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危评估专项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误吸及肺部感染的影响

2023-09-14王晓荫孙印兰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17期
关键词:脑出血肺部口腔

王晓荫 孙印兰 刘 青

(1.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枣庄,277500;2.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感染科,山东 枣庄,277500)

脑出血属于较为严重的脑内科疾病,占脑卒中群体的20%~3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出血量高于30 mL者便需要通过外科手术介入的方式治疗,且预后效果与术后并发症存在密切关联,其中尤以肺部并发症影响最为明显。误吸、肺部感染属于脑出血术后最为严重并发症类型,且产生误吸症状者肺部感染概率会大幅提升,增加病死率[1]。由于脑出血患者发病后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很容易在术后出现误吸的问题。因此,必须在脑出血术后开展针对误吸的专项预防护理工作,通过准确的高危风险评估确定患者的基本状态,再给予充分的护理干预,确保降低误吸、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脑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2-3]。本研究针对2022年1月—2022年10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98 例,简单阐述高危评估专项护理模式的开展过程,探讨护理影响,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0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 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19 例;年龄50~84 岁,平均年龄(68.45±5.23)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11 分,平均评分(10.12±0.45)分。观察组男29 例,女20 例;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68.56±5.25)岁;入院时GCS 9~11 分,平均评分(10.15±0.43)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脑CT、颅脑MRI 检查确诊为脑出血疾病,符合《脑出血后脑水肿管理专家共识》[4]诊断标准者;②符合手术指征,接受手术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脑梗死、脑外伤等疾病者;②合并肺部感染者;③合并精神方面障碍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进行管道护理,对症处理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等。

观察组患者术后开展高危评估专项护理。(1)误吸高风险评估方法。术前开展误吸高风险评估护理,评估内容共包括7 个项目。①年龄超过75 岁者;②GCS 低于9 分者;③吞咽困难者;④胃内容物残留量超过200 mL 者;⑤接受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者;⑥日常频繁呕吐者;⑦进餐后会出现咳嗽、哮鸣音,且面色伴有发绀者。凡符合上述7 项中1 项症状者计2 分,总分为0~14 分,得分超过2 分的群体被视为误吸高危群体,需开展针对误吸的专项护理干预,如在护理中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则需适当增加评估频率,以确定病情状态。(2)预警护理。经高风险评估后,需为误吸高风险患者群体单独建立病案,并在床头容易看见的位置悬挂警示标识牌,标注“误吸高危患者”字样,以方便日常巡房时重点关注。误吸高风险群体需及时告知主治医生、管床医生等,根据实际情况拟订预警护理方案,加强呼吸管、鼻饲管等管路的管理护理工作。同时建立颜色预警体系,参考灾难颜色预警标识,根据患者误吸风险的等级,以颜色进行标注,以方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快速确认。(3)呼吸道护理。术后为其开展咳嗽专项指导护理,待其意识清醒、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护理人员亲自示范正确的咳嗽技巧,同时以轻叩背部辅助患者咳痰。在患者熟练掌握后,为其介绍人工吸痰机的使用方法,强调人工吸痰实施的时机和临床意义,以提升配合程度。日常加强对上呼吸道的清洁工作,在定时巡房时观察是否有过多的分泌物,以一次性棉签蘸取分泌物,减少分泌物、痰液等的堆积。在鼻饲或自主进餐前30 min 需以清水或淡盐水清理口腔,自主进餐完成30 min 后需再次清理口腔,以降低口腔逆行感染概率。如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则需灵活调节气囊的压力,严格限制在25~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定时记录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以听诊器检查肺部的啰音状态,以方便对误吸问题给予提前预防。(4)进餐护理。每次进餐前,均需指导患者取正确的体位,以半卧位为主,床头抬高角度需保持在30°~40°,该进餐体位需维持至少30 min,为避免患者出现滑脱的情况,以使用被褥给予适当固定。在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时,要做到动作轻柔,由护理人员从旁指导,家属配合共同完成,并避免对各类管路造成挤压。如需鼻饲者,则营养液的鼻饲速度需控制在20~40 mL/h,持续鼻饲2~3 d 后对患者胃肠道负荷能力进行重新评估,如消化功能正常恢复,则可将鼻饲量增加80~100 mL/h。每隔4 小时回抽1 次胃内容物,以确定胃内排空效率,如胃内容物量超过150 mL,说明胃肠道负荷能力较差,需暂停鼻饲,待胃内无任何内容物残留后方可继续鼻饲。(5)口腔护理。日常指导患者做好口腔护理,每天早起后、午睡后、晚睡前均需进行1 次口腔清洁,并观察牙周组织是否存在感染症状,待确定无异常后方可进餐。漱口时需使用温开水或淡盐水,如患者自身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则需使用蘸满温开水或淡盐水的棉签进行擦拭。(6)康复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使用一次性棉签蘸取适量的冰盐水,对软腭部、舌根部给予适当刺激,以点压刺激为主,提高局部肌肉的收缩功能。并指导患者开展吞咽训练,单次训练时空咽10~15 次,3 次/d。必要时还可进行鼓腮训练,与空咽训练交替进行即可。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误吸、肺部感染情况。统计术后误吸、肺部感染的发生率。②比较两组生存质量评估。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3]进行评估,内容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环境4 个方面,各个方面评分0~100 分,所得结果分值越高,对应方面生存质量越佳,相反得分低生存质量差。③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分,包含护理理念、护理内容、护理效果、风险评估4 个方面,评分0~10 分,0分为不满意,10 分为非常满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误吸及肺部感染情况比较

术后,观察组误吸、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误吸及肺部感染情况比较 [n(%)]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s,分)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s,分)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发生误吸、肺部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脑出血患者在术后阶段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而肺部感染后患者病死率会大幅提升,这也导致肺部感染成为威胁脑出血患者术后生命安全的重要不良事件[4-5]。江婷等[6]研究表明,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为14.63%、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7.07%,均低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肺部感染发生后,患者很容易产生呼吸困难或窘迫的症状,使得脑组织和其他脏器在短时间内进入缺氧损伤状态,不仅会造成术后昏迷时间延长,还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引起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诱因为误吸,由于脑出血后患者昏迷、神经功能障碍等导致的吞咽功能下降,在进餐、饮水和日常休息时易引起误吸,继而产生上呼吸道逆行性感染。而高危评估专项护理工作通过预先全方位评估患者,针对性制订护理对策,从而最大程度降低误吸的发生概率,控制术后肺部感染问题[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通过手术前即开展误吸风险评估工作,以便在术后立即实施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针对存在高危风险的群体,需为其建立独立的病案,并于床头醒目处悬挂标识,以便准确区分普通患者和高危患者。还可利用灾难颜色预警体系,在标识上以相应颜色作为背景色,以便快速识别患者的风险等级,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工作[9-10]。针对误吸高危患者群体需开展呼吸道、进餐、口腔以及康复等多项护理干预,其中呼吸道护理包括患者自身上呼吸道和人工气道两个方面的护理,及时清理上呼吸道内的痰液,保持呼吸道、人工气道的通畅,避免人工气道出现弯折、压迫等问题。进餐过程中需保持正确的体位,可通过被褥等给予固定,以避免进餐时出现滑脱等问题[11-12]。针对需要鼻饲的患者,需严格控制鼻饲速度和鼻饲量,定时评估患者的胃肠道负荷能力,以胃内容物剩余情况作为参考,灵活调整鼻饲量。另外,还需做好口腔护理工作,在餐后30 min 清理口腔,且在每天早起后、午睡后、晚睡前分别清理口腔1 次,以降低口腔内感染发生率,降低逆行肺部感染的概率[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理念、护理内容、护理效果、风险评估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利用现代医学量表对误吸的高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可以判断患者是否符合高危风险的标准,以确定针对风险的预防护理手段,启动相应的预警和干预机制。通过误吸高危风险的评估,能够有效给予脑出血患者准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制定全面性、个体化的专项预防护理方式[15]。针对每例高危患者给予充分评估,以确认其实际高危风险影响因素的具体类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动态化的监测,确保预防护理操作的准确性,遏制误吸高危因素的不良影响,使误吸风险下降至最低程度,以更好地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多样性需求。本研究存在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的内容,如未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探讨患者远期发展情况,后续研究将延长随访时间,补充此项内容,以提高研究的适用性与广泛性。

综上所述,临床手术治疗脑出血疾病后通过开展高危评估专项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减少误吸、肺部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出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脑出血肺部口腔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