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与影响分析

2023-09-06周婷婷

小学生 2023年4期
关键词:陶艺美术小学生

☉周婷婷

我国的陶艺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陶艺雏形就已经出现,经由后期的不断发展又演化出彩陶与瓷器,在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由于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现代陶艺开始出现。陶艺与其他工艺具有同样的文化特性,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记录与传承。现如今,我们更要注重对传统艺术的学习与挖掘,而小学美术教育与陶艺教学相融合就是有效的文化传承的形式。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陶艺教学的现状

(一)定位不明确

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展,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以及艺术修养的提升。但当前的陶艺教学却并没有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首要原因就是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定位不明确,虽然相关学校以及美术教师已经对其进行了重视,却并没收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目前部分的小学陶艺教学中理论知识占据主导地位,辅以对陶艺作品的鉴赏,并且部分小学的美术教师缺乏陶艺相关的教学基础,在进行陶艺教学时更注重照本宣科,忽略了陶艺的实践功能,更没有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对于陶艺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不全面

小学的陶艺教学在教学伊始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但目前的陶艺教学并未制定相应的制度,部分小学美术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也没有充分考虑陶艺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在进行课程设置上忽视了全面性。也有一些小学美术教师在课程制定中过于注重表象,陶艺教学缺乏实质内涵。例如,课程计划中只写了进行捏制、形制和制作碟子、杯子等笼统的内容,而没有进行学生创新性锻炼方式的添加。还有些美术教师好高骛远,没有依照学生的自身条件,盲目制定较高水准的目标要求,最终无法实现,既增加了教学压力,也为小学生的陶艺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烦恼,进而影响其学习兴趣。[1]

(三)方法不合理

不论何种教学,教学方式都影响着教学效果。而陶艺教学这种实践性与创新性强的学科,对于教学方式的把握有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小学陶艺教学手法较为落后,通常是教师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先进行理论的讲述,之后进行当节课的陶艺制作,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小学生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养成。

二、陶艺教学对小学美术教育起到的作用与影响

(一)引发小学教育的思考

基于陶艺所蕴含的民族性与文化性,将其融入到小学美术教育中能够充分将小学教育的形式进行风格化和多样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是通过类似陶艺这样的文化载体流传下来的,通过将陶艺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教育中,能够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是由于在进行陶艺教学之前,美术教师势必要进行相关内容的解说和拓展,这样的内容延伸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陶艺的历史与发展历程,以此来实现民族自豪感增强的效用。同时,陶艺教学属于实践性教学,学生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及实践操作,将思维进行实体化的展现,能够实现手脑的协调并用,并且教师通过对学生陶艺完成品的展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艺教学绝不仅限于课堂上对于陶泥的揉捏,其更大的能力是将普通的泥土通过学生的思维、行动,为其注入生命力,将无形的泥土变成有形的陶艺,为陶泥赋予生命。这也是陶艺多样化特色的体现,通过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思维,陶艺的呈现形式也会多样化,这也为小学的教育提供了思想启发。小学的教育更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发展,而非规格化、模式化、框架化的教育。创新才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动力,才是保障文化延续的基石,才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推动力。

(二)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陶艺是脑中影像进行具体化的一种形式。因此,要想完成陶艺,小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必须要得到保障,并且为了保障陶艺作品的差异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要得到提升,避免出现雷同作品。

陶艺教学与普通的美术教育不同,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引导而非掌控,并且美术教师应当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素材,并在课堂上为学生丰富创作素材。在进行陶艺教学时,开始应当先进行陶土的捏制,这项技艺并不算难,教师只要将要求说明,并带领学生进行搓土和捏制即可。但陶土的形制则是比较困难的关键步骤,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正是从这一点进行体现的。在进行这一步的教学时,首先,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观摩大师的作品,先将陶土的形制进行简要了解;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依照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色彩与形状的形制引导;最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进行观察。例如,去陶艺市场、陶艺博物馆等地进行观摩学习,通过这样有趣性、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充分提高,进而帮助小学教师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2]

(三)创新学生的美术思维

陶艺教学有一项最大的优点,即小学生能够充分沉浸于陶艺创作中,并充分体会到这项教学带来的乐趣。不同于其他美术教育形式,陶艺教学将艺术从平面化晋升成了立体化,学生的思维也从二维空间扩展到了三维空间。并且基于在陶艺教学中美术教师所处的引导地位,以及教师在陶艺教学中对差异性的强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力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陶艺制作属于手脑并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充分锻炼。

例如,陶艺教学中最基础的陶罐制作,在进行搓土捏制之前,美术教师要先让学生进行自己想要的陶罐形状的设想;之后结合教师所讲述的理论知识,按照搓土、捏制、形制的流程进行具有自己特点的陶罐的制作。当陶罐雏形出现后,教师便要引导学生进行上色,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放开方式能够充分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与创造能力,通过不同图案的绘制以及不同色彩的组合使用,小学生的陶罐呈现了不同款式的区别。这样的陶艺教学从初期设计到制作完成,无一不体现着小学生的创新思维。[3]

抑或是在进行了初步的陶艺教学后,当学生具备基础的自主制作陶艺的能力,教师可以进行主题陶艺的制作。例如制作一个小动物,动物的形态由学生自己决定,也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自主的二次制作,以此来锻炼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力以及观察力。

(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陶艺是基于生活而出现的。因此,将陶艺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教育中,能够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并且在对日常的观察中能增进其美术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在进行陶艺的制作时最基础的陶土选择。目前,进行陶艺制作的陶泥主要是甲泥、白泥、嫩泥三大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三种不同种类的陶泥,让学生自行选择原材料,这从根本上就产生了陶艺品的差异性。在学生选取好制作陶泥后,教师要将每一种陶泥的特性进行说明,以便学生明确自己手中的陶泥可做什么、不可做什么,进而设计自己的创作方向。而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陶艺的制作过程中对其进行适当帮助,不时给出指导意见,以便小学生的陶艺制作更加规范化。

基于陶艺与生活的紧密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美术教室内寻找物品进行仿制类的陶艺制作,或是进行与陶类有关的其他学科的联动。例如陶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制作一个完整的陶笛,并试验其是否可以进行发声。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陶艺制作工序,还丰富了声乐知识,更增长了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见识。

(五)丰富了小学美术教育形式

小学的美术教育属于艺术性教育。在当前教育部门追求学生全面化发展的要求下,小学的美术教育种类也变得丰富多彩。而陶艺教学在传统的素描、写生、油画、手工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种类的加入,一方面将小学美术教育的形式进行了丰富;另一方面在当前传统文化的推广下,陶艺制作早已经走进大众视野中,小学生接触陶艺的渠道也增加了。例如,儿童乐园中的捏土游戏,使学生对于陶艺的制作有了基础的认知,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群体十分喜欢陶艺制作,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添加陶艺教学,也满足了这类小学生群体的需求。

同时,在当下小学美术教育形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小学教师也在不断探索更多的特色教育模式。陶艺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的美术教育视野充分拓展,并且陶艺教学有着不同于其他美术教育的特殊性,不仅能与生活和其他科目进行联动,还能锻炼小学生的创造力与观察力,是个一举多得的美术教育模式。[4]

随着陶艺教学的不断推进,小学生的陶艺制作便不局限于简单的杯子与碟子,而是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制作,而复杂的陶艺包含的小细节也随之增加。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模式,让小组进行内部分工,明确自己所做的陶艺部件,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还能培养学生计算控制能力。否则,陶艺零部件与陶艺主体之间的尺寸存在差异,则陶艺作品就无法呈现最优的状态。

(六)推动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通过对陶艺的教学,小学的美术教育得到了更好的开展,并且发展方向也更加多元化。小学生通过对陶艺的学习,其美术技能也在不断丰富,教师也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而陶艺教学的成功也促进了更多的小学在美术教育中加入陶艺教学,进一步提升了小学整体的美术教育水平。

基于陶艺的深厚背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注重对其的使用而没有对其来源与发展进行探究,久而久之,祖国的下一代逐渐模糊掉这一项传统文化载体的历史性。陶艺教学添加到小学美术教育中能够帮助小学美术教师以及学生对陶艺的功能性和文化价值进行了解和探析,并且能提高学生对陶艺的热爱程度,进而丰富其相关的文化内涵。同时,陶艺教学极强的动手实践性以及创新性也为之后的美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也会呈现突破性进展。

(七)陶艺教学的开展方式

想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将陶艺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就要对其进行合理化的课程设置。

首先,在初期进行相关陶艺作品的赏析。这一阶段部分小学生刚刚接触陶艺,对其还并不了解,因此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陶艺作品的播放。通过视频,学生可以对陶艺作品进行360°的观看;抑或是教师可以通过实体的陶艺作品来帮助学生进行了解,通过观看、触摸的方式使其产生直观感受。同时,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帮助学生进行陶艺与生活的联动,使其明确陶艺是源于生活而存在的。

其次,构建一个陶艺教学的氛围。学习氛围在影响学习效率这方面的功效是十分强大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并且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精神放松,进而促进思维的发散,有助于陶艺作品的创新。因此,教师应当调整教学模式,使用生动的语言、昂扬的情绪来进行内容的讲解和操作的引导。同时,教师还应与学校进行协商,可以在校园内举办陶艺展览,将学生的优秀陶艺作品进行展示,并购进或租借优秀的陶艺作品进行展览,帮助学生感受陶艺的魅力,并形成校园内独特的陶艺氛围。

最后,教师可以进行思维的引导。由于陶艺的制作工序既简单又复杂,教师在进行陶艺教学时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例如,拟人法。通过对陶艺注入人的情绪与感情,赋予陶艺生命力,并将生活中的元素与陶艺教学相结合,这样的陶艺最终能够呈现出丰富的人文特性。另一种方式是形态组合,让学生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将两种相似的物体在脑中进行重组,形成新的陶艺形态,以此培养学生的联动思维与想象思维。

三、结论

陶艺是一种美与艺术的呈现,但其又与生活息息相关。我国的陶艺制作技术十分成熟,其蕴含的文化气息也十分浓厚,正是基于这种特性,小学生才更应该对其进行掌握与了解。小学的美术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锻炼学生艺术创造力与思维发散力的途径,而陶艺教学能够将这种锻炼更加显著化、具体化。因此,将陶艺教学与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猜你喜欢

陶艺美术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