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东市乐都区农村供水现状及“十四五”农村供水规划

2023-09-09李善顺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15期
关键词:乐都湟水十四五

1 引言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长期任务, 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重要目标。 乐都区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实施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和升级改造, 将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健康水平,巩固水利扶贫成果,实施乡村实施振兴战略。

2 农村供水现状评估

2.1 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湟水中游地区,隶属海东市,东西长64 km,南北宽76 km,总面积2 481 km2。 地理位置在东经102°09′~102°47′,北纬36°16′~36°46′。 拉脊山和达坂山为南北屏障, 县域地处河谷盆地与南北山麓间, 南北山地地势高,中间河谷平原低,地貌类型以河谷、沟谷地和脑山、浅山区为主。 湟水河由西向东穿过县地中部,将县地分为基本对称南北两大自然块状,即湟水河北岸区和湟水河南岸区。

乐都区大部分面积在海拔1 850~3 200 m, 山地面积约为乐都区总面积85﹪以上。 北部和南部浅山区和脑山区属凉湿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中部湟水谷地及沟岔川水地和部分浅山地区属暖温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根据海拔、气候、土壤、植被、地貌和农业条件不同,乐都区分为4 个区:湟水河谷川水区、浅山区、脑山区和石山林草水源涵养区[1]。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020 年,乐都区辖7 镇12 乡、354 个村民委员会、14 个居民委员会、1 464 个合作社;有居民95 446 户,人口288 137 人(其中常住人口27.64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3 115 人,农村人口175 022 人。

乐都区是青海东部蔬菜、果品主要生产基地。 2020 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455 002 亩, 其中,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82 951 亩(1 亩≈666.67 m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0 236 亩,蔬菜播种面积97 915 亩,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33 900 亩。 全区粮食总产量61 247 t, 油料作物总产量7 156 t, 蔬菜总产量为277525.9 t。 年末各类畜产品产量17 322 t,各类牲畜年末存栏数62.28 万头(只)。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95.14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1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99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2.54 亿元。

2.1.3 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是乐都当地主要水源。 地表水资源主要由降水形成,高海拔脑山区降水量在550~700 mm,水资源比较丰富;浅山区和湟水河谷区降水量在350~400 mm,水资源相对贫乏。 乐都区是青海省人口比较集中地区,城镇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 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夏秋多、冬春少,脑山区降水多,浅山区和湟水河谷少,又因过境湟水水污染难以利用,造成浅山区、脑山区和部分城区工程性缺水、季节性和区域性缺水问题突出。 、

根据《海东市乐都区水资源调查评价及优化配置报告》成果[2]:乐都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为2.866 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8.15 m3/s, 多年平均径流深110 mm; 保证率P=20%、50%、75%、95%, 对应径流量分别为3.394 亿m3、2.803 亿m3、2.393 亿m3、1.899 亿m3。

2.2 农村供水工程概况

乐都区地处青海东部农业区,是以山区为主,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地理条件复杂,造成浅、脑山区农村存在饮水困难问题。 全区19 个乡(镇),354 个行政村,其中,334 个村为农村供水,13 个村在县城管网供水范围之内,属城镇供水,因整体搬迁等原因,集中安置在县城周边7 个村,也属城镇供水。

2020 年,乐都区农村供水工程共有53 处,以地表水为供水水源有48 处,地下水为供水水源有5 处。覆盖人口22.14 万人,设计供水规模314 24 m3/d,主要以集中供水为主。 全区有规模化供水工程(万人以上)4 处,覆盖人口56 815 人,设计供水规模6 970 m3/d;千人以上(1 000~9 999 人)集中供水工程40 处,覆盖人口157 766 人,设计供水规模23 567 m3/d;千人以下(100~999 人)集中供水工程9 处,覆盖人口6 806 人,设计供水规模886.9 m3/d。 自来水普及率达95%,农村集中供水率90%左右。

为保证人饮工程正常运行,2012 年以来,由各乡(镇)成立用水者协会,对管辖区内人饮工程进行管理,计收水费。 目前,已成立19 个用水协会, 近3 年平均计收水费为145 万元左右,为应收68%左右。 资金主要用于乡(镇)节水宣传,对农村供水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闸阀损坏、水池清淤、管道破损等小问题进行及时维修。 乐都区农村人、畜饮水服务中心负责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并对达到设计年限工程和遭遇不可抗拒自然灾害造成损毁的工程及时编制方案,立项解决。

每年在枯水期(3 月)和丰水期(8 月),乐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对乐都区所有水源地开展2 次取水检测, 分别对水源水、末梢水进行32 项指标化验。 除部分工程丰水期浑浊度偏高之外,其余水质均达到饮用水要求。 2020 年,乐都区农村供水工程共有53 处,有33 处进行水源保护划、立、治,没有进行水源保护划、立、治20 处。

2.3 “十三五”农村供水规划实施情况

“十三五”期间,乐都区为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围绕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脱贫指标,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截至2020年年底,投资2.80 亿元,改善和提高16.5 万人农村供水问题,完成全区19 个乡(镇)、106 个贫困村、7 个安置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同时对精准扶贫村人饮进行提质增效改造,并对9 个易地搬迁点新建供水设施。

2.4 农村供水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2.4.1 水源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率不高

水源水量紧缺是造成乐都区农村饮水困难和不安全主要因素之一。 乐都区受地形、人口居住、经济等因素影响,供水水源类型多样,其中地表水供水有水库、河流及山涧沟道水等多种水源。 乐都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6 mm,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全区大多数农村供水工程采用地表水,工程水源地位于湟水支流源头,集水面积小,来水量有限,同时受径流年际和年内变化影响,水源供水保证率普遍偏低;部分人饮水源工程受灌溉用水影响, 每年3~6 月发生生活用水与灌溉用水矛盾,影响正常供水。 由于缺乏骨干水源蓄水工程,地表水源工程常受到河流丰枯季节影响, 枯水年份与季节水量保证率不高。据统计,万人以上供水工程稳定供水保证率为85%左右,20~1 000 m3/d 集中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为80%左右;20 m3/d 以下集中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在75%以下。

2.4.2 水质普遍缺乏净化、消毒与水质监测措施

乐都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采用4 种取水方式:(1)大部分引用高海拔脑山区湟水支流地表潜水,利用廊道、渗管引水口截取沟道地表潜水,通过主管道输水至各个村庄蓄水池,再经分支及入户配水管进行入户供水;(2)取沟谷地下水,通过修建大口井或机井、配套变压器等供电设施,利用水泵抽水至水塔中储水, 再利用分支及入户配水管进行入户供水;(3)通过水库及涝池集水沉淀后直接供水;(4)在河谷川水区有少数农户在自家院内打井或抽水来解决人饮问题。 其中,引用沟道地表水取水工程,由于引水口建设标准低,取水方式简单,无净化设施,在暴雨洪水过后,细小泥沙进入管道,产生水质浑浊现象。

乐都区存在区域性水质及微生物普遍超标问题, 导致农村群众吃水不干净,亟须提升水质达标率。 万人以下农村供水工程大部分没有水处理和消毒措施, 集中供水工程配套供水水质达标率为85%。 供水工程水源水经过引、蓄、提、配等工程,直接供给用户,由于缺乏水源保护措施,牛羊粪便污染造成总大肠菌群超标严重。 “十四五”期间,针对供水不达标工程,亟须通过寻找优质水源替代、工程净化消毒、达标改造、集中供水管网覆盖等措施,以提高供水水质达标率。

2.4.3 部分工程老化严重

大部分人饮工程建设年限已久,已到设计寿命,因无资金及时更新改造,管道、建筑物老化、失修严重,跑冒滴漏经常发生,正常供水比较困难,供水效益难以全效发挥。 群众自筹、投工投劳工程存在问题多, 主要突出问题是管道埋深达不到设计深度,遇到天气极端年份,因管道冬季冻结吃不上水。

乐都区25%左右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于1999 年之前,35%左右工程建于2000—2004 年。 当时工程建设标准偏低,部分工程设施严重老化,管网漏损严重。 据统计,万人以上供水工程平均管网漏水率25%以上, 万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平均管网漏水率高达35%。

2.4.4 工程建设方面

在工程建设方面:(1)近年来,部分农村人饮工程资金下达不足,再加上当地群众自筹有限,导致部分工程无法按实施方案建设完工,所以有一部分村未进行入户工程建设。 这些人饮工程涉及村庄都是山大沟深,居住分散,当地百姓生活贫困自筹能力有限,这些困难导致工程无法正常实施,工程效益无法正常发挥。 (2)由于建设资金限制、工程建设标准较低、引水量有限、供水得不到保证,大部分人饮工程引水口大多采用廊道式引水,但当地沟道比降较大、侵蚀严重,一遇暴雨、洪水廊道内反滤层淤塞严重,严重影响供水,后期维修费用高。 (3)由于山区地理位置限制,以及下达投资有限,蓄水池没有排水设施,溢水管排水至渠道或道路边排水渠内,冬季结冰易发生事故和道路损坏。

2.4.5 小微供水工程普遍难以可持续运行,亟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小微供水工程由于缺少资金和专业化技术管理, 直接影响小微供水工程设施正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农村地广人稀,小微供水工程点多、面广、分散,基层水利技术薄弱,工程末端管理缺位,普遍缺乏专业化管理。 有些乡(镇)范围内有多处水源和供水工程,干支管网长达百余千米,依靠仅有1~2 个人员管理,难度太大。 目前,水费总体偏低,水费征收困难,仅60%左右,加上县级财政基础薄弱,运行维护经费不足,财政补贴机制不健全, 无法保障小微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 “十四五”期间,针对小微供水工程难以长效运行问题,亟须因地制宜、并网扩网、小小联合,发展规模化供水,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2.4.6 工程建设标准低,存在饮水安全隐患

受地形地貌、群众居住分散、水源多样等条件制约,乐都区农村供水工程以中小型为主,集中连片工程较少。 同时,受山大沟深、地广人稀、人少畜多、居住分散、运输距离远等因素影响,工程实施难度大、工程调蓄能力差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山区人均投资高,而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跟不上,因此,大多数工程建设不得不压低工程概算, 导致工程运行中存在隐患多。

3 结语

猜你喜欢

乐都湟水十四五
青海乐都:“红洋芋”带来“红日子”
湟水流域洪水演变特征分析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乐都,乐都
湟水谷地世界屋脊上的隐秘诗意
湟水谷地名不见经传的繁荣之地
对乐都区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的思考
这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