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思考

2023-09-06陈瑶婷

小学生 2023年4期
关键词:识字汉字语文

☉陈瑶婷

汉字的形成来源于中华民族对事物的感知与认知,因此汉字体现出象形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古汉字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与演变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汉字,整个过程更是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育的时候应融合传统文化要素,丰富学生的文化感知,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文化视野下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意义

汉字起源于中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得到了各国的尊重与欣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能够实现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传播与推广,帮助人们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古汉字的产生来源于中华民族对于事物的认知。汉字逐渐成为各民族交流沟通的载体。从古汉字发展成为现代汉语,其整个过程与汉文化的演变发展密不可分。所谓的文化视野,指的是从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待识字教育,并总结当前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识字教学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利用文化相关的方法解决以上教学问题。文化视野下的识字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内容都应加以调整。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文字记忆本身,而是对文字背后深刻文化内涵的传播[1]。我国汉文字产生于公元前14 世纪的殷商后期,即具有象形特征的甲骨文,从殷商甲骨文发展至周代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汉代隶书等阶段,汉字文化逐渐丰富,汉字结构与书写也逐渐规范,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不同民族共同使用的统一性语言文字。而作为独特的书写符号,汉字的文化艺术价值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任务较重,学习压力较大

首先,当前小学识字教学对于学生的识字量要求较大。经调查发现,教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要求为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其中掌握写法的应达到800 个左右,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非常大。此外,低年级学生不仅需要识字学习,同时还需要进行阅读练习,这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加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都不相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的识字教育基础也不相同,难以完全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趣味性阅读教学相比,呆板的识字课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习兴趣不佳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也成为各阶段教育改革的方向,但是还有一些小学教师在写字教学方面仍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这些小学语文教师并未意识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将识字写字教育看作一项基本知识与技能。在此教学环境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另外,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误以为学生识字量不足、写字成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其训练量不够,因此通过增加写字训练量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这样的想法也是片面的。教师应改革教学与考核的方式,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记忆,这样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自主学习不足,识字依赖性严重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并不完全信任小学生的识字学习能力,其将自身看作课堂教学的主体,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潜力,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使学生出现严重的学习依赖,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课堂设计的时候并未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学习,在课前课后也并不关注学生在识字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此外,有的教师还会以自己的方式干预学生的自学,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识字教学产生依赖。

三、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一)挖掘文化底蕴,加深文化理解

汉字代表着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育的时候也应当践行正确的文化理念,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融入识字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深化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感知。汉字不仅具备实用价值,同时还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教师应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为学生讲解汉字的结构与使用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奠定其文化基础[2]。

例如,当教师在进行“风”“座”等汉字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汉字形象化,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为其展示相关图片或者动态视频,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组词,如“风化”“和风细雨”等。同样的汉字在不同的词语中就会给予人不同的感受,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对于“座”字,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字的结构与演变,从其外观进行分析,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为学生讲述这个字的由来,强化学生对文字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使其形成文化自信。

(二)融合文化内容,培养民族意识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增加写字训练,提升基本功水平,促进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汉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背后所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写好汉字,灵活应用汉字。因此,教师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融合STEM 教育理念,从文化角度进行写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

例如,教师在开始第一节写字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我国不同民族孩子上学的图片,这样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突出教学的主题,让其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之后,教师可以用图片中有哪些民族?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相同吗?等问题激发学生的谈论与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有旅游的经历,对于我国民族文化有一些了解,教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回答的热情。学生普遍认为,有的民族能够听懂、使用汉语,有的民族则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普通话的意义,谈一谈写出标准汉字的重要性。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之后,能够明确国家统一语言的意义,并意识到书写标准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写字的姿势,就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识字途径,展现文化魅力

经过对实际识字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都采取单向知识讲解以及黑板书写展示等方法,达到知识教学目的之后又通过布置阅读以及反复抄写的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因此,语文教师应拓展识字教学的渠道与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爱好调整课堂教学形式,在识字游戏、字谜、儿歌等多种活动中融合汉字文化的内容,丰富识字教学内涵,创新识字教育形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3]。

例如,教师在开展识字教育的时候可以采取儿歌引导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汉字丰富的组合与表现形式,并从儿歌的文字结构中感受汉字的音律美,体会汉字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对韵歌》就属于朗朗上口的汉字儿歌,学生在儿歌训练的过程中就能够加深对其中汉字的记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猜字谜、拼字竞赛以及词语接龙等形式开展识字教育,提升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识字氛围中进行学习。

(四)展现造字规律,加深汉字记忆

每一个汉字的结构与发音都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其一笔一画都有着独特的内涵,不同文字的组合则体现出民族文化发展以及语言表达的特征和习惯。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育的时候应结合汉字笔画规律的相关内容,展示生字构字偏旁部首的具体内涵,之后根据字形与字义将汉字进行拆分解析,从文化的角度开展教学,而不是以文字整体记忆的角度生搬硬套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对文字的误解。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其对文化的理解程度设计文字教学,为学生讲述汉字结构的内涵及其背后的文化精髓,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

例如,教师在进行《日月明》一课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联系汉字内容为其讲述相关文化故事,加深学生对汉字以及文化的认知。对于课文中的“土”字,教师可以融合中华民族对于土地的态度为学生讲述土地神的趣味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农业生产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形成对汉字的独特认知,加深记忆。对“木、林、森”文字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将汉字进行拆解,从单独的树木、双木成林以及三木成森的角度为学生展示不同数量树木所呈现的景象,这样就能够深化学生对形近字的理解。

(五)利用信息技术,鼓励自主学习

教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了解低龄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情感认知规律,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调整识字教学的方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汉字构成规律知识与字义的分析制作成为形象的课件进行展示教学,进一步丰富识字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同时还能够强化学生对汉字结构的认知。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形式,利用微课开展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不仅能够提高知识的形象性,还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当教师在进行《明天要远足》一文教学的时候,面对结构简单生字的学习,例如“才”“同”“足”等,教师可以通过偏旁部首的收集,将其制作成有趣的动态视频开展识字教学,同时还能够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观看与学习。经过这样的导学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取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为生字添加偏旁部首并解释新汉字的含义。这样就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同时加深学生对汉字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巩固其识字学习的效果。

(六)丰富识字内容,展现汉字意蕴美

文化视野下的识字教育应从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高度来开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文字书写的方式深化学生对文字形态美、意蕴美的认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合古代神话故事、成语等内容开展识字教育,重视汉字传统意义的表达,同时展现汉字的现代用法,深化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提升识字教育的实践性。

例如,当教师进行“的、地、得”三字辨析教学时,就可以采取书写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同音字不同内涵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短语,如美丽的图画、金黄的灯笼、红红的脸颊、不住地啼叫、亲切地说、高兴地点头、笑得欢、飞得高、跑得快……并请学生展示不同短语的画面,深化学生对不同字词的认知,学生就能够正确掌握“的、地、得”三字的使用方法。

(七)搭建互动平台,完善评价体系

经过上文分析可知,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写字教学中采取的都是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即重复训练以及作业评价,教师成为评价的唯一主体,而学生只能够被评价。对此,教师应融合STEM 教育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元评价平台,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这样,平台就可以实现作业的展示与互评,能丰富评价的主体,增进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在获取打卡信息之后应科学评价学生的作业训练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反馈,促进学生的训练进步,同时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作品,不断提升和超越自我。

综上所述,文化视野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应挖掘文字的文化教育价值,创设生动的文字应用情境,融入更多传统文化知识,组织开展趣味游戏与活动,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文化观,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及传统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识字汉字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识字
识字儿歌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