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效果观察

2023-09-08叶鑫武吴秀玲陈基娜邓江南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6期
关键词:艾司西普兰经颅

叶鑫武 吴秀玲 陈基娜 邓江南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多发于经历不良生活事件和存在心理创伤的人群,与神经递质紊乱及遗传也存在一定关系。抑郁症典型症状为情绪低落、悲观消极、思维迟缓,易并发焦虑症、睡眠障碍等,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本文旨在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106例。纳入标准:首次确诊抑郁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8分。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体内有金属异物或电子仪器,颅内压明显增高,近期服用过其他抗抑郁药物及安眠类药物,无法正常沟通,依从性差,合并其他严重精神疾病等。本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予常规心理治疗,同时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 mg/片),每次1片,每日1次。观察组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经颅磁刺激仪连接“8”字形线圈,选择80%的运动阈值刺激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刺激频率为1 Hz,刺激5秒后间隔20秒再行刺激,单次治疗时间20分钟,每周5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 神经功能: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② 抑郁程度及认知功能:治疗前后采用HAMD量表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0~7分表示正常,8~17分表示轻度抑郁,18~24分表示中度抑郁,25分及以上表示重度抑郁。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总分30分,0~9分表示重度障碍,10~20分表示中度障碍,21~26分表示轻度障碍,27~30分表示正常。③ 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治疗前后采用PSQI量表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分;总分21分,0~5分表示很好,6~10分表示良好,11~15分表示一般,16~21分表示很差。治疗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④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质量明显转优,HAMD评分降低≥75%;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得到改善,睡眠质量良好,HAMD评分降低50%~<75%;有效: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有所改善,HAMD评分降低25%~<50%;无效: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无改善,HAMD评分降低<25%。治愈、显效与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年龄、病程、HAMD评分、PSQI评分等)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总有效率)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3例,女30例,年龄25~75岁,平均(42.7±10.4)岁;病程1~3年,平均(1.6±0.5)年。观察组:男20例,女33例,年龄28~75岁,平均(40.4±10.7)岁;病程1~3年,平均(1.7±0.6)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35,t= 1.12、0.93;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94.3%(50/53)高于对照组的81.1%(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0,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前两组NE、5-HT、BDNF水平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

组 别例数NE( μg/mL)5-HT(ng/mL)BDNF(pg/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35.2±1.18.4±1.678.2±8.2106.1±9.425.7±4.032.3±5.4观察组535.2±1.110.9±2.077.5±8.4 126.7±10.426.6±4.240.3±8.4 t,P0.00,>0.057.11,<0.010.43,>0.0510.70,<0.011.13,>0.055.83,<0.01images/BZ_10_517_2480_546_2528.pngimages/BZ_10_1093_2480_1134_2528.pngimages/BZ_10_1677_2477_1719_2526.png

2.4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程度、认知功能、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前两组HAMD、MMSE、PSQI、SF-36评分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HAMD、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程度、认知功能、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比较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程度、认知功能、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比较 ()

组 别例数HAMD评分MMSE评分PSQI评分SF-36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323.5±5.115.6±4.422.4±1.525.2±2.115.3±3.911.7±2.058.1±10.479.2±8.7观察组5323.7±5.210.6±4.722.2±1.527.2±2.115.3±3.59.4±1.757.8±10.385.2±5.5 t,P0.20,>0.055.65,<0.010.56,>0.054.90,<0.010.00,>0.056.38,<0.010.15,>0.054.24,<0.01images/BZ_10_490_2894_520_2943.pngimages/BZ_10_928_2893_963_2942.pngimages/BZ_10_1373_2894_1403_2943.pngimages/BZ_10_1819_2893_1848_2942.png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5.7%):眩晕、嗜睡、恶心各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7.5%):眩晕2例,恶心、口干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对症处理后未影响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5,P>0.05)。

3 讨论

抑郁症是由神经紧张、身心劳累、长期压抑、应激事件等因素导致的一种情绪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显著而持久低落,伴有相应思维及行为的改变。长期抑郁可使患者出现思维消极观念,记忆力下降,发生睡眠障碍等,还可诱发其他躯体疾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2]。约98%的抑郁症患者伴有顽固性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质量差等,极大地增加了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并增加自杀风险[3]。

抑郁症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临床多使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药物治疗[4]。艾司西酞普兰作为选择性较强的一种5-HT再摄取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神经细胞对5-HT的再摄取,在抑郁症及焦虑症治疗中均有良好疗效[5]。重复经颅磁刺激具有无创、安全、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等特点,利用电磁感应与电磁转换原理,通过刺激线圈电流产生的磁场作用于颅脑,使颅脑内产生感应电流,对大脑皮质兴奋性进行有效调节,使脑血流、脑功能等发生变化,从而调节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抑郁症状[6]。

BDNF是人体内含量最多且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各种神经的生长及再生,有效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NE和5-HT是单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突触传递作用,可有效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三者异常表达与抑郁症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7]。艾司西酞普兰通过其强效抑制神经元对5-HT的再摄取,有效增强了相关神经系统的功能[8];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磁电转化刺激大脑皮层,可调节神经递质与受体敏感性,改善脑血流及大脑内分泌功能,促进BDNF的生成,修复受损神经,进而改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促进机体褪黑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9]。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艾司西普兰经颅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