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属破伤风病症治疗措施

2023-09-08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马属静点棉球

吴 海

(云南省牟定县蟠猫乡畜牧兽医站 云南 牟定 675500)

破伤风为人畜共患病,特点为急性、中毒性,由厌氧性破伤风梭菌侵染到伤口内感染引发[1]。此病在马属动物中多发,不具有季节性发病的特点,全年均可发病,尤其在雨季易发,且该病的发生不受马属动物年龄、性别的限制,呈散发。该病发生后的表现为肌肉僵直、应激性增强、牙关紧闭,防治的难度大、治愈率低,极大地危害到养殖户的收益以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1]。因此需要重视马属动物破伤风的防治。

1 马属破伤风发生的原因

马属动物发生破伤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3]。一是马属动物手术中用到的用具、设备等未彻底消毒,或者手术后未做好缝合、消毒等管理,导致伤口感染。二是马属动物的舍饲用具未进行合理的设计,如龙头,设计不当会使马属动物活动中损伤到颈部,增加了破伤风病原菌侵染的几率。三是养殖马属动物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或者其他因素的刺激作用,或者动物之间发生冲突时,马属动物易出现机械性损伤或者动物之间的踢咬伤,进而增加了破伤风病原菌感染的几率。

2 发生的症状

破伤风病原菌侵染到马属动物体内,一般潜伏期有15 d,有的甚至可达到几个月不等。发生破伤风后,马属动物的头部可见到肌肉强直性痉挛,之后其他部位的肌肉也逐渐表现出症状。

马属动物感染破伤风后,发病轻的情况下采食受到一定的影响,咀嚼缓慢,发病重的情况下则难以开口、无法采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痉挛波及到咽肌部位,致使动物难以吞咽、流涎,双耳均呈竖立状,鼻孔呈喇叭状,眼睛呈半闭合状,口臭[3]。动物颈部的肌肉活动受到限制,背部主要表现为凹背,尾根部举得很高;发病动物关节也可见呈屈曲状,难站稳、易跌倒[1]。动物发病后虽然难以吞咽,但是仍然有很好的食欲,神志清晰,且显著提高了对外界的应激反应,即使在光纤、声音、触摸等较为轻微的刺激下,发病动物仍然出现惊恐、出汗、痉挛等现象[4]。马属动物发病后体温较健康动物没有区别,但是死前的温度可超过42 ℃。此外,发病动物在肌肉痉挛的影响下呼吸作用浅且急促[2]。

3 马属动物破伤风的治疗措施

3.1 中和毒素。破伤风的治疗中,关键的措施即为做好毒素的中和,进一步使痉挛现象得以消除[2]。对原发病灶进行科学处置、选择青霉素大量应用于发病动物全身等措施可以使毒素的产生量有所减少,但是最为有效、对病情起到缓解及控制效果的手段即为选择抗毒素与发病动物体内的毒素进行中和[5]。在第1 次治疗时,破伤风抗毒素的大剂量应用与多次使用小剂量应用的效果更好,一般马、驴、骡每头的用药量分别为100 万~120 万IU、40 万~50 万IU、80 万~100 万IU;采取静点注射的方法给药,在此基础上为了减少过敏、起到消炎的作用,可适当添加可的松,用量为200 ~500 mg/ 头;还可选择椎管内给药的方法:选择长针从百会穴的位置垂直往下刺入到蛛网膜的下腔位置,一般深度在6 ~8 cm 即可,将等量的脊髓液抽出,之后缓慢地在蛛网膜下腔位置点滴或者注入抗毒素,确保药剂可以在中枢、外周神经组织发挥出作用,可大大增强药剂的效果、延长药剂持续的有效时间[5]。需要注意的是,药剂注射前、注射时均要做好妥善的保管,按照要求严格消毒,注射时药液的温度以接近马属动物正常体温为好,一般在30 ℃~35 ℃,要求缓慢注射,一旦发现发病动物有痉挛反射立马停止注射,且针插入时避免对发病动物的脊髓产生损伤。

3.2 镇静解痉。发病的动物在刚发病时痉挛程度轻微,可不需要采取镇静措施,缓慢注射25%硫酸镁溶液即可,剂量不超过100 ml/ 头[6];如果痉挛程度中等,可在25%硫酸镁溶液注射的基础上配合肌肉注射氯丙嗪300 ~500 mg;如果痉挛的程度严重,可静点注射8%水合氯醛硫酸镁200 ~400 ml[7]。

3.3 抗菌消炎。数情况下马属动物感染破伤风的原发病灶无法确定位置,因此创伤处置无法进行,需要全身用药进行抗菌消炎。实际应用中可大剂量肌肉注射链霉素、青霉素,用量分别为200 万~500 万IU/头、500 万~1000 万IU/头,每天注射2 次,连续注射3d 左右[8]。

3.4 针对性防治。有的感病的马属动物肠音为微弱的金属音、排便干且迟滞,此种情况下可每日每头动物分别投芒硝200 ~300 g、石蜡油500 ml、鱼石脂10 g、食盐20 ~30 g、温水500 ml。如果发病动物同时患有肠炎,可用黄连素、庆大霉素静脉注射,用量分别为0.5 ~1 g/头、60 万~100 万IU/头,在此基础上给发病动物口服氯霉素,用量2 ~5 g/头,一般治疗2 次即可。如果感病动物伴随酸中毒症状,可每日静点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用量50 ml;如果伴随着排尿困难,则可静点注射40%乌洛托品,用量为20 ~50 ml,病情严重的需要人工将尿导出。

3.5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注意事项。治疗破伤风的过程中,首先要避免外界各种刺激因素可能对发病动物造成的应激、出现痉挛反射,可寻找一处相对安静的诊室,用眼罩(黑色)将发病马属动物的双眼遮盖住,尽量减少光线对其产生的刺激作用;双耳的外耳道内用纱布包紧的棉球塞入到深处,绑住棉球的拉缝线挂在耳根处;为了更好地隔音,外耳道浅处可填充适量凡士林。病情治愈后,轻提拉缝线即可提出外耳深处的棉球,与此同时浅处起封闭作用的凡士林也被拉出。病愈后提拉缝线将棉球提出的同时,便可将封闭外耳道的凡士林带出。

饮食上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果发病动物无法自行饮食,则通过胃管进行投喂,每次喂半分熟、合适温度的小米粥,一般每次5 000 ~10 000 ml 即可,每日投喂2 次;为了提高米粥的适口性,可适量添加食盐、白糖等。人工喂水,可将胃管插入到齿弓与颊部之间的缝隙,之后胃管的一端与漏斗相连,将温水缓慢灌入到胃管中,发病动物的头控制在稍高于水平位置即可;灌水一定要缓慢操作,以免动物呛水而引导肺炎等病症。发病动物病情较轻、可以自行少量进食时,投喂的食料可选择柔软的青草、干草等,让其缓慢自由取食即可;饮水中可少量添加食盐、玉米面等,提高其适口性,让动物自饮。

发病动物每次饮食结束后需要及时进行口腔的清洗,清洗溶液一般选择0.1%高锰酸钾溶液,以免食料在口腔内发酵导致炎症等。马属动物身体上突出的骨质部位接触到栏柱时易发生挫伤,需要在栏柱上包裹1 层布、棉花等。发病动物可通过宽吊带协助站立,随时对吊带的张力进行调整,以免对腹部造成长期的挤压。当发病动物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后即可将吊带解除,每日牵引着多走动,对避免肌肉萎缩有着很好的效果,促使其运动机能逐渐恢复。

猜你喜欢

马属静点棉球
可爱的棉球
可爱的棉球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属动物破伤风
小棉球
和好,还是绝交
浅谈隆阳区牛、羊及马属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马属动物痉挛疝的病因分析
“闹”中取静点差法
参麦注射液联合肌氨肽苷注射液静点防治化疗中白细胞减少46例
注射用氨曲南引起心律不齐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