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配方肥料在灯塔地区水稻应用效果试验

2023-09-12王洪秋

新农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增产率粒数减产

王洪秋

(灯塔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灯塔 11130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

2020年4~10月。

1.2 试验地点

灯塔市大河南镇大河南村。

1.3 试验地块基本情况

地块名称及土壤区位:灯塔市大河南镇大河南村村东地;土壤类型(亚类):潮棕壤;质地:黏壤;地形:平坦。

障碍因子:连作;肥力:中等。

前茬作物:水稻;常年产量:600公斤/亩;施肥情况(每亩折算纯养分含量公斤数)氮为15、磷为5.5、钾为5.5。

土壤分析项目检测结果:有机质含量为20.6克/公斤;全氮为1.01克/公斤;有效磷为17.8毫克/公斤;速效钾为102毫克/公斤;pH6.7。

1.4 供试作物及品种

供试作物:水稻;品种:金丰20。

1.5 试验方法

试验施肥分8个方式。方式1:对照(不施肥);方式2:常规施肥;方式3:配方肥料;方式4:商品有机肥40公斤/亩+减施配方肥料4公斤;方式5:商品有机肥80公斤/亩+减施配方肥料8公斤;方式6:商品有机肥120公斤/亩+减施配方肥料12公斤;方式7:商品有机肥160公斤/亩+减施配方肥料16公斤;方式8:商品有机肥200公斤/亩+减施配方肥料20公斤。

1.6 田间设计

本次试验的安排采用了大区无重复设计,每个小区面积在80平方米,不施肥对照区安排45平方米。采用试验选定的商品颗粒有机肥,同配方肥一起搅拌均匀施入。水稻秧苗机插秧,株行距为30厘米×20厘米,其他试验处理田块的管理措施一致。

各处理布置排列(南北垄,从东至西排列):方式1→方式2→方式3→方式4→方式5→方式6→方式7→方式8;

1.7 施肥量及施肥方法

肥料施用方法:每个处理的施肥情况按照试验要求施入,一次性肥料和颗粒商品有机肥按规定量做底肥一次性施入,硫铵做追肥适期施用。

试验各施肥方式的施肥量:方式2采用常规施肥应用掺混肥含量(氮27-磷13-钾15)45公斤/亩做底肥+硫酸铵含量(21%)30公斤追肥;方式3配方肥应用控释肥含量(氮26-磷10-钾12)50公斤/亩做底肥+硫酸铵含量(21%)30公斤追肥;其他施肥方式应用控释肥含量(氮26-磷10-钾12)每亩按要求依次递减量做底肥+商品有机肥每亩按要求依次递增量做底肥+硫酸铵含量(21%)30公斤追肥。各施肥方式具体如下:方式1空白区,氮、磷、钾均为0;方式2纯氮为16.75公斤/亩、纯磷5.85公斤/亩、纯钾6.75公斤/亩;方式3施肥折纯量氮、磷、钾为16公斤/亩、5公斤/亩、6公斤/亩;方式4施肥折纯量氮、磷、钾为15.05公斤/亩、4.6公斤/亩、5.52公斤/亩;方式5施肥折纯量氮、磷、钾为14.07公斤/亩、4.2公斤/亩、5.04公斤/亩;方式6施肥折纯量氮、磷、钾为13.03公斤/亩、3.8公斤/亩、4.56公斤/亩;方式7施肥折纯量氮、磷、钾为11.99公斤/亩、3.4公斤/亩、4.08公斤/亩;方式8施肥折纯量氮、磷、钾为10.95公斤/亩、3公斤/亩、3.6公斤/亩。

1.8 田间管理

4月12日育苗,本地区的气候环境表现良好,水稻育苗棚内的苗期管理应做到了及时通风炼苗,培育壮苗、无病苗,水稻在移栽前两天喷施送嫁肥,确保壮苗下地,不插老秧弱苗。5月9日按试验方案的施肥用量,将试验肥料撒施到试验田块并机械翻地,5月10日灌水泡田,5月13日耙田整地,并撒施丁草胺进行本田第一次封闭除草,以防试验田块的浅层杂草;5月18日水稻秧苗已达到3.5个叶龄便可以进行移栽插秧,采用机械插秧,株行距为30厘米×16.7厘米。6月1日水稻进入返青分蘖初期,此时结合撒施分蘖肥,及时打第二次茎叶除草剂。6月15日结合追施硫酸铵肥撒施阿维氯苯酰药剂对水稻二化螟进行第一次防治,施肥后要保持一定的水层,不可大水漫灌,形成脚窝水。7月20日,田间达到目标产量分蘖数(24万穗),要及时放出田间水进行晒田,控制无效分蘖。8月10日,当水稻进入打包破口初期,要及时用稻瘟灵和咪鲜胺防止水稻茎瘟病的发生,每隔7天一次,共两次用药,防治效果很好。同时对水稻二化螟进行第二次防治。10月5日成熟,单打单收,并进行了室内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性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水稻生物性状调查情况对应调查数据如下:

方式1:株高99.2厘米,叶色偏黄有早衰现象,穗长13.2厘米,每穗穗粒数89.1粒,瘪粒数1.9粒,亩穗数18.89万穗,千粒重26.59克。

方式2:株高115.6厘米,叶色浓绿,穗长18.4厘米,每穗穗粒数116.3粒,瘪粒数8.2粒,亩穗数23.81万穗,千粒重25.36克。

方式3:株高108.3厘米,叶色浓绿,穗长18.0厘米,每穗穗粒数127.5粒,瘪粒数13.7粒,亩穗数23.81万穗,千粒重23.22克。

方式4:株高115.5厘米,叶色深绿,穗长17.8厘米,每穗穗粒数141.5粒,瘪粒数16.9粒,亩穗数23.51万穗,千粒重23.24克。

方式5:株高113.0厘米,叶色深绿,穗长17.5厘米,每穗穗粒数116.3粒,瘪粒数7.6粒,亩穗数24.11万穗,千粒重24.01克。

方式6:株高112.4厘米,叶色深绿,穗长17.6厘米,每穗穗粒数118.1粒,瘪粒数10.6粒,亩穗数21.59万穗,千粒重24.85克。

方式7:株高110.3厘米,叶色深绿,穗长16.1厘米,每穗穗粒数133.2粒,瘪粒数8.5粒,亩穗数17.5万穗,千粒重24.99克。

方式8:株高120.4厘米,叶色偏黄有早衰,穗长15.7厘米,每穗穗粒数108.2粒,瘪粒数13.4粒,亩穗数20.20万穗,千粒重23.55克。

通过对水稻生育性状调查,方式8与方式1的植株长势矮,叶片偏黄,有早衰现象,穗粒数少,分蘖少,亩穗数少;方式5、6、7生育性状表现一般;方式2、3、4的表现为,叶片浓绿,穗粒数多,单株分蘖多,亩穗数增多。3个处理之间植株及产量差异不明显。处理5、6、7的植株长势、叶片都一般,穗粒数、分蘖、亩穗数一般。

2.2 产量调查结果

产量调查结果如下:

方式1:小区产量64.8公斤,亩产量432.2公斤/亩。

方式2:小区产量98.69公斤,658.3公斤/亩,较方式1亩增产226.1公斤,增产率为52.3%。

方式3:小区产量104.77公斤,亩产量698.8公斤,较方式1亩增产266.6公斤,增产率为61.7%,较方式2亩增产40.5公斤,增产率为6.2%。

方式4:小区产量105.05公斤,亩产量700.7公斤,较方式1亩增产268.5公斤、增产率为62.1%,较方式2亩增产42.4公斤,增产率为6.4%,较方式3亩增产1.9公斤、增产率为0.3%。

方式5:小区产量92.69公斤,亩产量618.3公斤,较方式1亩增产186.1公斤、增产率为43.1%,较方式2亩减产40公斤、减产率为6.1%,较方式3亩减产80.5公斤、减产率为11.5%,较方式4亩减产82.4公斤、减产率为11.8%。

方式6:小区产量83.57公斤,亩产量557.6公斤,较方式1亩增产125.4公斤、增产率为29.0%,较方式2亩减产100.7公斤、减产率为15.3%,较方式3亩减产141.2公斤、减产率为20.2%,较方式4亩减产143.1公斤、减产率为20.4%,较方式5亩减产60.7公斤、减产率为9.8%。

方式7:小区产量73.38公斤、亩产量509.5公斤、较方式1亩增产77.3公斤、增产率为17.9%,较方式2亩减产148.8公斤、减产率为22.6%,较方式3亩减产189.3公斤、减产率为27.1%,较方式4亩减产191.2公斤、减产率为27.3%,较方式5亩减产108.8公斤、减产率为17.6%,较方式6亩减产48.1公斤、减产率为8.6%。

方式8:小区产量73.14公斤,亩产量487.9公斤,较方式1亩增产55.7公斤、增产率为12.9%,较方式2亩减产170.4公斤、减产率为25.9%,较方式3亩减产210.9公斤、减产率为30.2%,较方式4亩减产212.8公斤、减产率为30.4%,较方式5亩减产130.4公斤、减产率为21.1%,较方式6亩减产69.7公斤、减产率为12.5%,较方式7亩减产21.6公斤、减产率为4.2%。

通过室内测产,产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方式4>方式3>方式2>方式5>方式6>方式7>方式8>方式1(空白对照)。注:水稻含水量为14.5%。

3 结论

水稻整个生长期内,减少化肥施用量,采用配方施肥和用少量商品有机肥来替代部分化肥的施肥方式在保证产量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配方施肥中(方式4)化肥稍减量+少量增施商品有机肥的施肥方式,产量最高亩产可达700.7公斤,比方式2增产了42.4公斤,增产率为6.4%;配方施肥(方式3)排第2,亩产可达698.8公斤,比方式2增产40.5公斤,增产率为6.2%,与方式4产量差异不明显;当地常规施肥(方式2)排第3,亩产可达658.3公斤;其余试验小区的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方式5亩产达618.3公斤;方式6亩产达557.6公斤;方式7亩产达509.5公斤;方式8亩产达487.9公斤;比方式2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减产率依次分别为-6.14%、15.34%、22.64%、25.94%,其中方式1亩产432.2公斤为最低。总之,各处理的增产率均比方式1(不施肥)达到极显著水平。采用配方肥料、商品有机肥40公斤/亩(1袋)+减施配方肥料4公斤的施肥方式比当地常规施肥方式增产6%以上。

本次试验对灯塔地区的水稻肥料校正试验的调查分析总结如下:本次试验中所施用的商品有机肥料可以代替少量化肥,不会影响产量,同时长期使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效果。

猜你喜欢

增产率粒数减产
无人机洒药相邻藕塘减产 谁来担责?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预防“倒春寒”保证果树不减产
二铵减产 复合肥增产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水稻施用秸秆腐熟剂效果研究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上的肥效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