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机长 刘传健

2023-09-11曹仓舒

中国新时代 2023年9期
关键词:刘传健驾驶舱机长

曹仓舒

作为一名党员机长,他用行动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用生命诠释了飞行员的忠诚与担当,用果敢无畏的行动谱写了历久弥新的英雄史诗。

2023年7月2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成都站起跑仪式在四川大学启动。现场,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作为第二棒火炬手进行火炬交接。

万米高空,民航客机驾驶舱风挡玻璃突然爆裂脱落,刹那间,强风、低温、失压、缺氧、仪表失灵、副驾驶受伤,一个个险情接踵而至。生死关头,机长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驾驶客机平稳着陆,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他们以生命的名义保障了飞行安全,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书写了责任担当,用果敢无畏的行动谱写了历久弥新的英雄史诗。

2021年,党中央授予“英雄机长”刘传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生死关头 方显党员本色

2018年5月14日,刘传健作为责任机长,带队驾驶川航3U8633航班自重庆飞往拉萨。起飞上升,一切如常,40分钟后,航班抵达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天朗气清,空中能见度不错,能看到机身下方绵延的美丽雪山。

“砰!”一声轻微的爆炸声传来。坐在驾驶舱左侧的刘传健和副驾驶徐瑞辰同时发现驾驶舱右边玻璃碎了。这时候,驾驶舱的仪表盘上开始闪烁各种预警信息。

刘传健虽然比徐瑞辰资历深,但他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于是他伸出手指,摸了下裂纹处,有割手感,明显是内层玻璃裂了。“风挡玻璃有3层,最里层结构层和受力层破裂,情况紧急,不能再往前飞了!”刘传健立即作出专业判断,联系塔台,备降成都。同时,他弯曲右手食指,给徐瑞辰做了一个“7”的手势,意思是让他发出一个A7700遇险的信号。话音未落,“砰”一声巨响,整片玻璃瞬间消失,讯号中断,变故发生。

破碎的玻璃向外四散,徐瑞辰被玻璃碎片划伤面部和手。因为舱内外的压力差,系紧了安全带的徐瑞辰还是有半个身体被吸出舱外。劉传健试图伸手去把徐瑞辰拉入舱内,但是根本无法做到。

刘传健此时的身体犹如撕裂般难受,风挡玻璃破裂之后,几乎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将他的手冻得发紫。外面的风不断灌入驾驶舱,导致许多飞行仪表不能正常使用,整架飞机开始剧烈抖动,情况十分危急!

此时的客舱,所有灯光暗了下来,氧气面罩脱落,警报声响起。原本推着餐车的乘务员突然“飞”了起来,紧接着重摔在地。乘客不知发生了什么,有人被吓哭,有人被吓吐,大家陷入了恐慌中。

作为机长,刘传健非常明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我是机长、我是党员,128条性命在我手上,一定要把飞机飞出高山区!”

极端状况激发出专业本能,愣了3秒钟,刘传健的大脑迅速反应:飞机正保持每分钟3000多米的下降率,必须马上把飞机从复杂状态改到正常状态;座舱失压,立刻下高度,否则全机的人会因缺氧、低温无人生还;高度不能太低,7000米以上,避免撞山;手动操作,几十秒处置时间,36个动作,一个不能错!

刘传健被一股强大的压力推着,左手努力握着操纵杆,尽力维持飞机的姿态。氧气面罩就在眼前,他却顾不上拉到嘴边,“我不是不想戴面罩,只是那种情况下,操纵飞机保全大家的命,比我吸氧更重要”。刘传健死死握着操纵杆的举动,给了机组和乘务组极大信心。

成千上万次的练习保证了在危急时刻动作不变形,收油门、转方向、拉侧杆……强大风压下,稍微动动手指,都如同被几十斤的哑铃压着,全身撕裂般疼痛。终于,36个动作完美完成,无一出错!飞机速度降低、高度下降,驾驶舱与外界压差逐渐平衡,徐瑞辰艰难爬回了驾驶舱。

这时候,第二机长梁鹏冲进了驾驶舱,并向刘传健比了一个OK的手势。刘传健立即明白,所有人都安全,这也给了他极大的安慰和信心。梁鹏迅速帮刘传健戴上氧气面罩,第一时间接管了副驾驶的全部工作。由于无法自动驾驶,依靠备用仪表的数据,机组开始了艰难的手动驾驶。刘传健负责驾驶飞机,梁鹏则担负起副驾驶职责,一边为他导航,一边不停地跟地面进行各种通话信息的盲发。

刘传健回忆说:“整个下降过程中,最为困难的环节是,当我们面临缺氧和寒冷的极端环境时,一方面希望飞机尽快下降到更低的高度,另一方面又担心这个过程中,飞机速度的增加可能导致飞机所承受的冲击力太大,那样的话,飞机的安全又无法保障。”此时此刻,他选择了一个适中的速度,忍受着寒冷、缺氧、座舱释压等折磨,艰难地下降、再下降。

事后证明,刘传健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此时,驾驶舱温度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冻僵的身体让刘传健对飞机的操控变得更加艰难,梁鹏在后排一边为刘传健和徐瑞辰按摩,帮助他们缓解身体的寒冷,一边不时拍拍他们的肩膀,用手势鼓励他们。

客舱内,乘务长毕楠不断发出广播指示应急动作,带领全体乘务人员竭尽全力安抚乘客,“请大家相信我们,我们一定会安全到达!”

地面,西部战区空军某部敏锐察觉到民航客机高度变化,第一时间与西南空管局联系确认情况,释放平时禁止民航进入的进藏航线以北空域,供民航航班调配使用;同时通知相关部队及民航组织在空飞机紧急避让,已滑入跑道的10多架待训军机原地待命,保证3U8633航班以最短时间、最短航线备降成都。

从9800米下降到6600米,再下降到3900米,直到最后落地,前后用了 34 分钟,所有人的付出,成就了一场奇迹。刘传健带领3U8633航班“史诗级”备降成都双流机场,128人,全体安全。作为一名党员机长,他用行动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用生命诠释了飞行员的忠诚与担当。

飞机落地之后,乘客们和机场所有人员,不约而同地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为这次有惊无险的事故捏了一把汗,同时也为刘传健高超的飞行技术欢呼称赞。正是因为他的每一个精准操作和临危不惧的反应,才创造了这次奇迹。

后来,调查小组在对这次事故进行模拟时,10次模拟均是坠机,也就是说刘传健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有一项操作不精准,后果都将不堪设想。

机组高超的技术水平、优良的职业素养和履险如夷的英雄行为,感动了无数人。为此,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举行表彰大会,对成功处置险情的川航3U8633航班机组和个人进行表彰,授予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

精益求精 平凡成就非凡

奇迹的发生,是一瞬间;奇迹的背后,则是日积月累、千锤百炼。没有人是天才,所有的成功经验,都是在每一个航班起降、每一天生产运行中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最坏可能,它考验的都是你百分之一百的日常积累。

当我们了解了刘传健的过往,你会发现“5·14”特情的成功处置绝非偶然。这得益于他从事飞行以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1972年,刘传健出生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一个普通家庭,和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小时候的刘传健按部就班上学、读书。

直到1991年,刘传健的人生因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发生了转变。当时,部队到他所在的学校招飞行员。能成为一名飞行员,飞翔在蓝天之上,对任何一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当时很多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报了名,刘传健也不例外。但是几近苛刻的选拔条件,很多学生被淘汰,无缘飞行梦。

而刘传健在这期间,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在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为数不多合格的学员。

在军校里,军政素养、身体素质、文化成绩、综合能力、飞行技能……每一项都必须精益求精,如果不勤奋努力,随时都可能面临停飞。也正是因此,刘传健不敢有丝毫松懈,每天的理论知识、体能训练以及飞行技术训练,几乎占据了生活的全部。

1995年的夏天,刘传健迎来飞行生涯中的一个关键时刻:高教机放单飞。在第一次独自操控飞机顺利完成飞行后,他按程序放下起落架,对准跑道,准备降落。可就在这时,无线电里突然传来塔台指挥员的命令:“拉高高度,准备通场。”原来,刘传健的飞机前起落架没有完全放好。

于是按照指挥员所说,刘传健开始操作飞行。然而,首次单飞的紧张和突发状况,在飞机飞了一圈、两圈直到飞了6圈,一个半小时之后,依旧没有解决这一问题。

而此时油箱中的油已经所剩无几,飞机必须降落了。面对這一危急情况,塔台指挥员立即做好万全准备,通知保障人员到达现场,不一会儿,飞机跑道两侧已经停满了各种保障车辆和保障人员,医务人员、消防人员等。

500米、200米、100米……听着耳机里不断传来塔台指挥员的操作指令,刘传健驾机不断接近跑道,小心谨慎地使飞机后轮平稳着地,然后紧紧握住操纵杆,全力保持飞机继续以后轮着地的姿态向前滑行。最终,飞机前轮贴着地面轻轻着陆,稳稳停在了跑道上。

虽然特情训练过很多次,可第一次单飞就遭遇这种险情,说明在任何一次实际飞行中都有可能出现特情,无法预知。这次经历也让刘传健明白,飞行安全无小事,一个细节的疏漏,就可能断送飞行生涯,甚至自己的生命。

亲历这次事件后,刘传健更加重视飞行生涯中的日常学习和训练,绝不放过飞行中的任何难点和疑点。每次起飞前检查飞机时,他总会多看一眼,即便是有一点疑问都会向机务维护人员询问。这个习惯一直到他后来退役转成民航飞行员都没有改变。因为在刘传健看来,飞行不能有一点含糊,只有一丝不苟地把每一个动作做好,才能保证安全。

2006年,刘传健从部队转业地方,从军航投身民航,进入四川航空公司担任飞行员。尽管基础功夫牢靠,但军民飞行在理念、规则、技术等方面的差异,还是带给他一场全新挑战。

当时,刘传健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操作驾驶不熟悉的飞机机型。在这之前,他所驾驶的飞机都是手动操作的,而川航的客机都是国外进口,很多设备都是全自动,并且上面全是英文。

第一天学习时,刘传健完全都没有搞明白,他不得不在第二天重新请教老师,在老师的讲解下,他一点点地学习和适应。

实际飞行中,他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遇到雷雨绕飞、返航备降等特殊情况,都认真记录姿态、速度、转速等信息,提高处置能力;飞行平稳,乘客反馈良好,他也会写下心得,积累经验。

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也从未停止过学习。睡觉之前,他总会阅读飞行方面的书籍,尤其是飞行事故的书籍,了解出现的状况,并想象如果是自己又会如何操作才能更好地保障飞机安全降落、保证乘客的安全。

尽心竭力,用心耕耘,一年半历练,从副驾驶、副机长到机长,岗位在变,初心不变,刘传健不断自我加压。

凭借严谨的作风、精湛的技能,除常规飞行外,他还获取了高高原飞行资质。高高原飞行难度大、任务重,本着安全至上的原则,他在模拟机上将各种高高原特情处置演练了一遍又一遍:风切变、客舱释压、单发飘降、襟缝翼卡阻……每个操作背后,都凝聚着他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守。飞行14000余小时,刘传健从未发生过人为原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连续10余年荣获四川航空安全星级奖。

慎终如始 书写民航篇章

“中国民航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飞行员,是我的责任。”作为机长教员,刘传健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实践中磨砺飞行人才。

飞好每一个航班,带好每一个学员,这是刘传健不变的信念。他曾经 100 多次驾驶客机飞越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寒地区——青藏高原,每一次也都是他传道授业的最佳时机。川航3U8633航班机组的副驾驶徐瑞辰就是他带飞的学员,第二机长梁鹏也与他搭档多年。

从业以来,刘传健相继培养了48名飞行教员、51名机长、44名副驾驶,为中国民航发展贡献了涓滴之力。

蒋健是刘传健一手带出的机长,如今已是川航飞行部的业务骨干。他表示:“传健机长除了教技术,还很注重培养我们的飞行理念。我还是副驾驶时,有次飞行,一般情况下飞8400米,机长却将高度上到了9200米。他对我说,今天的天气状况和云层厚度,8400米会颠,乘客坐感不适。”时刻践行为群众服务的理念,刘传健的工作作风深刻影响着青年飞行员。

2018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邀请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招待会,并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亲切会见。他深情地说:“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你们化险为夷的英雄壮举感动了无数人。得知你们的英雄事迹,我很感动,为你们感到骄傲。授予你们‘英雄机组‘英雄机长的光荣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他号召全社会学习英雄机组的英雄事迹,更要提倡学习英雄机组忠诚担当、忠于职守的政治品格和职业操守。

“5·14”特情事件至今,荣誉接踵而来,刘传健的人生多了些榜样的色彩。可他从未觉得自己特别,坚定认为一切都是飞行员的职责,一切都是共产党员的义务。

“在经历这样很特别的事故后,作为机长今后安排会怎样?”面对提问,刘传健淡定回答:“我还会继续飞行,未来在机长这个位置上还会看到我,我相信我能行。因为我有割舍不下的蓝天情、飞天梦。”

猜你喜欢

刘传健驾驶舱机长
摩根机长与“幸运女神”
中国机长
“中国机长”刘传健:我真没想到我会活
中国机长:鹰击长空,扶摇直上九万里
刘传健:不朽的34分钟,英雄归来
刘传健:不朽的34分钟,英雄归来
川航出了“中国版萨利机长”
跟踪导练(三)
川航备降机组获“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英雄机长
走进客机驾驶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