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外实习在植物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

2023-09-09陈继辉赵学春陈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4期
关键词:植物学标本植物

陈继辉,赵学春,陈超

(贵州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植物学作为高等院校涉农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分类、生态和进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1-2]。很多专业课程如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牧草学和草坪学等的学习均需要植物学基础知识[3]。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增多,当前植物学在全球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4]。植物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让人类对于植物资源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更好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植物学教育对于提升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和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5-6]。

传统的植物学教学往往过于强调植物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中仅仅通过文字讲述和图片展示,而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学习内容很难深入理解和记忆,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有限[7-8]。最终,影响了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植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近几年,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实践教学正在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9]。因此,探讨实践教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作用,特别是野外实习对学生植物识别能力、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的目标是,通过对野外实习在植物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为植物学课程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具体而言,本文将主要针对传统植物学教学的局限性,分析野外实习在植物学教育中的优势,以及野外实习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植物识别能力、动手能力、学术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1 传统植物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实践教学不足或缺失

在传统的植物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如植物的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8]。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植物学理论知识,但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植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密切相关,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对植物进行分类鉴别。学生若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相关的知识。

1.2 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低

传统植物学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课堂互动[10-11]。缺少近距离的感受和观察会让学生感觉一些知识很枯燥,尤其是植物分类相关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导致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应被视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重要。

1.3 培养环保意识方面存在不足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植物学教育应当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12]。然而,传统植物学教学往往局限于教授植物学知识,忽略了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学生可能会对植物学产生浅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未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环保行动。这种情况不利于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植物学人才,影响了植物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 野外实习在植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野外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10]。笔者作为植物学的任课教师,于2022 年6 月和团队教师一起带领贵州大学草学专业的本科生到贵州斗篷山进行植物学野外实习。

2.1 提高学生植物识别能力

植物识别是学习植物学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植物学教学的目标之一[7]。通过野外实习,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和接触不同种类的植物,加深对植物形态、结构、生长习性等特征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运用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植物进行正确的识别和分类。此外,野外实习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植物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技巧,进一步巩固植物识别能力。因此,野外实习在提高学生植物识别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笔者发现通过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60%的学生可以识别50 种以上的植物(准确记住植物的科、属和种),30%的学生可以识别80 种左右的植物物种。

2.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植物学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实际操作技能[6-7]。野外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野外实习中,学生需要亲自采集植物样本、记录观察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从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野外实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他们日后的科研工作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笔者所带的班级分为5 个小组,每个小组8 名学生,通过小组之间各位学生相互协助和配合,每个小组制作了100 件以上的植物标本。

2.3 增强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

野外实习以生动的实际情境替代枯燥的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6]。在自然环境中,学生能够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以及见到一些特殊的生物(学生在斗篷山实习时见到竹节虫、萤火虫以及珍贵的植物),这使得学生更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此外,野外实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学生可以看到在野外不同特殊生境下的植物形态具有一些特殊特征,如岩生植物发达的根系以及林下植物纤薄的叶片。因此,野外实习在增强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4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野外实习使学生直接接触自然环境,让他们亲身感受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学生将观察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共生关系、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在防止水土流失中的作用,尤其在贵州岩溶区域。这些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植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13]。此外,野外实习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在野外调查和实验中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 野外实习的实施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野外实习在植物学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植物学的教学效果,教师提前制定合理的实施策略是必需的[14]。因此,笔者将从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实习后的总结与反馈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制定一份合理的野外实习实施方案。

3.1 前期准备工作

3.1.1 制定合理的实习目标和内容

在实习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安排制定野外实习的目标和内容,以便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实习目标应旨在提高学生的植物识别能力、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进而达到教学目标。实习内容应涵盖植物的观察、采集、鉴别、分类、标本制作等方面,以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技能。

为确保实习目标的顺利达成,教师还需结合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实习任务。这些任务主要围绕前期课程讲解相关的内容,应包括:对植物生长环境的观察、对植物生命周期的了解、对植物与环境关系的探究等。例如,明确每个小组必须完成的标本数量以及质量要求,同时告知实习结束后的考核要求。笔者所在的团队要求每个小组至少完成100 份合格标本的制作。

3.1.2 实习前的培训和预习

为了确保实习的顺利进行,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培训和预习,培训实验操作技能、野外调查方法以及实习期间的安全事项等。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预习相关植物知识,包括植物分类、生长习性、生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植物学概念框架。另外,也要培训学生正确地使用植物志以及植物识别软件,例如形色和花伴侣,这两种手机软件在野外识别植物时非常方便。同时,考虑到野外实习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也要重点培训学生的安全知识,包括野外防晒、防蚊虫叮咬以及其他安全事项等。

3.1.3 安排合适的实习时间和地点

选择合适的实习时间和地点对实习效果至关重要。实习时间应考虑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学生的课程安排,以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观察到丰富的植物种类和现象,将所学的内容用到具体的植物学实习中。考虑到植物的花在植物鉴别中的重要作用,一般以大多数植物开花时期为宜。实习地点应具备丰富的植物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实习条件,以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

考虑到实习的经费以及时间等因素,在经费和时间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建议在选择实习地点时,可以考虑学校周边的公园、自然保护区、植物园等场所。这些地点通常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学生开展实地实习。此外,教师还需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保实习地点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2 实习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3.2.1 分组合作与互动学习

为了顺利完成实习任务,需要开展分组合作。首先,实习过程涉及植物的观测、分类、鉴别和采集等工作,需要学生合作才能完成。其次,在实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与互动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分组合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互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建议实习带队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以及结合学生的意愿,合理分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5~8 人为宜。建议每位教师带教1~2 个小组。

为提高分组合作与互动学习的效果,教师还可引入竞赛机制,设置植物识别、标本制作等方面的任务,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

3.2.2 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

在实习过程中,应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既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又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提供思路、解答疑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采集林下植物标本时,启发学生观察林下植物与阳生植物的差异。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繁殖、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贵州喀斯特区域生境多样性高,实习期间可以鼓励学生对不同生境下植物适应性策略进行探讨。

3.2.3 制作标本

制作植物标本是实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15]。在制作标本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信息,从而加深对植物的认识。同时,制作标本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细致观察力。考虑到学生仅有理论知识,未开展具体的实践,前期教师应亲自指导、示范制作标本标准流程。此外,教师还需教会学生如何对标本进行分类、编号、标注等,以便日后查阅和研究。

3.3 实习后的总结与反馈

3.3.1 分析实习成果

实习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析实习成果,梳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报告汇报、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其中标本展览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形式。教师在分析实习成果时,应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和指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2 反馈与指导

在分析实习成果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和指导。反馈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4 建议与展望

野外实习在植物学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植物学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植物学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高校应提升野外实习在植物学课程中的地位,确保野外实习的时间和资源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高校应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

(3)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4)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决定了高校要紧紧围绕其来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

猜你喜欢

植物学标本植物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