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妇女工作的百年回顾、基本经验与启示

2023-09-12尹旦萍

关键词:妇女时代工作

尹旦萍

(华中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妇女解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目标。党自成立起,就将妇女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妇女解放的伟大事业。在百年历程中,党的妇女工作在不断探索中持续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也积累了泽被后世的历史经验。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回顾党的妇女工作的百年历程,概括其基本经验,深思其未来启示,无论是对于深化党史、中国妇女运动史研究,还是对于探讨新时代妇女工作的基本遵循,推动妇女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时代主题引领下的妇女工作发展历程

党的百年发展史是一部不断迎接时代主题召唤、承载时代使命砥砺前行的历史,是带领人民历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妇女兼具党的群众基础和服务对象的双重政治身份:时代主题始终是党的中心工作,而妇女被建构为党破解时代主题的重要力量;妇女是人民中的半数群体,是党“为人民服务”政治初心的对象所指。与此相应,党的妇女工作就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培育妇女的国民意识和家国情怀,使妇女担当起民族国家责任;另一方面,推动妇女解放、男女平等,践行党的价值理想。而在这二者关系上,构建民族国家的价值排序高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通过民族国家的独立自主、繁荣富强推进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是党的妇女工作的基本思路,因而党的妇女工作百年历程也就呈现为紧随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而转换调整的历史过程,形成了与中国现当代史分期一致的四个阶段。党的妇女工作以党的重要文件、领袖著作和讲话为主要载体,内容涵盖方针政策、目标任务、机构建制、主要对象、方式方法等广泛议题。在此仅从主题主线,即党的妇女工作的方针路线、目标任务,来考察其历史发展脉络。

1.把妇女工作纳入革命洪流(1921-1949)。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现代化的产物,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救亡图存进而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时代使命。在西方民主、个性解放、女权主义思潮涌入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创始人在探讨中国社会积贫积弱的原因时,也自觉关注到了性别这一分析视角。他们认为,传统性别制度对妇女的束缚箝制、妇女人力资源的闲置荒废,是导致中国堕为“半身不遂”的病态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1]10。妇女解放既是妇女作为独立的人的内在需要,也是建构健全的社会有机体,进而应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迫切需要。因此,在反帝反封建这一时代总课题下,党把妇女工作作为改造中国社会、提振革命力量的重要着力点,作出了将妇女工作纳入反帝反封建革命洪流的宏观谋划。

建党初期,党就以妇女运动决议案的形式践行了把妇女工作引导到革命轨道的路径规划。党的三大根据革命形势的新变化,提出“打倒军阀”“打倒外国帝国主义”的妇女运动口号,“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2]154-155,这是第一次在党的决议中动员妇女参加革命。党的四大指出:“处在半殖民地地位的中国妇女,包含在整个的被压迫民族之中,时受帝国主义和其工具——军阀的宰制。我们的责任是领导一般妇女运动为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要素。”[2]370在这里,党将妇女与整个民族相联系,认为妇女是中华民族集合体的组成部分,妇女的苦痛与中华民族的灾难同源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妇女被建构为与中华民族共体同难、同病相怜的政治身份,妇女受压迫的性别因素被隐遁,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因素被彰显。基于此,党作出了把妇女运动汇入社会革命激流的决议。

建党初期开创的这一妇女工作路径,贯穿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党的第一任妇女部部长向警予亲自指导了上海丝厂女工的运动。在五卅运动中,十几万女工罢工,各界妇女罢市、游行、示威,站在了斗争的第一线,成为反帝的重要力量。土地革命时期,党发动妇女参加劳动生产、鞋被制作、支前劳军,支援苏区的社会经济运转和军事战争。抗战时期,党提出妇女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动员妇女参加抗战,建立妇女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政治动员,广大妇女成为革命队伍的新生力量。毛泽东曾对妇女在革命战争中的贡献进行高度评价,“妇女在革命战争中的伟大力量,在苏区是明显地表现出来了”[3]40;“妇女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现在打日本要妇女参加,生产要妇女参加,世界上什么事情,没有妇女参加就不成功”[3]49。妇女的广泛参与,为革命成功奠定了强大的社会基础。

2.投身社会主义建设(1949-1978)。党夺取政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取代革命战争,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在这一时代主题下,妇女被建构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力量。毛泽东数次强调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功能性意义,“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4]357;“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5]。在此期间,妇女工作的总任务就是适应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发动和组织妇女投身于新中国建设热潮。

鉴于新中国之初社会主义建设在摸索挫折中前行的宏观局势,妇女工作的重心也适时进行微调。1953年是“一五计划”启动元年,发展经济是党和国家的重大任务,中央确定妇女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继续教育、发动和组织广大妇女群众,参加并搞好工、农业生产和祖国各方面的建设,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6]。1957年,毛泽东提出勤俭建国的方针,中央将“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妇女工作方针[7]。1978年,中央直接将党的十一大提出的“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总任务,确定为妇女工作的总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大叙事中进行妇女工作的顶层安排,妇女工作的任务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任务基本重合,体现了妇女工作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基本政治原则。这一安排对于凝聚妇女共识、激发妇女潜能、推进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以主体身份投身改革开放实践(1979-201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百年历史中的重要转折点,此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成为新的时代主题。适应这一时代主题,党的妇女工作把动员妇女以主体身份投身改革开放实践作为基本指向。

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对妇女工作的牵引作用在历次妇女全国代表大会中体现得尤其充分,如中国妇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83年,简称妇女五大,下同)确定的工作方针是,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奋斗;妇女七大(1993年)确定的妇女工作方针是,动员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妇女九大(2003年)确定的工作方针是,团结动员妇女广泛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实现妇女的进步与发展。可见,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是改革开放主题的精准投映,改革开放主题在妇女工作主题确定中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在这一主题召唤下,亿万妇女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她们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拼搏奋斗,既彰显了妇女价值,也为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奉献了巾帼力量。

4.为中国梦而奋斗(2013-2021)。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党的妇女工作航向随着新的时代主题发生了转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只有把握好这一时代主题,才能把握住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前进方向[8]。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成为新时代妇女工作的主要任务。在中国梦引领下,广大妇女主动融入新时代的新征程,成为中国梦的承载者、奋斗者。

在中国现当代史的宏大背景下,党的妇女工作是一部以动员妇女投身革命、参与社会主义建设、融入改革开放实践和在中国梦指引下建功新时代为发展主线的厚重历史。妇女工作的主题则始终与党在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时代主题相吻合,是党和国家的时代主题在妇女工作领域的一种投射。从党和国家方略的高度确定妇女工作方向,妇女工作从属于时代议题,是党从大局意识出发,全盘谋划各项工作的具体体现。这种路径对于调动妇女资源,最大化社会力量,实现党的中心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紧紧围绕时代主题确定妇女工作发展方向,是党探索的一条与西方妇女运动截然不同的妇女解放道路。

二、党开创中国特色妇女解放道路的基本经验

党的百年奋斗彻底改变了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妇女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年来,妇女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年前,妇女普遍在肉体上遭受缠足的痛楚,在精神上承受儒家性别伦理重重裹束,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在社会上没有婚姻自主权、受教育权、选举权、社交权等。今天,男女平等是基本国策和社会共识,并得到了宪法确认,妇女以独立主体的身份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这些世纪之变说明党的妇女工作道路是成功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

1.始终把妇女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妇女的社会动员和推动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是党对妇女工作的价值定位。妇女工作无论是对于党和国家完成时代使命,还是塑造政党文化、彰显政党价值观,都是一项不可取代的重要工作。

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妇女工作纳入重要关注事项之一。党的二大、三大、四大和中央执委第三次扩大会议、六大均制定了妇女运动决议案,表明党已经从全局谋划妇女工作,将妇女工作作为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宣示党选择了一条与西方独立女权运动截然不同的妇女运动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对妇女工作的重视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最高领导人的“出场”。党的最高领导人不仅在妇女问题上有丰富的理论建树,还在关键时候亲自指导妇女工作。几代领导人都出席了历次妇女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闭幕式,或接见会议代表。毛泽东对妇女工作提出了“一送”“二催”“三批评”的要求,并数次批转全国妇联党组的报告;邓小平发出从经济角度解决妇女问题、大力培养女干部等具体指示。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联合国妇女峰会(2015年)、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2020年)发表重要讲话等。二是将妇女工作引入制度化轨道。为使妇女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党在完成革命任务后,积极探索妇女工作的制度化发展。在领导配置上,确定由一名政治局常委或委员兼管、分管妇女工作;在机构设置上,构建起了在党领导下,以群团组织妇联和政府体系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为工作主体的妇女组织体系;在工作机制上,从妇女八大(1998年)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与全国妇联领导班子进行集体座谈、全国妇联主席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任、中央书记处书记负责对妇女工作一般事务的指导已形成惯例。

党及最高领导人在妇女工作中的高度参与和频繁出场,一方面,表达了重视妇女工作的象征意义,凸显了妇女工作在党的整体工作中占有较高权重;另一方面,具有部署指示妇女工作的现实意义,保证了党与妇女工作的良性政治互动,使妇女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行进。因此,党对妇女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妇女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资源和发展生态,是妇女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2.始终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党的妇女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早期共产党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思想武器时,不仅敞开怀抱迎接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还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中国妇女问题进行理论思考。

李大钊从唯物史观出发,主张从变革经济基础入手建构新的性别关系,实现妇女解放[9]。陈独秀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分析妇女解放路径[10]。以劳动妇女为主力、以阶级斗争为手段、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妇女解放理论,挑战和颠覆了西方的妇女解放认知范式,成为早期共产党人的共识性理解,也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最初尝试。这些理论成为建党初期妇女工作的行动指南。

毛泽东在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形成了他的妇女解放思想。他指出中国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承受着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的压迫,其中“地主政权是一切权力的基干”[11],深刻揭示了封建地主政权派生的阶级压迫是中国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基于对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体系的判断,他提出了农民尤其农妇是妇女解放的主要依靠力量,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是妇女解放的实现路径,主张将妇女工作纳入到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的革命轨道。这一理论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从党和国家建设的宏阔视野对妇女工作进行理论思考,将妇女建构为社会主义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妇女观在新的实践中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认识和把握妇女运动规律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引导妇女工作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系统总结,都是党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下,结合改革开放实践作出的理论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男女权利平等、机会平等、结果平等的思想,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独特作用的思想,是党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也成为新时代妇女工作的行动指南。

在党的百年建设历程中,党的每一代领导人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核心要义,结合中国实际,响应时代主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党始终坚持妇女工作服务服从于时代主题,坚持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高度安排妇女工作的基本原则,走出了一条独特道路。在此期间,党的妇女工作经受住了冷战、全球化等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挑战,承担起了革命战争、建立新政权、改革开放和追逐中国梦等负重致远的国内重大考验,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行共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妇女观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和奋进的力量。

3.始终坚持以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作为妇女工作的目标追求。推进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解答时代主题是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前提,而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亟需妇女力量,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是一种政治动员策略;另一方面,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契合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初心,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表征。因此,党的妇女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同时,也持续不懈地推进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

建党初期的妇女运动决议几乎都提到了关注妇女权益问题,党领导的女工罢工围绕着增加薪资、减少工时、改善劳动条件而展开。土地革命时期,解放妇女、男女平等是苏区立法的基本原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均提出权利赋予“不分男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婚姻自由、实行一夫一妻制,保护离婚妇女权益。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指导婚姻法的制定和贯彻执行,中央为此下发通知、批示、指示、批复达10余次;毛泽东发出“男女平等”[4]357“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到”[3]67的呼唤,男女平等原则借助领袖巨大的个人影响力成为占据舆论场的显词,成为家喻户晓的价值观,成为各项政策法律的基本遵循。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新形势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妇女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党确立了“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妇女工作思路[12],并通过政策规划和法律制度全方位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权益。自1995年起,国家开始制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妇女发展被纳入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国政府成为首批承诺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国家(1995年);男女平等上升为基本国策(1995年),“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合法权益”被写进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完成了从“政府的承诺”到“执政党意志”的全方位认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年)、《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和《民法典》(2020年)的颁布,以宪法为基础,包括100多部单行法律法规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律体系逐步形成完善。

如果说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是妇女工作的主线,那么,推进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则是妇女工作的副线,体现了党建构意识形态的一种持续努力。通过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推进,党不仅获得了妇女这一广泛的社会基础,也坚守了性别平等的价值理想,因而构成妇女工作的基本经验。

三、党领导妇女工作基本经验的启迪

党领导妇女工作百年奋斗的历程及成就必将载入历史,新时代的妇女工作也已启航。历史与经验对未来的启迪,将过去与未来连结起来,并再次赋予历史以跃动不息的生命。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基本经验,给予新时代妇女工作深刻启迪。

1.始终坚持党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是管一切的,当然包括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党的高度重视和科学领导是百年来妇女工作取得成就的重要经验。这一经验对新时代妇女工作最大的启发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妇女工作,党的领导是做好妇女工作的根本保证。

党一以贯之地追求性别平等的价值理想,在妇女群众中树立起了政治合法性。从建党初期笼统提出妇女解放的理想,到苏区、新中国成立后用法律确认妇女权益,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将男女平等上升为基本国策、将妇女发展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党用实际行动逐步兑现了性别平等的允诺。党的妇女工作彻底改变了妇女地位和状况,今天妇女获得的一切,都应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妇女对党的领导达成了高度认同。同时,党以其在妇女工作上的丰功伟绩塑造起巨大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具有将妇女能量聚拢形成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妇女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的政治动员能力。新时代坚持党对妇女工作的领导,既是妇女群众的共同心声,也是党长期积累的政治威望和经验优势的主动延伸。

党为新时代妇女工作进行了科学谋划,擘画了妇女工作的光明前景,切实担当起了对妇女工作的领导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新时代妇女工作作出了部署,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国家的大局,也是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是实现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正确道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和开展工作,是妇女工作的根本遵循。这些战略指导为新时代妇女工作定航把舵,确保妇女工作沿着党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

2.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妇女观与时代主题的结合中,探讨中国妇女解放发展的路径,是党的妇女理论的基本特质。在不同历史时期,党不断推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妇女理论,为不同阶段的妇女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是妇女工作成功的基本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使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理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妇女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妇女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但妇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面临着发展资源不充足、发展机会不平等、文化环境不友好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时代呼唤理论,也孕育理论。党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理论基础、性别平等为目标任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道路、广大妇女为主体力量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妇女工作应该自觉坚持这一理论指导,并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这一理论,从而更好地引领妇女工作向前发展。

3.坚持在中国梦的奋斗征程中追求妇女发展。从党和国家大局定位妇女工作,将妇女命运与民族国家命运系于一体,是党的妇女工作的基本立场。妇女发展、男女平等不是孤立、抽象的社会性别问题,而是时代大课题下的子课题,是性别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紧密缠绕、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网格。百年来,党渐次兑现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价值理想的过程,也从侧面反映了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从来不是一种独立的价值追求,它对民族国家状态和社会发展水平有着高度依赖性;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不是一蹴而就的价值目标,它是一个随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而不断进步的漫长过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整体发展,是妇女发展、男女平等的前提。新时代,应在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下规划妇女工作,将妇女的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相结合,动员妇女以中国梦为使命担当,为中国梦作出富有女性特色的贡献。只有中国梦不断推进,男女平等、妇女发展才有稳健基础,妇女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才有所依附,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会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妇女时代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当代妇女的工作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选工作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