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理顺势:儿童成长支持系统的实践构建

2023-09-14万代红

江苏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儿童家长评价

万代红

支持儿童成长是学校的立身之本,其核心在“支持”,立足“儿童主体地位”。学校要提供一切宽泛的基础性条件和环境,让儿童能够具有选择和自主成长的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循理顺势。循理,即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顺势,即顺应社会发展之势和儿童成长之势,为儿童构建一个完整的成长支持系统,实现对儿童适性成长的有效支持。

儿童的成长牢牢扎根于中华文化大地,汲取中华文明养分。学校应关注价值体认、价值引领、价值创造,以融通教材、融通课程、融通文化等方式,使儿童形成与自我、与他人、与环境的全面对话。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以下简称“游小”)以“支持儿童成长”为核心的教育框架,清晰地呈现学校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价值理念和具体行动。游小教师以“合伙人”的姿态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聚焦“赋能、互育、共生”等三项核心特质为学生提供成长支持。其中,“赋能”旨在让儿童成为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凸显儿童在自我成长中的“主角”光环;“互育”代表着让学习的价值流淌在主体间,体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共生”意味着让成长型学习社区成为可能,从而形成积极良性的教育生态。游小围绕三项核心特质,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了“环境、课程、课堂、活动、评价”等五位一体的系统支持。

一、打造支持儿童成长的“交融”式新环境

学校不仅是教育学生的场所,也是学生的活动中心、生活中心。游小努力建构与儿童未来全面发展相适应的“交融式”环境。“交融式”环境体现在“角色的交融”“时空的交融”“信息的交融”。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提出公共诉求,共同参与建设,在民主协商、互动对话中,实现校园环境的多主体治理,共同打造支持儿童成长的新环境。

1.优化教育支持环境

一是儿童权利宣言,彰显儿童主体。儿童渴望自由、平等的环境,他们要表达自己的心声,合理地享受权利,并参与学校的建设。游小通过全校征集、层层讨论,最终形成了本校的《支持儿童权利宣言》。宣言不仅有效引导学生合理地享受权利,履行责任,更让学校重新思考、统整儿童生活和赖以成长的教育环境,创造新的载体来助力学生成长。

二是教师支持力标准,护航儿童成长。儿童研究是认识和理解儿童、提升教师支持力的前提,教师要像李吉林那样做一个“长大的儿童”,与儿童共同成长;支持儿童成长需要教师的温情,教师要像斯霞那样以母亲般的姿态支持儿童,多方面赋能儿童成长。在对学校一些优秀教师品质分析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作为一个对儿童成长具有支持力的教师应具备三方面素养,即社会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

2.完善校园空间环境

游小完善空间使用公约,助力儿童未来成长。学校处处考虑儿童的需要、儿童的特点,通过改造物化空间、丰富虚拟空间、构建人际空间,打造了课内课外一体、现实虚拟融合、人文自然交融共生的校园环境。

物化空间打破环境边界,让校园里处处充满教育元素。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有温度,每一处景观都需要呵护,游小为学生提供可以体验、经历、学习的成长空间,为学生发展赋能。虚拟空间打破时空的界域,让学生在现实和虚拟的交互中对话生长。学校有效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供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创建多样化的信息平台,满足学生搭建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的需求,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小组群,让成长性学习社区建设成为可能。人际空间打破对话的壁垒,实现师生、生生、家校、社区的多元对话。

作为交融式环境建设的参与者,游小的学生以小主人的姿态,制定了《空间使用公约》,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明确自己需要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

二、建立满足儿童全面发展需要的“师生+”课程体系

“师生+”课程的宗旨是促进学生完整地成长。游小希望通过课程建设,顺应儿童的天性与自由,培养适应时代变化、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1.自发课程

学生、教师、家长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遵循自己内心最迫切的需要,主动参与课程设计,在开发和实施中展示自我、实现自我,完成与课程的共生长。

在游小,学生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带进校园,开发“游友书院”课程。从自主设计、张贴主讲人海报,到限量发放入场券,学生以书会友,展开沙龙研讨,办成了属于自己的“百家讲坛”。教师紧跟时代发展,选取“汽车”作为研究主题,创新提出“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家长也走进课堂,中医师妈妈分享支援武汉的心路历程,党员爸爸分享身边先进事例。

2.共建课程

教师与专业人员共同开发构建课程。游小的“1+N”体育课程就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共建课程。体育教师在尊重学生兴趣与需求的前提下,精心选择人人都想体验的足球、排球、乒乓球、柔道、游泳5 个专业体育技能训练,以及由学生自由选择的14 个体育学习项目。为此,学校聘请专业教练加入体育教师团队,与专业教师一起开展教学工作。

3.合作课程

教师和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合作完成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过程中互相促进,形成学习的合力,共同提高。游小的“生活家园”劳动课程就是游小师生合作开发的课程。教师结合常见的劳动工作,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做了主题设计,让学生每个月完成一个项目,如穿校服、洗衣服、清理卫生间等。学生一到六年级在72 个月完成72 个劳动项目,掌握72 项生存本领。此外,师生还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有趣的劳动实践课程,如种植、厨艺、木工、缝纫等。

三、探索赋能儿童个性化学习的亲密交互型“同学课堂”实施形态

在儿童成长支持的整体建构中,游小提出“同学课堂”的概念,既是对“师生+”课程的落实,更是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赋能。

“同”,即同时、同程、同理。“同时”是指“在一起”,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学习和与同伴的群体学习都在同一时空下得以进行。“同程”指的是学生共同经历学习的历程。教师沿着“找准起点—定好基点—搭建支点—促进提升”的路径,帮助学生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同理”是指在“同学课堂”中,学生之间建立亲密友好的互动关系,互相理解、信任、支持、促进,从而全身心沉浸在学习中,产生对于成长的理解的共鸣,实现情感的认同和同理心的发展。

“学”包括学道理、学思维、学方法。“学道理”让学生通过对各类知识的学习和对各种现象的分析,实现“明事理、通情理、溯原理、求真理”,在构建自我知识体系的同时形成新时代儿童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共同经历学习的过程中,在课堂活动中勤动脑、善分析,不断提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学方法”是学生在课堂中依据清晰明确的学习路径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展各种认知策略,在合作与交流互动中提升彼此的认知水平,在解决问题、完成学习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积累资源管理策略,从而全面提升学习的成就感和效率。

亲密交互型“同学课堂”建立在儿童良好健康的同伴关系构建的基础上,以共同成长为核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方式,以交互反馈为保障,探索真正适应学生发展和心理需求的课堂教学,促使同伴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相互影响、认同、融入,从而构建师生、生生共同学习的课堂。“同学”的关键在于坚持儿童中心,建立和谐的课堂环境,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凸显学科的独特气质,把握好课堂支持要素,形成深度学习课堂范式,如语文学科的项目驱动“同学课堂”,英语学科的具身体验“同学课堂”,数学学科的问题驱动“同学课堂”。

四、设计助力儿童成长的“多元”活动支持系统

活动是实现儿童成长的重要方式。游小重视开展多元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多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多主体参与,学校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需要的基础上,广泛采纳教师、家长、社区的意见,开设合适的活动,提供适切的活动支持,教师、家长、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活动,让儿童在主动的活动体验中成为积极的意义建构者;二是多样化开展,学校以“多感官参与、多学科渗透、多角度体会、多方面成长”为活动原则,开展自主选择的主题活动、表达自我的展示活动、沉浸体验的实践性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提升能力,不断成长;三是多资源整合,学校努力整合家长、社区、联盟学校,甚至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建立“成长支持”教育共同体,在服务儿童的成长支持行动中,实现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共生局面。

1.组建“少儿议事院”

游小整合“红领巾志愿者”“雏鹰假日小队”“社会角色体验”“大眼睛提案”等传统活动,建立“少儿议事院”,让儿童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过程,成为参与城市建设的主角之一,与成人一起推进城市的文明繁荣、和谐发展。儿童不再只关注自身或者某个个体,也不再囿于学校范围,而是逐步走向社会、关注群体、观察生活、服务他人。他们真正实现从“我是小学生”到“我是小公民”的角色转变,将“责任担当”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社会实践行动。

2.打造亲子互动平台

游小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引导家长更加科学、有效地投入家庭及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合力,支持儿童成长。例如,邀请家长中各行各业的模范先锋走进校园,成为“家长思政讲师团”中的志愿者;鼓励家长借助自身特长优势,开设“家长课堂”,让孩子当小助教。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管理和被管理、教育和被教育,而是多了一层“伙伴”关系,他们是共同学习的伙伴,更是共同成长的伙伴。

3.建立社区活动中心

社区在学校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依托社区、服务社区是学校和社区教育共建最基本的方式。走进南京图书馆阅读、走进健身中心学习游泳、走进博物馆参观体验,以及一些经常性开展的小组社区服务活动等,都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体验。社区在提供学习资源的同时,与学校一起组成教育共同体,这是一种跨越边界的“大教育”。

五、开发促进儿童自主发展的“协进式”系列评价工具量表

“协进式”评价强调各评价要素的协同作用,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呈现等的协调、同步、互补,产生协同联动效应,使整体评价功能大于各部分评价功能之和,从而促进儿童增强自我意识,提升成长力,实现主动成长和集体发展。基于此,学校开发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价工具。

1.自主成长卡

自主成长卡是兼具趣味和效度的评价工具。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游小将卡的种类设定为自主选课卡、自主作业卡、自主实践卡和自主服务卡,从课程学习内容的确定与参与,课后作业的设计与规划,校内外实践活动的设计与选择,以及服务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自主意识等四方面制定了本校儿童成长分级评价指标。每张成长卡都有具体的实施要素、评价指标,根据学校具体开展的活动,以及学生情况,还有相应的发展性分级评价指标。自主成长卡激活了儿童自我成长的优势潜能,激发了儿童持续成长的内驱力。

2.共享实践册

共享实践册是一项贯穿儿童活动始终的评价支持工具。顾名思义,这是一本由评价主体共享的实践记录手册,既有根据不同年级而设计的不同主题手册,如低年级的“小巧手,拼童年”、中年级的“童心伴成长,玩具总动员”、高年级的“寻城记”等,也有全校共同的主题实践册,如“红色之旅”“110 周年校庆”等。手册中有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标准,儿童可以带着真实问题,在真正的实践环境中按照步骤指引展开探究活动;有过程的记录,儿童可以和合作伙伴共同记录实践过程,及时反思改进;还有成果记录,可以记录活动的收获,作为分享展示的素材;更有教师、家长、同学等留下的评价。共享实践册让评价变得有序、有痕,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协同、指导与评价过程的协同,促进儿童成长。

3.家校支持单

为了让家长胜任评价主体的角色,参与“协进”式评价,游小充分利用家校支持单这个评价工具。《成长脚印》中教师、儿童、家长三方的书面对话为全体搭牢家校共育平台,而针对特殊儿童的“家校联系本”则为个体提供了更为细致、贴心的评价支持。当家长明确自己应该对儿童提供怎样的支持,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怎样的评价时,他们也就成为更优秀的评价参与者,而这份有形的支持单也可以加强教师、家长、儿童的协同关系,儿童的成长也更加生动有力。

五位一体的支持儿童成长行动,更好地激发每个儿童的潜能,让每个儿童都能释放天性,伙伴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参与积极性高,责任意识强烈,实践能力突出,创新表达丰富,身体素质良好。

猜你喜欢

儿童家长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