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2023-09-09董彦佼吴敏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协同

董彦佼,吴敏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现代企业发展规划中,电子商务模式正在逐步应用到企业具体业务与运营工作中,并且展现出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1]。电子商务是新型的综合性学科,实践性很强。电商行业需要的是集客服、美工、运营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型人才[2]。当前信息技术和融媒体高速发展并广泛应用推广,传统行业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3],相关企业需要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4]。目前部分高等院校在电商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理论教学过多、实践实验课程薄弱、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发展脱节等问题,导致传统的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困难,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未能适应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5]。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已经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和方式,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有较大帮助[6]。

1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实际需求有差距

电子商务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还要对计算机技术、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法学等专业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7]。当前社会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全能型特征的趋势,但是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工作来看,很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都集中在理论层面,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论知识的教学和考核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使得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学生就业后短时间无法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1.2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一些问题[8],比如:未建立起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不准确,虽然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但是与市场的联系不紧密;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学校虽然通过多渠道来强化教师教学能力,为教师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但是与其所要达成的目标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使用的教材较陈旧,在电子商务发展形势下,教材内容未能满足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9]。

2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引入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性

2.1 可有效解决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学生就业就业压力较大[10],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认知和定位出现偏差,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电子商务行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并不匹配,甚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导致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无法胜任岗位工作。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采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之后,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企业学习和实践,教师和学生能够了解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11]。

2.2 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国家对于职业教育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空间越发广阔,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借助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开展职业教育大有可为[12]。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积极引入和应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其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能给予更多的支持,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和方式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3 电子商务专业引入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策略

3.1 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具体细则和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时要秉承统筹协调的原则,要积极和合作企业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合作企业的需求,和企业共同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落实,在了解各自的实力和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细则和内容,保证细则和内容的可行性,提高教育和指导的规范性,确保协同育人机制发挥最大作用。与此同时,学校和企业之间要保持良性互动,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关注市场的最新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和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全力推动专业化教学和产业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逐步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产业服务能力[13]。

3.2 创新和改进校企之间的合作模式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之后,学校需要与合作企业就具体的合作模式进行深入讨论和探究,要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出符合双方利益的合作模式。在实际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实践需求放在第一位,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模式[14]。

3.3 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落实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时都暴露出一个问题,即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群体的整体实力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除日常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研究任务,工作量较大,很少有机会了解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情况,也很少与电商企业直接交流和沟通,因而他们所组织开展的实践教学多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较少进行创新。要想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必须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养。落实到具体层面,建议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结合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实际工作安排,让教师走进企业,了解电子商务如何运营,和最新动态。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可以邀请合作企业中的优秀员工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为教师普及实践知识,让教师可以紧跟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了解电子商务实践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积累实践教学指导经验。

3.4 利用校企合作丰富和充实电子商务教育教学的资源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紧跟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紧密结合实际需求来完善和更新教学资源,向学生传授电子商务领域最新的知识和应用技能,开阔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视野。在创新教学资源方面,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课程内容也要融入企业对员工的实际要求。

4 桂林旅游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实践

桂林旅游学院秉承“敢为人先,追求梦想”精神,紧跟行业发展态势,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通过构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具体实践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合作共建专业

紧跟行业发展趋势,邀请行业职业经理人与学校专业负责人等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组织制定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企业行业高管承担部分实践教学任务,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行业性和应用性特点,共同落实专业教学计划;邀请行业企业高管和校外知名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经过几年改革发展,2022 年电子商务专业获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4.2 合作共建课程

校企合作,共同设置旅游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新媒体运营等特色课程,共同建设广西文旅厅精品网络课程——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实战,将行业企业最新理论、技术和培训内容融入高校课堂,使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校企合作共同培育的创新创业项目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区总决赛实现广西区赛金奖零的突破,在2022 年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获全国三等奖。

4.3 合作研究课题

依托企业资源,共同开展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和服务地方的科研课题研究,实现双方互利互惠。目前已有“基于STEM 教育理念的应用型本科教学探究——以电子商务本科教学为例”“‘壮族三月三’旅游发展研究”等项目和研究成果。

4.4 合作共建平台

依托企业资源,合作共建集电商见习实习、科研合作于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电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突出“旅游+电商”的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打造“旅游景区/酒店+电商推广”“旅游产品+电商营销”“旅游扶贫+电商宣传”的直播团队和电商运营团队等,共建应用型实践育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相关活动,共同承办2020 年桂林旅游学院“5·19 中国旅游日暨旅游扶贫直播活动”“2020 年淘宝节暨直播大赛”,参与2021 年灵川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前期调研工作、梧州市六堡茶电子商务营销推广项目等。

5 结语

电子商务作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必须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充分利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内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校企协同育人策略,全面提高校企协同育人的质量和效率,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让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践学习中,进而掌握更多专业技能,为从事电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协同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