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导体激光与高频电刀治疗对牙龈瘤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3-09-14梁方杰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17期
关键词:电刀激光治疗牙龈

梁方杰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口腔科,山东 烟台,265200)

牙龈瘤是临床上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种来源于牙周膜、牙龈结缔组织的炎性增生物[1-2]。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引发口腔溃疡、感染,甚至牙齿松动、移位、脱落等情况,对患者的牙槽骨造成严重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3-4]。因此,临床上需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以抑制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牙龈瘤的最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其中高频电刀是通过高频高压电流与患者牙龈组织接触时,对牙龈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牙龈瘤肿物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较好的切割和止血的目的。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新兴起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半导体激光,它主要是通过激光照射患者病变的部位,以达到消炎杀菌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半导体激光与高频电刀治疗对牙龈瘤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22年11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50 例牙龈瘤患者,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n]

组别例数性别年龄(岁)病程(年)男女对照组75334256.67±5.841.21±0.34观察组75304556.72±5.791.19±0.42 t/χ20.2460.0530.321 P 0.6200.9580.749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诊断确诊为牙龈瘤者;②年龄25~65 岁者;③初次接受临床治疗者;④无凝血功能异常者;⑤研究开始前1 周未接受任何治疗者;⑥个人病历资料齐全者。

排除标准:①精神类疾病且存在认知障碍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③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以及恶性肿瘤者;④对半导体激光与高频电刀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⑤对麻醉药物不耐受或者过敏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高频电刀治疗。术前1 周实施常规的全口龈上洁治,消除全口局部刺激因素,手术开始前使用0.5%的碘伏对口腔中手术部位以及周围组织进行消毒,在牙龈瘤肿物外的正常牙龈组织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剂选择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184,规格:1.7 mL:盐酸阿替卡因68 mg 与肾上腺素0.017 mg)。待麻醉见效后,于牙龈瘤肿物外1 mm处的正常黏膜部位建立一个切口,使用高频电刀将牙龈瘤肿物完整切除,同时切除骨膜,并使用电刀对累及的牙槽骨、牙间隙组织、牙周膜进行烧灼,若患者创面出血,则使用电刀进行止血处理。术后,使用牙周塞治剂完整地覆盖患者口腔的伤口,同时叮嘱患者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口腔伤口发生感染。

观察组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术前1 周实施常规的全口龈上洁治,消除全口局部刺激因素,手术开始前使用0.5%的碘伏对口腔中手术部位以及周围组织进行消毒,在牙龈瘤肿物外的正常牙龈组织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剂选择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与对照组一致)。待麻醉见效后,医生在患者牙龈瘤肿物底部外围1 mm 处的正常的牙龈组织处建立一个切口,然后将半导体激光光纤切换至切割模式。随后使用半导体激光将肿物、骨膜完全切除,然后适当地刮除和修整累及到的牙齿牙槽骨,之后将半导体激光光纤置入邻近牙齿的牙周间隙进行切割,若患者出血,则立即进行止血处理。术后,使用牙周塞治剂完整地覆盖患者口腔的伤口,同时叮嘱患者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口腔伤口发生感染。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显效,病灶完全切除,且VAS 评分下降>50%;有效,病灶残留<原病灶的10%,且VAS 评分下降20%~50%;无效,病灶残留≥原病灶的10%,且VAS 评分下降<2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

龈沟液(GC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术后第6、12 天采集患者牙龈瘤部位3 个位置的GCF,预处理后置入EP 管中备用,然后进行称重处理,随后向其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放置在-80℃超低温冰箱中备检。然后对GCF 中的TGF-β1、IL-1β 水平进行检测。

疼痛程度:术后6、12、24 h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该表总分为0~10 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

生活质量:术前、术后1 个月采用SF-36 量表[7]对患者进行测评,该量表共含有8 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 22.0 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用(±s)表示,采用t 检验,非正态分布时采用Mann-Whitney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GCF、TGF-β1、IL-1β 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GCF、TGF-β1、IL-1β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12 天,观察组患者GCF、TGF-β1、IL-1β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对GCF、TGF-β1、IL-1β 存在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GCF、TGF-β1、IL-1β 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GCF、TGF-β1、IL-1β 水平比较 (±s)

2.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6、12、24 h 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s,分)

对照组754.04±1.17 3.58±1.08 2.57±1.26 1.69±1.01观察组754.10±1.21 2.61±1.11 2.11±1.21 1.02±1.03 t 0.309 5.4242.280 4.022 P 0.758<0.0010.024<0.001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术后1 个月观察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s,分)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s,分)

一般健康状况术前术后1 个月术前术后1 个月术前术后1 个月术前术后1 个月对照组7566.87±8.4273.80±9.11*68.13±5.4571.89±9.54*64.45±10.3470.65±9.88*60.45±9.25*79.94±6.77观察组7566.91±8.33 80.76±10.21*68.15±5.52 79.87±11.60* 64.38±10.31 79.87±12.34*60.51±9.21*86.34±9.44 t 0.029 4.4050.022 4.6010.042 5.0510.040 4.771 P 0.977<0.0010.982<0.0010.967<0.0010.968<0.001组别例数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

续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s,分)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s,分)

注:与术前组内比较,*P<0.05。

精神健康术前术后1 个月术前术后1 个月术前术后1 个月术前术后1 个月对照组7562.54±6.4569.89±11.22*62.66±8.6770.68±9.45*66.56±6.6771.80±9.89*67.67±8.8373.76±9.67*观察组7562.57±6.5176.78±13.05*62.56±8.71 77.85±13.67*66.58±6.63 79.98±11.22*67.62±8.85 80.12±10.32*t 0.028 3.4670.070 3.7360.018 4.7360.035 3.895 P 0.977<0.0010.944<0.0010.985<0.0010.972<0.001组别例数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

3 讨论

牙龈瘤是发生在牙龈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增生性病变,以女性患者多见,中青年发病较多[8]。牙龈瘤主要表现为肿块,且肿块较为局限,大小不一,通常呈椭圆形、圆形,肿块一般生长缓慢,但是在女性妊娠期可迅速增大[9-10]。随着牙龈瘤肿块长大,可以遮盖住部分牙面以及牙槽突,表面常出现牙压痕,易被咬伤而发生溃疡、出血或者伴发感染[11-12]。牙龈瘤一般无痛,但肿物表面发生溃疡时可感觉到疼痛。长期存在的较大肿块可以压迫并破坏牙槽骨,使牙周膜增宽,致使牙松动、移位等。牙龈瘤一般是由残根、牙石、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因素引起,与机械刺激或者慢性炎症刺激有关。此外还与内分泌因素有关,如妇女怀孕期间容易发生牙龈瘤,分娩后则牙龈瘤缩小或者停止生长。目前,临床上常选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将牙龈瘤切除,且切除部位达骨面,包括骨膜、凿去瘤体相应处的少量牙槽骨,刮除牙周膜,避免术后再次复发,保持良好的预后[13-14]。

高频电刀能够同时进行切割和凝血,应用于牙龈瘤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在金鑫[15]的研究中发现,与手术切除+局部烧灼治疗相比,高频电刀治疗牙龈瘤的效果更显著,能够更好地保留患牙的完整性,且患者的接受度更好。半导体激光治疗主要是通过650 nm 的低强度的激光照射病变部位,发挥消炎镇痛、抑制神经传导、加快组织恢复的功效,并且这些低强度的激光不会对人体自身的细胞造成伤害,对人体产生的辐射也比较小,安全性相对较高[16-17]。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与对照组的93.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频电刀、半导体激光治疗均可有效将牙龈瘤肿块切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GCF 是指沟内上皮、结合上皮通过牙龈结缔组织慢慢深入到齿沟内的液体,GCF 中通常含有炎症细胞,是临床上测定牙龈炎症的重要指标之一。GCF 的量与牙龈炎症程度呈正相关性,当牙龈炎症明显时,GCF 量明显增加[18-19]。GCF 中含有大量的IL-1β,且牙龈瘤附近组织中也存在大量的IL-1β,导致机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前列腺素E 的水平异常升高,进而加速机体中介导牙龈组织破坏的进程,导致牙龈瘤病程加重,增加机体上的病痛和不适感,威胁口腔健康,影响日常生活、工作、饮食等方面。TGF-β1 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多肽成员,具有多种细胞学功能,如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同时TGF-β1 又能够调整机体的免疫系统。TGF-β1 在机体组织的再生和重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TGF-β1 在人体伤口组织愈合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GCF、TGF-β1、IL-1β 的水平检测作为临床上牙周手术治疗后牙龈组织愈合状况的指标,能在临床上更好地评估牙周手术预后情况和疗效。

本研究发现,术前两组患者GCF、TGF-β1、IL-1β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12 天观察组患者GCF、TGF-β1、IL-1β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对GCF、TGF-β1、IL-1β 存在交互效应(P<0.05),说明半导体激光治疗可更好地降低牙龈瘤患者的炎症反应。分析其原因为半导体激光治疗的激光对牙周组织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改善牙龈瘤周围组织的微循环,促进炎症的消失,同时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医生能够获得较广阔的视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本研究还发现,相较于术前,术后6、12、24 h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术前,术后1 个月观察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半导体激光治疗可更好地缓解牙龈瘤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半导体激光治疗发射出的低强度激光能够对神经传导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发挥类似于麻醉的功效,减轻牙龈组织的疼痛感;同时半导体激光治疗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患者手术体验感、舒适度均较高,且低强度激光能够加快组织的恢复进程,保障患者口腔健康,提高牙龈的咀嚼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与高频电刀相比,半导体激光治疗可更好地缓解牙龈瘤患者的疼痛,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电刀激光治疗牙龈
眼睛的激光治疗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肾移植术后泛发性扁平疣1例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牙龈之伤
牙龈与牙齿
怎样呵护牙龈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强生ENSEAL® G2 高级双极电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