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球台竞逐梦
——记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李隼

2023-09-06贾翔旭郝泽宇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3年1期
关键词:赛场教练员乒乓球

贾翔旭,郝泽宇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2021年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以3 : 0完胜日本队,成功卫冕。赛后时任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的李隼与陈梦、王曼昱、孙颖莎等3位弟子的合影令人寻味:他们举起手臂,向世界亮出“1”的手势。这个“1”意义非凡,既代表3位年轻队员第1次参加奥运会,第1次获得奥运会金牌,更代表中国乒乓女队再一次完成奥运赛场上的新老交替。镜头里,执教国家队20余载的李隼满脸笑意。这背后,是一位以乒乓球为毕生志向的追梦者为实现职业梦想而展开的人生长跑。

1 乘风破浪,不改初心

以乒乓球为业是李隼的人生志向。为了这个目标,他像疾风骤雨里的水手,经历了起伏,迎接着波浪。1963年,李隼出生在一个体育家庭,母亲是我国第一代乒乓国手,父亲则是培养出马艳红等世界冠军的体操教练。耳濡目染,李隼逐渐喜欢上了乒乓球,很小就加入铁道兵乒乓球队。16岁那年,他与施之皓等队友配合,击败当时的全国冠军,夺得第3届全军运动会乒乓球项目团体冠军。

时代的浪潮并不总是推着每朵浪花奔涌向前。由于缺少科学的训练方法,加之20世纪80年代初期军队的精简改编,李隼不得不因伤退役。怀揣着早已萌发的乒乓梦想,20岁出头的李隼被分配到北京市西城区体委。扫地、刷油漆、看场地……时光在琐碎的事务中溜走,但并没有消磨他的志气。“我一直在寻找机会做乒乓球教练员,实现心中的梦想。”不久,这样的机会真的来了,也成为他人生的转机。

由于工作踏实努力,李隼被水上项目教练员推荐到武汉体育学院学习皮划艇。尽管所学专业与乒乓球有“180°大转弯”,但李隼心中对乒乓球的惦念却始终未变。《金牌教练李隼和他的母亲》一书曾提到,在流体力学考试中,李隼以乒乓球的旋转为参考,获得全班第1名的成绩。做皮划艇教练后,他甚至将一位从乒乓球项目淘汰下来的女运动员培养成为全国赛艇比赛第3名。

回顾那段波澜岁月,李隼的坚韧和毅力帮助他迎来新的曙光。在“专业归口”的政策下,李隼得偿所愿,以一名教练员的身份回归乒乓球场。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不论是一开始的北京市西城体校、北京乒乓球队经历,还是从1996年起的国家队执教生涯,李隼的心里始终记着“不管我在哪里当教练、当哪个项目的教练,都一定要做到最好”。

时至今日,李隼还清楚地记得刚到国家队竞聘时的心情,“我坐着公交车来到国家体育总局,一路上特别紧张”。尽管当时的个人履历和竞聘报告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退役后的那段人生经历让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执教机会。此后漫长的国家队执教历程表明,一个将毕生热爱都倾注在一方小小球案上的逐梦者,从来不会被前进路上的曲折坎坷所绊倒,更不会被无可避免的困难所定义。

2 长远规划,因材施策

乒乓球运动员的职业历程经过不同的阶段,但相对系统、长远、有针对性的规划应尽早明确并伴随其运动生涯。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好似一位必不可少的驭棋手,颇有“落子一着,思虑十步”的意味。“教练员一定要有长远的想法,将运动员各年龄段的训练都提前规划好,这种规划要具体到每个动作、每项技术——为什么这样练?为什么这样跑?10年后怎么跑才能提高速度?跑动中如何发力?等等。”

“谋划长远、以人为本”的观点在早年间李隼为《乒乓世界》杂志撰写的文章中就可见端倪。“做教练这么多年我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干成一件事情必须全身心投入。都说不要把运动员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但我感觉要把运动员当作自己的孩子,就像艺术家珍视自己的作品一样。”无论是最早培养的王楠、张怡宁、李晓霞,还是如今指导的陈梦、王曼昱、孙颖莎,李隼都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她们,用心为她们制定走向竞技巅峰的规划图。

将遇良才,但育才方法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因材施策。“技术打法要根据运动员的性格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千篇一律地培养。”李隼的弟子无一不是“打法和性格完美结合”的典范:王楠的基本功不是最优,但她的每一板球都能致命;张怡宁发球、接发球一般,力量、旋转一般,但她的技术衔接堪称精雕细琢,诸如此类的个人禀赋被李隼敏锐地发掘并发挥到极致。

从单个运动员的选拔、培养,到整支队伍的管理、更新,乒乓球项目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大环境的熏陶。在中国乒乓队的发展历程中,无数运动员、教练员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发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国争光”的精神。“乒乓球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良性的竞争系统能够让大家共同进步,发挥出最佳状态。陈梦、王曼昱、孙颖莎夺得东京奥运会女子团体金牌,离不开中国乒乓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3 锚定目标,肝胆相照

李隼常问队员:你想要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在他看来,只有教练员和运动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训练才会有奔头,比赛才会有信心。遵循这一原则,李隼开启自己的辉煌乒乓球执教生涯:在北京市西城体校培养出北京市冠军,在北京队培养出全国少年团体亚军,在国家队培养出王楠、张怡宁、李晓霞等世界冠军。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确定了目标,如何为运动员量身打造训练计划显得尤为重要。“训练中教练员最忌讳就事论事,今天运动员正手打不好就一个劲地练正手,明天反手不佳又一股脑地练反手,几个月下来运动员进步有限。”对此,李隼的做法是围绕最高目标全方位激发运动员的潜能,锻长补短、积厚成器。所谓锻长补短,远非一句简单的“放大优势,弥补劣势”可以概括。一方面,“锻长”要与运动员的性格契合。比如:王楠的性格特点是赛前压力越大、对手越强,越能打得好,因此在第45届世乒赛半决赛前,李隼对王楠说了两句话:“我相信你,但你要做好最困难的准备,要做好打满5局的准备。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必须拿下比赛!”王楠的比赛情绪瞬间被调动起来,比赛中愈战愈勇,最终赢得胜利。“补短”则有取巧之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2种,可以直接解决(比如正手技术差就练正手),也可以通过发球、拉球等方式让对手没有办法摆正手位球。如此一来,场上局势由被动变为主动。更为重要的是,由“短”变“长”的战术策略改变了运动员的思维习惯,使其不仅可以通过优秀的技术给对手带来挑战,还可通过策略的巧妙运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赛场为队员加油、助威

当前,科技使运动训练减负增效。与中国乒乓球队一同出征东京奥运会的还有浙江大学体育大数据创新团队,他们将每场比赛视频通过人工智能平台上传至距离体育馆2 442 km的浙江大学。几乎在比赛结束的同时,一份详细到对手每一次挥拍、移动等数据的技战术分析报告也新鲜出炉,并实时推送至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平板电脑上,为其后续比赛提供精准的科技支撑。

4 桃李结硕,亦师亦友

2023年是李隼进入国家队的第27年,多年来,他一直在琢磨运动员的心理——怎么获取运动员的信任,怎么引导运动员走出低谷、积极向前,怎么潜移默化地改变运动员打球时的思维模式,怎么让运动员保持自信、有安全感等。赛场内外李隼扮演的角色有较大反差:赛场上,他对弟子很严格,但赛场外却像伙伴一样与弟子相处,生活中对弟子呵护备至,给张怡宁熬中药,陪李晓霞就医,给队员做拉伸按摩,陪队员彻夜长谈……在李隼眼中,教练员不仅仅是运动技能的传授者,更是运动员的家人。乒乓球比赛激烈而残酷,运动员都不在父母身边,缺乏社交和倾诉对象,日复一日的训练会让她们感到枯燥,所以理解、关心运动员十分重要。李隼告诉记者,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也会出现急躁,但此时的急躁分为2种:一种是鼓励、刺激运动员,不是真的跟运动员急;另一种就是情绪化的“急”,这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出现问题,教练员要和运动员一起解决,而不是情绪化的急躁,这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比赛间隙传授队员“锦囊妙计”

中国乒乓球队例行队会

每次队员遇到问题,李隼都会积极调动队员的情绪,激发其体内的能量。面对李晓霞的“选择困难症”,李隼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李晓霞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鼓励她坚定自己的选择。“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她,有时教练员要主动跳出乒乓球项目,缓解一下队员紧绷的神经,可能更有利于其作出积极的调整。” 东京奥运会备战期间,李隼笑称与孙颖莎“天天斗”,目的是刺激孙颖莎自信地打好每一板球。

多年的辛勤付出让李隼成为弟子们最信任的人,他与弟子的关系首先是家人之爱、朋友之义,其次才是教练之严。名将张怡宁一次在获得金牌后说:“我想把这块金牌送给我的教练李隼,从我13岁进入北京队起,他一直陪伴我,照顾我。我处在巅峰时,他提醒我;我面临低潮时,他勉励我。”直到现在,张怡宁遇到事情还是会征询李隼的意见。

5 家人支持,全心投入

作为主教练,李隼要陪同队员前往世界各地集训、比赛,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并不多。提到家庭,他深感愧疚:“要干好这项事业,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常年顾不上家。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我无法全身心投入到乒乓球事业中。多年来妻子和女儿的默默支持给了我建功立业的底气,但由于陪伴她们的时间太少,现在见了女儿,有时候话都不敢多说,但教练员就是这样。”

东京奥运会前,李隼心脏最粗的血管堵得严重,急诊后就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术后没几天,他又带队去外地集训。“对我而言,东京奥运会是我梦想的一部分,虽然我参加了6届奥运会,但这次是我亲自带队,必须珍惜这个宝贵的机会。”东京奥运周期,李隼带领队员先后来到河南、福建、山东等地集训,每到一个地方李隼就感到心脏不适,于是他回到北京请教心血管专家。专家给他配好药品并用英文和日文写好病情介绍,给李隼吃了“定心丸”。在东京奥运赛场上,李隼的现场指导激情四射,但他身上一直都装着每日服用的小药粒。责任感与使命感让李隼忘记了自己的病情,每天早上匆匆服完药他便把全部注意力放在队员身上,叫她们吃饭,观察她们的情绪和竞技状态,带领她们在赛场上尽情发挥、所向披靡。 “为什么国乒能长盛不衰?因为关键时刻总有人站出来。备战东京奥运会的5年里,我每天都担惊受怕,担心的不是对手太强,而是我们没有练好。姑娘们赛场上的表现超出预期,她们就是关键时刻站出来的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和一枚枚光彩夺目的奥运金牌,是对李隼和弟子过去5年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

6 百花齐放,任重道远

就乒乓球项目的整体发展而言,李隼认为,乒乓球职业联赛是扩大项目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备战巴黎奥运会是他的工作重点。“未来10年,乒乓球项目国际竞争格局依然是中日对决,日本队的梯队建设有所提升,但依然没有形成系统。我们要保持自己的系统优势、成功经验和良好的竞争态势,各级教练员要明确运动员每个阶段的目标,加强训练器材和训练方法相关研究,促进乒乓球项目发展百花齐放。”

尽管未来某一天李隼也会退休,但对他而言,这只是“行政上的退休”,他依然会为乒乓球事业做一些事情,“我都干了这么多年了,突然不干了,真的会舍不得” 。中国乒乓球的辉煌成绩,不仅源于一批批运动员的不懈拼搏,更离不开镁光灯之外广大教练员的辛勤付出。随着一批批世界冠军的诞生,李隼的青丝也渐成白发,但他不会停步,继续陪伴运动员续写中国乒乓球运动的传奇。

猜你喜欢

赛场教练员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靠拢的乒乓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