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型高校建筑和景观集约化设计探索

2023-09-13黄秋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5期
关键词:立体化集约化景观设计

黄秋晨

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新世纪以来,中国高校进行了大规模扩招。自1999年开始实施大学扩招政策以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每年的招生人数开始飞速上涨,从1998年的108.4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761.5万人[1]。大学相对集中位于大中城市,可使用土地资源紧缺。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城市型大学的更新也从原先的以追求“量”的粗放式发展转变为以追求“质”的内涵式、精细化发展。城市型大学也逐渐走向了一条以校园理性需求出发的集约化的更新道路[2]。高校的集约化包括土地的紧凑高效利用,建筑单体立体的复合空间、建筑和景观结合的良好多功能校园环境等多重内涵。本文尝试分析在土地利用、立体景观这几个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高校,来阐述高校集约化设计的特点和技巧。

1 综述

1.1 城市型高校指标

许多高校建设多采用很粗放的土地开发模式,土地利用率低。校园建筑容积率比较低,浪费了土地,不利于校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少大学出现了校园土地资源利用浪费、 使用效率低等现实共性问题,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国家政策导向相违背[3]。据统计,武汉市17所在中心城区有老校区的的学校,其中14所老校区面积都在1.21平方公里以内。武汉高校其中57.58%的高校建筑容积率小于武汉市平均容积率,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非常大[4]。

1.2 存在问题

众多高校存在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脱节的问题。高校建筑规划相对单一,没有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建筑和景观之间相对来说仍缺少多层次的联动,更没有功能的一体化。大部分高校均表现为为重视建筑基础功能,忽视景观的功能塑造。University managers and landscape designers should focus more on student welfare(大学管理者和景观设计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福利)[5]。

1.3 解决方向

针对高校土地利用率较低的现状,解决交通问题、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已成为其需面临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和景观相结合,要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实现多功能。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必将持续增长,所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设计紧凑集约化的的校园空间将是高校建设的主要选择。

2 高校集约化建筑规划

2.1 建筑规划原则

对城市型高密度高校的建筑规划,可以采用集约化用地的技术模式。设计者可以在建筑规划中对构筑物位置安排的的更加紧凑。在满足建筑采光和通风的前提下,可以缩短校内各栋建筑物、构筑物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减少路程。在满足室内空间品质条件下,选择合理的群体布局类型是各种提高校园集约化程度方法中最行之有效的方式[6]。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围合天井式的布局可以实现最高的容积率。土地利用立体化,通过增加建筑的高度,获得更多的使用空间。可以以校区主要建筑为核心,在垂直方向多层布局。对于核心建筑可以在垂直方向分为地面、地上和地下3个层面利用空间。2层以上为地上功能空间,包括教学、学习、住宿,集会等。地面层基本属于公共空间,可以采用开放式和半开放式,主要用于构建高校的交通路线和一部分公共设施。地下可作为停车场和部分功能空间。集约化问题并不是简单地越集约越好,必须兼顾空间质量问题。不同功能相互关联且高效运转,空间呈现多元并蓄的属性特征。通过合理的规划,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在不影响学校建筑主要功能的前提下,给使用者提供便利的私密或半私密空间,便于人际交往。可以设置围合式和半围合式中庭,外廊式走道、跨栋连廊、楼梯等过渡空间来连接每栋建筑物及整个校区。空中连廊除了能作为步行通道,也能美化环境,还能满足师生们交流活动的需求,同时能丰富使用者视觉的互动。这些在建筑主体之外的“次空间”,是建筑和景观一体化设计的重要载体。

2.2 应用实例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洞山校区生活区就是一个应用校园集约化设计策略的建筑实例[7]。生活区把大学生服务中心和4栋宿舍楼近距离一字排开。大学生服务中心为多功能的复合体,从下往上分别为超市、食堂、活动中心(图1)。学生宿舍充分利用校园内独特的山体自然景观,依山而建。生活区入口和宿舍楼景观节点紧密结合,构成“一线多点”的有机的景观结构。宿舍楼以2幢为单元做成半围合式的开放空间。不同功能相互关联且高效运转,空间呈现多元、兼容、适应的属性特征[8]。洞山校区紧凑的平面布局和单体的复合功能都体现了集约化设计的特点。宿舍和山体自然景观、生活区入口景观道路和宿舍楼景观紧密联系。宿舍间的庭院空间,既达到集散人流的功能,又因其半围合面向学生群体开放的特性,满足学生交往需求,实现了建筑和景观高度融合。

图1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洞山校区生活区(图片来源:网络)

3 高校集约化景观设计

3.1 景观设计原则

对于城市型高校的景观设计,可以考虑立体化景观来增加绿地。对于用地紧张、绿地率较低的高校老校园,立体绿化是增加绿地面积的有效途径[9]。立体绿化可以使景观呈现出丰富的变化,加强校内不同功能空间的联系[10]。绿化体系除了外立面的附墙绿化,也可以水平和垂直方向对建筑包围和贯穿,形成建筑和景观互相融合。屋顶作为学生、教师的重要活动空间之一,对其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校内社交活动时的私密空间[11]。可以把绿地景观引入建筑底部架空层,并且和外部绿地连为一体。架空层可以布置景观同时作为通道,从而形成景观和建筑多维度的结合。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的本质是建筑与景观的空间融合,建筑需要消解边界,延伸建筑空间、引入景观空间,将内外环境融为一体,建立一体化的场所精神[12]。

3.2 应用实例

悉尼科技大学新校园绿地分为中心绿地、中心广场与惬意花园(图2),位于地下体育馆和图书馆检索处的屋顶。中心绿地和理学院架空层连接在一起,架空层作为通道,并设置了部分公共设施。在理学院屋顶打造了种有大量植物的空中花园。中心广场和惬意花园则提供了典礼和聚会的空间。校园绿地景观和建筑架空层紧密联系,屋顶花园的营造增加休憩及社交互动的空间,体现了立体绿化的优点。新校园的公共空间功能多样,多个景观有机结合在一起,很好地满足了举办各类活动的需求。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建筑和景观一体化的特点。

图2 悉尼科技大学立体化景观(图片来源:网络)

4 利用原有地形做景观立体化设计

4.1 立体化设计原则

可以利用校园原始地形来实现景观立体化,并赋予更多的功能。地形是造景的的基底,是形成立体化景观的载体。地形是在水平界面上塑造立体化景观的最有效手法,可以拓展竖向空间和斜向空间[13]。环境设计应尽可能保留校址基地范围内的原有地形地貌[14]。坡地在校园是属于非常常见的地形之一,利用原有山地、坡地做多功能景观,也可以减少土方工程量,降低造价。合理的布局是一个独立的分区为一个平整的平台,确保分区内交通流动的安全与流畅,分区间的落差则尽量通过底层空间或者绿化缓坡来弱化消解[15]。同时可以安排不同功能的空间,可以做停车场、草坪等。对于原有的水体地貌,可以在保留水景观赏功能下,兼顾考虑作为学校公共活动场所。

4.2 应用实例

武汉大学一直以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人熟知,百年前由美国建筑师凯尔斯所做设计与山地环境充分结合,到今天仍被奉为经典。例如樱园的多座建筑建在山坡上,建筑顶部是屋顶景观平台,并且老图书馆也在设置在这里,和山体连为一体。屋顶平台侧面又和山坡的多座大台阶连接,形成了建筑就是山体一部分立体化景观效果(图3)。这些位于坡地上的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连通。建筑在满足住宿,教学功能之外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景观层。景观层和周围山体联系紧密,可以毫无障碍通行。满足了各种需求。这种建筑和景观利用原地形的做法,其景观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在校园景观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同时也体现了景观满足功能需求和尊重生态的特点。

图3 武汉大学樱园山地多功能景观(图片来源:网络)

5 结语

综上所述,集约化建筑规划和集约化景观设计在高校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时,需要掌握相关的设计要点,采用集约化设计技术进行设计,从而使设计更合理,为师生们提供一个舒适的教学和生活学环境。先进行集约化规划,紧凑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筑单体尽量设置复合多功能空间,满足各种需求。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和景观的一体化衔接,多采用立体化绿化,同时高度重视场地地形特点并发挥其优势,设置不同区域,实现多种功能需要。

猜你喜欢

立体化集约化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关于无线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的集约化建设探讨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究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实践分析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番茄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