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探索

2023-09-09杜铉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23年25期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设计园林景观

文/杜铉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保发展战略的提出,很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均采用了海绵城市这一先进的雨洪管理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以减少对城市水环境的污染,使水资源得到更加科学的利用,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而城市园林不仅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具备调节城市局部环境气候以及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积极引入海绵城市理念,使城市园林能够与城市的发展方向相协调,充分利用城市园林的各项要素来进一步增强城市水资源管理能力。应加强对海绵城市理念的研究,并将其有机地运用到城市园林设计中,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全面提高城市园林设计的水平和质量。

1.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原则分析

1.1 因地制宜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在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城市园林所在地区的实际降水情况、土壤性质以及植被条件等自然环境特征来进行城市园林设计[1]。在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中,还应与当地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相统一,以充分发挥城市园林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2 积极应用生物净化处理方法

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积极应用生物性净化技术对雨水进行处理,减少人工净化方式所带来的二次污染等问题,并使净化系统能够有机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使城市园林兼具水资源管理功能以及观赏功能。

1.3 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体的合理选择

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结合园林所在城市的历史年平均降雨量等数据信息合理进行海绵体的选择,以确保能够在城市园林中建立具有较强生态功能的海绵体结构,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方法分析

2.1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雨水系统设计分析

2.1.1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园林要素实现对雨水的集中收集。目前在城市园林中设置道路渗滤沟是较为常用的雨水收集方法。加强对城市园林区域地形地貌条件的了解,一般应在城市园林区域具备基本的坡度条件时采用该方式来收集雨水。也可以利用城市园林道路的透水铺装作为雨水收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根据城市园林的地势特征采用设置生态水渠的方式来进行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生态水渠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能够与城市园林景观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生态水渠还应具备雨水汇水功能。

在生态水渠的设计实践中,可以结合城市园林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暗渠或者明渠方式[2]。如采用的是明渠方式时,选择具有较好透水性能的土工布,并合理控制砂石级配,使生态水渠能够在具备基本导流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以及吸储能力。而在生态水渠的设计中采用明渠设置方式时,则需合理确定地下排水沟位置,且应尽量使其与园区内的地势特征相适应,实现顺势而下导流目标。

2.1.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雨水储蓄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城市园林设计应高度重视园林雨水存蓄功能的实现。目前在海绵城市的园林设计中可以采用设置集水型绿地、设置人工湖或者利用堤岸和自然水体条件等方式来储蓄雨水。如在城市园林设计中采用的是设置集雨型绿地方式来储蓄雨水时,选择具有较强抗涝性能的植物种类作为景观植物,可以结合设置导渠以及湿地等设计方法来提高绿地的集雨能力和存蓄能力。

可以在城市园林设计中采用设置人工湖的方式来进行造景以及实现雨水存蓄目的,人工湖的设置能够使城市园林景观更具灵动性,且有利于在园林内形成水生态系统。人工湖在存蓄雨水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人工湖的设计实践中,应加强对城市园林区域气候变化、历史降水数据以及地质水文条件的了解,合理确定人工湖规模、容量以及水文,以确保其存蓄能力能够与当地的降雨情况相适应,从而确保防洪安全,并提高人工湖设计的经济性。在人工湖的设计中还应科学配置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以形成有较强自维持能力的完整水生生态系统,从而使人工湖具备更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和自净化能力。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水体以及堤岸资源,尽量减少人工设施对自然河道以及通水渠道的影响,避免采用将城市园林的水系统与自然水体环境相隔绝的设计方式。对于需要进行改造的自然河道和堤岸等区域,可采取将其疏浚或整理后作为行洪区、滞洪区或者蓄洪区等设计方式,且应将其有机融入到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利用其构建水景观,或者打造水娱乐区,从而使其能够有机融入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中。

2.1.3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排水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是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的先进理念,既包含了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也涵盖了对积水的有效排放。部分设计人员仅关注了蓄存利用雨水方面的相关理论,而忽视了积水的排放管理,导致一些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等问题。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也应积极借鉴海绵城市理念在实践应用中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园林排水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利用园区内或者周边的河流来排放雨水,以避免园林中雨水积存造成内涝。目前在城市园林的排水系统设计实践中,可以综合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及人工排水系统,且应注意与园区内的灌溉系统有机结合,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3]。在通过天然排水方式排泄积存雨水时,加强城市园林土壤环境的了解,且应科学运用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种类对雨水进行自然净化,以分离地面径流以及雨水下渗中的污染物成分,避免对自然河流造成不利的影响。而在采用人工排水系统时,结合园区道路布局以及周边市政管网设施等因素合理设置排水沟渠或管道,并应注意设置必要的净化处理设施,以确保城市园林内的积存雨水在满足各类植物的生长发育需求后,能够经由排水系统实现无害排放。

2.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2.2.1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绿地设计

绿地设计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绿地设计对于城市园林的水资源管理效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将海绵城市理念有机融入到城市园林的绿地设计中,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低冲击的新型设计思想对传统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进行创新。在设计实践中,可采取下凹式绿地的设计方案,以达到聚积雨水的目的,还应充分利用绿地植物以及沙土等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雨水可以作为城市园林中的地表径流补给或者作为城市地下水系统的补给,也可以将其直接作为园林景观造景用水或者植物浇灌用水等,从而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绿地设计中,选择具有较强净化能力的萱草、美人蕉或者马兰等植物种类,以丰富园林绿地景观的层次感。将绿地设计与景观水池设计有机结合,这样既能够使园林景观更加灵动美观,还可以实现对绿地所收集雨水资源的就近再利用。

2.2.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道路设计

道路是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关键性环节之一。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推广,在城市园林的道路设计中也应加强对海绵城市理念的研究,并将其融入到城市园林的设计思想中。城市园林道路主要包括园区内道路以及园区与外部连接的道路这两大主要部分。其中在城市园林内部的道路设计中,加强对园区土壤环境的勘测,准确掌握其土质特点、土层结构以及土壤的渗水能力等相关指标参数,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园区道路结构,科学选择园林道路工程材料。城市园林内部道路通常有车行道以及人行道,应结合园区的功能分区以及景观位置合理确定园林道路的布局、走向、线形以及道路宽度等各项设计参数,以起到引导客流的作用。

在城市园林内的车行道设计中可以采取沥青作为路面铺装材料,这主要是由于沥青与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相比,其渗水性相对较好,更适合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要求。而在城市园林的人行道、停车场以及景观广场等部分的设计中则可以采用透水铺装。较为常见的透水铺装设计一般应设置垫层、底基层和基层、面层结构。其中在面层设计中可以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砖或者水泥混凝土等材料作为铺装材料。而在基层材料的选择中则应注意其适用性以及与面层材料在质量性能方面的差异性以及匹配性,以确保其透水性能能够达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标准。

随着透水铺装技术的进步,目前在城市园林设计实践中已经发展出了多种结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半透型铺装设计或者全透型铺装设计,所谓半透型透水铺装设计也就是采用不透水性材料铺装道路基层,这样可以使雨水在形成地表径流并下渗至面层后能够沿基层坡度方面向市政雨水管网系统内汇集,以减少雨水对园林道路基层的侵蚀,并为雨水的收集创造有利条件。而当城市园林道路受土层结构以及客流量等因素限制,对透水铺装结构强度等有较高要求时,在城市园林人行道的透水铺装设计中可以采用全透型结构。

所谓全透型结构也就是在设计中采用有较好透水性的基层结构,使雨水以及地表径流能够下渗至底层土体内,并进入地下水环境,这样可以为城市地下水系统提供补给,因此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海绵城市园林道路设计方法。在城市园林道路设计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道路两旁设置绿化带,以提高园林景观效果,并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在园林道路绿化带设计中,采用具有较好吸水性能的松软泥土作为植物栽培基质,且应科学选择植物种类,以全面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绿化带的观赏性,并起到吸收雨水的作用。

而在城市园林与外部连接道路的设计中,应注意与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相统一,并应结合城市道路以及市政管网设施等因素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2.3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在城市园林设计工作中,可以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性进行雨水花园的园林景观设计。一般在城市园林的雨水花园造景设计中主要是利用园区的地势差以及植物来形成具有层次感的景观效果,并实现对雨水积水停留时间的有效控制,这样能够满足高中低不同地带植物对水分的差异化需求,使水资源得到更具科学充分的利用。在雨水花园的景观设计中,应注意景观结构的层次性,并要注意各地带植物种类的合理选择。

在雨水花园高地带的景观设计中,因该区域内很少会存蓄雨水,所以应尽量选择具有较好抗旱性能的本土植物种类,以达到造景的目的。雨水花园的中地带是雨水径流的主要缓冲区,雨水对该地带边坡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冲刷侵蚀,所以在设计工作中合理确定其坡度,并要对坡体结构进行加固处理。选择中地带的景观植物时,应采用耐水天数指标处于1d 到7d 之间的种类。

此外,由于低地带地区雨水积水时间相对较长,所以通常应采用具有较强耐水性能的湿生植物类型。如城市园林所在地区的降雨量较大,或者在雨季降水较为集中,可能会导致城市园林雨水花园的低地带存在一段时间内被雨水完全淹没的情况时,则应选择耐水天数能够超过28d的湿生植物种类来进行造景,从而保证城市园林的景观呈现效果,并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降低城市园林的后期维护管理成本。

2.4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生态廊道设计

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可采用设置生态雨水廊道的方式来设计城市园林景观,并提高城市园林的生态功能性,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持。当城市园林所在城市属于滨水型城市时,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利于城市的水域以及岸线条件等进行城市园林设计。在设计中应对城市原有河湖水系进行梳理以及科学的规划,合理设置蓝线标准,且应在低影响开发要求的指导下来确定城市园林规模和园林绿地系统布局,从而在滨水区打造具有较强生态功能的雨水廊道。

在城市园林生态廊道的设计实践中,应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对传统的末端集中控制以及快速排水等设计理念进行创新,进一步强化生态雨水廊道在自然渗透径流雨水、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以及调蓄雨水等方面的功能性,并要减少对泵站以及灌渠等人工机械设施的依赖,坚持保护水生态敏感区的基础上对城市雨水的自然排放通道、自然净化区域以及自然调蓄空间进行优化布局,使其能够与海绵城市建设相协调,从而实现利用生态雨水廊道进行自然防涝排水的目的。

2.5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叠水景观设计

在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中也应积极运用海绵城市理念,采用叠水景观设计方法来进行造景,从而使园林景观既能够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还能够作为雨水管理设施。在设计实践中,城市园林可以通过石材以及植被等设计要素的运用以及叠水设计方法来打造叠水结构。叠水结构应自然美观,确保其即使在旱季全部结构出露时仍能够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避免对城市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性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在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采用了用碎石以及植被的串联方式来设计叠水区域,并采用了当地的特色板材作为铺底材料,并用鹅卵石装饰其边缘,以增加叠水景观的透水性。在叠水区域还应选择湿生植物作为景观植物。

此外,在叠水区域的设计中还可以设置水堰围挡结构,以形成雨水层层跌落的景观效果,使叠水景观更具灵动性。当遇到旱季,降雨将少时,叠水景观的石床等结构在出露后仍能够呈现粗犷之美,并与周边配置的绿色植物相互映衬,这样既不会影响城市园林景观的美观性,而且还可以使城市园林景观富于变化,并与海绵城市理念相契合。

2.6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湿地系统设计

湿地具有较强的雨水消纳功能,其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汛期时湿地能够将雨水存蓄,而在旱季时,湿地则能够在渗透作用下将存蓄的雨水为城市地下水提供补给。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也可以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打造人工湿地系统的方式进行园林设计,从而使城市园林具有更强的观赏性和生态功能。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打造人工湿地系统时应充分了解园林区域的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周边区域的市政管网设施情况等,以提高湿地设计的合理性。

在设计实践中则应科学控制湿度周围坡度等设计参数,确保市政管网排水以及城市地表径流能够向湿地区域顺利排放,从而达到对水资源进行存蓄的目的。在湿地景观设计中,则既要考虑植物的观赏性,还应考虑其净化能力等生态功能性,以便在景观营造的同时实现对存蓄水量的生物净化。为提高水体净化效果,也可以采取选择适宜的净水微生物向湿地系统投放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湿地的水体净化能力,从而切实改善存蓄水体的水质,使其能够在旱季向城市地下水补充优质水体[4]。从而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持。在城市园林的人工湿地设计中要注意的是,应在湿地周边采取设置土丘等方式来降低城市运行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这样才能提高人工湿地的自维持能力,发挥其在海绵城市中应有的功能。

结语:

为促进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实现打造宜居的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在城市园林设计工作中应积极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园林的传统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进行大胆的创新。设计人员应在园林景观设计、园林道路设计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设计中科学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生态功能,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从而使城市园林兼具观赏性和生态性功能,从而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更加美观舒适的景观环境,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城市园林园林设计园林景观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