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润城 打造“三城三都”城市超级IP

2023-09-13张萌

先锋 2023年8期
关键词:三城功能区文创

张萌

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表示,“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枢纽,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推进文化繁荣兴盛,加快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坚持以文润城塑造“三城三都”品牌。成都持续对标国际国内先进一流,推动产业能级持续壮大、文化地标加速呈现、城市品质优化提升、节会活动高端突破,城市IP品牌价值日益显现,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加快成势见效,为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了动力源泉。

成都“三城三都”建设成效及薄弱环节

产业承载能级持续跃升。全市规划形成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等相关产业为主的功能区,划定空间边界,确定主导产业及细分领域,制定“三图一表”,强化重点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推进人才、技术等向产业功能区聚集,并先后落地一批知名企业和重点项目,功能区对产业的聚集和牵引作用日益显现。提速建设天府国际动漫城等一批重大文化地标,建成投运白鹭湾数字新经济科创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提升城市音乐厅等演艺设施运营水平和承载功能。2022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2261.27亿元,同比增长9.04%;体育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体育消费总规模为578.6亿元;餐饮收入实现1444.6亿元;音乐产业产值502.5亿元;会展业总收入711.3亿元。

城市品牌效应持续彰显。紧盯“六类500强”和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引进腾讯全国新文创总部等重大优质文创项目,以及国际文旅龙头企业、海内外知名美食品牌、全球知名展会集团等落地成都发展,重点培育一批优质品牌企业。成功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等,成功申办2025年世界运动会。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中国新一线城市榜首”等荣誉。

精品载体建设持续推进。利用老旧建筑创新发展现代新兴产业,对接高端文创项目资源,推进工业遗产与城市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和公共活动相结合,将工业建筑、绿化景观等特色要素有机融入城市空间与产业体系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大川巷派叁画廊艺术街区等提档升级,完善购物、餐饮、住宿、娱乐、旅游等功能。涌现东郊记忆等一批特色鲜明、融合性强的产业园区,加快打造安仁博物馆小镇、白鹿音乐小镇、青城山康养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我的田园”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创新型田园综合体。

成都“三城三都”建设成效显著,但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典范,仍存在一些短板。

在产业功能区方面,有效推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不断集聚,但仍存在区域同质化竞争、产业结构不完善等现象,需围绕构建现代产业链和经济生态圈,不断优化完善差异化功能定位和錯位产业集聚,切实融入全球资本链、人才链和价值链。

在链主企业方面,行业牵引力、辐射力的高能级项目较少,链主企业数量不多,新增上市公司相对较少,融资能力不足,2019-2021年,成都新增IPO上市文创企业共6家,融资共33.97亿元,与居全国之首的北京35家、1163.34亿元相比,差距明显。

在IP价值挖掘方面,成都拥有大熊猫、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众多代表性文化资源,但挖掘、包装、转化不够,策划创作和转化变现的全链条IP整合塑造机制还不健全,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还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城三都”建设高质量推进路径

深入落实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提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加快建设“三城三都”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成势见效。

突出强合作推进区域发展。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紧紧围绕“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极核城市的带动作用,建立高效互动的产业协作机制,以文创、旅游、体育、音乐、餐饮、会展业为重点,深入推进两地产业链协同发展开放。共建面向世界链接亚欧的战略通道和门户枢纽,共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地,加快促进产业要素高效聚集,实现成渝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成渝现代产业生态圈。

突出补短板扩大有效投资。加大项目招引攻坚,瞄准文创、旅游、赛事、美食、音乐、会展领域最具优势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精准开展专业招商、协同招商、以商招商、云招商等,积极争取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总部项目落户成都、落户产业功能区。充分发挥产业投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引领性、支撑性重大产业化项目,健全重点项目调度、管理及促建机制,加大产业数字化升级和技术创新,用好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基金,强化重点项目人才、资金、土地、政策等要素保障。

突出特色化打造消费场景。打造传统文化焕新场景,加快构建全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资源转化体系,提炼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文化资源生成文化符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文化场景。打造农商文旅体融合场景,推动潮流体验、主题游乐、民宿休闲、田园生态旅居等业态深度融合,推进建设一批功能复合、业态融合、产城融合的农商文旅体综合体。打造新兴沉浸式体验场景,推进高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打造文创与科技等跨界融合新场景,重点发展全息情景营造、数字光影艺术展、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数字经济创新服务和产品。

突出高品质提升产业品牌。以提升品质、塑造品牌为出发点,高质量培育一批优质高端的品牌活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高水平举办以世界科幻大会、中国音乐金钟奖等为代表的一批品牌节、会、赛活动,传播成都声音,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加强参与国内外优质文创资源整合与竞争,加快提升成都“三城三都”品牌的吸引力、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鼓励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申报“文创通”贷款产品,通过品牌经营、兼并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壮大一批知名领军企业,推动本土研发团队国际化发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科技与生态文明教研部讲师)

猜你喜欢

三城功能区文创
宋庆龄,三城记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打造生态淇河 建设品质“三城”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及污染物总量控制
方恒健:三城追梦,乐满管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