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想象桥梁 培养美术创新能力
——略谈“双减”背景下美术课堂的创新

2023-09-06☉吴

小学生 2023年7期
关键词:想象力双减想象

☉吴 静

学者罗恩菲德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用于何处,将来学习者的美感经验若能获得更高的创造,并将之用于生活或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目标就达到了。想象力是个体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是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因子。“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势必产生重大影响。小学美术学科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载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契合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势利导,通过不断激活学生的想象意识,避免直接让学生临摹作画,促使他们展开想象,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美术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美术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双重发展。

一、创设情景,拓展想象空间

学生的创新品质发展需要一个与之适应的氛围,唯有在这种和谐轻松而又蓬勃向上的积极氛围中,学生的思维热情才会被最大限度地激活,他们才会天马行空,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创设一个适合想象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各种不同的主题,并让学生尝试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想象。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寻找主题,并将想象融入其中,创造出更具有特点的作品[1]。

在尝试创作“三百六十行”的时候,教师创设了情境,促使学生激发想象力。教师首先展现了多媒体课件,体现各个不同职业的工作状况,让大家猜一下这属于哪一种职业。若学生感兴趣,教师还让大家展开角色扮演,表现各个行业具有典型性的工作场景。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唤醒了生活经验,对各种职业有了充分了解。此后,教师又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想象:“大家思考一下自己将来打算从事什么职业,然后想象一下自己的工作场景,最后将相关的工作场景用美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得到了教师的启迪后,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被激发,展开创作。例如,有学生画的是建筑师,手中拿着建筑图纸,戴着安全帽,抬头看着高耸入云的脚手架,进行现场指挥;还有的学生画的是医生,画了医生穿着隔离服,手中拿着针头,正在给患者打针的场景。在进入特定的情境后,学生的想象力也变得更为丰富,他们才会真正把握人物的细节,体验人物工作的点滴,这样创作的作品才会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质,从而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雪莱曾经提出:“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在进入到特定的情境后,学生的想象空间得以拓展,他们宛如置身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唤醒了生活经历,同时,他们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的独创想法融入进去,不由自主地让自己的思绪展开翅膀,尽情飞扬。培养学生良好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营造出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这样才会让创新的火苗不断迸发出来。

二、个性操作,开发想象潜能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彰显学生的个性品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的学习生活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他们享有了更多自我发展的时空,也具有了更多感悟生活、体验生活进而升华认知的机会。教师更要基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呵护学生的个性,从而让课堂因多元而变得更加精彩。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教师总是在意学生是不是画得“像”,常常会让学生展开临摹创作。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作品变得缺乏个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想象欲望,让他们敢于冒险,敢于个性创造。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某个创作主题,让他们展开互动交流,进行个性化创作,又或者给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开发想象潜能,进行创作。在创作“蔬菜”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创作,首先,给学生展现各种蔬菜的图片或实物,其次,让他们思考:“如果只是简单地展现蔬菜的造型,是否太过于普通了呢,大家能否展开想象,思考如何能将‘蔬菜’画出新意。”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思考,他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搭配法,如有学生提出可以将不同的蔬菜组合在一起形成拼盘。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想象:“除了组合以外,如果能采用一些夸大的方式,是否能让作品更有创意呢?”有学生提出了看法:“我想展现的是丰收的场景,画一个很大的南瓜,在南瓜上开开一扇门,让小狗住在南瓜里面,这样不仅有趣,也能体现出南瓜真的很大。”还有学生提出:“我想画的是农民种蔬菜、采集蔬菜的场景,我觉得这样才能让‘蔬菜’变得更有生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让他们在创作中巧妙融入各自的想法,画出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人的想象思维火苗是稍纵即逝的,“异想天开”才会“茅塞顿开”,才会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所以,教师要把握住课堂教学的契机,当学生展现出自己的想象潜能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适时给予关注,并将其凸显出来,并引导他们展开深入探讨,围绕自己的想象进行个性化操作,从而促使他们在创作中独辟蹊径,进而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精妙作品[2]。

三、自主探究,调动想象内驱

“双减”给学生减轻了学业的负担,让学生拥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而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调配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能力与素养。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艺术教育中离不开灵感,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内驱,引导学生利用点滴时间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教师要促使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想象,同时还要调动他们的对立思路,让他们展开辩论活动,在辩论中学会借鉴。这样学生的想象内驱得到了调动,他们能选择更具有创意的创作方法,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富有生命的活力。

在尝试创作“梦中的远航”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的活动,思考如何才能体现出“梦、远航”这样两个关键词。例如,有学生提出:“要体现出远航,我觉得就要展现出一些异域风情,这样才能体现出‘远’。”但是,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但是欣赏画的人并不知道你住在哪里,他怎能看出‘远’呢?”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一点展开辩论,并加以启发:“大家不要忘记‘梦’,在梦的世界里,是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教师的话激发了学生新的想象,如有学生提出:“我认为索性画一些所有人都认为‘远’的地方,例如画一下外太空,这样也更加符合‘梦’这个主题。”还有学生提出:“我觉得画一下仙境,也是不错的选择。”教师进一步引导:“那么,在外太空或者仙境旅行的时候,我们的交通工具是不是也应该与众不同呢?”这又一次触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展开深度探究,促使其分析如何才能画出更有想象力的作品。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他们更对一切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充满兴趣。在美术交流和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利用点滴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收集各种材料,交换各种创造思路,整理与综合各种信息,从而得出新结论。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审美内涵,对其进行细致的剖析,并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精神,促使学生在不断想象中完善自己的作品,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设计游戏,强化想象实践

美术创作是一个将物体从现实中转化到纸张上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就是一种想象、创造的过程,将学生大脑中的创造成果展示出来的过程。创作实践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创造性把握,创作的内容都是富有想象力、创造性的美的形象。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将想象转化为实践创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和绘画、想象有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让他们以更积极热情的态度投入到创作活动中[3]。

当学生创作“有表情的面具”的时候,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实践活动。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展开“表情变变变”活动,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的变化展现某个主题,如在表现“孙悟空”的时候,则可以控制表情,做出“尖嘴猴腮”的样子,并加上挥舞金箍棒的动作。在表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实,挥舞棒子的人物有很多,但是,配上这个表情之后,就能确认是孙悟空了,可见表情的重要性。在创作有表情的面具时,大家也可以想象一下该表情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故事,这是什么人物的典型表情。”这样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有学生在创作中画了一个痛苦的表情,并且表示:“这样的表情体现了我在考试时的样子,一遇到了不会做的题目,我的表情就是这个样子的。”学生发现,将想象融入到创作中之后,画出的面具更具有人性化,创作效果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双减”的初衷就是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教学中融入游戏,寓教于乐,可以极大地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释放学生的天性。在上述课堂中,借助游戏,学生用黏贴、剪刻、泥塑等各种不同的手段进行创作,尝试运用重组、拆分、变形等各种不同的创作手法,他们能更积极主动地将想象付诸现实,从而提升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

五、学科整合,生成想象成果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是某一学科的孤立行为,它需要我们各学科老师共同努力,将创新能力融入到教学日常之中。学科融合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渠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促使学生提升创作能力,教师就要让他们拓展视野,将目光投到更远的地方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学科整合类的活动,将语文、政治、历史等相关的学科和美术创作融合在一起,促使他们展现想象成果。

学习“水墨山水画”的时候,教师将语文学科融入进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中国古代的名人雅士,然后展开“古诗词配画”的活动。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在古诗词中有不少展现景物的词句,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大家想象一下这些诗词中展现的景物具体是怎样的,然后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尝试通过水墨画和诗人进行情感沟通,他们各自呈现出了自己的想象成果。如有学生提出:“陶渊明喜欢田园生活,所以我画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他采下菊花,制作菊花茶的过程,这样能展现田园生活的美好,也比较符合陶渊明的形象。”学生没有完全照抄诗词的场景,而是将自己的想象和对诗人生活态度的理解融入了进去,这样创作的画作更有想象力,学科融合的效果也更好。

将知识融会贯通地进行运用是个体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却应丝毫不能懈怠,反而要求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科融合,知识间的巧妙联通,无疑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新知进行科学整合,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美术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认识到美术创作能更好地展现生活,让生活更美好。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创作思路也更为活跃,能更好地开发想象,展开创作。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也是创新的起点,有了想象才会收获创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激发自主创作的欲望,同时更要让他们积极展开想象,善于想象,并将想象的成果融入到创作之中。这样学生才会走出千篇一律的窠臼,创作出活灵活现而又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真正让美术课堂成为创新火花不断闪耀的舞台。

猜你喜欢

想象力双减想象
快乐的想象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看见你的想象力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