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银凤:巧手剪乾坤 纸上生繁花

2023-09-09杨洋

科学导报 2023年56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太原树林

杨洋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手腕翻飞,剪随心走。收起剪刀,红色纸屑轻轻抖落,每条纹路百转千回。赋予这红纸生命的,正是山西上林苑传统剪纸艺术研究所主任、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王银凤。

7月25日,记者走进上林苑,看着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不禁感叹:“这是剪纸吗?”汹涌澎湃的壶口瀑布、色彩斑斓的唐卡、栩栩如生的毛主席像、百花齐放的富贵牡丹……在王银凤的手中,剪纸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不同风格的剪纸、不同故事元素的作品都诉说着她对剪纸的热忱。

“剪纸技艺是古老的,但人是要学会创新的。剪纸是一门传统技艺,是创作者表达自己所见所想的一种途径。我特别喜欢年轻人走进非遗,带来我没见过的时兴图样,只有人人都玩起来了,传统手艺才能被继承下去。”王银凤缓缓地向记者说道。

经过几十年的磨炼,王银凤与丈夫郭树林一道设计制作出了上千件作品,他们努力将珍贵的即将消失的艺术珍品以剪纸形式再现于世,他们创作出《锦绣太原》《蒙山大佛》《凌霄双塔》《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侍女》《大槐树移民图》《五台圣境图》等剪刻作品,大幅作品《古典四大名著》人物剪纸长卷,《祖国万岁》12米剪纸长卷,剪纸唐卡《千手观音》和《广胜寺庙会图》等,均是运用传统剪刻技法,纯手工制作完成。剪纸长卷《金陵十二钗》获“美国第十四届达拉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民族剪纸艺术金奖”。

“剪欢乐、剪吉祥、剪喜气”,儿时看到的一幅幅窗花让王银凤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向往。那时的母亲偶尔会拿起纸,一把剪刀随手剪出老鼠闹葡萄、小兔子拔萝卜等,衣服鞋袜上绣出花样,油灯下墙上变化出各种动物的手影,这些记忆里的画面都让王银凤深深地崇拜着母亲。

年幼时对剪纸的喜爱已经在王银凤的心里埋下了梦想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却任凭怎么浇灌都迟遲不发芽。回忆起夫妻俩一同创业时的艰难,郭树林的眼眶有些湿润了,他叹了口气说:“太难了!没人相信你能把这个事做成。”

“刚开始我们3年多做坏的材料堆了半个库房,我兼职4份会计工作,晚上熬夜做剪纸,那时候把所有的收入都投入到了研发里。”王银凤说。

王银凤夫妇带着剪纸作品一路南下,给南方的景区内供货,万万没想到辛辛苦苦做出的剪纸作品并不受欢迎,剪纸成品还因为南方潮湿的环境而“坏”掉了。为此,他们苦思冥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王银凤说,“南方剪纸以纤巧细致著称,北方剪纸以大气恢宏闻名,剪纸艺术的创作可以粗犷,但在粗犷的艺术表达之下必须要有细致、吸人眼球的艺术内涵。”作品的创作方向有了思路,怎么解决“坏”掉的问题呢?

案几上郭树林将丝绸卷轴缓缓展开,记者发现这轴杆并非木制,而是玉制的。王银凤微微一笑说,“把纸卷轴换成丝绸的,避免因潮湿而腐烂的问题,木制的轴杆因为潮湿也会裂变,玉制的不但不会裂,还给剪纸作品增色不少,显得高档大气。”

在王银凤看来,传承不是照搬,必须在作品上创新,与时俱进地捕捉到每个时代的流行特征。在挖掘、保护、继承以外,他们在剪纸的题材及表现形式上大胆创新,多层套色点染等技法融合,将太原剪纸技艺发挥到了极致。

指尖乾坤,剪出大千世界。王银凤在题材、材料、表现形式上都有创新。她说,“我要把剪纸元素应用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让更多人参与到剪纸的学习和传承过程中。”

让更多的人看到太原剪纸,这是王银凤夫妇现在的心愿。他们一直在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为太原剪纸建一个数字化博物馆,利用科技手段全方位地展示太原剪纸的艺术特点,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郭树林更是提出“穿越”的想法,让参观者穿越古今,了解剪纸的前世和今生。

一把剪刀,剪出中华古韵今风;非遗千载,赓续民族文脉艺萃。王银凤深钻细研,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平,丰富作品的艺术趣味,加大作品的创新力度,剪出个性、剪出风格、剪出精品,她付诸全力让太原剪纸走向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剪纸,也让太原剪纸成了一张打响龙城的亮丽名片!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太原树林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季玉兰剪纸作品
除夜太原寒甚
秋天的树林
在树林里捉迷藏
雨后的树林
于富业剪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