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高桥林场退化林成因及修复措施

2023-09-07李艳丽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泡桐马尾松人工林

李艳丽

摘 要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高桥林场(以下简称高桥林场)部分森林资源出现退化问题。为加强退化林修复,以高桥林场为例,对该林场当前的森林资源退化状况以及森林资源退化成因进行探索分析,并提出森林资源修复的具体措施,以促进退化林修复与发展。

关键词 退化林;修复措施;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高桥林场

中图分类号:S718.59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22

退化林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生态恢复措施,使退化的森林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退化林修复工程也越来越受重视。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存储库之一,但受过度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了极大威胁。修复退化林可以恢复森林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水平,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同时,森林是涵养水源的重要生态系统,修复退化林可以恢复森林的拦蓄水能力,保护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净化水质。

1 高桥林场森林退化现状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高桥林场(以下简称高桥林场)位于小陇山中部,北接李子、观音、党川林场,南邻榆树林场,东与左家林场接壤,西与麻沿林场相连,属秦岭南坡,地处陇南市徽县境内,辖高桥镇、柳林镇共17个建制村。高桥林场经营总面积为4.38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96.27 m3,森林覆盖率为78.5%,主要林分为针叶林和阔叶林,松树、柏树、杨树、红豆杉及连香等树种均有分布。

高桥林场于1976年建场,1978年正式开展森林生产保护,2003年获得独立法人资格。1998年,高桥林场启动“天保工程”,全面加快植树造林步伐,通过精细化管理,坚持“严管严治为先”的林业建设方针,持续落实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开发建设目标,使该区域的森林覆盖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在大规模推进人工造林和绿化改造的过程中,由于人工种植的马尾松、柏树、泡桐与杨树等纯林较多,林区人工林抗逆性较差,部分人工林出现了退化问题。

高桥林场内有许多林木受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影响出现干枯、倒伏、断枝等现象。根据2022年底的测算评估,高桥林场中有湿地松人工林面积5 333.33 hm2,

较2005年减少29.17%;杉木人工林退化面积达144.00 hm2,占杉木林总面积的16.78%;杨树人工林退化面积为446.67 hm2,占杨树林总面積的33.47%;泡桐人工林的退化面积达384.00 hm2,占泡桐林总面积的54.65%。高桥林场刘家沟山、王家大山、西山梁等片区的毛竹、华山松、栎树等森林资源也出现了退化。其中,毛竹退化面积占其种植总面积的35.0%,华山松退化面积占其种植总面积的34.5%,栎树退化面积占其种植总面积的64.5%。综上所述,高桥林场林木退化现象不断增多,林木生长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越来越强,林木的抗风险冲击能力不足。

2 高桥林场森林资源退化成因分析

高桥林场出现森林资源退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高桥林场森林资源退化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象灾害影响和病虫害侵袭等,人为因素包括人工造林选址不合理、林木种植密度过大等[1]。

2.1 自然因素

1)气象灾害。高桥林场处于秦岭南坡,地理上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导致当地受气象灾害影响频繁[2]。例如,2018年,高桥林场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天气,持续11 d的冰雪灾害使林区积雪厚度达68 cm,林区大面积受灾[3]。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泡桐、毛竹、华山松受到重压,大量毛竹折断、华山松倒伏,灾后统计共造成80.00 hm2泡桐不同程度折断,森林总受灾面积超过2 266.67 hm2,毁坏人工林1 733.33 hm2[4]。又如,2019年高桥林场遭遇洪涝灾害,当年林区因洪涝被冲毁的杨树面积达44.67 hm2,马尾松人工林被冲毁面积达67.13 hm2,华山松等林木也被大面积冲毁损坏[5]。洪涝灾害导致高桥林场林木受到严重危害,特别是人工林生长状况受到严重影响。

2)病虫害侵害。高桥林场面临着多次、集中连片式的病虫害侵袭。2009年,高桥林场发生松材线虫病,共导致800.00 hm2马尾松林、1 066.67 hm2华山松林、966.67 hm2湿地松林受松材线虫的侵害[6]。为防止松材线虫传播,高桥林场采取伐木作业的方式进行松材线虫防治[7]。当年,高桥林场共砍伐38.0万m3的马尾松、湿地松、华山松,清理枯死松树17.6万m3。2017年秋季,高桥林场暴发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毛虫,在虫害最严重的刘家沟山、云雾山、大沙坡、庙山等区域,大面积的马尾松、华山松枯死,866.67 hm2柏树林、

1 000.00 hm2泡桐林和580.00 hm2杨树林受虫害侵袭[8]。2017年,高桥林场发病林区面积达4 466.67 hm2,其中枯死林木面积达45.00 hm2。

2.2 人为因素

2.2.1 人工造林选址不合理

近年来,高桥林场大力推动退耕还林工程,但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恰当的造林行为。1)温家湾、马窑堡、曹家沟、九子沟等区域土地贫瘠、土壤沙化程度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砂石极多,土壤储水保水能力不足,不适宜种植需水量较大的泡桐、杨树、马尾松、湿地松等林木[9-11]。但高桥林场为进一步扩大人工林面积,在这些区域大面积种植马尾松、柏树、泡桐,导致后期人工林养护成本高昂,且由于选址不恰当,这些林木幼苗栽移后长势缓慢,甚至不及杂草、灌木的生长速度,逐渐形成退化林[12]。2)在九子沟、栗子湾、燕子湾、中川等地区种植的柏树、松树,10~15年树龄的胸径仅为5~10 cm,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仅为20 m3·hm-2。树龄长但树势不佳的人工林抗性严重弱化,极易受灾断折、倒伏,但高桥林场后续仍在这一地区开展人工林种植[13]。

2.2.2 林木种植密度过大

高桥林场在进行人工林种植时,对某些区域的人工林种植密度把控不得当。1)在尖山子、段家山、下沟、芦草滩等区域所种植的柏树、杨树密度可达到

2 350株·hm-2,严重超出了1 400株·hm-2的种植标准。高密度的种植造成大量人工林幼苗无法获得充足的成长空间,林木间养分资源争夺严重,林木长期营养不良、生長发育缓慢、抵抗能力弱化,无法形成高质量的林区,最终逐渐成为退化林。2)高桥林场人工造林中的混交林种植面积仅占总人工造林面积的35%,65%的人工林属于纯林。纯林虽造林速度快,但并未构建良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导致人工林抗逆性、抗冲击性严重弱化,在面对病虫害侵袭或其他灾害性天气冲击时,极易被影响。

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桥林场的森林管理效能相对弱化,“重视造林,轻视管林、护林”的观念未得到彻底改变,导致人工造林时造林主体选择将大量的造林资源投入在造林期,对后期封山育林和森林管理的投入资源较少,使林木长势不佳,林区逐渐

退化。

3 退化林修复措施

3.1 针对自然灾害进行补植和病虫害防治

1)危害森林资源的气象灾害主要有风灾、雨雪灾、干旱等。为了应对这些灾害,高桥林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对于风灾,高桥林场应该种植防风林,如松树、柏树、桦树等,以减少风灾的危害,同时应该及时清理枯枝落叶,减少风灾发生的可能性;对于雨雪灾,高桥林场应该采取修建外围护林绿化工程等措施,以减轻雨雪灾害的影响;对于干旱,高桥林场应该采取人工浇水、修建水利渠道的措施,以解决旱灾问题。

2)对于气象灾害性天气侵袭导致退化的森林资源,高桥林场需要做好补植工作。补植是对退化林区进行适当的人工造林或天然更新,以恢复森林植被的数量和质量,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的重要措施。高桥林场应根据当地土壤、气候和地形条件科学选种,增强植物长势,确保植物能正常生长,如林区内多种植抗逆性强的松树。

3)对于受病虫害影响而形成的退化林,高桥林场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高桥林场应加强巡护,及时发现和防治森林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防治药剂加强主要害虫的防治。针对松线材虫,高桥林场可以使用氯氰菊酯喷雾防治,每隔10 d喷施1次。针对美国白蛾,高桥林场可以使用灭蛾灵进行灭杀,每隔15 d喷施1次。针对松毛虫,高桥林场可以使用敌克松喷施防治,每隔8 d喷施1次,或者在油松林内放置黄色诱板,诱杀松毛虫,减少害虫数量。

3.2 针对人为原因进行恰当选址与合理密植

1)恰当选址。高桥林场森林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造林选址不当,例如部分片区未根据地区情况造林,在土地贫瘠、土壤沙化程度较高的地方种植需水量较大的泡桐、杨树、马尾松、湿地松等林木。为修复退化林,高桥林场需要调整造林选址思路,在全面启动林场地质土壤状况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不同片区的土壤状况,因地制宜选种造林,例如在土地贫瘠、土壤沙化程度较高的地方种植沙棘等耐干旱、耐盐碱植物,不能为了扩大造林面积而盲目进行泡桐、杨树、马尾松、湿地松的种植,在土壤蓄水保水能力较强的地方种植泡桐、杨树、马尾松、湿地松等需水量大的植物。

2)合理密植。高桥林场应改变种植过密的育林模式,根据林木种类确定种植密度。对于马尾松,高桥林场应确保种植密度为1 000~1 500株·hm-2;对于华山松,高桥林场应确保种植密度为1 000~

1 500株·hm-2;对于泡桐,高桥林场应确保种植密度为1 500~1 600株·hm-2;对于杨树,高桥林场应确保种植密度为1 400~1 500株·hm-2;对于柏树,高桥林场应确保种植密度为1 300~1 500株·hm-2。

此外,高桥林场应做好育林工作,营造混交林,优化林区林木结构,增强林木抗逆性。

3)为加快退化林修复,高桥林场需要做好封育和抚育工作。高桥林场应在封山育林区域设立警示标志,禁止非法采伐和砍伐;健全巡护制度,定期巡护森林,确保林区安全;控制牧区面积,防止过度放牧导致森林资源退化;修建防护林带、沟渠,采取坡面保护措施等,保持退化林水土;对退化林木进行适当修枝、整形和疏叶等操作,加强灌溉和施肥,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4 结语

森林的退化是一系列综合因素造成的,为避免森林资源退化,高桥林场必须仔细分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找出森林资源退化的成因,并及时采取修复措施。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林业局.安徽省退化林修复技术导则[EB/OL].(2019-06-28)[2023-04-10].https://wenku.so.com/d/9b938aadde3f1c7d861768efd06c110c.

[2] 范少辉,马祥庆,陈绍栓,等.多代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效应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0,36(4):

9-15.

[3] 程千木.退化林修复的实践与思考:以宣州区宛陵林场为例[J].安徽林业科技,2019,45(1):40-43.

[4] 王莉萍.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林分退化成因分析及修复措施[J].农业科学研究,2010,31(2):63-67.

[5] 林德喜,樊后保.马尾松林下补植阔叶树后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的变化[J].林业科学,2005,41(6):10-18.

[6] 裴斌.试析退化林的成因与修复改造[J].广东蚕业,2022,56(1):133-135.

[7] 王力.退化林成因分析与修复措施:以宣州区为例[J].安徽林业科技,2020,46(2):21-24.

[8] 亚森·吾甫尔.退化防护林的现状分析与修复策略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21.

[9] 梁燕,王泽.退化防护林的现状分析与修复策略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29):59-61.

[10] 肖建明,王生源,乔占国,等.毛乌素沙地人工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9(8):47-49.

[11] 卜军.辽宁省退化防护林现状及成因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6(6):101-102.

[12] 彭光景.隆回县退化防护林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林业建设,2015(5):16-18.

[13] 李吉鹏,张瑞娟.陕西退化防护林建设存在问题与改造建议[J].中国林副特产,2019(2):79-82.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泡桐马尾松人工林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我国人工林生态轮伐期探讨
四倍体泡桐育苗高效管理技术综述
人工林生产力提升对策探析
山东泰山3种人工林小气候对比分析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复壮技术
24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
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规律
四倍体泡桐引种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