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内涵、逻辑与实现路径*

2023-09-14杜文彬

江苏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现代化主体

杜文彬

2017 年9 月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应“通过完善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撑”[1]。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申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的要求。重构学校各利益主体权利和责任,以更加民主、开放的治理机制和结构体系激活学校发展动力,创造学校发展新生态,已成为协调统筹各方力量,提高学校教育育人水平的必然要求。其中,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思想、目标与内容的核心载体,对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厘清学校课程建设主体权责关系,构建多主体平等参与的课程治理体系,已成为实现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举措。[2]

一、“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以“治理”阐释学校改革新理念、探索学校发展新路途,是当代中国教育治理改革的重要命题。[3]学校课程治理即在治理理念的基本遵循下,由学校、社会、学生、家长等课程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课程治理过程,在多主体协商共治中实现学校课程的优化发展。当前学界尚未对学校课程治理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如有研究者从课程决策的角度,将其界定为“为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提升学校课程育人水平,从而达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教育目的,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到学校课程决策过程,参加学校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多环节的课程管控模式”[4]。也有研究者从课程发展要素的角度,将其界定为“在尊重不同课程利益主体的专业主张与教育诉求的前提下,通过激发各主体投身教育教学过程的内在动力,提升课程目标对其他教育目标的统率作用、推动课程目标向学校工作目标的有效转换、提高课程目标的执行与达成效率的教育集体活动”[5]。

但无论从何种角度,都回应了从“管理”到“治理”的管控模式转型中“多元主体共识与协作”的核心理念以及“公共性”价值基础,强调了治理主体的多元互动、治理目标的公共关涉与治理服务的整体运行。[6]因此,有研究者依据治理的要素对学校课程治理进行概念解释,将其视为“一个多主体、多要素、多机制构成的复杂体系,在该体系中,治理主体协同实现课程的组织运行与评价反馈,其核心是通过建立协同机制对课程建设与改革产生实际效果”[7]。而“现代化”则代表着治理主体通过共同协商,使学校课程决策、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实施与课程资源管理等课程建设效果持续走向完善。因此,我们可以对“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进行如下概念解释: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即学校、社会、家长等多方课程利益相关者在优质包容的课程发展理念引导下,通过平等参与和主动协商,共同在学生课程决策、开发、实施、评价等活动中发挥作用,进而不断推进学校课程发展的过程。

二、“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的行动逻辑

持续推进学校课程治理以实现国家、学校和学生发展需要,已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和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传统制度惯性等阻抗因素,当前学校课程治理实践虽取得一定进展,却也面临诸多现实困境。纳入多元利益相关者组成课程治理主体,聚焦学校课程发展关键问题为治理对象,构建平等参与共同协商的科学化管理机制,规范开放共享的课程治理路径,构成了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的应然行动逻辑。

1.纳入多元利益相关者组成课程治理主体

学校课程治理应合理拓宽治理主体纳入渠道,不仅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学校课程直接利益相关者有机会参与治理,更要积极吸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与社会公益组织等治理力量,实现学校课程治理的专业引导与优质课程资源汇聚。此外,还应明确各类主体的参与动机、角色定位、功能要求与责权关系。基于课程发展与学生发展问题构建平等对话机制与共同协商平台,以实现政府与学校、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基于课程与学生发展的广泛合作,真正实现优质学校课程体系共商共建。

2.以学校课程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治理对象

学校课程治理不同于课程政策制定或课程资源统一配置的课程管理问题,也不同于围绕具体课程目标进行实践干预的课程领导问题。对学校课程治理对象的清晰界定意味着限定学校课程治理范围,是在学校课程自治权下对学校课程文化、发展理念以及学校课程体系、实施、评价机制问题的集体关涉。要通过建立健全学校课程发展治理体制机制,解决学校课程发展动力性、方向性与程序性问题;要通过加强学校课程治理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协商,帮助学校实现素养本位的课程体系建构。界定学校课程治理对象是明确课程治理内容与机制、完成课程治理有效运行路径选择的前提,亦是实现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3.构建平等参与共同协商的科学化治理机制

治理视角下的学校不再是以学校管理层权威塑造的等级化结构组织,而是基于价值共识,由多元治理主体依治理制度与机制组成的自组织网络。这就要求学校持续优化内部的制度建设,在依法行事、依法办学的前提下,结合自身课程发展要求进行课程治理程序与细则完善,以平等参与、共同协商为根本追求,以共同价值与目标替代权力压制,建立既能有效反映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意愿与诉求,又符合学校育人特色与课程发展目的的治理体制机制。

4.规范开放共享的课程治理路径

治理结构的系统、开放与共享是治理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课程治理现代化意味着学校应通过规范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与协同路径,使学校课程在设计、实施、评价与资源建设方面既能够做到多主体系统分工、各司其职,又能实现开放协作、相互配合。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增设相互协商的机会与平台、建立课程赋权与交流互动渠道等,破除传统垂直封闭型管理结构,弱化课程决策层级,实现课程治理信息共享。

三、“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旨在通过学校各利益主体课程权利和责任重构,建构一种更加民主、开放的课程治理运行机制和结构体系,进而创造学校课程发展新生态。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需深化立足学生发展的治理目标,完善多主体协商共治的治理过程,规范基于课程审议的治理工具,并探索以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为核心的治理方式。

1.深化立足学生发展的课程治理目标

课程作为教育思想、育人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基本载体,其要不要发展、应如何发展,都需要围绕教育目标展开。这就要求多方治理主体应深化立足学生发展的目标共识,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构、实施评价及资源开发,依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核心素养达成要求来进行课程改革,以目标共识带动各治理主体责任意识提升,形成课程治理合力。

2.聚焦学校课程高质量发展的课程治理内容

以高质量课程发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任务,需以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商共策,促进学校在课程体系规划、课程内容开发、课程实施推进以及课程评价实践方面的发展。包括立足国家课程方案实施要求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通过治理主体多元对话促成学校文化、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融入,构建兼具国家课程方案高质量实施与学校内涵式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突破单一学科知识边界,积极发挥校外治理主体在个性化、多样化课程内容开发方面的资源优势,以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打破学校围墙,通过学校、家长、社会等不同治理主体多边互动,探索研究型、实践型、综合型课程实施方式;改变传统注重内容性知识考核的评价方式,以多主体参与、多元化策略、多维度标准实现课程评价育人功能转型。

3.完善多主体协商共治的课程治理过程

课程治理尊重不同课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专业判断,要求以磋商的方式解决各主体间利益冲突,并以审议的方式达成专业判断共识。因此,课程治理现代化发展不仅要求尊重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等各阶段工作的专业性,更重视各主体作为课程开发与设计者、课程资源建设者、课程实施参与者与监督者、课程服务的使用者与评价者等不同角色的功能发挥。据此,完善学校课程治理过程要注意不同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发展。尤其对教师群体来说,面对课程治理要求,其有义务强化对学校课程全面深入了解,厘清学校课程活动中的各方利益所在,从而精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发挥自己在学校课程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这种治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治理主体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学校课程治理渠道与机制的建立。对学校来说,完善多主体协商共治的课程治理过程,需拓宽主体协商共治渠道,为那些对学校课程治理有参与意愿的教育主体提供进入学校课程治理实践的机会;还可通过组建课程治理专门机构的方式,规范学校主导、家长和社区参与、专业力量支持的学校课程治理过程,明确不同治理主体在课程科学决策规划、实施和评价方面的权责划分。

4.规范基于审议的课程治理工具

有效的治理需界定不同主体的治理参与边界,约定各项治理工作指南与要求,并以规范化的治理工具实现治理的有效运行。具体到学校的课程治理中,科学高效完成学校课程治理任务,要求学校尽可能透明地推动课程决策公开,以课程决策过程的理性化与证据化保证各主体参与意愿与治理效率。而课程审议强调各课程利益相关者在解决问题中的彼此互动与相互启发。据此,学校课程治理可以课程审议作为基本治理工具,通过建立多主体参与课程审议平台,系统实现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教学模式建设、课程评价标准与策略制定、课程资源筹建等课程发展全过程的集体审议,实现课程治理过程中的学校引导、师生参与、专家干预以及社会力量融入。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现代化主体
边疆治理现代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