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草原生态建设与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3-09-07靳玉平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草场牧区牧民

靳玉平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工作站,甘肃甘南 747000)

草原牧区在草原生态建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调查,我们都知道草原牧区是我国水资源比较重要的蓄积地,也是我国大多数江河主要的发源地。为了减少草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沙尘风暴的袭击,因此,草原的生态建设对牧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草原的生态建设和牧区的经济发展,重点影响了我国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全,所以,生态建设与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推动了草原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1 草原生态建设与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我国草原地区的沙化面积占比增加和增加速度加快是我国草原地区的现状,根据相关调查,随着气候的变化,部分干旱型草原出现了草原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沙化。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保护并治理好草原,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是当前极为重要的工作。

1.1 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下牧区的发展

1.1.1 草原的降水量

草原地区的降水量并不是很高,因此,草原的整个生态环境都不是很好,同时,也会对草原牧区的牧草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以及延长草枯期。例如,念青唐古拉山两侧的当雄县草场[1],由于草场面积大,水节优美而颇有名气,20 世纪60 年代,草的高度为40~50cm,当人们骑着马从草场经过的时候,草上的水打湿两脚,而现在两脚都碰不到草尖。

1.1.2 草原野生动物种群数以及数量

目前草原野生动物种群数以及数量都在逐年减少,导致草原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极大改变而失去平衡。我国草原自然分布野生动物的数量与30 年前相比较,有所减少。拥有一些重要的经济动物是草原地区的一大经济优势[2],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部分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亟需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尤其是在食物链顶端的大型鸟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能量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由此可见野生动物是影响牧区发展的关键因素。

2 草原生态建设与牧区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

2.1 草原建设与牧区发展的规划

由于受到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草原牧区出现部分牧民不科学放牧,从而改变了草原草场的生态环境。而且,牧民在用草场的同时没有对草场进行更完善的建设,这样如此的恶性循环将会造成草原草场的面积愈来愈小,牧场的周围自然环境进一步被破坏。所以,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之后,也应该对牧民们进行宣传教育,并使他们认识到情况的严重性。

2.2 草原人口增加以及过度放牧

自改革开放以来,草原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人口数量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加,由于草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单一,牧民的生活以及生产方式还是传统的方式,过度依赖于草原生态。人口的增多势必会加大牲畜的养殖规模。目前,草原牧区牲畜数量以及牧区人口的逐年增加,但是,没有针对性的发展草原经济的策略,以及经济改革后,农牧民进行生产、经营方面成功的经验不足。牧民收入来源渠道主要是放牧,因而牧民为了经济收入不断加大放牧数量,导致畜牧的数量大大超过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持续的放牧,草原生态得不到恢复的时间,草畜矛盾不断恶化,得不到缓和时间。

2.3 草原气候变化

全球性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室效应使气候变暖加快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恶化,根据调查取证,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草原各地进入了高温时期,随着气温的升高,草原水汽蒸发也随着加大,加上降雨量的减少,土壤的含水量得不到恢复,失去水分的土壤很难长出新的植被,失去植被保护的土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又加剧了水分蒸发,这就是加剧草原土壤沙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4 草原的土壤肥沃力下降

在草地生态系统内,所有生物的食物能源的获取最终都会追溯到草上。可是最初的生产量经过整个食物链向上级食草食动物的能量转化率只有15%左右。以羊为例,一头羊啃食的植物能量中,大概会有47%是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45%的能量以粪便的形式排出,只有少数8%用于躯体组织的生长。再有草原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一直以来,草原牧民大多过着游牧的生活,牧民采用传统的生活方式,以牲畜粪便作为生产生活燃料[5]。这样的生活方式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内的土壤没有足够的营养来恢复,植物获取的有机物质逐渐减少,草原土壤肥力得不到恢复,导致草原生态植物生长发育受阻,进而导致生草量逐渐减少。

3 草原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草原生态环境的好坏与否直接决定着牧区经济发展的前景,同时牧区经济发展方向也直接影响了草原的生态环境状况,所以牧区的经济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需要保护好草原的生态环境[7],基于生态环境对牧区经济与草原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得到式(1):

式(1)中,EG表示牧区经济发展指数,B、C、D、M 分别表示草原的土壤肥力指数、生物多样性指、退化指数(D≤1)以及畜牧超载程度指数,K 为自然灾害指数。

式(1)中,草原牧区的经济发展与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植物生长所需肥力成正比,与草原的畜牧超载程度成反比。所以,提高草原土壤肥力,改善植被生长能力,保护草原生物,恢复其多样性,合理放牧,调整经济发展方向,才能使牧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因此,牧区经济的发展也与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草原生态环境开发程度有着直接联系[8]。

4 草原生态建设与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1 调整牧区的结构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和研究来看,需要更好的计划以协调草原生态建设与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关系。通过调整草原牧区的结构来进行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调整牧区调整结构的过程中,通过计算合理载畜量,对草原牧区牲畜数量进行控制,并且要按照当地的相关要求,将季节性放牧和禁止放牧区域进行适当的改进。与此同时,科学优化草原移民工程以控制经济发展为目的,科学调整经济策略来发展牧区经济,畜牧业结构决定了牧区经济。所以说牧区的结构是整个畜牧业的基础,牧区结构的合理与否以及是否符合科学性都会对草原的生态发展和牧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深入专研牧区结构,使牧区结构设计与放牧习惯的定制与草原生态建设和牧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实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合理载畜量表示单位面积草地能够供应标准家畜应用的时间描述,见式(2):

式(2)中,表示放牧期间放牧草地能够供应1 羊单位家畜进行放牧的天数,(日·羊单位)/hm2;YW表示每公顷放牧草地能够食用草的产量,kg/hm2;EW表示放牧草地利用率,%;IUS为羊单位日食量,kg。

已知高寒、低地以及山地草甸类草地的再生率为15%,温性、沼性草甸类草地的再生率为10%,根据统计,高寒、温性草甸类草地的鲜草量,然后结合公式计算得出2018—2020 年高寒、温性草甸类草地合理载畜量的年变化量(表1)。

表1 不同草地鲜草产草量年变化量和合理载畜量年变化量

4.2 加强草原牧区放牧的管理

利用普法宣传的机会向牧民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使牧民深刻了解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以保护好草原生态基础建设为重点,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的靠天养畜向现代科学的定居轮牧转变,同时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配套策略,采取限制放牧、禁止放牧区域,划定定期休牧期限以及生态移民措施以缓解草畜矛盾。切实加强天然草地的保护,规划出合理轮牧,以草定畜,严格控制承载畜牧量,不能超载过牧,对于超载过牧的需要在一定期限内整改。建设草料加工厂地,实现牧民定居并推广舍饲及半舍饲,通过集体性经营,促进草原生态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4.3 合理治草加强对草原的保护

根据草原目前的发展形势,草原生态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建设人人有责。目前,仍然有一些不遵守法律法规的牧民对草原进行破坏,我们需要用法律的手段来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利用法律法规来治草,根据已有的法律规定,主动地去进行宣传与指导,针对牧民及周边群众做好法制常识的传播和教育,使牧区群众了解到通过法制途径来治草的具体意义。此外,有关人员必须在法规要求许可的前提下,对草场做出合理的改造、调整,消除一些不利于草原建设的因素。发生违法行为的时候,有关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办案的过程中就必须更加认真,努力提高办案速度,一定不能放松,一旦发现了违法行为,就必须严格处理,让不法分子不敢再知法犯法。此外,由于牧民法律意识淡薄,可能出现盲目开垦和开荒现象,这将对草原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一定要加以严厉的管理,政府必须根据法律有关规定对草原草场进行有效保护、建设以及合理使用,才能实现有效依法治理草原。

4.4 加强草原围栏建设

围栏建设是对草地管理的一种区域限制。在这种区域限制的规定下,必须使用草原围栏进行区域管理,以维持草原生态从而保证牧区经济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草原围栏建设在保证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能改良草原土壤环境,从而实现合理使用草原的目的,于此同时,良好的草原生态也能避免草原退化与沙化,将对草原生态平衡的恢复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施建设围栏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有一个确切的方向,根据草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对围栏进行建立和管理,以便于满足草原生态的需求和条件。通过围栏将草原围圈并封闭一段时间,使牧区的草地拥有充足的成长时间,通过该方式封育后的草地产草量可提升约35%,能够为划区轮牧创造有利条件。

4.5 加强人工草地建设

从目前草原生态环境来看,可以通过人工建设草地来促进草原生态建设保护和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人工草地的方式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迅速的减少牧区畜牧业生物压力,从而有效地改善草原退化沙化情况。实践证明,人工建设的草地生产出的草质量和数量都很高。所以,加强人工草地的建设,能够有效的解决草和牲畜之间的矛盾,减小草原草场生态压力,同时进一步保护已退化或正在退化的生态草原。

4.6 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

加强对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禁止猎杀野生动物,对草原草鼠类的天敌进行保护,并引进一些草鼠类天敌,逐渐地解决草原鼠害问题,从而使草原的生态系统有一个良好的循环。

5 有效提高草原生态建设与牧区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基于畜草平衡、生态经济学、耦合协调3 大理论分析草原生态综合水平,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原则,参考当前相关研究,结合某草原地区的资源、政策、习俗等特点建立草原生态系统与畜牧业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表2)。该指标体系中包含了研究区域2010—2020 年的数据,在21 个总评价指标中,草原生态系统包含3 个二级指标,10 个三级评价指标,畜牧业经济系统包含2 个二级指标,11 个三级评价指标。

表2 草原生态系统与畜牧业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6 小结

根据以上研究与分析,草原生态建设与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有效平衡草场与畜牧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推进草原地区经济良好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从畜牧业生产和草原草场保护工作的实际发展状况入手,结合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合理调节牲畜的生产结构,并加大依法治草的管理和教育推广力度,提高牧民依法治草的能力,进一步完善草原围栏以及人工草地建设,促进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草场牧区牧民
牧民新生活
祁连草场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牧民歌唱冬奥会
新草场有多远
甘南牧民 赵云雁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商人买马
雪峰下的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