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类新刊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学术影响力提升路径探析

2023-09-07董丽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

摘要:在政策引导与需求驱动下,国内掀起创办高水平学术期刊的热潮。高水平学术期刊竞争激烈,一些老牌期刊因同质化、低质化发展相继被淘汰,新刊由于缺乏学术影响力和没有被重要数据库收录,会面临优质稿源短缺、难以组约到匹配期刊发展定位要求的优质稿件,编审效率有待提升、办刊团队建设乏力,期刊专注稿件建设而忽视品牌建设,影响力提升缓慢,刊网融合等融媒体发展滞后、宣传方式单一且传播范围有限等困难。部分支持经费不足的期刊还面临经济压力,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更是难上加难。如何快速提升期刊影响力,成为学术类新刊创办的难题。文章以2016年创刊的《财政科学》为例,分析学术类新刊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学术影响力提升路径,认为刊物坚持内容为王,加强稿源建设,主动策划专栏;完善编审制度,充实人才队伍;打造品牌活动,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推进新刊新媒体融合发展;创新财政知识传播方式,助力财政理论发展等措施是使《财政科学》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学术期刊创刊需要应对的挑战各有不同,但实质性的核心问题是相似的,文章通过《财政科学》新刊发展的案例分析,以期为学术类新刊发展提供借鉴,帮助其探索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在期刊同质化的竞争压力下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学术类新刊;学术影响力;融媒体发展;稿源建设;编审机制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216-03

当前学术期刊呈现出理念明晰化、学科专业化、产品精品化、办刊特色化、运作市场化等基本走势。对于新创办的学术类期刊来说,提高核心竞争力,适应学术期刊的基本走势是其积极应对市场竞争,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创办于2016年的《财政科学》对特色化办刊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于2021年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同时连续多年被列为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上榜期刊。本文分析学术类新刊发展面临的困境,并以《财政科学》为例,探讨学术类新刊提升影响力的路径。

一、学术类新刊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稿源不足,精品栏目打造困难

万事开头难,与成熟期刊相比,新刊不得不直面惨淡的事实:自由来稿的数量和质量均没有保障。由于知名度和认可度有限,往往自然来稿数量不足,质量欠佳,期刊定位的热点研究方向与整体收稿情况不匹配,编辑部想做的热点选题没有优质稿件支撑。从全国范围来看,学术期刊数量庞大,细分学科的新刊也基本早已完全覆盖了所有领域,新刊在竞争中势必稿源紧张[2]。受稿源不足的影响,编辑部为按期出刊,往往未达到刊发要求的稿件也勉强刊发,形成不良示范作用,此后高质量文章也不会投进来[3]。反之,若编辑部苦等优质稿件,就会造成拖期,给期刊带来不良影响。

(二)编审流程初步建立,编审效率有待提升

编辑部创立新刊后,一般会按照相关要求实行“三审三校”制度,但多数编辑部受人力、物力等因素影响,采编平台尚未建立,单纯的三审三校分工不科学,编辑人员因对新刊的定位和认识不足,在初期仍需要磨合探索,造成编审效率低、编审过程不可追溯等问题[4]。學术期刊因其专业性要求,仅靠编辑人员往往无法全面保证文章专业性和准确性,需要对文章进行匿审。然而匿审专家库的建立非短期工程,需要专家对期刊的认可度以及期刊自身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才能获得优质匿审团队的支持。关于作者数据库的建立,因编辑精力有限,往往在处理稿件的同时,无法自主建立作者库或探索提升约稿效率[5]。

(三)专注稿件建设,忽视品牌建设

创刊初期,编辑团队往往定位于“内向性”和“非营利性”,专注稿件建设,缺乏品牌建设的思维和意识,认识不到品牌建设对于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其品牌建设与管理缺失,制约了期刊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升[6]。编辑部多将自身职能定位为对学术成果的审议和刊登,忽视了对信息传播范围的拓展,导致学术期刊的功能作用和品牌影响力拓展受限[7]。此外,学术期刊市场化运营程度低,资金来源多是上级主办单位,也囿于此,期刊资源整合难度大,编辑部并未设立专门品牌运营和主管部门,品牌建设和运营缺少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缺乏打造品牌的主动性和现实条件[8]。

(四)期刊新媒体融合发展受阻

对于新创办的期刊,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不可忽视,如何在融媒体时代抓住数字化发展的机遇,以技术为基础,通过内容创新和融媒体传播创新,在数量众多的同类期刊中脱颖而出,彰显自身特色,是学术类新刊在媒体融合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9]。然而,期刊编辑团队融合出版意识不足,复合型人才匮乏,新媒体原创内容少,多是纸刊内容的平移,难以吸引读者兴趣,这些都是新刊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阻力[10]。此外,新媒体平台内容多依托纸质期刊,期刊内容转发完毕后,原创内容无法及时跟进,造成新媒体平台信息更新时滞,数日没有更新后,容易造成用户流失[11]。

(五)宣传发行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学术类期刊的发行渠道主要包括民营代理商、邮局征订、非邮发等。为节省编辑部人力物力,多数编辑部采取邮局征订和民营代理商等方式。邮局征订不利于协助采购人员对期刊进行选取判断,导致可检索性差,难以起到宣传作用。此外,邮局征订不能提供个性化服务,对于订户信息的反馈、处理速度较慢,信息处理不明确,退款不及时,容易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影响读者对期刊的印象。民营代理商因送刊频率低、刊物目录代码变动频繁等问题也会影响新刊宣传效果和效率。新刊因精力有限,往往忽视自办发行,缺乏与读者近距离互动交流的机会。因宣传方式单一,新刊的市场化程度和知名度均难以得到提高。

二、学术类新刊发展的路径探析

《财政科学》是智库型学术期刊(月刊),于2016年创刊,创刊之初,编辑部找准期刊定位,明确办刊宗旨。以“贴近现实,贴近地方,贴近决策”为办刊宗旨,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不断努力为广大财经学术研究人员与基层财政工作者提供更高效的展示与交流平台。以下以《财政科学》新刊为例,分析其创新发展路径。

(一)加强稿源建设,主动策划专栏

一是分领域约稿,发挥名家效应。《财政科学》主动开展稿源建设工作,利用主办单位的学科优势、学会的学术信息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向约稿,按财政学科内容将稿件专业方向划分为税收、预算、财政体制、政府投融资四个领域,根据领域内前沿课题与成果状况,寻找高影响力与潜力作者进行主题约稿,提升期刊内容质量与学术影响力。知名度和影响力较高的作者在《财政科学》发文,能产生一定的名家效应,逐步提升期刊整体来稿水平。二是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紧跟时事热点,主动策划专栏,并进行热点征文活动。围绕宣传阐释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和财政理论发展与改革实践,开展主题策划和征文研讨活动。通过一系列主动出击的学术征文活动,引导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二)完善编审机制,不断充实专家、作者数据库

一是建立严谨的审稿机制。《财政科学》通过不断摸索,形成严谨的六级审稿标准,保障刊物内容质量。通过层层审稿,确保新刊“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为配合提升用稿标准,编辑部充实了匿审专家队伍,建立匿审稿件修改跟踪机制;提高稿件初筛要求,稿件淘汰率和匿审率大幅提升;提升编审业务规范性,形成内部使用的规范手册。二是充实和维护专家库、作者库。为进一步提升发表文章质量,《财政科学》实行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充实和完善专家数据库和作者数据库。优化作者数据库,从作者中找审者,对作者的研究方向、学缘背景、擅长方法、关注重点等进行梳理,提升审稿和约稿工作的精确度和效率。

(三)打造品牌活动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

为提升期刊知名度和学术引领力,《财政科学》创新性打造品牌活动,即“财政科学专题沙龙”。专题沙龙采取“专家现场主讲,网络实时推送,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就读者感兴趣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研讨,是一种新的科研活动方式。它是密切联系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密切联系中央财政与地方财税部门的平台,也是杂志社广交作者、读者的窗口。针对财税领域重大改革举措与政策精神,《财政科学》共举办17期“专题沙龙”。相关热点选题吸引读者积极参与,专家深入研讨、解读,研讨成果在《财政科学》期刊上以专栏文章的形式发布,受到广泛关注和各方好评。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对吸引高质量稿件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杂志口碑进一步提升[12]。总的来说,《财政科学》专题沙龙结合会议讨论与期刊发表的优势,整合形成多媒体学术展示与交流平台,为提升刊物学术影响力、打造期刊品牌开辟了有效途径。

(四)深入推进新刊新媒体融合发展

一是期刊采编平台逐步完善。《财政科学》自创刊后,即推出期刊采编平台,加强作者、编辑、专家的线上高效互动及信息的实时更新,为提升编辑工作效率、强化工作留痕、高效回复作者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期刊推进刊网融合发展模式,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手段传播财政知识,提高财政知识传播效率[13]。期刊微信公众号栏目不断更新整合,发文质量和关注量不断提升。此外,“财政科学”头条号自开通以来,每年发布文章上百篇,单篇阅读量最高达5000多人次。三是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期刊文献资源广泛传播。为提升财政知识传播水平和质量,创新财政知识传播方式,推进新刊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期刊学术引领力[14],《财政科学》推出电子刊,电子刊借助两刊微信公众号推出,点击量及下载量稳步提升,对提升期刊影响力、拓宽盈利渠道有一定促进作用[15]。

(五)创新财政知识传播方式,助力财政理论发展

建立及巩固期刊通讯员制度,初步建立“高校通讯员”队伍。创刊初期,编辑部在全国组建财政系统的通讯员队伍,推动两刊宣传订阅工作。同时,为提高通讯员宣传征订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通讯员科研、宣传、写作以及信息传递等方面的能力,助力财政知识传播工作高质量发展,刊物编辑部多次举办通讯员培训班,打造学术型的通讯员队伍;举办通讯员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不断扩大两刊影响力、传播力,更好地服务财政中心工作。在此基础上,编辑部进一步推进高校通讯员征集工作,拓展两刊财政知识传播的广度和精度。

三、结语

学术期刊的新刊创办绝非易事,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以及内部如何有效优化整合资源的困境。学术期刊创刊需要应对的挑战各有不同,但实质性的核心问题是相似的,本文以财政类学术期刊《财政科学》较为成功的办刊经验为例,探索新刊创办的经验,认为一方面要从内发力,坚持“内容为王”,强化稿源建设,主动策划专题栏目,凸显期刊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完善期刊编审流程,加强编辑及专家人才队伍的建设,服务期刊高质量发展;打造精品学术活动,形成辨识度和认可度高的学术品牌,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外部环境,抓住数字化发展机遇,推进期刊融媒体发展,同时创新财政知识传播方式,采取多元化的宣传手段,使期刊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唯有内外双引擎驱动,学术新刊才能立足,并发挥好学术引领作用。《财政科学》的部分成功办刊经验值得国内一些学术类新刊借鉴。然而,每一个学术新刊都有其特殊性,不能完全照搬此刊经验,而要有针对性地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发掘与众不同的自身优势与突破点,探索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才能在期刊同质化的竞争压力下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丁佐奇,李楚威.我國高起点新刊发展:现状、趋势、培育[J].科技与出版,2022(10):21-27.

[2] 马峥,俞征鹿,焦一丹,等.我国新创办科技期刊的发展潜力评价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2(10):14-20.

[3] 刘芳.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发展方向分析[J].采写编,2023(5):137-139.

[4] 耿凤娟.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探究[J].今传媒,2023,31(5):40-43.

[5] 张志强.学术期刊何以高质量发展:历史、现实与未来:以学术期刊评价为中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3(1):145-151,156.

[6] 孟令梅.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发展的有效载体:新时代我国学术期刊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J].中国编辑,2018,97(1):15-20,44.

[7] 李敏.高品质学术期刊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机制探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31-35.

[8] 宁笔.新刊发展的双引擎驱动:把握稿件质量和做好宣传推广[J].科技与出版,2022(10):38-42.

[9] 马兰兰,徐若冰,刘玉明,等.从《智能系统学报》数据统计分析看新刊发展之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26-129.

[10] 杨亚鸿.新时代背景下人文社科学术编辑素养及其培养[J].中国编辑,2018(9):40-44.

[11] 马峥,俞征鹿,焦一丹,等.我国新创办科技期刊的发展潜力评价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2(10):14-20.

[12] 任伟.新创办科技期刊发展路径的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7(1):59-60,63.

[13] 王维,黄延红,任胜利.国际出版机构期刊集群化发展及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5):596-600.

[14] 冯静,吴明红.少儿期刊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少年时代》的案例分析[J].出版参考,2022(8):80-83.

[15] 戴咏梅,邵波.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科研支持力评估实证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2,42(5):46-52.

作者简介 董丽娟,副编审,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网络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