮食9.6亿斤。其中山东解放区出动民工218余万人、担架5万余副、大小车33万辆、挑子19万副、船只3250艘、汽车219辆,调运粮食4.52亿斤。

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是人民群众用小车完成了淮海战役的后勤运输保障。那么,这么多的战略物资是从哪里来?运到什么地方?这些战略物资是怎么筹集和运输的?收发调配信息又是怎么进行的呢?

我的二叔迟贵堂曾经参与了这项工作,说说他,能看出一些眉目。

迟贵堂是我父亲迟明堂的二弟,山东招远人。我父亲是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入党。抗战后期曾经担任招远县一区的党委书记。父亲经常到我二叔曾经读书的南招师范动员青年参加革命,抗日救国。迟浩田和王瑞林也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他们和我二叔是校友,都是经过我父亲的动员参军的。二叔年纪比他们大,是1945年1月参军,迟浩田是1945年6月,王瑞林是1946年。

我二叔参加革命以后表现很好,1946年9月到1947年的1月,调到了胶东军区机要培训队集训,学习机要工作,后来就担任了译电员,掌握密码本,翻译电报。1947年的3月跟随罗荣桓的部队到了东北,先在东北总兵站工作,1948年1月到8月在东线后勤机要科工作,1948年8月到1949年2月在四野后勤机要科。就是这一段时间,二叔和他的战友们完成辽沈战役后勤保障物资调配运输信息传送,之后,又完成了淮海战役后勤保障物资调配运输信息传送。

淮海战役开始之前,按照上级的指示,二叔带着四野的密码本和一些同志到了三野司令部,负责接收四野向三野转送战略物资供给的电报處理。这是因为当时的三野和四野所用的密码不是同一种密码。所以调了四野后勤的机要人员,用四野的密码接收东北各地发货的电报信息,交给三野的后勤部,然后三野的后勤部调配处理这些物资,用三野的密码与各部队和各地方联系物资的接收和运输。

淮海战役所用的物资,绝大部分是来自东北。

那么东北的物资又是来自哪里呢?主要是来自几个方面:

首先是抗战胜利后,缴获日本人的武器装备和粮食。从1931年,日本关东军于9月18日在沈阳北大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被日军侵占达14年之久。在经济上,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实行疯狂的掠夺。抗战胜利之后,当时先是由苏联接收了日本人全部的武器装备和粮食,中共进入东北之后,除了飞机以及一些大型武器运回了苏联,大批的轻武器、弹药和粮食都交给了解放军。数额巨大,目前网上这方面披露的数据资料很多。有数据显示:1941年—1943年,日军从华北征购稻谷12.3万吨、小麦72.4万吨;1943年—1944年,日军从华中收购大米47.1万吨、收购小麦68.2万吨。至于日军在华所掠夺粮食的总量,迄今尚未看到任何可靠的统计数据。上述数据还不包括日本控制下的伪“满洲国”的数据和数量巨大的粗粮数据。有数据显示,日军向我缴械,交出武器包括68.5万支步枪,6万支手枪,2.98万挺机枪,1.24万门火炮,1.8亿发子弹和207万发炮弹,以及1.5万辆卡车,534辆坦克装甲车和1068架军用飞机,7.4万匹军马。

其次,是辽沈战役缴获国民党军的物资。辽沈战役历时52天,东北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正规军45个师,总计47.2万人。其中毙伤5.6万人,俘虏32.4万人,起义、投诚9万人。主要缴获:各种炮6546门、轻重机枪1.6万挺、长短枪20.3万支、飞机9架、坦克160辆、装甲车180辆、汽车2261辆、战马2.3万匹、大车1062辆、电台353部、炮弹27万发、枪弹2435万发,及其他大批作战物资和军用设施。

还有日本人留下的兵工厂以及技术人员也由解放军接管,成为我军的军火器材的生产基地,他们的产品也供给三野,用在了淮海战役。

再就是山东、东北和河北人民生产的粮食,这一部分数量占的不多。

这些物资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运到淮海战场。一个是铁路。东北三省各地物资,先运到铁路沿线,然后用火车运到山东三野后勤指定的地点;还有一个就是海运。东北的物资先集中到旅顺和大连,然后用船运到烟台,再由山东的老百姓推着小车按照三野后勤的安排送到指定的地点。

淮海战役之前,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山东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还乡团回乡无恶不作,光是我的家乡招远县西坞党村,被还乡团屠杀的村民就有22人,手段之残忍,前无古人。还乡团所到之处,村村如此。打国民党和还乡团,建立人民政权,是全山东老百姓强烈的心愿。他们为解放军运送战略物资是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积极性的。

但是,老百姓无论是转运火车运输的物资还是海运的物资,解放军都是支付运输酬劳的。这是人民解放军为民、爱民的本质决定的。之前,我就听二叔和家父他们老一辈人说过:老百姓在码头和车站把货物装上小推车,会领到一张小纸条子。纸条上写了一个货物到达的地点。到达这个地点之后,都有三野后勤的收货人员验收后,在纸条子上写上收到的物资种类和重量。老百姓凭着这张纸条回到家乡,由当地的人民政府支付酬劳。

淮海战役是在1948年11月6日开始,这个时间山东的秋收秋种已经结束,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历时66天,正好是山东冬季的农闲时间,壮劳力都能抽出身来参加支前的后勤保障工作,他们的家庭也能得到一份收入。我曾经想过,三野领导在策划淮海战役的后勤保障的时候,肯定是周密考虑过每一个细节,把运输的任务交给山东人民,放在农闲的时节,也是考虑到了山东人民的利益,支前和生产两不误。但是从根本上说,山东的老百姓恨透了国民党、还乡团,打倒蒋介石、国民党是他们心底的强烈愿望!

我二叔这一段时间虽然是在三野总部工作,但是组织关系仍然是四野后勤司令部机要科,档案里有记载。当时一起来的还有王瑞林,他是负责给三野首长送电报,他就是这个时候认识了邓小平。

淮海战役结束后,他们都回到了四野后勤部。我的二叔在海军成立的时候,调到了东海舰队,时间不长,又调到外交部,准备出国当驻外武官。在外交部学习的时候,中央成立了国家计委,我的二叔又调到国家计委,给高岗当机要秘书科长。后来高岗出事了,二叔也受到了影响,其实二叔与高岗并不认识,完全是组织决定。最后离休时是副厅级干部。

二叔是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没有想到辽沈和淮海这两大战役的全部物资调配电报,都是经过他参与,根据密码把电报数字翻成电文的。

(责任编辑徐良文)

猜你喜欢

四野淮海战役二叔
送别二叔
咏桃花
二叔请客
雪笼盖着四野(外一首)
二叔进城
傻二叔
淮海战役中的攻心战
军委领导会见编写四野战史领导小组成员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①(1949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