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结合心理疏导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9-14张芝萍孔祥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17期
关键词:依从性冠心病心理

张芝萍 孔祥梅

(1.滕州市工人医院内科,山东 枣庄,277500;2.滕州市工人医院门诊换药室,山东 枣庄,277500)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引起胸痛、胸闷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冠心病是老年人群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可影响患者活动耐受能力,同时还会影响到生活能力与生命安全,因此需及时对其采取临床干预。无缝隙护理能够保证老年患者即便是在院外也能合理开展自我护理措施,使其享受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1]。然而,部分老年患者受到认知能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其护理依从性较差。因此,还需对其采取心理疏导,通过缓解其负性心理情绪、调节心理状态使其信任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依从性[2]。对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无缝隙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滕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8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62~86 岁,平均年龄(72.36±2.46)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26±0.28)年。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61~90 岁,平均年龄(72.46±2.5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24±0.3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滕州市工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符合《中西医冠心病诊疗》[3]中冠心病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60 岁以上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②合并严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疾病者;③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医嘱对患者采取用药护理措施,同时注意监控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在出院时加强对患者的出院指导,告知其院外所需注意相关事项,并嘱咐患者定期回院观察。

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结合心理疏导。①组建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应至少包括2 名心血管相关医师与5 名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需注意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提高小组成员专业知识,同时分析既往临床护理中存在护理差错的主要原因,并完善冠心病护理方案。②健康宣教。带领患者学习健康手册,并对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口头宣教,包括冠心病病因、发展、严重性、治疗护理方案与注意事项等。③日常护理。根据患者身体状态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应以富含钾元素的饮食为主,多食用低胆固醇、低脂的食物;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于劳累与精神紧张;保持患者居住环境整洁、通风,嘱咐患者注意更换衣物,满足保暖、干燥、清洁需求,减少呼吸道感染等发生。④病情监控与心理疏导。在住院期间应密切监控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对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医师抢救治疗;日常应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评估负性心理状态,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咨询、音乐疗法等。另外,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足够的关心与支持,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⑤院外延续。在患者出院时加强出院指导,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用电话、微信平台以及上门随访的方式进行,随访内容注重患者的日常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习惯与饮食等,注意观察患者院外的病情改变情况,对异常人员应嘱咐其立即回院复查;嘱咐患者应常备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当心绞痛发作时应及时用药;对有条件使用吸氧的家庭,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吸氧的正确方式,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指导患者进行院外运动,根据其身体状态与病情稳定状态的不同采取有氧运动,包括慢步行走、打太极等方式;接受手术的患者应积极参与心脏康复培训与治疗,加强日常运动训练;随访期间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精神与心理状态情况,对负性心理情绪较严重者应再次对其采取心理疏导。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GQOLI-74)[4]评估。该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 个维度,每个维度20 个条目,前3 个维度各有5 个因子,物质生活维度4 个因子,还有一个总体生活质量因子(条目G1~G4),共20 个因子,包括总分,维度分,因子分,均以正向计分的结果参与分析,每项总分为100分,即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②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采用滕州市工人医院自制护理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评估,Cronbach´s α 为0.89,依从:患者能够完全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依从:需要患者家属监督才能按时用药,或私自更改药物剂量与用药时间。

③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滕州市工人医院自制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评估,Cronbach's α 为0.95,分值0~100分,80~100 分为满意,60~79 为较满意,59 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④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5]。不良反应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例数/总例数×100%。

⑤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Self-care Capacity Scale,ECSA)[6]评估,该量表总共43 个条目,总分为172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高。

⑥比较两组自我效能评分。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PerceivedSelf-EfficacyScale,GSES)[7]评分,总共测试10 个条目,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自我效能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与护理依从性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与护理依从性比较 [n(%)]

2.2 两组护理前后GQOLI-74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GQOLI-74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QOLI-74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GQOLI-74 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GQOLI-74 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n(%)]

2.4 两组护理前后ECSA 评分和GSE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ECSA 评分、GSE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ECSA 评分、GSE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ECSA 评分和GSES 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护理前后ECSA 评分和GSES 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而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多见于40 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可逐渐增长。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发展,冠心病发病年龄逐年下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可构成严重威胁。老年患者受到年龄增长的影响,其认知功能与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降低,院内与院外的护理依从性低下,不能较好地完成自我护理。因此,如何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已经成为了临床关注的重点。常规护理措施主要是遵医嘱用药,对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等的改善并无明显帮助,因此还需找出更有效的护理方案[8]。

无缝隙护理措施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查找漏洞,并持续改进护理工作,同时能保证患者从住院到出院的整个护理过程严密无缝,以提高患者院外的护理质量[9]。通过加强对患者的日常护理能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同时还能通过饮食护理等干预措施改善身体体质[10]。对患者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选择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案,尽可能缓解负性心理情绪。家属的陪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因此还需嘱咐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与支持[11]。院外延续护理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有效预防在院外护理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低下引起的多种不良心血管事件[12]。加强院外指导与延续护理措施能够及时观察到患者院外的恢复情况,并能随时指导患者完成自我院外护理[13]。通过加强吸氧、康复锻炼等的干预方式稳定患者病情,使其学会正确的康复治疗与锻炼,提高患者院外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护理质量[14]。良好的生活作息与习惯对疾病的康复十分关键,因此在无缝隙护理联合心理疏导护理中,不论院内院外护理,应提高患者对日常生活改善的重视程度[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GQOLI-74评分、ECSA 评分、GSE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与GQOLI-74 评分、ECSA 评分、GSES 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较,对患者应用无缝隙护理联合心理疏导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此外,在临床护理中,通过加强心理疏导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其心理情绪,不仅有利于护理依从性的提高,同时也能使患者信任护理人员,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16]。无缝隙护理通过加强日常护理与院外随访等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效能[17]。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临床干预中对患者采取无缝隙护理结合心理疏导护理措施能明显提高护理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较常规护理措施更能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依从性冠心病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心理感受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