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时期非国有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2023-09-11

陕西画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西市大唐丝路

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副理事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 王彬

△王彬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第十四届志愿者注册大会与基地共建揭牌仪式上致辞

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文博事业提出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遵循。非国有博物馆作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数量快速增长,办馆质量也在逐渐提升。据统计,截至2022 年,全国备案的博物馆6565 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达1989 家,其占比超过总数的32%,其中获评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96 家。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等一批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非国有博物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陕西备案的博物馆共350 座,其中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达到了113 座。目前全省已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支撑,社区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新格局,在服务社会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显现出非国有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与前景。

就如何构建非国有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方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个人建议。

▷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大唐西市博物馆举办的“守护西市珍宝—博物馆奇妙夜风云探秘之旅”活动寓教于乐,向孩子们展示了丝绸之路、盛唐商业的特色文化

参与等级评估,提升办馆质量

国家文物局2008 年启动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从博物馆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保护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三个层面评估,共设1000 分,分三个等级对博物馆办馆质量和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实践证明,博物馆定级评估是衡量博物馆办馆质量的标准和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陕西省非国有博物馆在陕西省、市文物局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评估工作,2013 年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率先参与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评估工作,并在当年被评为当时唯一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在此基础上大唐西市博物馆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评估标准,进一步强基础、补短板、提质量,不断提高各项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2017 年最终获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刷新了历史,成为全国首家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的非国有博物馆。目前陕西省已有6 家非国有博物馆获评为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在我省博物馆事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标杆和表率作用,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可,实现了良性运营。

彰显自身优势,实现特色发展

每一个博物馆都是独特的,深入挖掘馆藏内涵,创新原创性展览和教育活动,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是非国有博物馆赢得社会认可之根本。

立足特色是关键,大唐西市博物馆围绕唐代丝路贸易和唐人市井生活结合西市出土文物,实现了展陈体系多元化,教育活动品牌化:

着力打造接地气,有温度、走心的原创精品展,树立丝路品牌文化。确定了基本陈列叙史,专题展览深耕、临时展览交流,丝绸体验中心互动,特别展览鉴藏的展览体系;不断整合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多元办展模式。先后与丝路沿线18 个国家,24 家博物馆建立友好馆关系,出入境办展近10 次。其中配合2021 与2023 年的中亚峰会,承办的《货币中的丝路印记——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古中亚丝路货币艺术臻品》展服务了大局,成为亮点。除此之外策划特色原创巡展,线上线下推出系列临展百余个。尤其是2021-2022 年策划组织的《西市遗珍——丝路贸易中的唐代市井生活》成功在珠海、中山、佛山巡展,荣登当年学习强国平台,弘博网热搜第一,入选2021 年国家文物局百个展览重点推荐等奖项;在展示和弘扬丝路文化的同时注重红色展览的举办。特别是在二十大召开之际,推出了《铜镜里的家国情怀——人民昌g 中国强汉镜特展》引起广泛关注;发挥一座博物馆就是一座大学校的功能,先后与北京清华、西安交大、西安美院等高校合作办展。与西安建科大合办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展《千载瓦韵——秦晋瓦作艺术品推广交流》,刷新了馆校合作新模式;跨界合作,举办科普性展览。例如《地铁遇见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展览亮相西安地铁“钟楼站”》《航天精神中华行》《博物馆里的体育运动》等跨界合作展。

◁继中国—中亚峰会展览亮相后,大唐西市博物馆收到来自哈萨克斯坦总统的一份礼物,象征着两国人民的友谊世代相传

创新社会服务形式,教育活动新拓展。每年举办主题活动40 余场,其中品牌活动“丝路炫彩魅力扎染”“西市商人的一天”“唐人雅事——仿唐茶宴”“丝路纸道g 跃然纸上”“博物馆奇妙夜——守护西市珍宝探秘之旅”已成为人气特色活动;与西安各大高校共建历史文化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组建了“志愿者讲解队伍”,培养小小讲解员和社会、大学生志愿者,提升了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积极开展五进活动,创新与丝路主题相关的特色研学,设置未成年人教育专区和活动中心,不定期举办各类活动;线上线下拓展丝路文化和传播体验,通过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多渠道提供线上服务,先后推出“西市微课”“西市探秘”“西市故事”“云看展览”“云游博物馆”五个专题活动。

科技赋能文化,提升传播效能

科技为文化赋能是博物馆提升传播效能的新手段。云展览、线上线下教育活动、融媒体传播、数字文创研发、数字博物馆建设也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盛世之都,西市留痕。西市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大唐西市博物馆建于西市遗址之上,千年前车辙的痕迹印刻当时的繁荣盛。图为车辙痕迹

◁《铜镜中的家国情怀—人民昌g 中国强汉镜》特展

◁市民朋友在大唐西市博物馆精心策划的活动中体验寻宝的乐趣,让文物与百姓零距离

大唐西市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以藏品信息采集和搭建管理平台为重点,进而实现数字化的展示、传播、教育和服务等应用。数字平台包括视频讲述西市故事,建筑、遗址1:1 复原,沉浸式体验特展打卡,小游戏开发定制,元宇宙空间打造,虚拟人线上社交,馆藏精品高清鉴赏,科技展厅AR、VR 体验等项目。

开发数字艺术品实现远程传播:2021 年与支付宝合作推出“大唐仕女”付款码数字皮肤;2022 年开发了“佩赛特题词”、《嫦娥玉兔镜》系列、《人民昌g 中国强汉镜》等数实结合的艺术品。近期研发了数字徽章、明信片以及立体景观等数字大礼包。

跨界融合,通过博物馆IP 授权以文化赋能。先后与成都三勒浆药业集团;腾讯游戏《乱世王者》、厦门青瓷《最强蜗牛》、广州多文明战略手游《文明与征服》合作,以不一样的视角传播文化。

坚持创新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并行,既要坚持服务社会的公益性和遵守行业要求及标准;又需通过多种形式创新运营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为实现非国有博物馆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办馆理念和日常运营均实行社会公益性和文化产业性双轮驱动,实现了多赢和可持续性。

新时期博物馆事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我省非国有博物馆的一员,我们与时代同步,与行业同行,愿与文博从业者一起运用非国有博物馆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发挥体制活力,在守正创新中实现非国有博物馆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发展,共同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时代需要的可持续及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本文图片由大唐西市博物馆提供)

猜你喜欢

西市大唐丝路
梦里大唐知多少
寻迹大唐
大唐西市的重生
梦回大唐
如何在大唐朋友圈优雅炫富
丝路梦
丝路
夜·西安
梦丝路
丝路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